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上夏朝也才四千年,为什么说中国有五千年历史?

淡晚6


中国历史五千年的说法,是近代诗人黄遵宪提出的。所谓“轩顼五千年,到今国极弱”,那就是从五帝的前二帝轩辕(黄帝)和颛顼开始算,和《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是一致的。五帝时期一般不作为王朝看待,但往往把炎黄作为人文始祖,所以把其列为中国历史的开端。这是近代人的看法,而因为《上下五千年》这知名科普读物,这个词在今天用得也比较广泛。

过去一般以公元前841年为确切纪年的开始,是采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的记载。不过不少史料也有纪年,比如古本《竹书纪年》说西周存在二百五十七年、商朝存在四百九十六年、夏朝存在四百七十一年。今天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断夏朝为前2070年建立,也差不多。然后再按照《史记·五帝本纪》和《集解》的记载一路推上去,黄帝距离今天就是四千多年,五千年这个整数当然好听一点。

然后,现在又有“五千年文明”的说法。“文明”和“历史”当然也不太一样,历史更多是历史文本的概念,而文明这个西方术语则更多要求于考古印证。考古发现的良渚文化距离今天正好是五千年左右,现在也越来越倾向良渚文化是我国境内最早的文明,那么“五千年文明”也说得过去。

至于“朝代”“国家”又是两个不同语境的词,“朝代”一般是历史学的约定俗成,目前一般认为最早的是夏朝,距今大概四千年;而“国家”和“文明”关系存在争议,目前一般认为最早的国家是二里头文化,距今大概三千七百年。总之,要区别年份所修饰的主语表达的含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五千年历史”“五千年文明”之类的提法。


林屋公子


确实,跟问题中所说一样,现在不少人都在质疑,说夏朝作为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其年代也仅仅是从约公元前2070年-前1600 年,到今天也就四千年左右,但为何还会有中国上下五千年一说呢?


其实,中国上下五千年这一说法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从有大量文字记载的商朝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信史时代,但是在信史时代之前,还有一个漫长的传疑时代或是传说时代。

中国有众多且丰富的神话传说,这其中就包涵了伏羲,女娲,皇帝,炎帝,以及后来的尧,舜,禹。虽然只是传说,但是经过今天的考古发掘来看,这些传说也不都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可信度。

不论是陕北的石峁,晋南的陶寺,还是江浙的良渚,这些史前遗址的发掘,都表明,在中国历史进入夏朝之前,其实在中国的土地上,早就存在灿烂且辉煌的文明。

历史是需要一个发现脉络的,它不可能直接从茹毛饮血的原始人一下子就进入夏朝这样的奴隶社会,而是在夏朝建立之前,还存在一段漫长的发展时间。

随着陶寺遗址的发掘,人们越来越相信这就是传说中尧舜的都城平阳,这也从侧面证实,其实部分的神话传说是有现实根据的,是有可信度的。

而在伏羲女娲的出生地,甘肃陇东地区的天水一带,考古学者们也发掘出一座规模巨大的史前遗址,大地湾遗址。大地湾遗址距今约七千多年,在大地湾遗址中,有规模庞大的宫殿区,表明当时的大地湾文明,已经出现了权力的划分。

因此,不少观点认为,大地湾遗址其实就是当年伏羲氏部族留下的文明遗迹。当考古发掘与神话传说达成一种默契,这也从一方面说明,神话传说存在着可信度。

因此,中国远古时期漫长的传疑时代或是传说时代,其实并不是空穴来风,那是有现实依据的。文明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而从原始社会进入夏朝这样的奴隶社会,在这中间的那一段漫长发展时期,就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

从大地湾等遗址的发掘来看,可见,中国历史,可能还并不只是上下五千年而已。

大家觉得呢?


Ko文史迷离


我记得三四年前在北京机场见过一个广告牌。

上面是宣传中国旅游的,全部是英文应该是给外国人看的。

内容大概就是:

来中国感受3500年的历史。

具体的文字表述不记得了,但是“3500年”这个数字我记得很清楚!!因为很震惊!

