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一把好牌打得稀烂”的人物?

七追风


在这方面,绝对要首推前秦君主—苻坚。一支百万大军的军队,一支统一北方,所向无敌的军队,生生被谢家私人的八万北府兵给打的大败而归,既淝水之战。问题是,苻坚不仅输了淝水之战,先前归降自己的部落也都纷纷举起反旗,北方重新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连自己也被部下绞死,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胡族身份一统北方的前秦就这么灭亡,也是少有的北方打不过南方,反被灭国的案例。


这就像啥呢?就像自己好不容易买了一张彩票中了500万,结果去领奖的路上因为太高兴一头撞到电线杠上把自己撞死了,不是把好牌打烂,而是蠢。

但是有些人也说了,虽然当时苻坚号称拥有百万大军,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各胡族联合部队,团结度低,也不会真心给苻坚卖命,所以不能怪符坚。可当时王猛在世的时候,早就跟苻坚说了东晋拥有正统传承的名声,现在不可以贸然进攻,再加上前秦刚刚统一整个北方,内部也不稳,应该先慢慢发展内部,再图东晋,并给出了十年的期限。

然而这边王猛刚断气,转眼苻坚就兴师动众南下征伐东晋了。实际上以当时前秦的实力,不说那50多万的胡族联合部队,单单是前秦嫡系的30万部队也是经历了沙场的老兵。反观东晋刚刚训练成型的8万北府兵,就是背对着打都不一定会输,结果却还是输了。

所以这里把战败的责任归罪到胡族各怀异心肯定不行,至少苻坚不管是统帅能力,还是操之过急上,自己都要负有最大的责任。

中国历史上,能把这么好的一手牌,打到这么烂,苻坚也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毕竟明朝战败我们还可以怪个天气不行,这我们还能说啥呢?


三观粉碎机


这个就太多了,第一个杨广,下面很多答主都说过了,原本一个大统一的王朝,天下丰衣足食,百姓安乐。结果非要跑去打高句丽。这个高句丽是该打,但是,也要顺势而为。已经失败了数次,国内已经很糟糕了,还要去打,那就是作死了。而且又赶上辽东大瘟疫,送一批死一批,最终,杨广把自己的大好江山给作死了。

第二位,项羽大哥,年轻有为啊,二十六岁就已经统一天下了,老老实实在长安做皇帝多好,偏要分封天下,偏要跑到老家去显摆,结果被刘邦抄了后路。

还有三国中的袁绍,明明是四世三公,诸侯盟主,北方霸主,却因为一时心急,非要打曹操,官渡一败涂地,最终含恨而死。

同样把好牌打烂的当然还有赤壁中的曹操,他只要不心急,好好消化一下征荆州得到的力量,然后坐等刘备孙权分裂,自然就可以统一天下,结果因为小瞧了孙权,也小瞧了刘备,最终竟然让天下三分,这个结果直接导致曹操没有办法当皇帝。

还有建文帝,他爷爷朱元璋已经给他铺好了路,也是一时急于削藩,削就削吧,还要给前线下令,不要杀他叔叔,结果把江山给让了出去。

还有后唐的李存勖,五代十国的军神,灭掉后梁后,周边的割据政权都在准备关张投降了,结果他自己能够马上得天下,却不会马下治天下,搞得天下大乱,自己也被射死了。

这是国内的,国外有没有呢?也有的啊,前面我就写了一个文章,国外三位把好牌打烂的国家领导人。

一是委内瑞拉的查韦斯,国内人均石油世界第一,比沙特还多,完全可以躺赢,结果大搞福利主义,什么房子医疗教育全部国家供应,最蠢的是国内商品限价,商品价格上不去,老百姓一时是高兴了,但生产商的积极性就下去了。一等石油价格下跌,国家再也补贴不起。国内的商品一抢而空,超市没东西可卖。国内的生产设备早就关张了,国内一下陷入动乱。查韦斯倒好,自己得病挂了。留下一个烂摊子。

