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孙权、刘备,他们互相见过面吗?

徵灬


这个问题很搞笑,三国鼎立魏蜀吴,作为三个扛霸子他们之间有没有一起喝茶聊天呢?我想这中风云人物一见面就是非同小可成为历史典故,就如项羽请刘邦吃顿饭就叫“鸿门宴”。赵匡胤请弟兄们吃了顿饭就叫“杯酒释兵权”。



而曹操请刘备喝喝茶,自然就成就了“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说“天下英雄唯有军与操尔”,根本没有把孙权放在眼里,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曹操是不屑与孙权见面的,曹操对于孙权这个小辈,还是不放在眼里的。很容易看出,曹操和刘备一定在一起喝酒聊天吹牛了,而曹操没有见过孙权。

刘备和孙权为了结成战略联盟,孙权把妹妹嫁给了刘备,虽然从年龄上看刘备作孙权的叔叔是没有问题的,但实际上孙权应该是刘备的大舅子,这样看来,他们也一定见过,可能孙权认为,刘备虽然年纪大,但是身体还行,显年轻,把妹妹嫁给他也没有什么不妥。


可能曹操见过孙权的爸爸哥哥,对于孙权只是“神交”而已,但是刘备肯定是跟他们两个人喝过酒聊过天的。


我是焱垚


三国孙曹刘,三位君主曹操刘备孙权,民间有俗语,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占人和,三人各有所长,各有所忌,论全国旅游的范围,应该是刘备第一,从黄巾起义涿郡投军,到任平原高唐尉到救徐州入许昌,再走荆州入四川,从东北到西南,还中途跑到江东娶亲,足迹之广,应该是三人第一,三人是否过面,从史书论,刘备与二人都有过深入交谈,而曹孙二人则可能阵上见面。

曹孟德生于155年,刘备生于161年,孙权生于182年,以年龄论,曹刘可算同辈,孙权小了一辈,184年黄巾爆发,涿郡从军的刘备镇压黄巾有功受封安喜县公安局长,鞭打督邮投奔公孙瓒,成为高唐尉,救徐州拒曹操,因吕布袭夺徐州而与孟德合流,二人坐而论天下,有了名传千古的煮酒论英雄。(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曹操认为刘备英雄,深相结纳,但刘备不甘屈居人下,越挫越坚,终成大业,许昌煮酒,许田围猎,很多证据证明曹刘见过并有过促膝长谈。

曹操本姓夏侯(《三国志》裴注:曹瞒传及郭颁世语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父亲过继与宦官曹腾为子改姓曹,从小狡诈多智,祖父享有清名,父亲又官居太尉,妥妥的官二代官三代,却心怀天下,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曾任北部尉,铁面无私,后来几经起复,至董卓时辞官,集义兵讨伐董卓,收中原,平河北,平乱除奸,但也杀戮过重为人们所唾骂,一生对手唯孙刘,有心延纳刘备却终成大敌,心慕孙权年轻英雄说“生子当如孙权谋”。 (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孙权父孙坚,兄孙策,江东的平定,是父兄之力,(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孙策中伏而死,为长远计,不立幼子而立成年二弟,并让张昭等人襄助,孙权继位后礼贤下士,尊崇长辈,提拔后进,在群疑中立足江东,赤壁之战后声望如日中天,刘备取南荆州,孙权“稍畏之,进妹固宠”,刘备江东迎亲,孙刘自然见过。

而孙曹是否见过?却颇费思量,据《三国志吴主传》“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裴松之注引《吴历》说“……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谓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二人并无直接见面的记载,可能阵上远远一望而已。


南方鹏


曹孙刘三人,两两“捉对”见过面,三人聚在一起就没有发生过了。那么有哪几次曹孙刘的“两两捉对”呢?寒鲲梳理如下:

曹操&刘备

曹操与刘备不仅同辈而且在各自事业的前期都活跃在黄河下游与淮泗地区,所以交集还是蛮多的。

曹刘之间的第一次见面,不像演义与游戏编排的那样,既未发生在平定黄巾之中,也未发生在反董联军之中,因为曹、刘分别在河南、河北镇压黄巾军,而后刘备投公孙瓒,公孙瓒并未加入反董联军,二人均无机会见面。

曹刘之间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刘备第二次被吕布击溃之后,刘备从小沛逃奔许都(建安元年,196),靠着曹军的支持重新占据了小沛,并成为曹操表奏的豫州牧。

曹刘之间的第二次见面是在建安三年(198),刘备、夏侯惇联军先是再度被吕布击溃,而后曹刘合兵于梁地,而后一举东进下邳攻灭吕布。白门楼处决吕布后,刘备也常驻许都,并发生了青梅煮酒与董承密谋两件事,直到建安四年,刘备借机东走,这才与曹操“分开”。

