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不會老,但會遠。
10月30日,一代武俠小說泰斗查良鏞(筆名:金庸)去世,享年94歲。
金庸一生經歷極其豐富,獲頒榮銜甚多,他是著名的武俠小說家、是一代傑出報人、是學者、是華人文化界的重要的人物之一等等,見證了上世紀中國無數重大歷史事件。
1972年,金庸封筆;1989年,《明報》創刊三十週年的日子,金庸卸任社長職務;90年代,金庸將《明報》集團賣給商人,退出商界;2007年,金庸辭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職務……
在完成了一次次謝幕後,這次,他真的退出江湖了。
【一】
一部百年武俠小說史,自還珠樓主以下,名家輩出,惟金庸名頭最盛、享譽最長,橫掃華人世界。他以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十餘年間寫下15部作品。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金庸開始武俠小說的創作,是一次很偶然的機會。
1955年,《大公報》下一個晚報有個武俠小說寫得很成功的年輕人,和金庸是同事,他名叫梁羽生。
那年,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即將完結,而他的創作又到了疲憊期,於是,報紙總編輯邀請金庸將武俠小說繼續寫下去。
雖然此前從未寫過小說,但憑藉他對武俠小說的瞭解與喜愛,金庸還是答應接替梁羽生的任務。
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鏞字拆開,做了一個筆名,《書劍恩仇錄》正是他的第一部武俠作品,作品一炮而紅。
此書成功之後,金庸又在短短的幾年內創作了《碧血劍》《雪山飛狐》和《射鵰英雄傳》等作品,一時間風靡全港。
儒釋道宗,文史哲禪,琴棋書畫,酒茶食居。我們在書裡領略到的,是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
蕭峰的豪邁颯爽,郭靖的俠義耿直,令狐沖的率性灑脫,韋小寶的古靈精怪 …… 我們在書中角色身上看到的,是獨特的人性光輝。
這是2007年6月18日,金庸應邀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80年代初,廣州一家雜誌開始連載《射鵰英雄傳》,金庸的武俠小說正式進入內地。
時至今日,即便你始終不曾看過他的原著,但其作品不斷被改編成的影視劇,可能也是陪伴你成長的一個標誌。
每個看過金庸武俠劇的少年心中,一定都有個屬於自己的刀光劍影、風雲變幻的世界。
雖然作家王朔曾批評金庸小說是現代社會四大俗之一(還包括成龍電影、瓊瑤電視劇和四大天王),但金庸倒不覺得這是一個壞的批評,他說俗就是接近很多人,或者很多人喜歡它。
1972年,《鹿鼎記》連載結束,金庸宣佈封筆時,不少讀者為之遺憾。
【二】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寧的一個書香世家。海寧自古人文鼎盛,被譽為“文化之邦,藏書之府”。
近代史上著名人物王國維、蔣百里、徐志摩等都是海寧人(其中蔣、徐是其親戚)。
1989年金庸在明報大廈辦公室
明清兩代,海寧查氏科甲鼎盛,人才輩出,成為江南有數的“文宦之家”。僅康熙時查家就有10個進士,創造了“一門十進士,叔侄五翰林”的科舉神話。
其先輩查慎行、查升都是翰林。查慎行是清朝第一流詩人。查升以其人品和書法深得康熙賞識,入值南書房達38年之久。祖父是光緒時進士。父親畢業於上海震旦大學,受過西洋教育。
進入近現代,査家還出現過實業家査濟民,教育家査良釗,九葉派代表詩人、翻譯家詩人查良錚(穆旦)。
這先天優越的家庭環境,使他在書香中度過了童年時代,從而也培養了他終生愛讀書的良好習慣。
但是,就在他學習的少年時代,盧溝橋烽火燃起,八一三炮響,家鄉海寧嘉興地近前線,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3歲的金庸隨學校南下,開始了千里跋涉的流亡之旅。由安至危、由富到困,但金庸沒有在戰亂的顛簸流離中頹喪。
1943年,金庸考進國民黨“黨的最高學府”中央政治學校。但因表達對學校管理制度的不滿,被學校勒令退學。後在蔣百里侄子、他表兄幫助下,進圖書館工作,使他得到一個大量讀書的機會。
抗戰勝利後,歷經戰火蹂躪的家境,不允許他繼續求學。他在投稿時認識的忘年交編輯推薦下,進入杭州《東南日報》工作。從此,他踏進了報界大門,並終生與報紙結下了不解之緣。
求學期間的他,最大的夢想就是想成為一個外交官。但因歷史原因,他還是跟外交官的夢想擦肩而過。
後來,金庸在另一所學校念起了國際法,而這段法學知識背景以及他後來的經歷與聲望,為他謀得另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1985年他被聘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三】
作為武俠小說大家,這個身份或許是他享譽最盛的。而另一個在金庸一生中不可磨滅的標籤,便是報人,一個傑出的報人。
1947年10月,他考取上海《大公報》電訊翻譯,邁進了《大公報》大門。《大公報》的精神氣質,對金庸一生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
1947年底,《大公報》生存空間越來越窄。為保存《大公報》事業,報紙創辦人帶領一批骨幹奔赴香港,著手籌備《大公報》香港版復刊工作,金庸隨之南下。這是他命運中最大的轉折。
電影版《笑傲江湖》,曲洋與劉正風合奏。
那年他24歲。當時的香港與上海相比,並不發達,但金庸說,“我一生很喜歡冒險,過一點新奇的生活。”