还有津巴布韦的穆加贝。

津巴布韦原本是非洲极富的一个国家,号称非洲面包篮子,但在搞选举后,穆加贝上台,因为他本身是黑人,为了回馈黑人选民,强制土地改革,把白人农场主的土地收回来分给黑人兄弟。可是黑人兄弟得到这些生产资料,却没有生产管理经验,加上强制没收私人财产,西方社会肯定是联合制裁,结果把一个好好的国家搞到了破产边缘。

还有阿根廷的贝隆

他当过三任的阿根廷的总统,在他之前的阿根廷号称南美美国,是最大的牛肉出口国。而且阿根廷本身的条件就不错,要矿有矿,要地有地,但贝隆上台后,说他为了讨好选民也罢,或者他本身同情穷人也好,就在国内搞起了正义主义,在国内大搞福利,工业上也是错误频频,结果一下把这个国家从准发达国家搞成了苦哈哈国。

其实,把好牌打烂的人特别多,尤其是在国家治理上。

国家治理是一项最高深的学问,而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往往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


脑洞历史观


这个实在有太多了,历史上那些失败的人物,很多不是条件不好,而是确实“一把好牌打得稀烂”,仔细考虑,我例举出十大人物:

一、项羽:在当时威震天下,在除掉暴秦的战争中,他居功甚伟,天下基本上他打下来的,手中可谓一把好牌,但不知体恤百姓,安抚天下,反而焚毁咸阳,做富贵还乡的小算盘,对于刘邦这类政治流氓,更是粗心大意地放虎归山,以致于垓下一战,四面楚歌,上演霸王别姬的悲剧。


二、王莽:在西汉民心已失,天下已落入王莽的掌中后,王莽不是兴利除弊,稳定人心,反而胡乱改革,弄得天下大乱,以致于自己的新朝一帝在自己手上就亡了。


三、司马炎:

在天下一统的好局面下,竟然选了个痴呆儿司马衷即位,而且他又不是没别的儿子,其他儿子闭着眼挑一个也比司马衷强太多,晋朝天下也不会那么快就乱成一锅粥。


四、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可谓文武全才,他的皇帝之位也是凭自己的实力拿下的,萧梁建立后, 就算没有力量北图中原,也会成为割据江南的一方雄主,但梁武帝佞佛好施,自以为德操过人,却不能劝谏,在各种政策上偏听偏见,一意孤行,最终造成侯景叛乱,梁朝覆灭,自己饿死台城的下场。


五、杨广:

隋炀帝当时率兵平定了江南,有着军政大权,后来又在权位斗争中斗败了自己的哥哥,成为名正言顺的皇帝。本来可以开创一番类似贞观之治那样的事业,但他好大喜功,征高丽,修大运河,楞是把大好江山折腾得分崩离析,以致于天下大乱,自己也死于非命。


六、李自成:


李自成当年一举挥师占领了北京,天下可望传檄而定。如果他励精图治,对吴三桂等加以招抚,将大顺政权迅速纳入正轨的话,大顺取代大明成为历史上的一代王朝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但他不知道约束部下,对吴三桂等明朝旧臣的处理也缺乏远见,流寇思想不除,以致于山海关一败后,就不可收拾,最后身死九宫山。也是将好牌打烂的人。

七、洪秀全:


当年太平天国已经占据最为富庶的东南半壁,清庭已是摇摇欲坠,而且同时还有英法联军北上,烧了圆明园,如果太平天国不发生内讧,并借同样信奉基督的名义和西洋各国结盟,又用《资政新篇》这样的纲领来推行新政,必将夺得天下,但正是这样的好局面,却竟然最后葬送掉,实在可叹。


八、袁世凯:


袁世凯其实在近代历史上还是颇有功绩的,他后来掌握最有实力的北洋军队,并且成功地逼清帝退位,保持了当时天下没有分裂,也没有丢失土地,本来声望很好了。但却因为头脑发昏,竟然想当皇帝,把牌完全出错了,不但皇帝没当成,而且成为人人唾骂的对象。


