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南风暖暖


时间管理的其中一个要素就是,先完成重要的事情,即要事第一。所以首先,您要跟孩子一起聊聊要事和玩哪个更重要,让孩子了解事情的重要程度。

其次,和孩子一起做计划表。

一个作息计划表,最终的目的是能够执行,而执行人是孩子自己。所以您千万不要不跟孩子商量,直接自己制定,这样制定出的时间表孩子是不会愿意遵守的,即使遵守也会感到束缚,无法长期坚持。

和孩子一起商量着来做计划表,从时间到具体事情都和孩子一起确定,当然大方向还是由您掌握,但要让孩子愿意去遵守。这样一来,孩子会对这个时间表有遵守的意愿和动力。

时间表制定的时候,一定要合理,要张弛有度,有学有玩,并且写出结束时间(睡觉时间)。

最后执行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计划表上的时间、事件去走。如果到了休息时间,就一定要去睡觉,不要因为计划没有完成而往后延长(包括写作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对自己、孩子以及这份计划予以尊重,并且可以让孩子学到约定的重要性。当然,您如果想做到这点,就要在制作计划表时,合理规划。


如果您有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提出或讨论哦!了解更多更科学系的育儿知识,请关注“积木育儿”头条号或微信号。


积木育儿


你好,我家的宝宝今年5岁啦,我结合我自己身的情况来分享一下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首先你必须要有时间观念,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方法,在孩子会语言表达自己的时候就要渐渐给她树立时间观念,让她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相应的事情,比如宝宝小的时候,我会在晚上规定是8:00上床睡觉,会在7:40让她上卫生间进行洗漱,当然你必须指着表来告诉她现在是什么时间,要在多长时间内完成,完成时表上的指针应该指在哪。让她有概念,才能在后期更好的合理分配时间,

其次,宝宝一点点长大,她会有独立的思维,在你规定的时间要做某件事时,会说一些“我不XXX,我想XXX,我要XXX”,你不要强迫让她必须按照你规定的时间来做,这样后期孩子大部分会有逆反心理,你可以商量,比如现在要写作业了,有些孩子肯定会说,再等一会,再玩一会,你可以引导她,你可以提前提配她,我们快要去做这件事了,如果她说我要再玩会,我等一会再做,你就要告诉她,最多再玩5分钟,你看表,现在是几点,再玩5分种指针在哪里,等表上的指针指到这里了,我们就得去学习了,有商量的余地,孩子就不会太排斥了。

最后,从小开始,一点一点渗透规定时间,让她有按排时间的概念,知道到这个时间就应该是做这件事了。最最主要的就是家长千万不要朝令夕改,今天安排这个时间做这个,明天就变了,孩子会分不清,不明白,所以让孩子更好的管理时间就要先培养她的时间观念。


每日自观点


1、让孩子明白时间是自己的,发展孩子的自主性

父母想要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首先就需要让孩子明白“时间是自己的”、“管理时间是自己的事”,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同时还要让孩子自己承担没有管理好时间的后果和责任。当然,我们在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味地催促孩子“快点!”、“快做!”,而是从小就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时间自己管”,并建立自己的“时间规则和意识”。

2、让孩子体会和感受时间,增强对时间的感觉

这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和感受时间,让孩子逐渐增强对时间的感觉。

把时间跟生活相联系,就可以让孩子增强对时间的感觉。当孩子还不会认识钟表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生活中的时间节点,经常告诉孩子“马上就是X点钟了,你该睡觉啦”,或者指着时钟对孩子说“当这根短针走到8的时候,我们就该上学去了”。

当我们外出的时候,同样可以把跟时间相关的事物进行关联,比如根据太阳的位置、月亮和星星的出现、早中晚吃饭等推测时间的变化。如果我们把时间和生活经常联系起来,并有意识地告诉孩子,他们就能逐渐在生活中增强对时间的感觉。

我们还可以通过把孩子的一个行动与具体的时间进行互相对应,让孩子在行动过程中去体会和感受时间的长短。比如,早上起床和穿衣服需要五分钟,吃饭需要半个小时,外出玩了两个小时,每天在幼儿园待了八个小时等等。

