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中的执剑人罗辑为什么不被人们喜欢?

百览书阁


罗辑是一面镜子,他的遭遇映照出的是人类的一些共性,一些普遍存在但称不上美好的特点。

在《三体》系列中,罗辑分明是人类的保护星,他以一己之力悟出挟制三体的唯一有效方法:利用黑暗森林法则进行威慑,又以极高的威慑度使这种威慑得以顺利延续60多年,为人类发展科技、争取反超三体赢得一段宝贵的时间。

这两大功绩,随便哪一个都是功德无量,举世无双,何况罗辑一人完成了两个,何况他为此牺牲了几乎全部的个人生活。人类如果懂得感恩,应该把他供上神坛膜拜。但事实刚好相反,人类不感激罗辑,在执剑人交接的时刻,人类甚至想逮捕他。

究其原因,是人类具有健忘的毛病。诚如书中所言:

随着时间的流逝,罗辑的形象由救世主一天一天地变成了一个不可理喻的怪物和毁灭世界的暴君。

人类并非一开始就憎恨罗辑的,但时间使得他在人们眼中的形象起了变化。其实罗辑几十年来都没有改变,他一直都在面壁,以前是担任面壁者悟出黑森法则,后来是担任执剑人孤独地对着一堵白墙面壁了几十年。但是他不变,依然阻止不了人们的想法在变。

人们对罗辑的不喜欢,集中在威慑纪元的后期。经过几十年的有效威慑,人类获得了短暂的和平,甚至表面上还重新繁荣起来。三体不但不敢进攻地球,还很配合地按照威慑协议,向地球源源不断地输送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他们也学习地球文化,以一个谦卑小学生的姿态把地球文化包装美化之后再传回地球,极大地满足了地球人类的虚荣心。

前面有位答主说得好,人类是记吃不记打的。现在和平稳定、科技发展,曾经的敌人还向自己谦虚求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代啊!在这样的错觉支配下,人类忘记了威慑的“初心”,反而觉得这是一件和当前的美好时代格格不入的过时的玩意。伴随着虚荣心的,还有其他人类常见的毛病。这些毛病都冒出来之后,人类对罗辑的不喜欢就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了。

这些毛病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1.对理性的畏惧

人类其实是很感性的,所谓“人性”,人们引以自豪的也往往是感性的部分,认为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高贵之处:会流泪、会感动、会心存善意、会不忍杀戮。

换言之,对于和感性相对的理性,人们其实并没那么喜欢。一来,理性显得冷冰冰的没有人情味,二来,理性需要动脑子,这是一件费劲的事。所以,对于理性的人和事,人们也本能地不那么喜欢。

维德就是书中极度理性的代表。这种极度的理性,在人们眼里等于退化成了兽性。所以,维德在大众眼中只能是恶魔,不可能有其他选项。

而罗辑呢?很遗憾,他也非常理性。他的威慑度高达90%以上,仅次于维德。正因为如此,三体人才在几十年的威慑对峙状态中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三体人知道,同归于尽这种事,罗辑真的做得出来。

如此理性的罗辑,人类当然不喜欢。三体人害怕罗辑按下同归于尽的按钮,人类同样害怕。感性的人类,其实很善于自欺欺人。三体在人类社会中营造出被地球文明所感化的假象,虽然这还不至于让人类相信三体不再与人类敌对、威慑不再有存在的必要,但这种和平友好的假象,必然导致人们陷入一种感性氛围:就算要继续威慑,姿态也不用这么强硬嘛。成天生活在“随时同归于尽”的威胁下,感觉很不舒服的啊。

偏偏这时的罗辑就是一个不合时宜、不会变通、始终保持强硬姿态的顽固老头形象,因为他一生中为人类作出的巨大功绩,人类也无法忽视他的姿态。这时看罗辑,自然是怎么看怎么别扭。所以,人类借着罗辑年事已高的理由,准备更换一个执剑人,这时的集体潜意识就是:一定要换一个姿态温和的、贴合现在这个美好时代的形象代表。

程心因此上位。关于人类为什么选择程心,书里也有几处解释。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因为云天明送给她的那颗恒星被证实拥有两颗行星,也就是说,那是一个遥远的完整星系,一个完整的世界。程心于是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另一个世界”的人,这使她在人们心中有了一种近乎宗教般的地位:

