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历史上明朝皇帝朱棣攻入皇宫时,他没有着急登基而是杀尽宫中美女,这是怎么回事?你怎么看?

何昆峰


我们先来看看他是如何对待那些反抗他的人的。我们先看看方孝孺,这哥们儿本来不用死那么快的,因为姚广孝给朱棣说过,杀了方孝孺这天下读书的种子就断了,朱棣虽然残暴但是对于道衍(姚广孝的法号)这个军师和尚的话还是会考虑三分的。后来朱棣要求方孝孺给他写即位诏书,他却在纸上写了四个大字“燕贼篡位”,朱棣问“他你不怕我诛你九族吗?”方孝孺回答“诛十族”又如何。朱棣于是就随了他的意愿凌迟处死并诛十族。铁铉凌迟,还杀了他儿子。黄子澄凌迟诛三族。齐泰凌迟诛三族。此外,铁铉妻子、女儿,方孝孺女儿,齐泰妻子,黄子澄妹妹送进教坊司做妓女。

但是他对待老朱家那些个亲王兄弟们就不一样了,进入皇城后就立马释放了他们。然后就是开启奥斯卡最佳男一号模式,对着他的那些个兄弟们说都是奸贼所为,幸好皇父皇母保佑才让我们兄弟再次相见,这意思就是我靖难勤王是朱元璋的意思。只要你们不闹,我也不会为难你们。

不过他最大的烦心事就是建文帝失踪了,这尼玛就蛋疼了。我们熟知的郑和下西洋朱棣支持他的最大原因就是去找朱允炆,想象一下如果找到了,肯定也是杀之,这就不难理解他进入皇城把全部女人都杀掉的原因了吧!必定只要有一个怀了朱允炆的孩子,就会为以后他在皇位上留下无数麻烦,必定皇位来路不正。

个人见解,回答不周,海涵。

网图侵删


杂说一通历史


一.皇帝宝座由来:

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抢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皇帝宝座的桥段,大家都熟知了,这不做阐述。

二.朱棣的性格:

聪明(从小聪慧);善忍(建文帝当皇帝之后,却没有表露出不满,暗暗培植势力);善装(被怀疑造反期间,装疯卖傻,骗过小皇帝以及方孝孺等人。逃回北平藩王府);猜忌狠毒(大肆屠杀宫女,诛方孝孺十族)。

三、为什么要开展2次大屠杀后宫宫女呢?

1.朝鲜爱妃也走了,不是正常过世,而是塑料姐妹花的吕氏谋害?

当皇帝的时候已经42岁了,他却是个十分好战的皇帝,时常御驾出征。公元1410年,生性喜好战争的明成祖朱棣亲自率军出征漠北。出征之前,他特地带上权贤妃作为随侍嫔妃宫女,随军出塞。但是令朱棣没有料到的是,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嫔妃竟然在大军凯旋回宫的路上得病身亡,葬于峄县。

本以为是正常得病而死,想不到却是同是侍奉在随驾途中的宫女吕氏谋害身亡(朝鲜实录记载权贤妃被毒杀。),明成祖朱棣十分恼怒,根本就没有细查与审案,直接就开展第一次后宫大屠杀100多人,不过这第一次屠杀不是永乐初年,而是永乐八年的事情了。

这件事缘由却只是朝鲜贾吕氏没有得到宠幸,心理扭曲,联合吕氏对自己的姐妹下毒手。

2.后宫肮脏的事,大肆打击男人自尊心

好不容易又找了个心爱的女人王氏,准备让她母仪天下之时,生病去世了。朱棣这个男人伤心欲绝,想不到这时候他听到朝鲜宫女贾吕跟宦官私通这种肮脏的事情之后,他承受不了,虽然贾吕与宦官都上吊自杀。但朱棣开始对皇宫后宫的宫女进行审查之后,发现要“刺杀朱棣的谋反语言”,那就是犯了皇帝的大忌。朱棣对皇宫后宫的宫女与宦官进行大规模的屠杀,据说差不多有3000多人,基本上把整个后宫都给他杀掉了。

据另外一种说法说:“这件事刺激到朱棣,主要是朱棣生育有问题,就是有男性疾病”,造成无法大规模宠幸后宫,故各位看官是否知道朱棣后来的子嗣其实是非常少的。

3.朱棣晚年的昏聩,猜忌,狠毒

朱棣晚年身体衰弱疾病缠身,脾气变得非常暴躁,经常因为小事惩罚朝廷官员和后宫下人,整个朝廷的人心里都非常害怕。这也继承他老爸朱元璋的一模一样的性格,这也是封建帝王早年励精图治,晚年昏聩猜忌,弑杀的真实写照。

