如果街亭不失,蜀汉有实力扩大战果吗?

李蕾


如果街亭不失,蜀军本身也不犯错误,蜀汉是有实力扩大战果的。但是,蜀汉的战果也仅限于陇右地区,不会对曹魏控制的关中地区造成什么实质的影响。

这里,首先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略目的到底是什么。

虽然根据『隆中对』的思路,以及后来的一些资料,我们大致可以认定,蜀汉北伐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全据关中,也就是占据以长安为中心的渭河平原。因为只要蜀汉占据了关中,它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性,利用潼关和函谷关的天险优势,进可攻退可守,仿效当年秦国和刘邦的成功案例。


但是!虽然理论上诸葛亮是这么计划的,可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他却不是按照隆中对的计划干的。

因为只要仔细看一下诸葛亮的首次北伐,从他的行军路线就不难看出,诸葛亮此次出兵的目标,根本就不是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而是曹魏的陇右地区。

具体看下图,当时从汉中到关中平原一共有四条路,从东往西分别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故道。

但是这四条道,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他一条都没有走,而是选择出岐山,走了更西面的陇西大道。




严格来说,出岐山,走陇西道,这根本就不是去关中的路,而是去凉州的路!

因此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标,应该是奔着凉州而去,企图全据凉州。而关中平原,并不是他第一次北伐的目的。

接下来,再说街亭的问题。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败,是以马谡失街亭为标志的。那么,为什么街亭这个位置如此重要呢?街亭丢了,诸葛亮就要退?

这是因为,街亭正是关中平原通往凉州的主要隘口。虽然当时从关中到凉州,还可以走渭河河谷这条路,但是这条路太过艰险,并不适合行军。尤其是不适合魏国的骑兵部队的大规模行动。

顺便插一句,渭河河谷一直到民国时期,因为要修陇海铁路,才真正成为坦途。而在民国之前,骑兵想要沿渭河向西,很困难。

因此,当时的街亭一地才变得无比重要。蜀军只要守住了街亭,就能挡住魏军向凉州的支援路线。而只要能把魏军阻挡在外,诸葛亮就可以慢慢地消化凉州诸郡,消灭魏军驻守在陇西地区的驻军。



至此,大体上也就可以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全过程捋一遍了。

首先,诸葛亮派赵云和邓芝,打着自己的旗号出斜谷,扬言要从此出兵进攻关中,吸引魏军驻守在关中部队的注意力;

同时,诸葛亮自己亲率主力出祁山。魏国由于防备不足,陇右震动,安定、天水、南安三郡叛魏投蜀。形势一片大好;

随后,魏国紧急出兵援救。魏国西线最高指挥官曹真亲率一部于斜谷口拦截蜀军。赵云由于兵力不足,被曹真所击败;

期间凉州传来消息,诸葛亮自祁山而出,意图经略陇右。魏明帝曹叡得知消息后,决定亲征诸葛亮,他坐镇长安,并派出张郃领军救援凉州。而诸葛亮也知道魏军将来,便派马谡带了约两万兵,驻守在魏军西进的必经之路上——街亭。

然而,诸葛亮却失算了。他没有想到马谡居然会丢失街亭,因而根本就没有进一步的抵御方案。随着张郃占据街亭,魏国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凉州派军。诸葛亮是孤军深入,再待在凉州已经岌岌可危。最终,诸葛亮只能在魏国大军来临之前匆忙撤退。

在诸葛亮带兵离去后,魏国收复了投降蜀军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

败退回汉中后,诸葛亮懊悔不已。因为,他当时诸出兵岐山,引起陇右大震,是魏国对蜀汉很轻视,对蜀汉的出兵估计不足,因此才给了诸葛亮一个浑水摸鱼,在短期之内取得巨大的成功的机会。所以,如果当时马谡把街亭给守住了,仅靠魏军在凉州的那点兵力,不敢说一定,但起码从大概率来说,陇右的魏军是挡不住蜀军主力的。

