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淄川 寨裡鎮朱水灣村 苗峪口村 西崖村 轉了一圈

淄博淄川 寨裡鎮朱水灣村 苗峪口村 西崖村 轉了一圈

在淄博淄川洪峨公路中段一個山坳處有朱水灣營地的指示牌,右拐沿著新修建水泥小路向南上行約5公里就是朱水灣村,寨裡鎮朱水灣村地處兩山夾縫間,溝壑約有兩公里長,層巒疊嶂,環境幽雅。

山坳裡有一個池塘

山上有棵柿子樹

牆壁上的宣傳標語:“鄉風民風美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文化生活美起來。”

朱水灣村

該村約建於明代,據考,原為兩個小村,南首一村處窪地,村民以燒木炭為業,取名窯窪子;北端村舍臨瀦頭灣,村以灣名。明後期居民漸多,兩村合一統稱瀦頭灣,村旁曾有明崇禎八年(1635年)立墓碑載:“大明國山東濟南府淄川城東豐泉鄉六七甲見住瀦頭灣”。清代各版《淄川縣誌》均載有“瀦頭灣”。1958年以近音改稱朱水灣。朱水灣村位於淄川區寨裡鎮南部,距離淄川城區13公里,可乘坐39路公交車從十五中沿洪峨路往東11公里,到西崖村的泰溪文化創意園往南2公里即到,交通十分便利。朱水灣村自明朝建村以來,一直保留著完整的古村面貌,石頭房子,石板路,真正讓遊玩的人們記得住鄉愁。朱水灣村,四季分明,春天鳥語花香,夏季涼爽舒適,秋天特產豐富,來了朱水灣都會流連忘返。現在全村藉助有利的自然風光和氣候環境,主要經營以生態休閒養老為主,真正地打造一個集生態觀光,休閒養老,餐飲住宿為一體的養老基地。春暖花開時,帶著孩子和家人,能在朱水灣村感受大自然的味道。挖野菜,摘春芽,賞杏花桃花,感受涓涓細流,遊覽古村,識別樣的一種體驗。朱水灣村精心打造的木屋房車會讓遊客耳目一新,時尚的游泳池,KTV舞臺,酒吧,檯球室,網球場,CS遊戲區,蔬菜水果採摘體驗區,給遊客更多的方便。同時也可以自帶帳篷,來個露營篝火晚會,唱著歌,聊著天,體驗真正的大自然。

朱水灣村廣場

朱水灣村村碑

朱水灣村街道廣場

柿子樹

朱水灣村石碾

淄川區寨裡鎮苗峪口村農村幸福院

苗峪口村石橋

苗峪村

走進寨裡鎮苗峪口村。村落群山環繞、依山而建, 村裡街巷蜿蜒錯綜,有清代古戍樓通主要巷道,名為“保合”,額款“同治丁卯”。村中多古代四合院,石板路、石磨、石碾密集散佈。土結構糧囤,均歷經百年以上。古老的石牆、石屋、石門坊彷彿在靜靜講述著苗峪口古老的故事 。

苗峪口村

苗峪口村

苗峪口村石拱門

苗峪口村粉刷一新的特色民居小院

泰溪文化養生,古村落寫生基地。

柿子樹

西崖村

養心谷景觀

西崖村

西崖村上元街

西崖村

西崖村

洪峨公路邊朱水灣路牌

朱水灣路牌

西崖村

淄博市淄川區寨裡鎮西崖村的泰溪文化創意園,天然的美景、文化的印記、舒適的生活,令人流連忘返。西崖村是一個有145戶的小山村,三面環山,生態環境優美,房屋都是青石房子,頗具山鄉特色。隨著村民們的大量外出務工,許多房屋閒置甚至坍塌。淄川上元齋第五代傳人趙峰把75戶閒置的房屋租賃過來,又流轉了200餘畝土地,對村莊進行整體託管。按照“一核心三片區”的整體規劃,從2014年開始,建設山東泰溪文化創意園。總投資3.5億元、佔地1000畝,計劃用5年時間、分兩期完成。一核心主要是指依託西崖村60畝老宅基地,原地原建,保留古村風貌,建立集藝術、書畫、陶瓷等為一體的大師創意園、北師大書畫創作基地、山東齊文化修學旅行基地、大型遊客綜合服務中心等。2016年投資8000萬元,重點進行齊文化研究院、齊文化講堂、博物館、大師工作室等。目前,高12.3米、面積700平方米、三層現代化框架結構的青石主體樓已建成,集辦公、書展、會議、接待、講堂等為一體。建設青石別墅,相繼投入使用。三片區是指依託南山建立書畫寫生基地,打造高級文化交易市場;依託西部大孤山建立了屯兵營、牛角灣、大象石林等十幾處旅遊景點,並計劃把百位書畫家的作品刻石上牆,打造千米石刻長廊,發展生態旅遊;依託東山打造農耕文化體驗區,結合蔬菜、瓜果基地建設,打造觀光體驗園、農耕文化產業長廊和科普實踐基地,發展休閒採摘,目前正在建設大型瀑布。在綜合辦公樓的一樓,北京師範大學鄧寶劍教授等大師的書畫作品掛滿大廳,處處飄著翰墨香,而門口“淄博市上元齋書畫院”的牌匾更是引人注目。說起上元齋書畫許多人也許不知道,可要是說上元齋翡翠在淄川肯定不陌生。據悉,上元齋於1865年、由趙峰的太爺爺趙作股創立,最早是從淄川西關起步經營百貨,從2013年開始經營翡翠珠寶,已註冊商標,距今有151年的歷史了。趙峰是第五代傳承人,到他兒子趙子鑑已經是第六代了。在文化的滋養下,泰溪文創園的生態旅遊逐漸火了起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也帶動了當地老百姓農副產品的銷售。

泰溪文化園

泰溪園石牌坊

泰溪園石牌坊

泰溪文化園

柿子樹

洪峨公路邊池塘邊垂釣釣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