故封建帝王的性格脾性导致跟随他的命运各有不同,宫女宦官这下层的人那有什么自由与地位可言,只是封建帝王的刀下亡魂,故可悲可叹。


历史伴读小二


朱棣的靖难有多艰难就不用说了,吃了这么多苦,也该享享福了。

在他踏进南京皇宫时,并没有立刻宣布称帝,并没有胜利冲昏了头脑,而是先把建文帝身边的亲信和姿色上乘的宫女集中起来,向他们盘问建文帝的下落,朱棣想借他们之口说出建文帝是死在战火中的,当他们按照朱棣的想法说出了建文帝在牺牲在战火中时,就达到了他的目的,当这些人不在了就算朱允炆没有死也是死了。这样他才能安心的坐上皇位。

因为皇帝也就是自己的侄子,这个罪名不能背,他不用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加上建文帝没有自己的后代,自己作为他的叔叔就更顺其自然地替他掌管这个江山啦。知道这些真相的宫女还没来得及对外人说起就朱棣全搞死了,悲哀啊,自古无情帝王家。



古代人都讲究一个正统,作为朱元璋的直系血脉,朱棣继承这个位置也算是名正言顺,但是又不想背上一个杀侄子的罪名,群众还是很讲究的,皇帝虽然可以用武力压制民变,但是管不住千千万民众的嘴巴,找个由头,自己也能顺利登基,这就是帝王心术。

虽然手段很残忍,但是如果朱允炆登基也不一定有朱棣做的好,朱棣虽然用不正当的方法谋夺了皇位,但是他对于明朝的治理也是有目共睹的。毕竟在夺得皇位以后还不能治理好国家,那才是真正的没皮没脸,同时也会引起民众的愤懑!


胖波侃历史


明成祖朱棣,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胸怀大志,文武双全,朱棣早年随父亲东征西讨,稳定边疆。为巩固明朝的统治作出了贡献,随着朱棣多次征战获胜,朱棣慢慢的在军队中有很大的声望,其野心也越来越大。

本来朱元璋立朱标(朱元璋的嫡长子)继承人,朱棣就不怎么高兴,自己的才华比自己的几个兄弟都好,为什么还不是我是太子呢?可是无奈在古代嫡长子被立为太子是一种规定,朱棣不得已只有退让。而是后来长子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都先后去世,按理说这下应该立朱棣为太子,而是想不到朱元璋不仅不立朱棣为太子,而是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太子,并让其做皇帝。朱棣只能看到朱允炆坐上那金銮宝座,而失望的回到了封地,引起了朱棣强烈不满,越想越气,大哥朱标做皇帝我还没什么意见,但朱允炆小儿何德何才能坐这个位置。而朱允炆这个懦弱无能的皇帝也知道自己的才能没有叔叔伯伯他们好,为了防止他们叛变,,故削藩自朱棣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湘王自焚,余皆废为庶人。朱棣也差点死掉,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利益,朱棣以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打着“清君侧之恶”的名义联合各个藩王举兵反抗朝廷,又因为朱允炆手下的许多将领和朱棣有旧,是老相识,也知道择良木而栖这个道理,就纷纷投靠朱棣。



没过不久,朱棣就带兵攻破南京,但是朱棣在到达京城后,不是忙着登基上位,而是先将后宫的女子全部斩首,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朱棣是为了自己的皇位能安稳,要知道放在当时朱棣的皇位得来的并不正当,属于谋逆。朱允炆这个正统的皇帝要是不死,会带来巨大麻烦,给朱棣的统治造成动乱,甚至有可能皇位还会被朱允炆再次夺会去。而朱允炆就在这皇宫中下落不明,有可能混在宫廷的人群当中,为了防止逃脱抱着宁可错杀也不放过的决心把宫中美女都杀了。再者怕宫中的美女怀有朱允炆的子嗣而逃出去,留着隐藏的危害可不好,要么不做要做就斩草除根。



秋风流月


这个问题您可以假设下您就是朱棣。然后您仔细想一下可能就会恍然大悟!小弟觉得原因有三:

其一:所谓斩草除根,以绝后患,怕哪个宫女怀有朱允文的孩子,这对以后的统治地位非常不利,可以参考清代朱三太子事件!

其二:这不夺取帝位了嘛,所谓温饱思淫欲,万一哪天看上的宫女曾经跟朱允文感情很深,万一来个枕边杀,岂不是死的很冤!

其三:宫女也可能知朱允文的下落,这可能是为了杀人灭口!既然消失了,那就让他永远的消失好了!

事实证明,朱允文的失踪给朱棣带来了很多困扰,这个困扰在他统治生涯的二十多年里无时无刻困扰着他,伴随着朱棣一生。不怕他死了,就怕他不明不白的玩失踪,这就很尴尬了,毕竟朱允文没有什么过错,万一那天突然冒出来你说这位置还给他还是不给?给是不可能的,毕竟老子辛苦苦下来的,不给又有很大的压力,毕竟位置曾经是人家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