曹刘在第三次见面,已然是第二次见面二十年之后的建安二十四年(219)。黄忠定军斩夏侯之后,曹操大军进入汉中,曹刘两军对峙数月,在此期间,二人极有可能在两军阵前见过彼此的最后一面。

所以,曹刘一共见过三次面,见面地点有许都、梁地-下邳-许都、汉中三处。

刘备&孙权

孙坚时期的幼年孙权一直随母兄居留在寿春、舒县、江都等江淮地区,并未随父北上(新三国里的这段纯属强行加戏),孙策席卷江东后,便跟随兄长一直生活在江东,更是不可能与长辈曹刘相见了。

孙刘之间只有一次见面,发生在赤壁之战、南郡之战以后的建安十四年(209)。见面地点是在孙权方面的京口(镇江),此次见面发生了“借南郡”之事,而甘露寺之事可能属于演义,孙夫人也并不能确定是在这次嫁给刘备的,也有可能是孙权方面送到荆州的。

在此次见面之后,由于刘备忙于入蜀,以及孙刘因荆州而决裂,孙刘二人并未再次见面。

曹操&孙权

虽然曹孙两家对阵频频,但是由于曹操与孙权相互对攻时,往往总有一方主君坐镇后方,所以曹孙两人见面的机会反而有且仅有一次。

曹孙之间唯一的一次见面,最有可能发生在建安十八年(213)的濡须口水军对峙之中,唯一一次双方主君亲自率领的两军对峙数月,孙方挑战多次,曹军都不出战,孙权便亲自驾船靠近曹营,曹操料到是孙权亲临耍威风,所以也下令不许射箭以示风度,而后孙权方面“开着小船、唱着歌”离开了曹军水面,以示自己的风度与威风。曹操因此而感叹出了那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

当然,这次见面中,曹孙二人是否看到对方,是存疑的,只能说是最为接近的一次。而后,由于曹操忙于西边军务,就再也没有到东线“看看”晚辈孙权了。


寒鲲


三国历史精彩绝伦,三个主人公刘备,曹操和孙权都是英雄。在那个交通和通讯都极为不发达的1800多年前,按理说,魏蜀吴三国各据一方,相隔千里之外,不用说见面,视频聊天都不可能。但是偏偏他们中至少两对是见过面的,而且还相处一段时间,厉害吧!这归因于昭烈皇帝刘备能“跑路”,是个三国时期出色的“旅行家”。

先看刘备和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啊,历史上确有其事,陈寿的《三国志》以及裴松之的注释都有记载,《三国演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更加精彩绝伦。那可是现场面对面喝酒聊天啊!说破英雄惊煞人啊,“玄德方食,失其箸”,只好“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再看刘备与孙权。他俩是亲戚,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孙权是刘备的大舅哥,虽然孙权比刘备小20多岁,但是辈分不能乱,刘备过江招亲,在南徐与孙权多次见面,并曾留下很多遗迹,比如“恨石”,被刘备孙权各砍了一剑,有一个十字纹。比如“驻马坡”,相传是二人赛马的地方。不过很不幸,这对亲戚后来反目了,并且有了夷陵之战这样的大动干戈。

最后说曹操和孙权,曹操比孙权大的更多些,完全是两代人,所以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并非是占孙权便宜。由于孙权从未离开过江东,曹操也没有占领过江南,他们的旅行经历远不如刘备完整,所以他们见面的可能几乎没有,唯有一次曾经两军对垒,可能远望过互相的旗帜,“神交脑补一下”对方的形象罢了。

下面看看刘皇叔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那个年代不容易啊,谁让我们是异地创业呢。如图所示:




磨史作镜


曹操,孙权,刘备,做为三国鼎力的见证者,他们之间是否碰到过,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经历,来数一数他们见面的次数。(同一时期的只能算一次,比如刘备投奔曹操的时候,那是经常见面的了)

刘备与孙权

赤壁之前,刘备是投奔刘表,而孙权的父亲是孙坚是死于黄祖之手,那么他们是仇敌,另外,刘备与孙坚是同一个辈份(刘备大孙权差不多二十岁),所以显然,两个人是没有见面的机会的。


在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的时候,周瑜鲁肃程普是带领部队与在夏口的刘备军汇合,孙权是自己打合肥,所以两人也未见面。