九、张学良:


张学良拥有东北三省那样巨大的地盘,充有装备精良,甲于天下的东北军,但是他没有秉承其父在日、俄中间取得平衡的战略,而是头脑冲动,先是招惹苏俄,发起中东路事件,被苏俄痛揍,后来又对日本的九一八事变中的行动采取不抵抗政策,以致于丢了老家,东北军也成了丧家之犬,最终星流云散。


十、汪精卫:


汪精卫在国民党中有着极高的地位,早年充满革命热情,是孙中山最为信任的人之一,他虽然在党内没有老蒋有实权,但也算是国民党元老之一。如果没有后来投降日冠当伪政府主席的事情,一生大节无亏,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留下骂名。确实有“卿本佳人,奈何从贼”的遗憾。


江湖夜雨


太多了,在这里只说一个最典型的,即隋炀帝杨广。可能有很多人不同意这一看法,特别是近些年来有很多人都认为隋炀帝本身就是成功人士。首先,中国经历了汉末以来大分裂,大战乱,特别是五胡乱华,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人心思统,人心思治,只要有那么一位君主,不一定要有极大的才干,只要能够给百姓以安定的生活,不至于犯太大的错误,那么建立一个统一的兴盛的繁荣的王朝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隋文帝杨坚一是建立了隋朝,统一了全国,使全国政局稳定下来,人们在思想上也基夲认可了隋朝,适应了新的生活,而且励精图治,行新政,开科举,使全国呈现现一派兴盛景象,为新的大一统王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隋炀帝杨广是一个极具军事政治头脑的人,拥有一大批杰出的军事政治人才,自身对这些人才又具有极强的掌控力。杨广只需要充分发挥这些人的能力,而自己几平不需要太多作为,坐享其成,都可出现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繁荣的帝国。其三,可惜隋炀帝开始了他的烂牌模式,开启了自己乱作为胡作为的摆烂人生,最终身死国灭,为大唐王朝作了嫁衣。隋炀帝大修宫室大兴土木,广征徭役,挥霍奢侈无度,残害忠良,任用奸佞,最终招至天怒人怨,民心离散,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隋炀帝远征高丽并没有什么过错,开疆拓土,为中华民族开拓生存空间,本是大功一件,可惜由于准备不足,仓促上阵,内部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再加上并没有什么战果,只落得劳民伤财,反成为招致民怨的罪恶。与此相反的是汉武帝,在战争规模和耗费远超隋朝对高丽的战争,但汉武帝建立的是不世功勋,而隋炀帝徒落骂名。修建大运河同样如此,本来利国利民,大功一桩,可这些最后都成为隋炀帝被攻击的对象。隋炀帝选择的时机不对,本来的功勋终成乱局,一把好牌打烂,自身身死国灭,最后隋朝的开创性努力付之东流,为大唐王朝作了嫁衣!







张丹枫9700315


要说历史上“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的人物,首推西楚霸王项羽。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位霸王是怎么把好牌打烂的。。。



故事就从巨鹿之战,项羽消灭秦军主力开始说起吧,之前都是项羽的奋斗史,也可以说成是项羽的摸牌阶段,凭借“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项羽拿到了一手好牌,接下来就是出牌阶段了。

第一回合:鸿门宴

巨鹿之战打完后,项羽便向关中进发,当然是为了那一句“先入关者王之”,结果到了函谷关下才发现被刘邦个无赖夺了咸阳。然后就有了大名鼎鼎的鸿门宴,具体过程人尽皆知,我就不说了。结果我也不说了,毕竟我们现在都自称汉人。



有“先入关者王之”的约定在前,项羽于鸿门宴上斩杀刘邦完全合情合理,即使不合情不合理,对于此时名震天下的项羽,谁人敢说话?于是第一回合项羽压根就没出牌,就让对手跑了。