我们历史课本都是上下5000年啊!对外宣传却是3500年!


神经叉


这个问题其实是个伪命题,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起源不是夏朝,而是更早的黄帝时代。那么,中国文明史为什么从黄帝时代算起呢?且听有书君详细分解。

1、黄帝时代的最大贡献就是诞生了代表文明的文字


到黄帝时,他统治的范围已经相当大了,需要把各类的语言符号统一为文字。这时,仓颉受到鸟儿用爪子在地上乱扒的启发,创造出“鸟迹书”。当初的字歪歪扭扭,还真有鸟迹的模样。文字的雏形就这么诞生了。

2、黄帝时代的第二大贡献是产生了历法

当时的历法水平,从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穴的设计上便可知晓。西水坡45号墓穴选取了盖图中的春秋分日道,冬至日道和阳光照射界限。它说明了天圆地方的宇宙模式,寒暑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更替,秋分日的标准天象以及太阳周日和周年运动轨迹等一整套宇宙理论。在几千年前没有精确测量仪器的时代,能有如此精细的研究成果,确实让人震撼。

3、黄帝时代在天文学领域已经有了很大发展

黄帝时代设置了分管天文历法方面的官职,如羲和是占日的官,负责观测太阳的运行;常仪是占月的官,负责对月亮运行的观测等。黄帝时已形成较原始的宇宙观,盖天说中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河南西水坡45号墓葬中,墓穴平面的南部是圆形,北部是方形,墓主人则是头南足北,这象征天圆地方,是“天圆地方”盖天说观念的形象反映。

4、黄帝时代数学、物理、医学等领域也有了很大进步

黄帝时代农业、手工业、天文学的发展,推动了数学的不断进步,当时中原先人已掌握一定数量的运算知识,几何知识也有所发展。出现了度、量、衡等数量概念,已具有初步的测量知识和简单的测量工具。物理学领域在声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有了曲谱和鼓、瑟、箫等乐器。医学也有了很大进步,出现了原始的外科工具同时也是针刺术萌芽的砭石,还出现了初步的接骨技术。

综上可见,无论从文字的出现、历法的产生、天文学的发展,还是从数学、物理学、医学等领域的进步,都充分表明了黄帝时代已经具备了中国文明的条件,所以中国的文明史从黄帝时代起算比较合理。

新问题来了,黄帝时代距今有五千年了吗?继续往下看就清楚了。

1、通过推算,从黄帝时代至今有近五千年的文明史

黄帝时代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夏朝的进度时期。《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五帝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黄帝、颛(zhuan一声)顼(xu一声)、帝喾(ku四声)、尧、舜。


尧帝时代是公元前23世纪,同时代的舜距黄帝7代,则从黄帝时代经数百年后,才到尧帝时代。现在是21世纪,跟尧帝时代约差4400年,加上尧帝距黄帝的数百年,足有五千年了。

2、通过考古发现,黄帝时代的标志性物品有五千年历史

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了黄帝时代的骨刻文字。1993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山东的一座古城遗址中发现了一种与甲骨文差别较大的“陶文”。陶文距今也接近五千年了。

专家们还发现了河图和洛书,河图刻有一到十个自然数排列图形。这些图形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龟甲上,称“河洛文化”,有人称这是中华文化的源泉。

3、史书及新科研成就显示,黄帝即位至今约五千年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通常是据《史记》等史书的记载,黄帝元年,黄帝公孙轩辕即位,至今大约五千年。

最近,夏商周断代工程已取得突破性成就。专家已公布了《夏商周年表》,确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黄帝至夏一千年左右。这样算来,从黄帝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之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使得中国在历法、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及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而深远的贡献。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这个问题有意思。

我们常说中国是“上下五千年”,五千年是个大略的数字。这个说法,一般是从炎帝/黄帝时代说起。为什么会从炎黄开始,何以说是五千年呢?且听我道来。

1、黄帝时代,是“开辟鸿茫、告别蛮荒”的伟大时代

黄帝时代,文字出现了,这是确定文明的重要标志。

创造汉字的人是黄帝时代的仓颉,实际上在此之前,一些简单的语言符号就产生了。在很早之前,就有“结绳纪事”的说法,就是结草绳作成各种符号,用来表示不同的事物。我们可以想象,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运用的符号越来越多,渐渐形成了文字的基础。到了黄帝时,由于他统治的范围已经相当广阔,有必要把各类形形色色的语言符号统一为文字。在这个时候,仓颉应运而生了。