建安十四年,刘备到京口与孙权见面。周瑜提出把刘备软禁,孙权不肯。

再到后面刘备进益州后,就再没有机会和孙权见过面了。所以,刘备与孙权的见面,就只有在京口的那一次了。

曹操与孙权

曹操与孙权,显然在赤壁之前,更没见过面,曹操都完全没有去过江东,而赤壁之时,两人也没交过战,在赤壁之后,两人倒有过一次交战纪录,那就是在建安十八年,曹操攻打濡须口,与孙权相持一个多月,孙权还承着船去看曹军营寨,上演了一场真正的【草船借箭】,曹操发出了【生子当生孙仲谋】的感叹,过两人可能还是没有碰过面。

曹操与刘备

曹操与刘备的第一次交战纪录,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是曹操要报杀父之仇去攻打陶谦,而刘备是去救援陶谦的,这是两人第一次交锋,后来曹操因为张邈和陈宫迎吕布入兖州,立马撤军回去。期间是否碰过面,不得而知。但算打过交道,

曹操与刘备真正见面的时候是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吕布攻打了驻扎在小沛的刘备,刘备只能前往许都投奔曹操,曹操表刘备为豫州牧,并且给了他兵马与粮草,

曹操与刘备见面的第二次是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再次进攻刘备,沛城最终被攻破,刘备在梁国碰见曹操,与曹操一起攻打了吕布,最后吕布投降被杀死。刘备就跟曹操回许都,然后被表为左将军。这个一直到建安四年,199年,刘备主动请缨去攻打袁术,最后跑去打下邳,然后杀死徐州刺史,重新拥有了徐州,而期间,曹操与刘备必然是见了无数次面。

曹操与刘备的第二次交战纪录,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最后是刘备投奔袁绍,关羽被抓。

曹操与刘备的第三次交战纪录,是在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著名的赤壁大战,最终曹操战败,刘备拥有荆南四郡。

曹操与刘备的第四次交战纪录,是在建安二十四年,黄忠定军斩下夏侯,拿下汉中,曹操自带大军来攻打汉中,刘备坚守不战,曹操带着鸡肋撤军。

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正月逝世。

而他们一起见面的,那个就完全没有了。


历史简单说


大家好,我是黄昏之殇。我来说说他们是否见过面,首先我介绍一下这三位三国的三巨头。

曹操

(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譙县人,政治家,军事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是这三个人中最为坎坷也最为可惜的,曹操平黄巾,讨董卓,迎天子,灭吕布,破袁绍,征乌桓,统一了北方,南方荆州眼看就要到手,结果赤壁之战被打的大伤元气,无法统一天下了。死于头痛。

刘备

(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幽州涿郡涿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帝。

刘备也被戏称为“刘跑跑”他打仗能力不行,但是逃跑能力一流,投奔公孙瓒,公孙瓒败了,投奔陶谦,被吕布打败投奔曹操,又因衣带诏事发投奔袁绍,袁绍兵败投奔袁谭,袁谭兵败投奔刘表。也就是后来诸葛亮出山献上隆中对才让刘备有了信心,联合孙吴抗曹操,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借荆州,得益州,最终称帝。最后夷陵之战兵败,病死于白帝城。

孙权

(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出生于下邳。三国吴政权的创始人。

孙权的崛起很大程度是父兄打出来的基业,吴地是孙坚与孙策两人打下来的,孙权继承了基业,与刘备联合抗曹在赤壁大败曹军,为自己建立政权奠定了基础。

曹操与刘备

曹操与刘备是见过面的,见面记载于《三国志武帝记第一》:吕布袭下邳,取下邳。备来奔。


曹操与孙权

正史没有记载孙权与曹操见过面,只能说孙权打仗的时候可能和曹公远望见过。

刘备与孙权

刘备与孙权正式见面是赤壁之战之后,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二》: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庐江雷绪数万口稽颡。琦病死,郡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

只有孙权没见过曹操。


黄昏之殇23


曹操、刘备、孙权三人互相都见过面,其中曹操与刘备之间交往最多。

一般认为,曹操与刘备第一次见面发生在曹操消灭吕布之前,建安三年(198年)吕布攻刘备,刘备投奔曹操,二人在梁国国界中相遇。

但是,考察一下王粲写的《英雄记》,发现其中有两条记载,谈到更早时期曹操与刘备二人交往的一些情况:

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复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

曹操与刘备密言,备泄之于袁绍,绍知操有图已之意。操自咋其舌流血,以失言戒后世。

以上这两则关于刘备与曹操早年交往的佚事仅见于《英雄记》一书,因而显得很珍贵。尽管有人怀疑其真实性,主要针对的是刘备在董卓之乱前后是否已经与曹操相识。但作为曹操手下的近臣,王粲不大可能无中生有。王粲写曹操有一般史家不具备的优势,他与曹操朝夕相处,很多材料来自于曹操本人,因而这两则记录应该是真实的。