3、让孩子学会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利用时间的效率

当孩子的时间得到合理分配的时候,他们就会在计划好的时间范围内,聚精会神地去做他该做的一些事情,比如该吃饭时就吃饭、该写作业时就写作业、该玩时就玩、该睡觉时就睡觉等等。

对于孩子来说,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他们都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提高自己分配时间的能力。比如遇到考试的时候,能否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往往就决定了是否可以取得好成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分配时间的小技巧,比如答题时先易后难、遇到不会做的地方赶紧跳过,从而让孩子慢慢学会在学习和考试的时候如何分配好自己的时间。

4、采用限时法,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限时法,应该算得上是一种可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是可以通过给孩子设立时间限制,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并培养时间观念的。比如从小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事先跟孩子商量一次玩多长时间就要回家,到点就按照约定执行;吃饭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约定一顿饭最长可以吃多久,一到时间就收走所有饭菜。


付小平


首先要帮助孩子明确时间管理的目标:搞定一切还能玩儿。

有一个妈妈说:“我家有一个八岁的孩子,把自己收拾利索上学需要40分钟,什么事都是磨磨蹭蹭。但是如果学校组织郊游,他10分钟就能收拾好出门。”

从这个案例当中,大家看到了什么?如果孩子时间管理的目标是搞定一切还能玩儿,他是不是就会马上想把现在的事情做完?所以,目标一定谨记于心,这样在陪伴孩子做时间管理的时候,才不会走偏。

1.合理的制定时间表

有的妈妈说:“我们家不是没有时间表,是孩子对这个时间比较有抵抗情绪,而且做事效率太低。规定了时间,可是到时他就是不做。”

还有的妈妈给我列了特别详细的时间表,问我:“果妈,这个时间表没问题,我觉得挺好的。可是每次执行完了都困得不行了,尤其到最后一项的时候啊,就感觉他有点招架不过来了。”

我们都知道在时间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就是制定时间表。可是每个孩子生来不同,如果不了解孩子,只是单方面制定这样的时间表,孩子就会产生压力。


看时间表制定的是否合理的根据,是目标的合理性、有没有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是否有孩子自主的时间,是否能够达成“搞定一切还能玩儿”的目标。

2.用计时工具帮助孩子深入了解时间概念

七岁以前的孩子并不太理解时间的概念。因此,对于七岁以前的孩子,不能着急时间管理的训练,因为孩子本身对时间的概念还不够清晰。

我的孩子果果现在五岁多,对于时间的认知也很模糊。他只知道一分钟和十分钟比,是十分钟长。但当如果换到一个小时的比较,他有时就会比较混乱,他会认为一个小时也挺短的。他知道10比1大,但是他不知道小时和分钟的概念。

家长可以使用沙漏、计时器,这些都是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具象化的很好的工具。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跟孩子用这样的东西来识别时间。


3.放下方法技巧,先培养亲子关系

孩子很聪明,他能感觉到你在用方法控制他,就会叛逆、不听话。作为母亲,我们有着本能的爱。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孩子只要健康就好。可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他开始不断地发展自我的意识,我们可能情绪出现,感觉无法控制。

所以作为母亲,在学习育儿技巧的同时,不要忘记了激发我们妈妈本真的爱。我们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无法管理时间,但是可以从内心生发出爱。 技巧都是外在,放下功利心,好好的爱孩子。

世界是公平的,每个人的时间不多一分,也不少一秒。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是让他学会管理自己,而不单单是管理时间。让他能够在一段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自己该做的事情,让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充实、快乐。

我是育儿达人果妈,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交流,共同成长。

果妈阅读


其实,自从2016年接触时间管理以来,收获巨大。那针对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我从以下几点给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1⃣️帮助孩子设定目标,分解过程中的任务,限定完成时间,从而提高孩子的自觉性,增强孩子的自律意识!

2⃣️教给孩子一些方法,比如做事时分清主次,物品摆放整齐有秩序。现实生活中太多人把时间都浪费在找东西上了。特别是对于孩子对于主次没有概念,放学回家后先玩儿,然后到七八点了才想起来去写作业,磨磨蹭蹭到半夜。总让家长误以为老师布置了太多作业。


3⃣️鼓励法:孩子完成任务,给予一定的奖赏,让孩子更加有动力去做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或做事,孩子效率高,父母看着也开心,亲子感情也更好!