仓颉是怎么造字的呢?据说他是受到鸟儿的影响,看到鸟用爪子在地上乱扒而得到启示,所以创造出“鸟迹书”。今天的汉字是方块字,方方正正,以前则不是,歪歪扭扭的,一眼扫过去,还颇有鸟迹的模样。

黄帝时代的第二大贡献,是历法的产生。

中国的历法,采用“干支”纪年体系。所谓的“干支”,就是“天干地支”。“十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国人又以阴阳的观念,把十天干分为五阳五阴,把十二地支分为六阳六阴,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依次相配,得到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古代便是用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实际上是一种六十进制。

一直到二十世纪采取西历公元纪年之前,这种干支体系一直是中国纪年主流,即便现在被边缘化了,在日历上仍然会标注出来。发明干支体系的人,据说名唤“大挠”。黄帝时代在天文学等领域也有很大进展,包括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历等等。古代中国天文学与历法的发展,为后世推算历史时间提供了依据。

2、黄帝以降的君王谱系

黄帝之后的帝王分别是少昊——颛顼——帝喾——挚——尧——舜——禹,之后是夏——商——周。

我个人感觉,在尧之后的谱系是比较准确的,但黄帝到尧帝之间,很可能有缺失。因为尧距黄帝是4代,而舜距黄帝是7代,禹距黄帝是8代。舜是尧的女婿,也是接班人,但从辈份上却差了三代,这个显然是有点多。合理的解释,应该是黄帝到尧之间,应该有缺失的记录。

上古的史料,从尧帝时代开始丰富。那么尧帝距离现在是多久呢?

夏朝大约是470年,商朝大约是650年,周朝大约800年,周以后的历史纪年就明确了。这样推算下来,尧帝的时间大约就是公元前23世纪。这个时间准不准呢?现在有了另一个证据来证明。

3、通过《尧典》的天文记录反推尧帝的时代

帝尧时代的天文历法观测记录,为后世提供了推断历史年代的科学佐证。天文学研究表明,中国的历史记录是可靠的。

尧帝派羲、和二氏观测并确定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时间,同时观测两分两至时对应的星象。当时人们把天上星辰划分为二十八星宿,东方为青龙七宿,北方为玄武七宿,西方为白虎七宿,南方为朱雀七宿。据《尧典》所记,春分日,朱雀七宿在黄昏出现在正南方;夏至日,青龙七宿中的火星出现在正南方;秋分日,玄武七宿中的虚星出现在正南方;冬至时,白虎七宿中的昴星出现在正南方。用观察星体位置的方法,来辅助确认二至、二分点。

正是这个记载,给我们科学推断帝尧时代的年限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由于知识的局限性,上古时的人认为二至、二分点对应的星宿是固定不变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后世的天文学家在观测时,发现二至、二分日的星象实际上是不断变化的。起初天文学家们对此问题十分困惑,存而不论。直到公元四世纪时,晋朝天文学家虞喜,根据自己的观测结果,参照《尧典》中 “冬至日短星昴”的记录,大胆地提出存在“岁差”的理论,以天体为对照,冬至点每年都在西退(夏至,春分、秋分也如此),对应的天空中的星体就显得是东进了。虞喜的观测,当时冬至点已经偏离昴星宿五十多度,时间距帝尧时代已经过了二千七百年。据此,虞喜得到了岁差值是五十年退一度。

以现在的精密测算,岁差大概是七十一年退一度。虞喜为什么出现计算的偏差呢?这里的原因,很可能因为他采用冬至点观测计算的原因。后来西方天文学家H.YEE通过现代岁差公式,以《尧典》的记录,夏至/春分/秋分三个记录都可以反推到公元前2200年左右,但是冬日至有所偏差。即便如此,YEE博士得出的结论是“《尧典》记叙的时代确实是公元前2200年左右的时代。”