当诸葛亮消化掉整个凉州后,蜀汉就能缩小与曹魏的实力差距,并且还有了一个从汉中和凉州夹击关中的战略优势。

不过这一切的一切,关键还在于马谡在街亭能否挡住魏军的西进军团。如果能挡住,诸葛亮就占了先机;挡不住,凭借魏国对蜀汉碾压性的实力优势,魏军有大概率的几率团灭诸葛亮的主力。


然而,在有了这一次教训之后,魏国开始着重视西线的防御,不再轻视诸葛亮。而诸葛亮再也没有趁人不备偷袭的机会了。在随后的四次北伐中,诸葛亮都是死磕,甚至连羞辱司马懿的办法都想到了,逼魏军决战。但是司马懿也看穿了诸葛亮的短板,死活就是不出战。诸葛亮最终星落秋风五丈原,抱憾终身。

最后说说马谡为什么守不住街亭。其实,诸葛亮给马谡的任务是封闭整个陇山山口,街亭只是关中通往陇山山口途中的一个普通据点。并且街亭道的两山间隔有十几里,也不是什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境。

然而魏国的反应速度出乎意料,当张郃的援军以诸葛亮没有预想到的速度,飞速通过陇山山口时(魏国的骑兵优势),马谡堵截魏军的任务就已经注定无法完成了。

但是,也不是说马谡完全没有转机。他如果处理妥当,尽量的拖延魏军,让诸葛亮有时间消化陇右的魏军,拖到蜀军主力回援,再内外夹击张郃。战局还未可知。

然而,马谡就是点背。张郃来的太快,他没有时间当道下寨,建立防线。并且他的两万步兵想在大道上抵御张郃的铁骑,困难程度也着实不小。于是马谡就天真的想到了占山据守,以居高临下之势威慑张郃。



但是前面也说了,张郃来得太快了,没有给马谡储备水资源、装备好床弩和元戎弩、准备好滚木垒石的时间。结果张郃围山,切断了马谡的水源,蜀军立即就溃败了。

后来诸葛亮治马谡的罪,并不是治他丢失街亭的罪过,而是责备他守街亭时间太短,并且还全军覆灭了,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若是马谡的脑筋聪明一点,利用各种手段阻滞张郃一段时间(像赵云一样),让诸葛亮有足够的时间消化陇右。即便他最后把街亭给丢了,诸葛亮也不会将他斩首。


Mer86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没有采纳魏延的计谋取子午谷道路直达长安,并不仅仅是因为诸葛亮谨慎,而是因为诸葛亮的战略目标并不在长安。

从地图上看,曹魏帝国最细的部分,也是和西域的连接,就在于陇西,也就是天水、安定和武威三郡。而街亭,就是曹魏大军进入陇西的咽喉。一旦马谡能守住街亭,挡住张颌,那么诸葛亮就能够从容的占领三郡。断绝雍州和凉州和中原的联系,从而慢慢的蚕食和消化这两个州。而雍州和凉州民风彪悍,又是养马的地方,诸葛亮占据了雍凉,就等于有了很好的兵源和养马地。

然后等天下有变,从雍凉和汉中两路出兵,夹击长安,胜算就大大的增加了。

很多人的一个误区就是,认为曹魏占据天下最精华的十分之七,所以蜀国和吴国是没有希望的,这是完全错误的。在古代,国家实力和动员力其实关系并不大,如果国家实力代表一切,那么金朝就根本不能灭了辽朝,而清朝就根本不可能取代明朝了。

事实上当时的曹魏,虽然家大业大,但是也三面受敌。同样可以从地图上看出来,诸葛亮是一路,东吴陆逊是第二路,北方的鲜卑可汗柯比能是第三路。曹军兵分三处,中央军大约有四五万居中调度。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都已经让曹魏窘迫的只能靠天子亲征才能稳定下来局面,并且当时曹魏的首都洛阳都乱成一团,还有传闻说天子已经在长安驾崩,要拥立雍丘王曹植为皇帝……

