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战列舰似乎用处不大,哪历史上战列舰什么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

和风漫谈


由于在海战中,战列舰队会舰首衔舰尾,排成一列,用船舷一侧面对敌方舰队开火,故名战列舰。十五、十六世纪,木质船身、以风帆为动力来源、配备前装弹滑膛炮的海军舰船已经具备了战列舰的雏形。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曾经的海上强国就是依靠这样的战舰来保证海路畅通,维护自己的海洋霸权和海外利益。

19世纪下半叶,近代意义上的战列舰开始出现。由于要装备大口径线膛炮,木质船身已无法承载这样的重量,并且蒸汽机技术已经日益成熟,蒸汽机的巨大推动力使沉重的钢铁巨舰的快速移动成为可能,这就催生了铁甲战列舰的问世。

战列舰火力的强度以及装甲的厚度一度成为决定海战胜负的重要因素。各海军强国争相建造更大吨位、更强火力的大型战列舰。比较著名的有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号、德国的俾斯麦号和日本的大和、武藏号。这些大型战舰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所属国家的海军在海洋上的威势,起到了震慑对手的作用。

战列舰也曾在清末中日海上角逐中起到过决定性作用。1888年,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北洋舰队从英、德等国采购了定远、镇远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战舰以及一些辅助舰只,并聘请外籍海军军官来训练海军士兵,使清朝的海军一度成为亚洲第一强舰队。强大的北洋水师成为野心勃勃的日本的眼中钉,日本全国上下一心,从天皇到普通百姓都勒紧裤腰带,省下每一元钱,为日本海军添置战舱、更新舰上装备贡献力量;而昏庸奢糜的清朝统治者则在北洋水师成军后几乎没有对海军装备的更新投入过资金。到1894年黄海海战爆发时,北洋海军的战舰相对于日本联合舰队,已经在航速和火炮射速上落了下风,黄海海战的失败和这一点有很大关系。

战争对于人类科技的进步有促进作用,各参战国会把最新科技成果运用于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并投入在战略、战术上的应用,这客观上促进了战争形态的演变。二战时期,一些海军将领注意到了航空母舰在海战中的重要作用,并致力于实践和完善航母编队战术。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无疑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他对于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而美国海军也不落下风,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同样是航母作战的行家,这才有了中途岛、珊瑚海、莱特湾海战等精彩绝伦的大戏的上演。

事实上,由于日本资源馈乏,无力建造更多的战舰,为了弥补数量的不足,日本海军决定以质量取胜,二战前夕,他们造了两艘超级巨舰--大和号和武藏号。这两艘巨舰的满载排水量都达到了70000吨以上,有厚重的装甲和超强的火力,被日本海军视为珍宝,意图在与美军决战时,一战定乾坤。但是由于海军军令部的谨小慎微、畏首畏尾--更重要的是二战时期的海战,战列舰已风光不再--武藏和大和号几乎没有什么象样的战绩,便先后在莱特湾和冲绳岛海战中被美军击沉。“大和旅馆”成了世人的一个笑柄。

二战时期的美、日太平洋海战,航母发挥了巨大作用。舰载侦察机可以在几百海里半径范围内侦察敌情,一旦发现敌方舰队,战斗机和轰炸机便会从航母上起飞,对敌方以航母为中心的航母编队实施长距离毁灭性打击。一旦失去航母航载战斗机的保护,战列舰、驱逐舰的防空火力是无法阻止敌机的狂轰乱炸的。由于战列舰的反应速度、攻击范围、防御能力都无法与航母相比,所以,从二战时期起,它已不再是海战的中坚力量。


孚比斯


肯定是大航海时代到航空母舰时代之间的这一时期发挥重大作用。

船坚炮利,顾名思义就是船体要坚厚结实,耐得住打击,火力要猛,要压制得住对手。

战列舰几乎就是火力舰的代名词,更有甚者是把整艘船打造成巨型的移动堡垒。

二战的战列舰之所以用处不大,可能是因为战争是在欧亚大陆打响,海军的战场在海面决斗和提供沿海支持,奈何陆地的内腹就鞭长莫及,更何况为了限制对手的海军,潜艇战是不受限制,商船也是攻击目标。