今天还有很多人怀疑中国史书的可靠性,事实上,不论是天文学还是考古学,都不断地证明中国古代史料是靠得住的。

尧帝时代是公元前23世纪,同时代的舜距黄帝是7代,禹是8代,时隔数百年之久。现在是21世纪,距尧帝时代大约4400年,加上尧帝距黄帝的数百年,加起来即使没有5000年,也相差不多了。


君山话史


西方国家把神话都作为历史了,而对中国却要实证,文字记载都不行。对中国真是严苛呀!商的历史原先也不承认,殷墟发掘出青铜器后,这才承认了商代。而商代以前的历史,夏朝历史他们还不承认,更遑论三皇五帝了。

尽管我国近些年考古,先后发掘了几个七千年左右的远古遗址,但由于没有文字,西方也不承认。远古时,人们还处于结绳记事的年代,文字哪儿那么容易找。那时的大事件,都靠言传心授。不要小看言传,也就是传说,那都是经过千年万年的选洗,到今天都是如金如银。

当年,法门寺倒塌已经几百年了,地宫挖出宝贝以前,当地民间一直传说法门寺底下有宝贝,但谁也没把它当回事。等到挖出宝贝,人们才想起这个传说。三皇五帝的传说,经历千年万年,更应该是真金白银,假不得。

其实,咱们也不要把西方的认不认可看得太过认真。认了更好,不认,我们还是要记住我们的老祖宗,记住中华民族的根。


用户70663631670


跨越文明门槛是一件庄严肃穆的事情,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世界公认的标准有三个。

一是青铜器的出现与使用。青铜器的出现代表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同时改变了人的生活习惯,劳动方式和统治结构,从而形成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就是青铜文化。

二是文字的创造。文字的创造使文明得以传承,民族得以交流融合。中国在夏朝之前就已经有文字,到了夏朝,汉字逐渐走向了完整的甲骨文体系。

三是制度的建立。制度是一种体系,是社会文明运转必不可少体制框架,正是这个框架,中国文明才能传承几千年而不衰。

如果严格按照这三条标准来算的话,中国正式跨入文明门槛的时间是4200年前。但是为什么说中华文明5000年,是因为中华文明在5000年前已经开始走向过渡时期。

并不是所有的战争都发生在正方与反方之间,也可能是伟大与伟大之间。5000年前的炎帝和黄帝,带领着他们的族人,一边战斗,一边融合,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向前走,这一走就是800年,几千年后,这片土地上的代代民众,都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黄帝和炎帝是带领中华文明起跑的人,他们不断调整中华文化奔跑的起点,方向,方式,他们而这一过程就经历了800年。最终在尧舜禹的接力下,中华民族终于跨进了文明的历史门槛,这个时间应该是4200年前。

中华文明真正跨越文明的时间是4200年前,而为了这个跨越,足足准备了800年,这800年是不可忽略的,所以,中华文明就有了上下五千年。





执一书苑


我们都说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而易中天在他的《易中天中华史》里却说中华文明只有3700年历史,易中天为何会这样说?这样说有没有道理?今天我不妨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但到底有多少年历来有争议,我们现在所说的五千年是一个粗略说法,这种说法最早起源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布告,当时的湖北军政府通电各省采用黄帝纪年法,就是以黄帝即位之年(公元前2698年)为元年,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为黄帝4609年。


据说当时是由史学家推算出来的。这种不足五千年而接近五千年就就是“上下五千年”说的来源。传统古史书认为中国史应从从大禹治水算起,根据目前的考证应在公元前2200多年.也就是距今4200多时。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朝代夏朝约出现在公元前2070。但是目前出土的文物有限,学界还存在争议,所以西方普遍不承认夏朝的存在。


中国历史上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是商朝,出现在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到现在是3700年了。从商朝开始,中国的历史有清晰的记载,所以国际上说中国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关于文明出现,西方的判定标准主要是道德礼仪的出现,严格来说要有文字的出现,国内一般认为人类进入国家时代就进入了文明社会。