“你是唯一一个拥有另一个世界的人,那也可以拯救眼前这个世界,不管这是否合乎逻辑,现在的公众就是这么联想的……”

这句话很能说明当时公众的不理性到了什么程度。其实在潜意识里,大家都还相信危险存在,但是在威慑阴影下过了几十年,大家都觉得有些累,不喜欢罗辑这个让人害怕的救世主,就想去找另一个让人看着不害怕的救世主。程心很感性,完全让人不害怕,至于她是否救世主,随便找个理由就是了。

拥有另外一个世界=拥有拯救这个世界的能力。这个毫无逻辑性的理由就此诞生。人类的自欺欺人、自我麻醉能力,可见一斑。

反倒是作为人类敌人的三体人,对维德和罗辑的敬意溢于言表。那正是因为,三体世界就是一个讲究理性、摈弃感性的世界。维德和罗辑那种让人类害怕的极度理性,在三体人的价值观里正是值得推崇的。

所以说,只有罗辑或维德当执剑人才能镇得住三体,因为他们了解三体人的思想。程心就跟普通人类一样,完全自以为是地误会了敌人。

书中这段描写程心心理活动的话极为精彩:

当她以执剑人的身份面对那个遥远的世界时,与罗辑不同,她没感觉到这是一场生死决斗,只感觉这是一盘棋,她平静地在棋盘前坐下,想好了各种开局,假设了对方的各种棋路并一一想好应对的方法,她准备用一生的时间下这盘棋。
但对方没有移动一枚棋子,而是抓起棋盘向她劈头盖脸砸过来。

这段话是对程心的讽刺,又何尝不是对自以为是的人类的讽刺?如果人类不是耽于感性,放弃理性,就不会对局势作出如此错误的判断。

2.对独裁的反感

总体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朝着民主化的方向的。现代社会,人们已经对独裁有了一种本能的反感。而罗辑由于功劳太大,给人一种“位高权重”的假象,加上他手里实实在在地掌握着可以令太阳系和三体两个世界同时烟消云散的利器,说两个世界的生存安危系于他一身,丝毫不为过。

这样的位置,怎么能不让人觉得这就是独裁?

书中说道,威慑纪元是一个很奇怪的时代。在人们的感觉中,一方面社会达到空前的文明程度,民主和人权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另一方面,整个社会却笼罩在一个“独裁者”的阴影下。——人类的心理很难接受这样的分裂,所以对罗辑产生异样看法也就很可以理解了。

其实罗辑的执剑人位置,到底算不算独裁呢?我觉得是可以讨论的。以往所说的独裁,独裁者针对的都是人类自身。但罗辑的威慑,真正的对象是三体,人类只不过成了必须的陪绑。但前面说了,人类总是健忘的。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罗辑这种动机的“独裁”,对这一点人类视而不见,人类关注的是另一点: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罗辑这种程度的独裁。以往的独裁者必须通过其他人来实现统治,但现在由于技术的进步,罗辑一个人就可以控制两个世界的生死了,这种“超级独裁”还真是前所未有。

人类对此不反感、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更换一个执剑人是必须的。

其实人类可以不选择程心。书中提出,人类也曾经考虑过让人工智能来担任执剑人。机器的威慑度肯定极高,换言之理性够强,肯定不会像程心那样手足无措。但是这种方案最终被否决,在诸多否决理由中,其中一条就是“这不过是把人的独裁转化成机器独裁,从政治角度看更糟糕”。

人类对独裁的警惕和反感,也是罗辑必然不讨人类喜欢的原因之一。

3.对不抱团的不满

罗辑还有一个特点,独来独往,他不抱团。

面壁者本来就是要求独立思考的,从那时开始罗辑就注定没有朋友,没有幕僚,没有任何可以提供帮助的人,甚至没有正常的人际关系,因为那样都有可能泄露他脑子里的制敌方法,让计划功亏一篑。

所以罗辑注定一个人孤独地过完一生。和庄颜、孩子一起渡过的美好温馨的家庭时光,只是他生命里短暂的插曲。

孤独终老,这本来是罗辑为了人类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但不得不又说那句话了,人类是健忘的。几十年过去,谁还关心、谁还记得地底下那个沉默的执剑人当年做过什么?人们只关心现在的状况。