第二回合:火烧咸阳

项羽入咸阳后,做了一件极蠢极蠢的事,那就是屠戮咸阳,杀了子婴,放了大火,据说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反观之前刘邦在咸阳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刘邦地痞流氓一个,平时见到珠宝美女眼珠子都掉了,进入咸阳之后竟然选择听从张良等人的建议,秋毫无犯,反而安抚民众,和民众“约法三章”迅速获得了民众的爱戴。

而项羽呢,之前已经在巨鹿之战中坑杀了二十万秦军士卒,秦人已经对他非常痛恨了。他入咸阳后非但没有安抚,反而杀人放火,更加让秦人对他恨之入骨。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古代乱世,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完全不明白这个道理。后面刘邦为什么那么容易就拿下三秦之地,除了韩信的暗度陈仓之外,民心也是重要的一条因素。

第三回合:放弃咸阳,定都彭城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已经有人进柬项羽,让他取关中为根据地,图谋天下,可项羽呢,看着被他烧的残破不堪的咸阳,一心想回自己的江东,于是最后带着掠来的金银美女,回江东了。

关中何地?秦人几代人辛辛苦苦的经营,肥的流油,而且战略上有崤函之固,进可攻,退可守,几百年后诸葛亮多次北伐为的就是这块地。而彭城呢,土地贫瘠,地形开阔,易攻难守,选此作为都城,岂不是自取灭亡。



可以说,项羽真的是一点战略眼光都没有,大小王直接扔了。

第四回合:分封诸侯

项羽在取得楚怀王的同意以后,随即分封十八路诸侯,顺便把刘邦赶到了汉中。



请注意,这个时候项羽可是名副其实的老大,他是有统一天下的能力的,然后他却选择了分封这种脑残的行为。分封的弊端在东周的时候已经很明显了,统一才是大的趋势。可能项羽只想安安静静的做一个地方霸主,并无心于天下吧。。。第四回合,一手顺子,非要拆开一个个打。

第五回合:再屠齐地

战略位置上,齐地离彭城很近,春秋战国以来,齐国一直是比较富庶的国家,如果项羽能把齐国纳入自己的管辖,就可以利用齐地丰富的资源来击败刘邦。可是项羽脑子又抽了,因为齐地田荣的反复,数次攻齐,击败田荣以后,竟然残暴到“屠齐”

“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

这下可彻底把齐人给激怒了,“齐人相聚而叛之”,田氏又重新夺回了齐地。后来韩信攻下齐地以后瞬间同刘邦对项羽形成钳形包围,最终导致项羽垓下之败。



细细想想,项羽自刎的时候有人劝他卷土重来,他只回答“无颜见江东父老”,我估计他自己心里也清楚,他这样残暴的人,早已失了民心,即使卷土重来也注定失败。



其实项羽的脑残行为不只是上面的这几条,还有人总结过项羽的蠢事,错失一人,错杀一人,错逐一人。

错失一人指他的死对头韩信,韩信本来是项羽的人,项羽没有把握住;
错杀一人指项羽杀义帝,不仅失了民心,也给了其他诸侯尤其是刘邦讨打他的理由;错逐一人指的是项羽放逐范增,范增可是项羽唯一的谋士,项羽竟然将他放逐,岂不是自取灭亡。说了这么多项羽的不是,仍然不得不承认项羽确实是一名英雄,特别是军事能力,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少有可与之比肩者。奈何真正决定命运的还是性格,能力的突出始终弥补不了性格的缺陷。。。

所以说,项羽真正的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本来可以成就帝业,流传千古,最终落得个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结局,惜哉!