魏略曰:是时斗言,云帝已崩,从驾群臣迎立雍丘王植。京师自卞太后群公尽惧。

所以曹魏远远谈不上占据多大的优势,就差马谡这一点点,三分天下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结果。结果,在最不应该出问题的地方,马谡捅了一个大篓子,不但捅掉了自己的性命,也断送了诸葛亮北伐形式最好的一次,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经史通义


先说说我的回答吧,如果街亭不失,蜀汉都没有可能扩大战果。为什么我这么说呢?诸葛亮是尽起蜀汉全国之力北伐的,军队只此一支,失去了蜀汉则灭亡。所以亮不敢孤军深入,更没有同意魏延的子午谷奇计突袭长安。


1、蜀汉羸弱,只能东连孙权,以功为守

在三国中,看地图就能知道,蜀汉虽然据守天府之国,易守难攻,但居西南,为三国中人口、经济、交通等都居末,根本上和其他两国没法比,也很难再有突破性进展,只能在外交上东联孙权,北攻曹魏,以攻为守。

而且蜀汉能征善战者在夷陵之战已损耗殆尽,已无大将可用,有句话说得好,“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当然,有老将赵云、魏延,这相比其他两国的青年将领根本没法比,比如吴有陆逊父子,魏有曹真、司马昭,就连姜维都是投降过来的。


2、街亭若在,攻取长安不能胜

诸葛亮北伐,一直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从不冒进,这样虽好,但每此攻取城池总要找人来守吧,如果这样的话,守军从何而来,有人说:从当地募兵,这样真的可行吗?

我的答案是,不行,这都需要粮草呀,蜀汉大军自己都没有粮草吃,何况守军,所以诸葛亮五次北伐退回蜀汉的时候把攻占的城池都放弃了,原因正在于此。

再加上蜀汉有一致命的要害,那就是剑门关,就是街亭的后一关,不管你诸葛亮如何攻占城池,只要我司马懿率一军攻克剑门关,蜀汉军队便是死无葬身之地。

街亭守一次可以,那么十次呢?难道司马懿不会胜一次,只要胜一次,蜀汉就会大败。这就是地形的优势,这就是天命。

3、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占

虽然北伐打着汉室恢复中原的口号,但老百姓需要的是和平和盛世,北方经过曹魏两代君主早已巩固,全民归心,现在诸葛亮来犯,老百姓会答应吗?人和第一个就不占。



地利前文就有说过,根本不占只会败得更快而已。天时也不占,为什么这么说呢?诸葛亮也通奇门遁甲,自然知道其中道理,在最后一次北伐天降大水救司马懿就可以看出,汉气数已尽,他只是为报刘备知遇之恩,逆天而行罢了。

此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阁中论史


首先纠正问题中的一个错误,马谡失街亭的时候,蜀汉政权控制了陇右三郡,而非陇西三郡。这三郡分别是南安、天水和安定郡,其中南安、天水基本沦陷,而安定郡则处于惊弓之鸟的状态。那么如果街亭不失,蜀汉有实力扩大战果吗?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搞清楚一个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要千里迢迢跑到祁山去出兵?祁山距离汉中非常遥远,诸葛亮为什么舍近求远,劳师动众呢?这其实是大家不了解诸葛亮用兵的精妙之处。

看下图,以陇山为分界点,西边是陇西郡,东边为陇右地区的天水和南安郡。这三个郡立长安比较远,魏国的控制力较弱。而且这三郡正好位于雍州和凉州的交界地带,一旦出兵占领祁山,进而攻击陇西和陇右成功,那么至少六盘山以西就不归魏国控制了。

更要命的是凉州和雍州的联系被切断,凉州等于也处于蜀国威胁之下,整个雍凉地区只剩下长安和三辅地区。

而出祁山进攻最大的优势是军粮,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由汉中无论是走哪一条道,运粮都十分困难,而出祁山能够保证粮食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