从刘备、曹操早年行迹来看,说他们很早便认识是有可能的。曹操二十岁以前在家乡沛国谯县生活,后入洛阳太学学习,二十岁参加工作,先后担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议郎、骑都尉、济南国相、典军校尉等职,行迹是很清楚的。刘备早年的事迹不如曹操那么清晰,但基本情况也是可查的。

根据《三国志》记载,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刘备担任安喜县尉,但在这个职务上干得不顺利,后来发生了鞭打督邮事件,只得弃官而逃。

这时何进、袁绍正四处募兵,《三国志》记载说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等人来到了洛阳,被何进编入一个叫毌丘毅的人手下,《英雄记》里关于刘备与曹操在洛阳相识的经历,大约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三国志》还记载,何进派毌丘毅到扬州刺史部的丹阳郡募兵,刘备等人一同前往,走到下邳国时,遇上黄巾军,在作战中刘备又立了功,被任命为下密县丞,又改任高唐县尉,后来升任高唐县长。

下密县和高唐县都在山东境内,刘备既没有再去丹阳郡,也没有回到洛阳,而是直接去山东任职了。

但据《英雄记》的说法,刘备是跟曹操一块离开洛阳的,到沛国“募召合众”,曹操离开洛阳发生在袁绍弃官远走冀州的同时,如果曹操逃出洛阳的时候带着刘备、关羽、张飞等人,就与《三国志》的说法相矛盾了。

考察曹操的行踪,他逃出洛阳比袁绍还狼狈,根据《三国志》卞皇后的传记记载,他甚至来不及通知家里人一声,夫人卞氏及在洛阳的家人都惊恐不已;据《魏书》、《世语》和《杂记》三本书的记载,曹操逃亡路过成皋县的时候到过老朋友吕伯奢的家,杀了吕家的人;据《世语》记载,曹操逃到中牟县时被人认出来是通缉犯,结果被抓了起来,幸亏县里的功曹申明大义,认为“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俊”,劝县令把曹操放了。

以上种种记载表明,曹操是只身逃亡的,尤其是关于吕家血案的不同版本也说明,曹操当时身边没有其他人,否则也不会给后世留下那么多争议了。

刘备没有再回洛阳,曹操逃亡时他不在。同时,各种史料都记载曹操逃亡没带其他人,显然《英雄记》里的那要记载不真实。

《英雄记》虽然不是正史,但也不是传奇小说,它里面记载的大多数史实都是有根据的,因为王粲是那段历史的亲身经历者,《英雄记》可以视为“口述历史”。尤其是记录曹操的内容,王粲更不会胡编乱造,关于刘备跟随曹操一块去沛国募兵这条记载如何理解呢?

其实,详细考察一下曹操出逃前后的历史可以看出,这一记载应该也是真实的,只是它的时间不在曹操出逃时,而是更早一些,在何进被杀之前。何进被杀前曹操的职务是典军校尉,这是著名的“西园八校尉”之一,这是一支新军,正在建设之中,曹操担任这个职务首要问题就是募兵,有了兵源后进行编练。

同时,袁绍给何进出主意引外兵入京,何进除召董卓等人来洛阳外,还派不少人出去募兵,像张辽、鲍信、张邈、王匡、毌丘毅就是这时候派到各地的。过去一直没有注意被派下去募兵的人里还有曹操,如果分析《英雄记》里的这条记载,可以确定其实曹操也参加了募兵,募兵的地点是他的老家沛国,在这次募兵中刘备、关羽、张飞等人也参加了。

这是刘备与曹操最早的合作,这时候曹操大概三十四五岁,刘备大概三十岁左右。但是这次合作时间不长,曹操的募兵可能进行得不顺利,也有可能洛阳局势很快发生了变化,曹操又回到了洛阳,总之这次没有募到太多的人马,刘备等人转而被何进派到毌丘毅那里去丹阳郡募兵了。

《英雄记》里的后一条记载,看着像是发生在官渡之战前,因为那时候刘备正周旋在曹操与袁绍之间,但仔细分析又不像,如果曹操对刘备的“密言”发生在“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许昌,他泄露给袁绍就应该是与曹操决裂改投袁绍之后,但这个时候已经不存在“绍知操有图已之意”了。