沐茗1221


唐庄宗李存勖,本来有机会一统全国,恢复唐朝江山,但是因为宠幸伶官,最后部下叛变,自己被乱兵所杀。

李存勖是晚唐时期李克用的儿子。李克用临死时,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刘仁恭;二是征讨契丹;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全忠。

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打败了朱全忠亲自统帅的50万大军。接着,攻破燕地,将刘仁恭活捉回太原斩首。九年后,他又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经过十多年的交战,李存勖于公元923年攻灭后梁,统一北方,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年号“同光”,史称后唐,925年,后唐李存勖以长子李继岌为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率军六万讨伐前蜀。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前蜀灭亡。而且当时的南方诸国纷纷向李存勖称臣纳贡。

以当时李存勖的实力,整合了整个北方和四川,国力大增。扫平东南,一统天下并不是没有可能。但是李存勖有很大的缺点,他的父亲李克用是一个野蛮的沙陀部落领袖,并没有给李存勖完整的教育,李存勖宠爱伶官, 自己也非常爱唱戏,给自己起了一个艺名李天下,他将宠幸的伶官封为节度使和刺史,而当时冲锋陷阵的士兵却得不到任何赏赐。李存勖晚年对功臣宿将无罪诛戮。郭崇韬在灭梁、平蜀战役中,战功显赫,但与宦官不睦。前蜀灭亡后,蜀人曾请郭崇韬留镇西川。李存勖对此非常不满,又听信宦官向延嗣的谗言,以为郭崇韬截留蜀地财货,更是怒形于色,最终派人处死了郭崇韬。

最终在926年,魏博戍卒在贝州哗变,李存勖派李嗣源率侍卫北上平叛。李嗣源在魏州城下却也扯起了反旗。李存勖亲帅大军平叛,结果自己的亲兵竟然也叛变了。李存勖最后也死在了乱兵之中。




巨蟹的男人1991


1.最为典型的就是隋炀帝杨广莫属了,杨广是隋朝开国皇帝的二皇子,以自身的能力碾压大皇子,二十岁的时候担任(名义上)元帅指挥了九路大军南征,隋灭陈之战可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巴掌数的出来的灭国级大战。随后又出镇扬州,平定叛乱,安抚人心。可以说结束将近四百年大分裂记载他的功劳簿上不为过。总之,隋炀帝在大业九年之前堪称完人。仅有的两个污点“得位不正”和“兵败高句丽”几乎不值一提,因为这俩问题唐太宗也有,但似乎不影响他千古一帝的地位。如果他想唐太宗一样知难而退,这个“千古一帝”的头衔毫无疑问就是杨广的。

可惜,握着一手好牌的杨广赌徒心理发作,星星之火迅速吞并了他的庞大帝国。

2.民国时期的陆小曼,陆小曼属于出身好,家庭好,条件好,真真正正的名媛,长得漂亮,智商高,情商高,会投胎,有才华,在家中是独女,爸妈宠着,嫁人后丈夫对她也好,与王赓的婚姻中,陆小曼爱上了徐志摩,不顾社会和母亲反对,与王赓签订了离婚协议。然后和徐志摩结婚,即使做出了这样的事情,依然很幸运的是受当时新思潮的影响,他们的婚姻也被认为是冲击封建包办婚姻,受到了很多新思潮人士的支持。为了顺利离婚,陆小曼做了流产手术,手术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导致陆小曼终身不孕,不能再产下儿女。由于徐志摩心系林徽因,也是悲催,徐志摩一个教书匠没能承受得住陆小曼的挥霍生活,到后面陆小曼染上了大麻,徐志摩也因为乘坐飞机去看林徽因而失事,陆小曼也是可怜人啊关于她的一生,令人惋惜的是,她本可以活的更好,最后落得晚景凄凉,甚至死后无人收尸,直到现在也争议极大的场面。当初的一代才女,当现在的境地,不仅让人唏嘘。一生无子无女,死后的骨灰都被丢弃。



Secret121


晋司马炎也是把一个统一后国家很快推入深渊,晋是历史上最烂的王朝。虽然他手上还不太烂,但主要都司马炎造究。选了一个儍儿当皇帝,又给儿子配了又丑又坏贾皇后,司马炎在位时就造成腐败大泛滥。


老夫常谈


蒋中正被四大家族推起来,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一手好牌,最后灰头土脸去了台北。


人山人海s


别说历史上,就现在也在发生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