在陇山附近,蜀军可以依靠当地的羌人提供粮食,而出祁山之后,则有千倾良田提供军粮,但是前提有一条,必须出兵控制住这些地区。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和姜维两代人都喜欢出兵祁山的最重要原因,这一点被魏国的将军邓艾所识破,邓艾曾经对于姜维用兵有如下分析:

从南安、陇西,因食羌谷,若趣祁山,熟麦千顷,为之县饵,五也。贼有黠数,其来必矣。

因此,邓艾领兵防止姜维进攻,将重点放到了陇右地区和祁山附近,致使姜维后期基本在这些地方占不到什么便宜。

回到问题,如果诸葛亮守住了街亭(看图中街亭的绝佳位置),蜀军有能力扩大战果吗?答案是有,而且战果会非常大。

诸葛亮一旦成功守住街亭,那么六盘山以西的南安,天水,陇西,甚至凉州五郡的百姓都会变成蜀军的兵员,而陇山附近的千顷良田和羌人地区的粮食都会变成蜀军的军粮。等到诸葛亮在陇山附近站稳脚跟,顺势往西进攻狄道,那么陇西基本就算是沦陷了。

陇西、陇右一旦沦陷,凉州就要发生叛乱,很可能凉州在三个月之内也会沦陷,这样下去的后果就是雍州失去一大半,凉州彻底被攻占,而长安以西,六盘山以东又无险可守,长安沦陷只是迟早问题,而一旦长安沦陷,整个关中地区就失去了。

因此,街亭是重中之重,谁守住街亭,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蜀国守住街亭,可以将长安揽入怀中。而魏军抢占了街亭,蜀军就要被东、西包了饺子,有全军覆没之忧。因此,马谡失街亭,诸葛亮才如此生气。而街亭一失,诸葛亮立马就撤军了。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如果街亭不失,蜀国肯定能够扩大战果。守住街亭,相当于将雍凉二州切断了联系,然后抽出时间慢慢将雍州西部和凉州地区平定,之后挥军东出六盘山,攻陷长安,指日可待!


每日趣评


如果街亭不失,蜀汉有可能阶段性的扩大战果,但假若蜀军继续深入魏境,则会有加速蜀国灭亡的危险。

我们都知道,说是说三国鼎立,其实是曹魏一家独大,蜀汉与曹魏相比国力相差悬殊,况且当时魏国国内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兵强马壮。我个人认为蜀汉不具备打败对方的能力,而北伐初期的所谓胜利只不过是趁当时曹魏政权对蜀汉防范疏忽,在陇西地区实力又相对较弱的而取得的暂时性战果,一旦曹魏倾全力对付蜀汉的时候,蜀汉离败亡就不远了!


决定战争胜负的往往是规模和实力,其它的因素固然能取得战术性和局部胜利,但难以改变最终结局,正如日本鬼子在二战时打赢了大多数战役却最终输掉了战争一样,自身定位错误导致战略方针出现偏差注定只能是失败下场。我一直认为在当时的三国之中蜀汉最为潺弱,它应该坚持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外交方针,要不左右逢源,要不就坐山观虎斗,反正就是要让自身在韬光养晦中徐图发展,而不是今天伐东吴,明天又伐曹魏,将本就不多的本钱挥霍一空,蜀地相对中原和江南经济落后,人口稀少,资源匮乏,这是先天不足,而主政者任何一个失误决策都足以带来灭顶之灾。

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写得慷慨激昂,令人振奋,作为一个丞相搞出这样个东西服众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急着实施就是犯了战略性错误了,而且作为一个政治领导人过多过细的干涉具体的战术性军事事务也是不应该且不必要的!


