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至暗时刻,对话朱华荣:长安如何“过冬”?

最近,几乎所有的采访都绕不开一个话题——那就是“如何看待车市寒冬”。因为对该问题的回答,不仅能够体现出车企高层对行业危机的思考与认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车企所处的境地。

比如在华销量超过美国、德国总和的奔驰认为,要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依托TNGA架构在产品革新上不断发力的丰田认为,踏踏实实地把产业内功做好,才能最终收获成果;广州车展上亮相全新天籁的东风日产认为,微增长是新常态,既要保证经营决策不犯错,也要在技术创新上顺应时代。

前十个月乘用车销量突破80万辆,正在第三次创业的长安则认为,这是一次机会,竞争会让这个行业更加健康。



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

可以说,实力更强的车企在面对危机时,表现得会更加从容一些。尤其是作为国产品牌的翘楚,长安汽车的“过冬”准备更加充分。近日,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首先,这一年我们和许多竞争对手进行了合作,包括跨界的合作。其次,长安今年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从原来单纯的追求销量的增长向高质量转型。”

产业联合、跨界融合,

CS85的模式创新值得深思

谈到为何要跨界、甚至与竞争对手展开合作,朱华荣表示,当今社会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也是一个竞合关系非常明显的时代,我们既是竞争伙伴又是合作伙伴。目前,除了与腾讯构建梧桐科技,与华为建立联合创新中心,长安汽车还与宁德电子、比亚迪展开了合作,共同推进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一系列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长安的产业联合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届广州车展上,长安汽车产品体系中最为与众不同的一款车型——轿跑SUV CS85正式亮相。



谈到这款新产品,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认为,CS85对长安的意义非同寻常,“现在任何一个爆款,全民关注的一个产品,它一定不是一己之力能够打造的,它一定是一种模式的创新,或者说产业的联合、跨界的融合来共同打造的。CS85,我个人认为从模式上能够找到非常多的创新点。”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

首先,在产业层面上,CS85与PSA集团的豪华品牌DS共线生产。在PSA集团的规划中,DS是用来对标ABB等豪华品牌的,因此其产线建设与质量标准是非常高的,与这样的生产制造能力进行联动,可以为CS85进行赋能。

其次,CS85与DS近50家核心供应商的合作,“让我们从企业的这样一个圈变成了一种生态圈,或者变成了一种朋友圈来进行打造,把供应商、零部件上都拉了进来”,谭本宏表示。



此外,CS85搭载的车载网联系统,正是长安跟腾讯联合成立的梧桐车联推出的,它不仅引入了腾讯海量的优势内容生态,比如QQ音乐、腾讯电台等,还具有智能互联、智能交互极致体验,以全语音控制、泛娱乐、人性化、定制化、社交化5大亮点,让社交距离更近,出行更智能。虽然眼下智能网联汽车已不新鲜,不过,CS85是一辆可以让用户丢掉手机的智能化汽车。

把效益打造成长安的核心竞争力

私以为,“创新创业计划”、“香格里拉计划”、“北斗天枢计划”等企业战略规划固然重要,但车企在寒冬中经营管理的细节同样值得关注。

在今年4月份宣布品牌架构调整之后,长安也对旗下的一系列产品做了相应的调整,缩减了一些产能的同时,砍掉了一些经济效益不好的产品。对此,朱华荣表示:“今年长安一系列产品结构的调整是巨大亮点,但是它带来的问题可能是销量的下降,但实际上这是我们主动选择淘汰的。”



据悉,接下来长安还会有一系列的动作,而调整原则就是:当季能不能为长安获得利润。朱华荣认为:“长安今年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从原来单纯的追求销量的增长向高质量转型。我们认为未来效益是长安的生命力,要把效益打造为长安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在长安发展当中提出了狼性文化,其中一个核心内容是机制效益。”

对于都有哪些机制,朱华荣透露了3点,并表示还有其他机制在研讨中。

首先是利润分享机制,这个机制的主要内容是,除了高管以外,所有副总以下的企业成员都根据公司当年的利润完成情况来分享相关的收益。公司利润越多大家分享得越多,利润越小分享得越小,等于把公司的利益和个人的收入捆绑在一起,就像一个成长机制一样。

同时提到的还有人岗匹配机制,即每年会对中层领导干部和员工的业绩进行考核,排序在后10%的人将面临淘汰或岗位的重新分配。这种机制虽有末位淘汰的意思,但也会给有能力却不适应相应岗位的员工再次培训上岗的机会。据朱华荣透露,今年长安大概有70多位中层干部和员工进行了调整。

此外,还有像立“军令状”一样的跟投机制。具体内容是,对于一款新产品,公司会有一系列进度、销量和利润目标。而作为产品总监,可以在公司投入资金支持后,进行跟投,如果完全实施之后达到目标,公司会把跟投的钱加倍返还,如果达不到,就只能跟公司一块赔钱了。



以上提到的这些机制,或许看起来不够人性化,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狼性文化”的确是更加行之有效的做法。这些细节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过冬”,也能使企业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新四化”几乎被所有汽车品牌当作企业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至于谁能够落实得更到位,比拼的不仅仅是资源的整合程度,还有每一位身在其中的员工。换句话说,未来长安品牌的高度,将取决于长安人沉淀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