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到底有没有被全国推广?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农情话议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到底有没有被全国推广?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人们对杂交水稻的关注度比较高,不可否认,杂交水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粮食产量问题,所以在国外一些贫穷地区,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杂交水稻也慢慢地失去了原来的光环地位。

根据中国农作物种子产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来看,目前全国水稻种植面积来分析,杂交水稻并没有在全国地区进行推广。目前国内的水稻种植面积常规稻是2.45亿亩,而杂交稻的种植面积是2亿亩。并且从南北方分布区域来看,南方所种植的籼米80%是杂交稻。而北方种植的粳米只有不到0.2%是属于杂交稻。

之所以没有被全面推广的原因,大概是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口感不好:杂交稻虽然有各种种植优势,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口感不好,大大低于常规稻的口感,口感不好,就卖不到高价,所以种植户的种植热情也在逐渐减少。

2、种子贵:杂交稻的种子虽然有各种种植优势,用种量也比较少,但是杂交稻的种植价格很高,并且不能自己留种,而常规稻可以自己留种。

3、百姓认知:人们一直对杂交稻的争论比较大,百姓一般认为常规稻比较安全,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产物,而杂交稻是人为控制其基因的产物,所以信任度不高。

4、产量差别:杂交中稻在试验阶段虽然创下过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记录,但农民实际种植过程中产量还是达不到试验的水平,随着常规稻的种植技术水平提高,常规稻的产量也在逐渐提升,所以两者差别已经基本不大。

所以从以上多方面来看,老百姓认知的问题和杂交稻的米质问题是不能全面推广的主要问题,目前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口感的越来越重视,常规稻的产量和面积会越来越高,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改种常规稻。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到底有没有被全国推广?大家认为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欢迎大家留言。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响水大米


杂交稻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育成。最初的杂交稻米质不好,适应性差,农民不愿意种,到九十年代还没有在大面积推广和栽培。到本世纪初,上述两个问题解决了,杂交稻很快得到大面积推广。近年来已稳定栽培二亿亩。增产稻谷二、三百亿斤。

現在杂交稻都是秈型杂交稻。秈型杂交稻只适应我国南方的亚热帶。只能在南方沿海及长江流域栽培,所以也只能栽培二亿亩或二亿亩多一点。

粳型杂交稻比秈型杂交稻育成难度大,我国农业科学家奋斗了几十年,到現在仍没有取得成功的突破。这个问题也是世界难题。美国、日本杂交稻研究比我们早,他们栽培的是粳稻,杂交稻自然也只能用粳型的。他们三系配套成功甚比我们还早,配制出来的杂交稻却又没有优势,不能在生产中应用而失败了。上述原因,在我国北方是不能推广杂交稻的。特别是东北地区,如北大仓黑龙江稻区就只能种粳型常規稻了。但那里产量並不低,在那寒冷条件下亩产也在千斤以上。

我国杂交稻栽培二亿亩,应该说是个很大成绩。但这被人无限誇大。说我国的吃饭问是杂交稻解决的,不然現在还在饿肚子,也就没有当前一切经济成果了,这就真真是大笑话了。二亿亩,按增产10~15%计算,也就二、三百亿斤,占我國粮食总产的一万二仟四佰亿斤的零头还不到。就是这点贡献,怎么能说十几亿人口吃饭是它解决的和没有它就不会有一切的经济成果呢?

我们还可以这样誇大来算:二亿亩杂交稻的总产全部算成是增产,也才就二千亿斤。二千亿斤是粮食总产一万二千多亿斤多少比例?也说不成是杂交稻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吧。




科老师1


中国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为主,北方人难道也是吃的袁隆平的杂交小麦吗?杂交水稻在全国农作物种植结构中不到百分之十,谢华安的汕优63等杂交水稻品种占绝对优势,种植面积能甩袁隆平十条街。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种子在全国的种子面积中少的可怜。他拿啥养活了中国人?纯属胡扯八道。


吃瓜群众ptm


问这种问题的人还是吃太饱了

追加答复:头条上的鳌卵将(会四川话的自己用方言读)太多了。

首先,袁隆平提供的是杂交水稻不育系育种思路,并且向全世界公开了育种方法,因此孕育了很多品种并适应当地气候的杂交水稻。不接受任何人生攻击,袁隆平先生的功劳是无法抹杀的。

现在大家对水稻的口味要求越来越高,育种也在往这方向发展,但是杂交水稻的育种思路本质没有改变

如果你说哪种不是杂交水稻,你可以直接留种的确实不是,你问问农民,还有多少人种稻子用去年的直接留种?


天涯三枝花


1.让13亿人吃饱饭的主要是党和国家正确的政治因素体现。科技技术发展变革有一定作用,但绝对不是主导原因。说难听点,只要国家足够富有,全国粮食产量很低。进口不会吗?