显然易中天写的这部书是受国外学界的影响。研究历史有文献学和考古学两大门类,而易中天在这里使用的是文献学,这也就是他为什么说“3700年中华文明从商朝开始,中国的历史有清晰的记载,所以国际上说中国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关于文明出现,西方的判定标准主要是道德礼仪的出现,严格来说要有文字的出现,国内一般认为人类进入国家时代就进入了文明社会。显然易中天写的这部书是受国外学界的影响。研究历史有文献学和考古学两大门类,而易中天在这里使用的是文献学,这也就是他为什么说“3700年中华文明史的原因。


我观点是易中天说中华文明自3700年前始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要强调的是没有文字记载,充足的证据证明,并不能说明文明就不存在。刨去民族情感不说,我认为世界文明那么多,不是每种文化都是有文字记载留存的,东西方文化与文明发展与西方发展存在巨大的差异,用西方标准来判定中华文明有失偏失,所以中华文明只有3700年文明史”的结论也存在着的某些局限和不足。


盛唐豪歌李艺泓


“算上夏朝才四千年”!瞧这话说的?古人都晓得“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才区区几千年,今人把三皇五帝都忘却了,否定了,根本说不过去。其一,尽管上古的简策散佚了,还可以通过甲骨文卜辞中占筮的天象变化时间节点推算;其二,对史书和古籍中的有关史料作深入广泛研究,去伪存真,鉴定考证;其三,对近现代考古发现的上古皇帝王候嫔妃将相的遗骨等,进行碳14断代法予以精确测定,如使用加速器质谱法等。

《汉书·律历志·太初历》记载,汉昭帝元凤三年(公元前78年),待诏李信经过对黄帝调历(万年历)的整理,认定黄帝至元凤三年六千余岁,但丞相属宝不以为然,又同长安的单安国、安陵的桮育等待诏,一起研究考证了《终始》等古历书,重新认定“黄帝以来三千六百二十九岁,不与(历书)寿王合,昔者,黄帝氏族……”。这是关于黄帝朝建章立制时间明确、最直接的年代资料

《晋书·律历志·中)》记载,针对太史令覆校的“舆天度日昔差异”时,郎中李恩、董巴议曰:昔伏羲始作三画八卦,则以二十四画象征一岁;一岁分十二节、十二中气,即二十四节气。黄帝因循之,初作“调历(太初历)”,历代十一,更年五千(原注:黄帝、少昊、颛顼、高辛、陶唐、有虞、夏、商、周、秦、汉共十一代,五千年也)

《魏书·律历志》记载:“历之作也,始自黄帝,辛卯为元,迄于大魏(改甲寅为岁首),十有余代,历祀数千……”。以上内容虽简,但与《晋书(律历志.中)》大同小异……

《中华文明史——上下一万年》记载:黄帝元年是在公元前6008年。黄帝朝共传十世计2520年,这还没有算上燧人、伏羲、神农“三皇”的氏族公社时期…总之,中华文明史仅以汉代朝野共同考证过的“黄帝以来三千六百二十九岁”起算,即:(公元前3629十78)年十(公元2018)年=5725年


来取笑


谢逍遥和千古幽扁二先生邀!

一,中国历史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们习惯说中国有五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对此说法,不但西方学术界有质疑(不承认),就是国内学者也有很大的争议。我们先持“年代不可定”论,对盘古开天辟地到殷墟遗址(妇好墓)出土(公元前一千二百年)这个时间段出现的重要人物和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简单的梳理,姑且称之为“中国人活动的历史。”