4⃣️教会孩子学会列待办事项清单。这一点大人也适用。我有写晨间日记的习惯已很久,早上列一天要完成的重要的几个事,中午自我跟进和调整,晚上总结。

那针对孩子,可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来调整。节假日,早上列全天需完成事项清单。工作日,每天下午放学列需完成作业清单。


5⃣️孩子晚上作业可以用清单+蕃茄工作法。

清单:作业清单。每门功课都有哪些作业要完成。

蕃茄工作法(这个概念相信大家都知道):针对低年级孩子,可以十分钟休息一下,那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就可以专注25分钟再休息5分钟。

6⃣️切记:家长在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时,一定要安排每天的亲子游戏或其它高效陪伴时间,避免孩子因为困难而无法坚持,中途懈怠而无法长期坚持。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全职宝妈育儿历险


很多爸爸妈妈遇到类似这样头疼的问题:宝宝吃饭不认真,慢吞吞的,十分钟可以搞定的事情拖拖拉拉半个小时;早上不起来,总是懒床;去幼儿园上学老是迟到···

有些家长也不在意,觉得小孩子自我的管理能力差没啥影响,长大了就好了;其实不然,孩童时期是孩子处事态度形成的关键阶段,说不好拖延症就是小时候时间管理观念不强导致的。

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一套的时间管理能力,比如就不会错过电视里的动画片,不会错过每一顿饭后的甜点···这些说明了孩子有自己的管理秩序,只是比较混乱。如果是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的时候往往就是拖拖拉拉。

那我们怎么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呢,今天小编就来抛砖引玉哦~

父母要做好守时的榜样

都说爸爸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爸爸妈妈就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做事不能拖拉,要按时完成。比如做家务要计划时间;娱乐时间看电视也要有时间计划,不能没完没了;到了睡觉时间就要按时休息···而且对宝宝说,比如说:电视说它已经累了,它也想休息一下,我们今天就看到这里让电视也休息休息吧!

如果确实因为有别的事情耽误了原来计划,那么就可以给孩子说明原因。每件时间都有条理的安排,并按计划的实施,就给了孩子一个时间管理的概念,让宝宝懂得每件事都应该有始有终,有时间结点。

定时间计划,设立奖惩机制

父母要做好自己,那么映射到了宝宝身上,我们可以把关于宝宝的每件事都规划好,并强调时间点,制定好计划,对宝宝做的结果给予奖惩哦。

1.多给宝宝鼓励

宝宝做事儿墨迹的时候,很多父母都喜欢督促,大喊;这无形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压力,有可能做的更不好,那么父母就更生气了,这是个恶性循环。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如果发现孩子做事速度快的时候,我们要给予对应的表扬很奖励。

必要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一定的物质奖励,比如买喜欢的玩具,可以去游乐场等等。有了表扬奖赏,孩子的内心有了成就感,才能促进孩子变得勤快的性格。但也不是说所有的事件是越快越好的,比如吃饭就要讲究细嚼慢咽,不能太磨蹭,但是也不能太快。

2.给予拖延症惩罚

只有让孩子体会到拖延磨蹭带来损失了,有了代价他才可能牢记,才会变得勤快起来。所以让宝宝承担磨成的后果,也算是一种改掉坏习惯的方法。

比如孩子睡懒觉不按时起床,上学迟到了,被老师批评,在其他孩子面前出丑;或者不按时完成作业,那么就不能看喜欢的动画片。这样亲身的体会让孩子承担后果,孩子才更好的懂得守时的重要性,自然就激发孩子时间的观念了。

3.参加计时的游戏

除了生活中的多计划,给予奖惩来鞭策孩子,我们也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跟时间相关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体会时间的重要性。

比如可以参加一些计时的竞赛,带有沙漏计时规则的积木游戏;计时的记忆游戏;还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块比赛,这样也可以提高孩子的竞争性,积极性。

营造专注的环境

刚刚说的都是方法,但要是让孩子快速的完成某一件事儿,其实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保持好专注力。那么环境就特别的重要了,我们要营造好环境,让孩子的注意力更好的集中。

比如在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玩具都收起来,其他人的声音都要小一些,不要让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吃饭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聊今天的食物,尽量不要发散别的话题,不然孩子的注意力就被带跑偏了。

时间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是会影响到人的一生的行为习惯。还孩童时期爸爸妈妈一定要好好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如此才会受用一生哦~

爸爸妈妈们欢迎来讨论,你们是怎么对付孩子“磨蹭”的问题的呢?