说了那么多我并没有想要诋毁诸葛先生的意思,只是就事论事时说开了而已,记得读书时有老师说过这样句话:没有诸葛亮一样会三分天下,有了诸葛亮蜀汉亡得更早。我当时和所有同学一样不以为然,在心里甚至骂老师疯了!但现在想来,很多的事跳出惯性思维,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也许还真能看到不一样的精彩!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高抬贵手……


湘中明珠Zxp


如果街亭之战,蜀军赢得胜利,则可以切断魏与凉州的关系,那么凉州包括陇西、陇右等一大片地盘,可能落入蜀军之手。

在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时,主要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一个是魏延提出的子午谷,一个是兵出祁山。对于魏延建议的子午谷线路,目标是直接攻取长安,占领关中,然后利中关中之险,关门打狗,一举夺取关西之地。不过,诸葛亮认为这计风险太大,未能采纳,而是选择兵出祁山,进取陇右。

兵出祁山,风险是比较小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有“得陇望蜀”的说法,从陇右进入川蜀,阻碍是比较小的,同样,从川蜀进入陇右,风险是最小的。不过,祁山路线存在一个问题,不能直接进攻魏国的心脏地带,只攻其偏远的陇右地区,隔靴骚痒,点不到敌人的死穴。

显然,诸葛亮的战略是比较保守的,因为大举进攻陇右,就失去奇袭长安的可能性,想要夺取长安,困难就非常大。因此,诸葛亮最好的结果,就是在街亭阻击魏军,把陇右、陇西包括凉州收入囊中。这个战略本身是没错的,因为曹魏在凉州的统治基础相当薄弱。

曹操死后,这里就爆发过几次大规模的兵变:公元220年,麹演、张进、黄华等在西平、张掖、武威等郡起事;公元221年,卢水胡人,河西走廊大乱;同年,麹光在西平起事。尽管这些兵变很快被镇压下去,却也证明关西诸势力不断为摆脱曹魏帝国统治而斗争。

果不其然,当诸葛亮的北伐军出现在陇右时,关西反抗势力马上死灰复燃。一时间,天水、南安、安定诸郡纷纷宣告脱离曹魏朝廷,转而归附蜀汉。三郡叛乱,令关中震动。倘若曹魏朝廷不积极应对,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郡县投降蜀国,到时就如果倒塌的多米诺骨牌,一发不可收拾了。

整个战争的焦点,就在于张郃的五万步骑兵与马谡的街亭之战。但是很可惜,这一战,马谡大败,无法阻挡曹魏军的挺进。如此一来,完全打乱诸葛亮的计划。在魏军凌厉的攻势下,想守也守不住。诸葛亮只得完全放弃,匆匆撤回汉中。随着诸葛亮退出祁山,安定、天水,南安三郡的叛乱失去蜀军的支援与策应,很快被关右都督曹真镇压下去。

如果马谡在街亭能打败张郃,诸葛亮接收安定、天水,南安三郡,建立稳定的根据地,那么陇西与凉州就失去与朝廷的联系,落入蜀军之手只是迟早的问题。倘若如此,诸葛亮就有了凉州、雍州两大后方基地,随时可以发动对曹魏的进攻,不用每次出蜀都费时费力。


君山话史


理论上有可能扩大战果!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首要进攻目标就是甘肃地区,也就是当时的陇右和凉州,蜀汉的战略计划是利用魏国的防卫疏忽,守卫军队主力过于集中在陕西南部,也就是汉中前线,蜀汉集中主力突然向西挺进进入陇右地区,如果战事顺利,可以进一步向北推进进攻凉州,如果这一方向的战事顺利,蜀军完全可以挥军东向杀入关中!