一,神话时代:纪元前二百七十六万零四百八十年一一一纪元前二十八世纪。

(一)盘古开天辟地一一一纪元前二百七十六万零四百八十年。

(二)天、地、人三皇时代一一一纪元前二百十六万零四百三十年后。

(三)五氏一一纪元前几十万年一一纪元前六至七千年。

1,有巢氏 一一筑巢而居。

2,隧人氏 一一钻木取火。

3,伏羲氏 一一乃画八卦。

4,女娲氏 一一化生万物。

5,神农氏 一一教民稼穑(炎帝)。

二,传说时代一一一纪元前二十七世纪至二十三世纪,

(一)黄帝王朝一一五帝时代。

A:黄帝,五帝之首(姬轩辕)一一纪元前二六九八年一一前二五九八年。此一百年间,被以为是中国古代文明突飞猛进发展的时代,因此轩辕皇帝被尊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一一人文初祖。黄帝和他的妻子及大臣完成下列重大发明:

l,房屋 2,衣裳 3,车船 4,兵器 5,阵法6,音乐 7,器具 8,井田。

9,嫘祖(妻)一一发明养蚕抽丝。

IO,苍颉(臣)一一发明文字。

11,隶首(臣)一一发明算术。

12,容成(臣)一一发明历法。

B:尧帝,五帝之四(伊放勋)一一纪元前二三六七一一前二二五八年。这期间,尧帝命水利专家姒文命治理了①弱水②黑水③黄河④渭水⑤洛水⑥济水⑦淮河⑧汉水⑨长江共九条河流。

C:舜帝,五帝之五(姚重华)一一纪元前二二五五一一前二二O八年。尧、舜间的权力交接被后世儒家学派誉为“禅让”。舜在位期间,改组政府,设立下列九部:

①司空一一工程部长

②后稷一一农业部长

③司徒一一内政部长

④ 士 一一司法部长

⑤共工一一建筑部长

⑥虞官一一林业部长

⑦秩宗一一祭祀部长

⑧典乐一一音乐部长

⑨纳言一一秘书部长

并把全国划分为十二个“方”(州),每“方”设一名最高行政首长,称为“方伯”,负责解决各部落间纠纷,并征收赋税。又制定统一的法律。

二,半信史时代

(一)夏王朝一一公元前二十三世纪建立。

首位君主禹帝(姒文命)以首都安邑(山西夏县)为中心,把全国分为“五服”暨九州:①冀州②兖州③青州④徐州⑤豫州⑥雍州⑦梁州⑧扬州⑨荆州。

(二)商王朝一一公元前十八世纪建立。

首位君主子天乙,首都亳邑(河南商邱)。

第二十三代君主武丁在位时间为公元前

一二五零年至一一九二年。武丁王后妇好墓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发掘,出土文物证实距今三千二百年。

从商王朝第二十三代君主武丁至今三千二百多年的中国历史,为中外学界所公认,没有疑义。关健是武丁以前,即商王朝的前二十二位君王在位时间及夏王朝和黄帝王朝的时间算不算?如果算,从黄帝至今四千七百多年,说五千年历史没有问题。我的观点是应该算,理由是:

|,从黄帝时代中华文化已进入文明形态,有政府架构,有大型聚落(首都及其它城市),有文字,有金属治炼技术(青铜器),有宫殿和祭祀建筑,已符合文明的认定标准(满足历史的认定标准)。我较详细的列举以上人物事件,就是为了证明这一点。

2,司马迁的《史记》中一朝(黄帝王朝)三代(夏商周)历史的记载应该是在前朝历代史官记录的基础上整理的,而不是凭空杜撰的。

3,西方学术界的标准是,要当朝的文字或出土文物佐证,如刻在巨石或青铜器上的文字,后世转述的文字记录不算。这一点,确实对我们不利(其它条件都符合,就差这一点),因为我们的文字是刻在竹简和甲骨上,宫殿建筑为木结构,无法保留至今,陵墓又深埋在地下,地面标志消失不好找,不像古希腊和埃及的巨石建筑。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因为其中的文字没有破解,又被排除在中华文明圈外。但是,有许多事例能反证,例如,以前西方及国内接受西方观点的学者连商朝都不承认,认为司马迁的记录是前朝编造的以讹传讹,结果殷墟遗址的出土,证明了商王朝实实在在的存在,也印证了史书记录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将中国历史向前推进了几百年。现在他们又不承认夏朝及黄帝王朝,我想,随着新的考古发现,一定会驳倒西方学术界为我们故意设置的门槛。其余的话,我已在上周回答类似的题中说了,不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