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首次发布隐私保护白皮书观点:大数据时代更应加强数据保护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每一个职能领域,随之而生的数据隐私问题也备受社会关注。今年11月,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腾讯平台的数据远比其他平台更加具有用户个人隐私性,因此反而要强调的是如何加强数据保护而不是打通数据和唯算法论。

12月27日,在2018大数据合作与合规峰会上,腾讯公司发布《腾讯隐私保护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这是腾讯首次通过白皮书的形式全面系统展示腾讯隐私保护能力,总结腾讯隐私保护经验与实践。

白皮书介绍,腾讯搭建完善的隐私保护体系,以腾讯P·B·D为方法论,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制度和多维度的隐私保护机制,将数据保护策略制度化、数据管理流程规范化。同时,在数据安全技术上,采用数据加密、数据脱敏、去识别化、量子加密等技术,通过事前防范、事中保护和事后追溯,全方位保障用户数据安全。

其中,腾讯PBD中的P即person,代表以用户为中心,增强隐私保护工作的透明度、提升用户的感知度和参与度;B即Button,代表控制力,通过产品设计,将用户对数据的控制转化为实际的按键;D即Data,代表数据安全,通过系统有效的安全技术和规范流程,为用户数据安全提供全方位保障。

腾讯大数据法务合规总经理王小夏介绍,公司倡导“科技向善,数据有度”的隐私保护理念,腾讯搭建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的数据和隐私保护团队,希望通过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流程和健全的安全技术体系,充分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实现用户对个人信息的控制,为用户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在线环境。发布会上,腾讯还邀请14位知名行业专家、学者担任隐私观察员,聚焦隐私保护话题,并为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共享思路和方向。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以及各类手机App的兴起,各类App在给使用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背后的使用权限和隐私问题也引发人们的担忧。如何做到合理合法、有序有效地利用大数据,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命题。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从用户角度出发,把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放在优先地位,其次是在法律法规框架下,合理正当使用数据,才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

安全技术为隐私保护竖起防火墙

今年1月,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联合发布《2017年度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分析报告》显示,移动网络隐私的泄露主要有手机软件获取、免费Wi-Fi窃取、旧手机设备泄露,以及黑客盗取企业大数据等渠道。

据了解,腾讯在创立初期便着手互联网安全领域的部署,在互联网行业有着多年的安全经验。此次白皮书也首次对外披露腾讯数据安全技术能力,包括研发“门神”、“洋葱”等多款内部安全工具,为用户数据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同时为用户提供腾讯手机管家和电脑管家等多款终端安全产品,进行实时保护。

腾讯成立安全联合实验室矩阵,集合云鼎实验室、科恩实验室、玄武实验室、湛泸实验室、反病毒实验室、反诈骗实验室和移动安全实验室七大专业实验室致力于全面的互联网安全技术与攻防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兼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平认为,腾讯发布《隐私保护白皮书》,倡导“科技向善,数据有度” 的隐私保护理念,不仅是企业积极践行合规意识,也是作为互联网领军企业的一种社会担当。同时《白皮书》也提供了腾讯多年来在隐私保护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隐私保护方法论,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生态做出了表率。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阮元元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阮元元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