但这一系列军事计划的前提是,当蜀军主力在陇右地区作战时,在关中和汉中前线的魏军主力也会察觉蜀军的进攻意图,会立刻向西进入凉州和陇石地区展开救援,街亭就是必经之路,对于蜀汉还是魏国,街亭都是要争夺的目标,蜀军占领此地,进可杀入关中,退可阻击来自关中的魏军,切断凉州陇右地区与关中的联系,从而为蜀汉赢的时间一点一点吃掉整个凉州和陇右。

可蜀军偏偏就在街亭这一重要位置出了问题,由于马谡的临阵变化,造成本来已经占领街亭的蜀军,不费吹灰之力,又丢掉了这一重要战略位置,造成关中的魏军长驱直入杀入陇右,在魏国主力压上的情况下,还正在陇右地区相持的蜀军主力,既怕与魏军主力在甘肃平原上展开决战,又怕被魏军主力直接抄了后路,只能提前选择撤退。



如果马谡能守住街亭,关中魏国的增援部队会被死死拖在关中地区而不能西进,即便选择北上从甘肃北面南下增援,也需要绕远上千里,路程和时间耽误太多,这样也可以为诸葛亮赢得足够的时间来吞并整个陇右五郡,陇右地区一旦被蜀汉整个拿下,没有复杂的山脉阻挡,蜀汉可以以陇右地区作为跳板进一步攻下整个凉州,赢得大量土地和至少几十万人口,即便拿不下凉州,未来蜀汉兵伐长安,也可以避开汉中这一不利的山脉地域阻挡,魏国的防卫负担将更进一步加重,同时拿下陇右和凉州地区,也可以彻底打通蜀汉政权与西北的联系,争取到地方少数民族的支持,届时魏国的关中地区将会遭受来自西面和南面的双重压力。

只可惜诸葛亮历经五年的筹划和布局,最终因为街亭的丢失而葬送了一切努力,马谡落下了一个身损人亡的下场。


辽宁资深球迷


各位见解,如有不妥,请更正

很多人不解,为什么诸葛亮丢了街停就撤军。街停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确实,街停很重要,诸葛亮率众出祁山,直指凉州,先围南安,后令魏延夺取安定,再取天水,陇右三郡皆归于诸葛亮,此时张颌统领大军,应该在5w人上下,杀来,剑指街停。

此时诸葛亮大军有6w上下,除了赵云在斜谷与曹真对阵的1w外,还有5w,完全可以跟张颌抗衡。然而为什么街停一失,诸葛亮就撤军呢?

我以为诸葛亮在下一盘大棋,魏延在安定,是街停之后,实际上是为了战略纵深,直插张颌后方,与赵云军汇合,给张颌来个包饺子。魏延有骑兵5000人,加上镇守安定做后勤补助的应该有5000人,就1w人,大将包括陈式马岱等,完全有能力把张颌吃点,吃点张颌,魏国不仅损失了5w的生力军,还是去了张颌,诸葛亮的战略目的将全面达成。而街停,却是魏延的大后方,街停失了,诸葛亮和魏延就一分为二,尤其是魏延军,将被张颌和曹真到包围,后果将不堪设想。

街停也是连接陇西和长安的必经之地,也是唯一可守的险地,街停一失,陇西一片平坦,长安大军跟西凉铁骑将汇合,这样的话,蜀国大军很难匹敌魏国铁骑的攻击,阳平关也会随时遭到魏国的攻击,蜀国将会从主动陷入被动,战略进攻反而专为防守,蜀国大军将会被切成诸葛亮部和魏延部还有赵云部,四分五裂,魏国可以各个击破,吃点蜀国的有生力量。

这就是为什么街停如此重要的原因,也是为什么诸葛亮会用马谡守街停的原因。





GERLANT



根据诸葛亮出兵的路线,天水~陇西一带。可以看的出来诸葛亮的实际目标应该就是全面攻占陇西,隔绝长安后面一带的陇西“凉州 雍州两地”然后在缓图长安。据说街亭是唯一的运粮道路,在当时的情况分兵2万守一个街亭隘口看得出战略意义有多大。街亭不失的话,长安肯定拿不下来因为没用足够的力量攻取,但是扩大版图的最初目的应该是答到了。


坐看红尘梦


街亭不失最起码有进攻的基地了,不是说一定能成功,但最起码有地理和后勤保障了。蜀汉最可惜的就是失了荆州,又输了夷陵,要不然还是有机会一统三国的,成也他三兄弟败也他三兄弟,没什么好惋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