南门太守


正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一”,曹操、孙权、刘备作为汉末那个风起云涌、波澜壮阔时代的一代枭雄,他们三个人到底有没有见过面,而据史料记载,曹操与刘备曾经在献帝一朝共事多年,二人关系多有交集,而三人当中最年轻的孙权,曹操则从未与之一见,倒是刘备,当年赤壁之战时曾亲赴东吴,刘备同时还是孙权的妹夫。



刘备生于公元161年,比生于155年的曹操年轻6岁,两人年龄最为接近。两人之间的交集最早可追溯到董卓乱政时期,当时诸路大军集结讨伐擅自废立,隐有称帝之心的董卓,刘备自己也拉了一队人马参与讨逆,二人在那个时候就见过面。刘备年轻的时候,在出走徐州领徐州牧之前,与曹操在朝共事多年,二人之间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一次会面,即是史上著名的“煮酒论英雄”,当时曹操对刘备言“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尔!”刘备心惊,筷子突然掉落,此时恰好天上一道雷电闪过,其声震入耳,果然是机智如刘备,乃以一句“惊雷,故掉尔”匆匆掩盖慌乱的心情。经此一试探刘备知道曹操不能容自己,不久即以抗击袁术的借口出走小沛。



三人当中年纪最小的孙权,生于182年,与刘备,曹操的年龄都相差19岁以上,孙权的父亲孙坚是当年18路诸侯讨董卓中的一路,与刘备曹操多有交集。孙坚死后,孙权的大哥孙策屈身于袁术底下,袁术不重视他因此郁郁不得志,后来寻机向袁术借得3000兵马回到故地江东,渐渐的创下了一番基业。刘备投奔荆州牧,族兄刘表后,荆州发生变故,蔡瑁兄弟携幼主刘琮举州降曹,刘备为连江东共拒曹操,遂与孙权结盟,在赤壁之战前后刘备多次过江与孙权会面。二人当时的关系还算融洽,刘备对孙权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



至于曹操和孙权之间,应该是没见过面,据《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吴志传》载:“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裴注:《吴历》曰:“……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谓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这是陈寿所著《三国志》中曹操与孙权仅有的一次交集,二人在两军阵前到底有没有见过面史无详载,但曹操对孙权的评价,从他这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就可以看出他对这位年轻的江东统帅是很欣赏的。


大国布衣


刘备的前半生是非常奔波的,从编草履的小手工业者凭借刘胜的无数代玄孙的名头,招揽关、张为羽翼,投靠过刘焉、袁绍、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刘表、刘璋等等等,而后与孙家联姻,联孙抗曹……事迹之多,走过的路之曲折、心路历程之坎坷,堪称三国军阀头目中第一位,可以说是“天下谁人不识君”,也可以说“天下之君刘皆识”,几乎没有刘备不认识、没谋过面的地方势力,所以,刘备认识曹、孙,还不仅认识,很熟,打过的交代还很多;

曹操一生也是戎马,几乎没几天安生日子,从京城反董卓开始,南征北战,而且大部分亲征(很刻苦的老板)。与各地军阀的谋面太多,他在十八路诸侯反董卓的时候和孙坚有过合作,孙策开辟江东之时,他在北方平定军阀,好像是没有正式谋面的机会(孙策当时是投靠袁术,借兵后就南下征东),而孙策英年早逝,和曹应该没有正式见过面。所以,就孙家而言,曹见过孙坚;

孙权是接过孙策的盘经营江东的,在他手上几乎没有拓疆,占据长江天险守一方,而外事问周瑜,内事问张昭的孙策遗嘱也是他遵循的,而后对外都是鲁肃、吕蒙、陆逊等,孙权基本属于运筹帷幄,没有亲征,哪怕赤壁,也没有真正在一线,而曹基本亲临一线。如果不是孙刘联姻,估计孙权连刘备都不一定会见着。而对于曹,权是后辈,权主政江东之时,曹已经有很大版图了,再加上当时江东有大面积的“鸽派”,也不会让权亲临一线。

所以说,刘备谁都见过;曹操和刘备喝过酒,和孙坚一起打过仗;孙权甚至孙策估计都没见过曹操。


浆糊游虾


讨伐董卓时期,刘备没参加、孙权也没参加,自然没机会。

曹操与刘备见过面,灭掉吕布,刘备跟曹操一起到了许都,封为豫州牧。他们还经常聊天,青梅煮酒。

孙权与刘备见过面,刘备是孙权的大舅哥,赤壁之战前,刘备亲自到柴桑(今九江)与孙权谈判,然后孙权派周瑜率兵西进。

曹操与孙权也见过面,赤壁之战后,曹操征讨江东,远远地望见孙权骑马的英姿,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也就是说,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位,都与另外两位见过面。但是三个人好像没在一起见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