厉害了word娃


关注微信号:kxjzg1,和十万家长一起学习

培养孩子时间管理的能力,说白了就是培养一个习惯,而培养习惯的步骤则是这样的:

第一步,提高认识。

习惯培养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在培养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对某个习惯产生兴趣,慢慢变得认同,产生信心。

在提高认识的时候,尤其要注意的就是习惯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吃亏的一定是自己。

第二步,明确规范。

这里的明确规范主要指行为规范,因为习惯是一个人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在培养习惯的时候,一定要把具体的行为习惯标准说的清清楚楚。

明确规范最常用的形式就是立规矩,比如家规和班规。立规矩是培养习惯非常好的方法,可以说是量身打造的,而让孩子主动参与到制定家规或者班规中,无疑更有利于习惯的培养。

在孩子参与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建立习惯培养目标,与孩子共同协商,经过三个月或者半年就可以养成一个良好习惯。

第三步,榜样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父母的好习惯会传递到孩子身上。

为什么父母的一些习惯会传到孩子身上?因为父母是孩子学习和模仿最常见的对象。

所以对于父母来说,不能习惯性的讲道理和要求,而要用自身的好习惯去影响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第四步,持久训练。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一个好习惯初步培养起来至少需要21天,而要让一个好习惯稳定起来需要90天左右。

这个研究说明,一个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一定时间的累积和不断的训练。

习惯就是人的行为,行为必然要通过训练才可以持久。

虽然习惯需要长期训练,但并非是像军训中练习踢正步那样,而是尽量人格化一点,尽量减少技能化的形式。

一个好习惯要经过分析、评估、引导、训练等环节。

第五步,及时评估。

在孩子养成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给孩子及时的反馈,什么样的行为是对,什么样的行为是错的,要奖惩分明。

做的对就要好好表扬和鼓励,做的不对就要有惩罚和批评。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在体验中成功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六步,形成环境。

良好稳定的环境对孩子的习惯培养至关重要。

父母、同学、兄弟姐妹等身边人对孩子的影响是明显的,因为孩子所处的环境就是由人构成的。

父母的影响就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同学的影响就是学校环境的影响。

知道了习惯培养的步骤,接下来就要了解如何如何通过培养习惯来形成时间管理的能力。

1、别想把所有事情都最好,而要做最重要的那件事
学生的学习压力一般都很大,很容易手忙脚乱,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列出清单,标注最重要的事情,然后在对应的时间把对应的最重要的事情做好就好,这样的话,学生就不会因为后面的事情而扰乱心智。
2、放弃那些看似有用但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
比如做难题,就是很浪费时间的事情,这也是很多孩子无法拿到好成绩的原因之一。
想要学生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必须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这样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
所以,对于刚开始制定学习计划的学生来讲,一定要把计划定得适度而不要过高要求自己。
3、根据不同内容的学习特点安排时间
这点很容易理解,什么科目适合什么方法学习,这些是学生务必要掌握的,也就是所谓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平时,学生一定要多跟老师请教对应科目的学习方法,了解不同内容的学习特点,让自己的学习更加有效率,当然,最好自己能够总结出一套。
4、学会休息和执行
有些勤奋的孩子喜欢熬夜,这是不可取的,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学习的时候学习,一定要分清和分开,况且熬夜是对身体有害的,必须保证身体的健康,这是学习好的基础。
除了休息,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执行,执行不到位或者不执行,计划在漂亮完美也无济于事,因为计划只是一个蓝图,只有执行了才能变成现实,这是每个孩子都要有清醒认识的。
所以,孩子要自我督促,家长要严格监督,并且要给孩子加油鼓劲,让孩子时刻牢记计划实施的重要性,以此做到持之以恒。

科学家长观


这个问题,我很重视,首先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吃饭时,不能边吃边看电视或则手机,作为家长不要上班三天两头请假,不要动不动因为一点小事让孩子请假,动不动就请假的孩子,就会认为上学也可以经常请假,对时间观念就没那么强了,放学一件事应该做作业,做完作业才可以玩,好喜欢从小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