從此,他的人生在這裡展開。他在香港生根、成家、創業、辦報紙、寫小說,建立起自己的事業大廈。
作家李敖曾在節目中批評金庸武俠小說“那寫得什麼玩意”,他說俠義部分金庸自己沒一樣做得到,“不講真話、不做真事”。不過,作為報人金庸,他似乎並不是李敖所說的那般。
1959年,35歲的金庸創辦《明報》,便是看不慣《大公報》所報道的“虛假事實”。他說:“我辦《明報》的時候,就是希望能夠主持公正,把事實真相告訴給讀者。”
他的社評文章,高峰期每日一篇,他的武俠小說,幾乎也是以日更的節奏推進,數十年間無間斷。
在這般工作狀態下,還有個頗有趣的故事。當年《天龍八部》在《明報》連載時,金庸曾數次離港外遊。小說連載不能斷,他便請好友倪匡代筆。
在小說第89回中,阿紫的雙眼被丁春秋戳瞎,這個情節其實是倪匡寫的。後來,金庸則以換眼治療手段讓阿紫復明了。
一手寫武俠,一手寫社評,奠定此生基業,30年時間,金庸將《明報》塑造成香港極具影響力的報紙。
而這份報紙開辦之初,只有六千份的發行量。在困難的時候,所有職員的的薪水都打了八折。金庸說,“是大家和我一起捱了下來。”
【四】
很早之前有人問金庸,人生應如何度過?他回答:“人生,就該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他寫武俠開啟了一個新的武俠時代,被譽為一代宗師。功成名就後,金盆洗手,他辦報紙,《明報》成為香港最具影響力的報紙之一。登峰造極後,掛冠而去,他做學問。全院七個系,他能教六個系。
一覺自己學問不夠,81歲高齡又赴英國學習。他建書社,書舍建成後,退隱江湖,把雲松書舍捐出以回報社會。
李白有兩句寫俠客的詩,“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說的應該就是金庸吧。
有人說江湖是快意情仇的決絕,而在金庸的江湖裡,除了兒女之情,還有正義和家國的情懷。
那裡有滄海月明的豪情歡歌,有大漠孤煙的悲壯情仇,有俠之大者的為國為民,也有逍遙紅塵的只羨鴛鴦不羨仙。
俠義精神尤在,而為我們造武俠夢的人卻走了。
不管時光如何流逝
他的作品永遠留在那裡
讓我們在紙墨和光影中追思
他日江湖相逢
再當杯酒言歡
1.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會有江湖,人就是江湖。——《笑傲江湖》
2. 真正的人,真正的事,往往不及心中所想的那麼好。——《倚天屠龍記》
3. 做人要能瞎蒙,就瞎蒙,生活儘量放輕鬆。——《鹿鼎記》
4. 情之為物,本是如此,入口甘甜,回味苦澀,而且遍身是刺,你就算小心萬分,也不免為其所傷。——《神鵰俠侶》
5. 一座山,隔不了兩兩相思,一天涯,斷不了兩兩無言,且聽風吟,吟不完我一生思念。——《神鵰俠侶》
6. 你愛一個人要一生一世愛她,但往往做不到,不是你不想做到是你無法做到,世事難料,當初也只是當初了。——金庸
7.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書劍恩仇錄》
8. 天子者,有道則人推而為主,無道則人棄而不用,誠可畏也。——《書劍恩仇錄》
9. 男子漢大丈夫,第一論人品心腸,第二論才幹事業,第三論文學武功。——《天龍八部》
10.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倚天屠龍記》
11. 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神鵰俠侶》
12. 是非只因強出口,煩惱只為強出頭。——《笑傲江湖》
13. 書到用時方恨少,肉到肥時方恨多。——《鹿鼎記》
14. 寧願把世間千萬種苦難都放到自己身上,只是要他平安喜樂。——《笑傲江湖》
15. 驚世駭俗的愛情總是要付出許多代價。——《神鵰俠侶》
16. 世上聰明人本來是有的,不過這種人你遇上了,多半非倒大黴不可。——《射鵰英雄傳》
17. 倘若情絲一斬便斷,那也算不得是情絲了。——《雪山飛狐》
18. 世上最寶貴之物,乃是兩心相悅的真正情愛,決非價值連城的寶藏。——《雪山飛狐》
19. 世事遇合變幻,窮通成敗,雖有關機緣氣運,自有幸與不幸之別,但歸根結底,總是由各人本來性格而定。——《神鵰俠侶》
20. 教而不明其法,學而不得其道。——《射鵰英雄傳》
21. 我一見到你,我就變得不像我自己。——東方不敗《新笑傲江湖》
22. 佛由心生,佛即是覺,旁人只能指點,卻不能代勞。——掃地僧《天龍八部》
23. 凡人有生必有死,生固欣然,死亦天命。——《射鵰英雄傳》
24. 明白別人容易,明白自己甚難。克敵不易,客服自己心中的貪嗔痴三毒,更是艱難無比!——《天龍八部》
25. 我是塵間擺渡人,為君閒計百年身。——《天龍八部》
26. 世上哪有十全十美之事。一個人千辛萬苦的去尋求一件物事,等得到了手,也不過如此,而本來拿在手中的物事,卻反而拋掉了。——《笑傲江湖》
27. 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起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倚天屠龍記》
28. 只有真正深情之人,那些天生具有至性至情之人,這樣的兩個男女碰在一起,互相愛上了,他們才會真正的愛惜對方,遠勝於愛惜自己。——《神鵰俠侶》
29. 最上品的酒,隔幾年加一次新酒融合進來,終於口感醇厚而不失新鮮,品味成熟而不糜爛。——《笑傲江湖》
30. 人家心中想給你,你不用求,人家自然會給你;人家不肯的,你便苦苦哀求也是無用,反而惹得人家討厭。——《俠客行》
來源:重慶馬路社,綜合中國新聞網、中國網、學習時報、新華網、網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