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末代皇帝》为何可以进入紫禁城拍摄?

读剧慧眼


《末代皇帝》是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及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三家联合摄制的,1986年7月28日正式开机。

作为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进入故宫太和殿拍摄的西方电影,此举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毕竟,影片中拍摄的真实的、宏大开阔的故宫外景场面,这些被时光洗旧的红色城墙,其中沉淀的是厚重的历史,绝不是那些由数码技术创造出的巍峨光影所能相提并论的。

此后,即便有剧组如《大腕》也曾进入故宫,但也只能在非开放区或一些不重要的宫殿外取景;如《末代皇帝》中千人汇聚于太和殿的场面,恐怕是再也无法复制了。



《末代皇帝》的拍摄也确实是恰逢其时,因为当年4月文化部颁发规定,国际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室内禁止一切拍摄,但《末代皇帝》剧组恰好在此之前提交了申请。

此外,八十年代中期也正好是中国对外开放、思想比较开明的时期,作为意大利知名左派人士的贝托鲁奇也获得相关部门的充分信任,由此才获得了令同行艳羡的的特权。

当然,管理部门对进入故宫拍摄一事也作出了严格的限制,以确保建筑和文物不会受到意外破坏。当时演职人员进入片场的严苛,饰演庄士敦的演员忘带工作证即被拒之门外。



由于太和殿是历经数百年的中国古典木制大型建筑,为了防止相关设备的破坏尤其要防止火灾,按照管理部门的要求,推车、摇臂和灯光设备均被禁止在宫殿内使用。

最终,在贝托鲁奇的指导下,摄影师斯托拉罗用手提的斯坦尼康摄影机进行拍摄,采光则从殿外打入。

由此,电影中的经典一幕——溥仪站在御座上向殿外望去,光线透过巨幅黄绸照亮了太和殿的“金砖”……

对此,贝托鲁奇却认为:“但如果我们那天没有去太和殿实拍,影片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因为这一场面是无法复制的。



按:除登基大典一场戏是真正进入太和殿内完成拍摄外,其余内景戏份大部分完成于位于北京电影制片厂或意大利的摄影棚内。

此外,溥仪在伪满政权期间所住公寓的内外景,都是在长春故宫拍摄的。

饰演皇后婉容的陈冲也曾说:“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一个没有游客的故宫里,能听到自己咚咚的脚步声踏在石板上。”


坑爹史册


《末代皇帝》由由刚刚去世的著名意大利奥斯卡导演贝托鲁奇执导,影片拍摄于1987年,是新中国以来由政府全力支持合作关于中国的西方人拍摄的电影,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获准进入紫禁城拍摄的电影。

因为得到了政府的通力合作,并且是真实的紫禁城取景,所以也就创造了这一经典的影片。通过导演贝托鲁奇通过对紫禁城背景华丽和精湛的展示,以及对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开始当上皇帝晚清到新中国后最终成为一名普通公民之间横跨60年的跌宕一生。

溥仪三岁登基,国号宣统。辛亥革命后被废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然后又被日本帝国主义扶持成为满洲国傀儡皇帝,后又被苏联俘虏,于1950年遣送回国,最终被新中国改造成为一名合法公民。

在拍摄《末代皇帝》时,导演贝托鲁奇建立了一个近300人的庞大剧组,其中中国人150多名,意大利人100多名,英国人20多名,仅翻译就有30多人,并且在拍摄溥仪登基大典那场戏中,更是动用了2000多名解放军战士参演,并且都剃了光头,戴假辫子,整部电影采用的是英语对白,有台词的基本上都是美籍华人。

在1988年第60届奥斯卡上,《末代皇帝》获得了9项提名,最终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效、最佳配乐9项大奖,也就是9项提名全部获奖。


薄面贫生


电影《末代皇帝》是由于26号去世的意大利导演纳尔多·贝托鲁奇导演,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很多西方国家对中国并不了解,中国需要靠贝托鲁奇的名气来向其他国家展示中国的改变,所以这部电影成为到目前为止唯一一部在紫禁城内拍摄的电影。

贝托鲁奇的电影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通过电影表达他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事实真相的追求。《末代皇帝》这部电影就是一个真实,残酷又渴望平等的故事,而中国的宫廷戏很难很客观的去刻画事实。当时横店影视城之类的影视拍摄地点还没建起来,而且电影特效也达不到想要的要求,如果搭那么大场景所需的物质成本和人力成本都太过庞大,实景拍摄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欢迎关注我们的头条号“三傻解析好莱坞”,为你带来电影的深度解析和电影背后的八卦。

三傻解析好莱坞


原先是不让进故宫拍摄,后来中央领导王震特批的特事特办,借此宣传一下中国,事实证明后来影片在全球上映票房大卖兼获奖无数,外国人蜂拥而至带动了中国旅游热,故宫也推出末代皇帝溥仪生平展大大的赚了一票,作为中国方面积极协助拍摄本片的回报,末代皇帝片方意大利方面没有收中国版权费,免费赠送本片版权在中国上映两全其美,我刷该片N遍,拥有该片各种版本的光盘,深感东西方叙事方式的不同,打开了看世界的另外一个视角。


寺侍待


因为电影大概是1986年左右拍摄,当时中国已经开始改革开放,但国外还并不清楚这件事,所以就要通过一些方式来向全世界传递这个信息。然后当时也没那本事做出现如今这种特效,就只能来一波实景拍摄了。双赢的结局,何乐而不为呢。



电影夜谈


这部电影展示了中国那段不堪回首,积贫积弱的屈辱历史,也展示了最后封建王朝的风雨飘摇,西方列强奴役压迫中国人,可以使得中国人产生强烈的愤慨激发国人不忘历史,热爱国家,珍惜和平。对中国人具有极大的历史教育意义,因此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张子以智论事


开放后的中国,各个领域思想活跃,中央能够同意进入紫禁城拍摄,也是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的一种资态,禁地不禁,同时也算向世界展现古老文明的一种魅力吧。


手机用户64341811184


因为那时候没有横店影视城


寰宇国际传媒


想真实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