现在的状况是什么?其实人类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也是有不同派别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被三体文化反射的假象所迷惑,也有人主张对三体世界采取强硬政策。这种“鹰派”主张彻底解除三体的武装,甚至有人提出“裸移民”计划:让三体人全体脱水,然后由货运飞船送至奥尔特星云,再由人类飞船接运到太阳系,存储于建造在月球或火星上的干库中,依据某种条件分小批逐步解冻。

这些主张当然不被“温和的鸽派”所认同。这一派关心的是“人权”,并且把这种理念推广至泛宇宙层面,也就是说,承认宇宙间所有文明生物都拥有完全平等的人权。所以,这一派不但不会认可鹰派那种涉嫌虐待三体人的主张,甚至还想追究罗辑当年用187J3X1恒星做实验发射“咒语”的事。在他们看来,既然无法证明那个星系确实不存在生命和文明,那么罗辑毁掉那颗恒星,也就逃不掉毁掉那个世界的生命和文明的嫌疑。——罗辑在交出执剑人权限之后,有人以“世界毁灭罪”的名头宣布逮捕他,就是基于这种理论。

从这两派的主张来看,可以说是水火不容。而罗辑根本不理会任何一派,他只是坚定地握着手中的引力波发射器,沉默地当了几十年的执剑人。

这样的姿态,当然得不到任何一派的支持。毕竟,人类有一点很有趣,尽管主张多么不同,对于“姿态”普遍都是很看重的,对于抱团也是很在乎的。罗辑不站队、不抱团,自然也就没有人喜欢了。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查看以前的相关问答:

《你们如何看待三体里罗辑这个人?个人觉得他对两个文明的贡献是无人能及的?》

《中程心究竟对自己的过错认识多少?》

《中威慑纪元里人类的种种表现有没有可能是受三体人文化输出的影响?》

《三体人是靠什么赖以生存的?》

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因为袁隆平让其他人吃饱撑着没事干



孤叶泛舟


看了这么多回答都没好好看书就来了

人类不感谢逻辑和人类迫切希望找人替代逻辑是很多原因造成的,而最根本的原因,是逻辑并不是简单在保护人类防止三体入侵太阳系。黑暗森林威慑体系本质是由逻辑一人掌握着一键毁灭三体和人类两个文明的权利。在黑暗森林体系中 人类和三体一样是被威慑者,所以也一样迫切希望降低黑暗森林广播的可能。同样的逻辑也给了双方一样的交流和发展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看着明显被保护的人类不感谢逻辑,而被威慑的三体对逻辑却不是愤恨而是敬畏。逻辑在书中本就是一个上升到三体和人类两个物种以上更宏达的存在。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比如说人类的劣根性什么的,沉醉繁华忘了危机感,政府舆论引导什么的,就像之前说的,逻辑最清楚执剑人的存在的价值就是让三体相信自己不对人类怀抱更多的同情心和侥幸,不会因为会同时毁灭人类而放弃广播,所以50年来他几乎与世隔绝,人类和政府看到的都是他钢铁般冷酷的一面,与其说是守护神 更像恶魔 恐怖分子什么的


种马213


人们总是记吃不记打的



阿光带你看秘密


这是政府媒体刻意引导的结果,哪个政府都不希望自已管理着一群有仇必报的凶狠老百姓。其实这种性格正是一个合格领导人的必备性格之一,如果一个人被强者欺负了却不还手,从短期看,这确实对弱者有好处,但从长期看,这就是个致命弱点,在未来的日子,欺负你的人只能是越来越多……


有味生活


逻辑拯救了人类,但是人类并不感恩,这是人性使然。

普通人可以有对错、优缺点,但是一旦成为英雄、明星和伟人,人们就会崇拜、挑剔,尤其是对拯救世界的英雄,认为就应该具备全能力,所有的事都能够做得无可指摘,这种超高要求和期望总会在某个瞬间被摔得粉碎,因为大家把一个人抬得太高以后发现他只是人,不是神。

同样的命运在现实中的例子比比皆是,二战期间,美国民众怀着高昂的信任感和崇拜感选举罗斯福连任再连任,把他当做拯救世界的神,而战争结束后大家瞬间抛弃了他。


逸水居13546460976


没人会喜欢上帝,只是利用!


猜想sos


都是健忘的,你的恩义过一段时间就无所谓了,而错误和问题会无限放大


DingdingCat



草轩客


曲高和寡吧!

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屈原有几个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