战舰只能化作为零保护海上生命线,否则就被掐死了。

但小日本占了海军很多便宜,譬如攻击沿海和靠近大陆的所有岛屿,陆海一体的打法很奏效,但一深入海洋和内陆就不行了,因为航空母舰出现了。

海上战斗比拼的是射程,战舰和战舰或许还有得玩,但遇见航母就蹦跶不了,只能防守。

所以航母的出现结束了战列舰的时代,也就是从大航海时代延续到航母正式参战这一时代的辉煌。


鸿哥iouyh福小铺


战列舰其实实战意义不大,作为战略威慑,地区封锁还是有一定作用的,战列舰的诞生源自大航海时代,战列舰的发明者是英国人,主要为了维护海上航线和海外岛屿殖民地而诞生的,起初人们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海上军事强国时,主要就是要看战列舰的吨位和重量,欧洲列强在入侵亚洲地区时主要是通过海上航运到亚洲参加作战,因为除陆地上进攻,海上的进攻更有优势和便捷几乎一览无余任由海军强国斩风破浪。当时一个军事强国的野心有多大主要不是看陆军规模而是海军规模,陆海空立体化作战概念是二战时期到现在人们对现代化战争的一个概念,在航母没有发明的时期,战列舰的整体作战用途还是有一定局限性,战舰的火炮最多能对陆军提供海岸港口城市作战的火力支援,却提供不了对陆军在内陆作战的火力援助,这也是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不重视海军的原因,也是战列舰被历史淘汰的原因。

论一战前期到二战结束,世界的真正意义上海上军事强国不超过10个,意大利海军,日本海军,德国海军,英国海军,美国海军,法国海军和苏联海军,当时这些海上力量都是世界级别,其中英国海军一度领先世界各国,之后美国海军迎头赶上,日本海军在当时世界上稳居世界第三位是稳如泰山的,但是纵观一战时期和二战时期各国海军实战记录,不难发现比较著名的战列舰也就是那么几艘而已,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日本的武藏和大号战列舰,德国的俾斯麦号战列舰,美国的依阿华级战列舰,苏联的甘古特级战列舰等。

论战列舰在历史上的发挥作用,一战时期基本上是战列舰最辉煌的时代,当时就是有英国对德国海上封锁,德国在一战时期狼群潜艇战术,成为一战时期有效破坏敌国海上战略物资运输的功能,同时期的战列舰基本上都是象征国家强大的象征,具有民族凝聚力,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论战略意义战列舰还是一定的价值的,实战意义也有封锁敌国海上运输路线的功能,因为一战时期的战列舰确实太过强大了,让人望而生畏,当时世界各国对这种海上的堡垒没有任何有效的武器可以达到以最低代价把一艘战列舰击沉,除非海上对决打上一天才能见分晓。但到二战时期有了航母存在,战列舰无疑就是成为历史过时产物罢,如今现在战争考量一个国家的海军是否强大主要还是看航母,而航母只不过取代战列舰的地位而已。说到底就是时代决定武器重要,顺时而生,顺时而灭,一战时期就是战列舰辉煌时代,他跟航母时代一样对历史军事科技发展有不或缺的重要意义。


历史的天空历史的足迹


日德兰海战将战列舰的大炮巨舰推向了顶峰,在比之后战列舰的主炮口径还在增加,从15英寸增加到16英寸,而日本则更加特例独行,它自己的16英寸为410毫米。还偷偷的搞了460毫米。装甲厚度也不断增加,排水量也不断超3.5万吨以上。

哪怕是二战战列舰发挥的作用还是很大的,1939年欧战爆发,而此时大西洋海战当中对主力战舰对决还是和一战一样是战列舰的对轰,航空母舰的作用还只是次要的,而1940年丹麦海峡爆发的英德主力战舰对轰,俾斯麦号战列舰和胡德、威尔士亲王号对轰压根就没航母什么事,虽然在之后的交锋中俾斯麦被航母舰载机断了腿,但是最后收人头的时候不还是得靠战列舰上去怼。



而在太平洋海战中,时间已经推到了1942年,要不是美国一票战列舰被日本打残在珍珠港,估计美国人一样会先使用战列舰,因为美国人的大炮巨舰思想可不必日本人差。而在广阔的太平洋上更适合航母舰载机使用,所以太平洋的主角才变成了航母与舰载机,而在大西洋上航母也只是跟班打酱油的。而在太平洋上战列舰们的对战也不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最后的战列舰对决——苏里高海战”,日本真正迎来了面对面的战列舰对决,而美国战列舰们也负责防空、炸岛,这些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你还觉得战列舰在二战中用处不大吗?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二战中的战列舰发挥的作用还是不小,只是在飞机的挑战下,不复其之前作为海军核心的地位。一艘造价昂贵的战列舰,在身价只有其九牛一毛的几十架轰炸机面前,变得脆弱不堪。

细数一下二战期间损失的战列舰,绝大部分都是命丧或者重创于飞机之手。

再强的战列舰,也不是飞机的对手

法国:

敦刻尔克号战列舰:被英国航母舰载机重创搁浅,从此未再修复。

德国:

俾斯麦号战列舰:被英国航母舰载机击伤舵机后陷入英国舰队包围被击沉。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被英国陆基飞机炸沉。

英国: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被日本陆基飞机击沉。

希腊:

基尔基斯号战列舰:被德军陆基飞机击沉。

利莫诺斯号战列舰:被德军陆基飞机击沉。

意大利:

加富尔伯爵号战列舰:被英国航母舰载机击沉。

罗马号战列舰:被德国陆基机击沉。

日本:

比睿号战列舰:被美军航母舰载机击沉。

武藏号战列舰:被美航母舰载机击沉。

大和号战列舰:被美航母舰载机击沉。

日向号战列舰:被美机击沉。

榛名号战列舰:被美机击沉。

伊势号战列舰:被美机击沉

美国:

亚利桑那号战列舰:被日本航母舰载机击沉。

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被日本航母舰载机击沉。

苏联:

马拉号战列舰:被德军陆基机击毁,未再修复。

而在飞机作战性能成熟之前,战列舰则是当之无愧的海上霸主。抛开概念完全不同和还未成熟的铁甲舰时期不谈,战列舰在美西战争、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都是作为海战核心存在。

圣地亚哥海战中的美国印第安纳号战列舰

美国战列舰的13吋(330毫米)主炮射程远、威力大,轻松奠定胜局


1898年7月3日,试图从古巴圣地亚哥港突围的西班牙舰队与执行封锁任务的美国舰队展开了激烈的海战。西班牙人有4艘装甲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美国海军有4艘战列舰和1艘装甲巡洋舰。这次海战进行约3个小时(交火时间很短,主要是消耗在追逐上),西班牙舰队全军覆灭,有323名舰船人员死亡、150名负伤,而美国方面仅1人死亡、1人负伤。美国的战列舰为海战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13吋主炮可以在西班牙巡洋舰射程之外轻易撕开其装甲,造成船体的巨大破坏。

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战列舰更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8月7日,被围困在中国旅顺港的俄国太平洋舰队主力试图突围,与日本联合舰队发生激战。俄国人有6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日本人有4艘战列舰、2艘装甲巡洋舰、8艘巡洋舰、18艘驱逐舰、30艘鱼雷艇。



这次海战由于双方一追一逃,因此发挥作用的主要是射程远的大口径火炮,也就是说主要是战列舰之间的交火。最后俄国舰队由于司令官意外阵亡失去指挥而溃散,大多数退回旅顺,只有1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成功突围。而日本人也付出了不小代价:俄方损失343人,日方伤亡226人,旗舰“三笠”号战列舰亦受重伤。



在1905年5月27日的对马海战中,更完全成了战列舰表演的舞台。日本舰队虽然在战列舰数量上稍处于劣势,但性能更好、训练也更有素,仅靠战列舰对决就使得俄国舰队主力尽失、全军崩溃。对马海战证明了战列舰在海战中无可替代的霸主地位,并且深刻影响了海军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英国的第一海相费希尔坚信此战证明了对战舰来说最重要的是火力和航速。由此催生了无畏型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将大炮巨舰主义推向颠峰。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一度最出风头的是战列巡洋舰,无论是围歼德国东亚舰队的福克兰海战,还是首次战列巡洋舰对决的多格尔沙洲海战,似乎都证明这种速度快、火力猛的新概念主力舰才是海军明星。

但日德兰海战再次证明披着厚甲战列舰才是真正的老大。这是有史以来参战战列舰最多、规模最大的海战之一,德国舰队共99艘战舰(其中有16艘无畏和超无畏战列舰,5艘战列巡洋舰,6艘前无畏战列舰)。英国舰队共151艘战舰(其中有28艘无畏和超无畏战列舰,9艘战列巡洋舰)。

在前哨战的战列巡洋舰对决中,德国人凭借良好的战术素养和精良的装备,痛击英国皇家海军。但在实力雄厚的英国战列舰队赶到战场后,德国公海舰队就灰溜溜地被赶回了自家港口。海战中德国人被击沉和重创的5艘战列巡洋舰都是英国战列舰15吋重炮的杰作;而德国战列巡洋舰的炮弹只给英国战列舰造成了不痛不痒的轻伤,只有德国战列舰才能给予英国战列舰相当损害。

但是,日德兰也是战列舰最后的辉煌,到下一次战争的时候,战场已经在视距之外,战争迷雾已经在天空之眼下无所遁形,海战再也没那么有趣了。


海军史研究会员


战列舰就是相当于警察的配枪。虽然可能一辈子没真开过枪,但是一直是警察的身份标志,时刻震慑的犯罪分子。

战列舰即使不参加战斗,它的气势一直是国家权威和力量的体现,就是发挥着大棒的作用。


因此,战列舰一直都在发挥其巨大的影响力。即使在和平时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警察不在,但是犯罪分子时刻要提防警察的出现。这就是战列舰的最大作用。


天明遥遥山海关


在鱼雷、潜艇和航空母舰广泛使用之前,战列舰是海上霸王,天下无敌!在历史上著名的特拉法尔加海战、对马海战和日德兰海战中,战列舰都是主角。


夜郎大帝


战列舰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出现,发展到一战已经比较成熟了,一站二战之前进入大发展时期,很多国家都错判了海军技术的发展,结果二战中,战列舰被航母摁在海床上暴打。它最大作用还是威慑,实战中虽然战果丰硕,但终还是被淘汰了。


期待房子A


一战时还很有威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