2.实验田不计成本及人工,优选地址。等各方面达到极致而产生的丰收高产数据。在农民实际栽种收获相差甚远。农民上网的比例不高实际栽种选种,也算一种投票吧。

3.袁老是把某种事情做到极致的人,值得尊敬和爱戴,但他还是人。最愿意把袁老及他的成果吹嘘成神的是种子选育销售公司的人。八十元一公斤的稻种来年还不能自行留种。作为农民的我第一次听说杂交水稻时,心理上相当抵触及反感。

4.辩证唯物主义,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杂交水稻也一样:抗倒伏性差,抗病虫害能力差。需要肥料多。无形中就加大了人工和经济投入。

5.口感不好。卖不上价。


陆吾74026489


那些讲杂交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种植时产没那么高种植没那么普遍杂交饭又不好吃等,一看就知讲这话的人没经历过上世纪八十年代南方的农村生活,上世纪八十年代南方种水稻的省份种杂交水稻已经很普遍,我还亲身经历种杂交稻插秧收割直到打成米第一次吃上杂交米饭全过程,刚分田单干那几年那时经历过七十年代过来的农民非常相信政府,推广杂交水稻非常快农民也非常自愿,种子直接买过来自己播种,插秧时一兜只能插一根苗,收获时杂交稻产量比其他稻确实增产三、四百斤,杂交米饭带糯性口味比其他米饭更好吃,那些讲杂交稻产量没那么高种植没那么多饭又不好吃的人是不是又要黑良心讲假话来蒙骗人以达到别的目的,就象那个按红手印那样又要造假来搅乱人们的视线,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不要死不悔改


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自1980年第一次走出国门,到2010年已有8个国家大面积推广中国杂交水稻,40多个国家引种、研究、推广 ,推广面积超300万公顷。还需说明的是我国其他单位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也是用袁隆平的技术,所以说,也应该算袁老培育的品种。由于袁老培育的是籼稻,故主要在长江流域推广,目前推广面积在两湖、两江地区占水稻播种面积的1/2左右,杂交稻虽然产量高,但品质差,推广比较困难。淮河以北至东北地区基本没有袁老亲自培育的水稻品种了。除上述外,袁老还在培育适合沿海滩涂等恶劣环境生长的水稻育种,现已初见成效。


彼岸白雪清风


真的感觉到一种深深的恐惧(恶意)。

很早以前就听过这么一个据说是科学实验的段子:当你今天遇到到的每一个人都对你说你看起来气色不好,是生病了吧?结果这一天你就真的变成了跟生了病一样!现在关于杂交稻的讨论就如同上述的情景一般,提问的人带着满满的恶意,应答的人又自以为站在道德跟真理的高点,拼命得放大着杂交水稻的可能的缺点(事实上如果杂交稻真有今天人们所说的不堪,谁T,M会去研发推广,又有谁T,M会去种?)。即便有几个真正懂农业,种水稻的人物,也只是一本正经的在阐述着本来就已经是也应该是的正常的论点。比如说,杂交稻口感不如常规晚稻,或者是北方有很多地区不种杂交稻(实际是纬度气候温差的因素而已),等等。却忽略了这样的情景实际上正在造成一个可怕的后果:越来越多的人会觉得杂交稻是坏的,差的,烂的,是必须要被制止跟淘汰的!

这实际上就跟你的衣服只有裁缝师傅手工做的才能穿,所有机械化服装厂出品的最好都别穿是一个道理。手工的真就会比机制的好?常规的就一定比杂交的高?屁!都T M只是装B 的情怀惹的祸!

但现在我们真的需要为这个“祸”感到担心。因为更多的人并不会关心种什么水稻,更不会参与这样的网络应答,但偏偏他们却是最容易受到可能出现的不应该出现的结论的影响!而这个影响却有可能造成真正严重的后果。

再举个例子吧,当年湖南卫视有一届超女,可以说是最火爆的吧。我,包括我身边绝大多数人(我真的特意问了我所认识的又在追这期节目的人),都为最后的结果感到讶异。怎么冠军会是L? 我问了:你投票了吗?人家的回答跟我自己一样:没有!然后,到了现在,这个实际上并不被多数人(仅指我跟我所认识的人)待见的人已经成了巨星,原先对她看不上眼的人(仅指我跟我所认识的人)们甚至也已经接受并认可了她是比她同期其他人更高的存在。我自己也一样!

但是粮食生产不是娱乐节目! 偏偏需要吃饭的人都是更喜欢扯蛋的人!😂


我怕太太72690746


我来说说吧,我是农村的,老爸老妈在家种水稻。说起杂交的水稻确实增产,比一般的水稻高出很多,而且米粒比较大,穗比较多,扛病毒比一般的强,这些都是优势,但有一点不好就价钱提不上去,再加上现在的人生活水平比较好,绝大多数的人都喜欢吃米粒比较小而且比较粘的米。打个比方吧,我家现有三亩田,一年下下来最多种一亩田,有时喂鸡鸭,有时自己吃也不一定。


银子zx


,我们这里七几年在农村大队农科队就专门培育杂交水稻,全是社员,改开后生产队土崩瓦解,杂交水稻也就不种了,单干后我们苏北基本种的是粳稻,粳稻比杂交水稻好吃,产量也不过差过二百斤左右每亩,在我们这里单干后就不种杂交水稻了,基本种粳稻,现也少部分人种转基因稻金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