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舍弃荆州,先夺取陇西,之后会怎样?

执笔忆流年3


这是完全不同于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很有实际意义。

陇西在哪?东汉末期,陇西属凉州刺史部,置陇西郡,下辖10县,治所狄道,位置在长安以西,渭水上游,河西走廊以南,祁山西北,诸葛亮北伐出祁山首先面对武都、天水、南安三郡,紧换着靠西边的就是陇西郡。


公元219年,刘备击败曹操夺取得汉中后,进位汉中王,势力达到巅峰,蜀汉政权面临下一步战略诀择,众所周知,接下来刘备令孟达、刘封夺取上庸郡,然后关羽就开始北伐襄樊,意图拿下进入中原的门户重镇:襄阳和樊城。

刘备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夺取襄樊、打通汉水,为下一步进攻曹魏做准备,至于下一步是按隆中对中所说,分两路进攻曹魏还是别的意图?现在显然不知道,不过既然准备夺取襄樊,兵分两路肯定是首选。

诸葛亮也好,刘备也好,都忽视了一个问题:在进攻曹魏的同时,孙权怎么办?



没有永运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当形势变化时,朋友随时会变成敌人。

如果换一种战略,放弃荆州,放弃攻打襄樊,先夺取陇西,进一步蚕食雍凉地区,最终夺取凉州,再依托益州,进攻关中,刘备是否能拿下旧都长安?进一步统一天下?

放弃荆州与东吴交好,蜀汉势力退守益州,这样蜀汉与东吴暂时没有利益冲突。令关羽出祁山攻击武都、天水、南安三郡,刘备出陈仓,魏延出斜谷,三路大军伐魏,刘备与魏延佯动,但真实目的却是拿下凉州,以关羽的智谋和武力,拿下凉州是有可能的。

如果蜀汉拿下凉州,控制河西走廊,则曹魏与西域的联系被切断,蜀汉将来进攻长安也不用完全翻越秦岭,粮食及后勤也有保障,不会像后来的诸葛亮北伐那样艰难。



如果不取凉州,直攻长安,就算攻下也守不住,曹魏可从西凉、函谷关两个方向夹击夺回长安。欲夺长安,必先控制凉州,欲夺天下,必先控制关中。

蜀汉夺下凉州,对今后夺取长安有重要意义和实际意义。夺取长安,蜀汉从两个方向进攻,一是凉州,二是关中,则曹魏长安很可能守不住,如果蜀汉夺了关中,那夺取天下就有可能,秦国不是仅凭关中与巴蜀之地夺取了天下吗?

所以放弃荆州,先夺取陇西,战略意义似乎比隆中对更合理,那样的话刘备夺取天下有实现的可能,即便不能一统天下,刘备占据益州、凉州及司隶后,势力如日中天,至少不会像历史那样诸葛亮艰难的北伐。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刘备绝不可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当荆州三郡丢失后,刘备一定会选择重新夺回荆州,而不是选择向西北发展,夺取陇右凉州等地,事实上,多年后诸葛亮连续北伐该地,也是被迫进行的战略选择,因为已经没有了其他进攻方向。

从刘备集团的战略角度,未来如果北伐曹操企图一统天下,从荆州出兵是最好的进攻方向,既可以利用便利的水陆,跨过荆州北部的南阳郡之后,更可以直铺许昌洛阳直捣曹操的心脏,而在许昌洛阳的南面,除了襄阳樊城防线,曹操集团已经无险可守,可偏偏这个最佳的进攻位置由于关羽的失误,直接造成刘备筹划十余年的全线崩盘,为了挽回这个损失,重新夺回荆州是刘备必须要进行的选择。



而且在公元219年,当关羽丢失荆州三郡后,刘备集团被彻底压缩在西南的益州地区,刘备为发展只能有两个选择,北上进攻曹操,或者东征东吴,而北伐曹操主攻方向就是陇右凉州地区,但这一地区的进攻难度却远远大上很多,具体原因就不用多解释,随后几十年,诸葛亮和姜维的十几次进攻全遭失败,路途崎岖既缺乏后期维护,从来没有归属过刘备的西北地区,也没有人心支持,将自己的第一选择放在该区域,是绝对的战略错误。



而荆州方面则不一样,刘备集团在此占据长达十几年,既有一定的人心支持,更熟悉这里的一切,这一带用兵可以得到极大的便利, 三年之后的夷陵之战,也着实吓出孙权一身冷汗,最危险的时候,刘备大军已经攻入南郡地区,孙权的军队在向后撤就会退进江陵,南郡的半壁江山将会丢失,而南郡以南的武陵零陵两郡,在蜀汉大臣马良的策动下,五溪蛮夷也开始造反响应刘备,甚至直接出兵进入夷陵地区与刘备军队展开配合,孙权被迫出五万人保卫南郡,并动用上万人进入零陵地区对当地的造反势力展开镇压,昔日关羽丢失的荆州三郡,随时都有重新回到刘备手中的可能,只可惜经历了荆州三郡丢失和东三郡的背叛,刘备集团在军事上早已损失惨重,经历了三年的精心准备,刘备只能出动4万人来收复领土,根本无法应对重兵防御的东吴部队,只能进一步在荆州三郡一带与东吴展开僵持,最终在东吴不断增加军事力量的情况下,敌我形势发生反转,在陆逊的突然全线反攻下,蜀汉集团直接走向溃败。



虽然夷陵之战以蜀汉集团惨败告终,但即便以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发动夷陵之战也是刘备必须要进行的选择,毕竟荆州三郡丢失没过几年,刘备集团在这一地区多少还具备着一定的人气,不利用这一时期尽快收复失地,一旦拖延日久让荆州三郡彻底成为孙权的土地,日后刘备将会被彻底锁死在益州,只可惜经历了早年的好运,随着关羽的败北,幸运之神再也没有站到刘备这边。


辽宁资深球迷


这是关羽失荆州之后的情节?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就是为夺回荆州,重拾战略主动权。夷陵之战,蜀吴两方打得不可开交,最后蜀国惨败,巨亏啊。

其实蜀吴之间的矛盾就来自于荆州,荆州是东吴的命脉,非夺不可。蜀国只有放弃荆州这一战略要地,蜀吴之间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诸葛亮深知当时的局势,对于蜀国而言,荆州必须放弃。若刘备当时听了诸葛亮的建议把战略重心放到陇西会怎样?


没有夷陵之战的话,蜀吴重拾联盟,多了荆州的东吴接下来根据之前吕蒙提出的战略方案就应该是“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率江左之军取徐州。”加上蜀中之兵出秦川。蜀吴联盟三路出兵,纵使魏国强于蜀加吴,但同时三面受敌,难免有点疲于应对。

刘备走上路—出秦川
陆逊走中路—逼襄樊
孙权走下路—攻徐州

这三路来看,意义最小的就是孙权一路,当然也不指望他能取得什么战果。



先看上路,没有夷陵大败的蜀国综合实力还不错。出汉中进攻陇右,凉州地区【魏延、张飞必参与】陇西地区对蜀国代表着什么?其战略意义并不比荆州小。益州两川之地沃野千里,山川险阻易守难攻,是天然的屏障。但只适合作为大后方,不适合作为主战场。益州地区必须要结合周边必然西凉、荆州,才能发挥其作用【你比如看国民党,当年就是和日军死磕在湖南等地(湖南、湖北就是荆州),因为湖南若是,唇亡齿寒,纵使四川再有山川优势,迟早都会失败】取了陇西地区,再以益州为大后方,向关中进发。



再看陆逊的中路,陆逊就是走的当年关羽的北伐路线,围攻襄樊,襄阳、樊城是中原重镇,若成功拿下,进攻中原将再无险可守,也就是说襄阳就是南北分割的重点【这也是当年郭靖夫妇死守襄阳的原因,襄阳城一破,敌军长驱直入,全盘皆输】所以陆逊这个点是最重要的,当然也是最难打的。


三路齐发,仗能否打赢这个不好说。但上中二路若有一路成功,其余二路起牵制作用,魏国接下来都会处于被动状态。


左将军


其实这也算是一个好办法,至少没有三分兵力。荆州益州相隔千里,无形中,就只能是两个独立的做战团体。迁尽蜀国荆州地盘的全部人口,子午谷,斜谷,陈仓,三路强攻,能拿下八百里秦川,就形成了秦国之势,要是拿不下,就只能永远的被困在汉中,益州了。


风吹青竹摇162015807


刘备入川之后就应该及时放弃荆州,送给东吴,那么蜀吴联盟更加牢固,曹魏重点也会放在攻打东吴上(东汉末年各路诸侯吊打周边少数民族),刘备以此换取东吴从徐州荆襄两路攻击曹魏,自己可趁势收服凉州,曹魏定不会死磕,曹魏重点是在徐州荆襄。收服凉州以后,待时攻取关中,对内稳固川蜀内政,收服攻取西域,可以拿周边少数升级打怪,锻炼将领,获取及其重要草场,锻炼骑兵,不出三五年,强大的骑兵加上川蜀优秀的步兵,关中地区唾手可得,正如秦国,天下指日可得!


戏子的旁白无人听


之后也不会一统天下。就像军事联盟里司马懿说的一样。连年征战魏国疲惫不堪,南方的吴国富庶,百姓安居,但是厌战。这才让刘备乘勢而起。隆西,人烟稀少,且居民多为少数民族,语言不通。有当地村民的支持,如何才能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