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是如何评价姜昆的?

秋风细雨无栏依


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里勾腿子。正所谓北京人油腔滑调,老天津人吃的是开口饭,天生练得嘴皮子。所以鉴定相声大师的真假天津人还真是责无旁待!做为一个在四川打拼多年的天津70后浅谈一下个人签定评论!

说白了自古相声就是穷人靠、念白博乐取悦于观众,为自己养家糊口的一门讨钱的变种撂地技艺。干这行的人多了一逐渐形成门派和自己独有的方式。尤以,说学逗唱,形神意表仿为基础代表技艺。那时艺人为取悦观众逐以晕段为主,当应军阀或政要之要求赴堂会表演,艺人会根据堂会性质,客人身份加以改动俗称(素段)也有称(出清活)

。现今郭德刚走的路线是在巧妙规避政策允许范围内,极尽嘲讽手段反映社会现实,一些老晕段语言被往往被郭本人以含沙射影方式传递观众。刚好切中百姓对现实痛点,达到了讽刺转笑果功能,深受百姓喜爱,同时郭本人获巨大成功。

而姜本身也出自名门正派,一路走来也实属不易,但姜所说相声在文化大革命中期和后期以及在改革开放年代尤以歌颂党及国家幸福为包袱,在那个物资匮乏及娱乐匮乏年代占了一席之地。

因其歌颂政治,宏扬党恩,所以出现了百姓不爱听,但艺人当政工的怪现像,

他抨击郭相声三俗,自己却无力使观众回剧院。但自己那套歌颂相声又大大不符合百姓真实期待。如今的百姓以不是当年的匮乏。对其相声质量及人品产生严重质疑。

宗上所诉姜昆来天津说相声,除了大量赠票,一定还是会有买票的,必定人家血统纯正,手握艺界重权,相信中国不会缺投其所好之人或相关利益圈子献票之人的。

鉴定完毕,本人绝非某人水军,诸位如觉客观中肯请给点个关注。本人决心凑够关注,申请大V让更多人看后思考和评价。谢谢


动用私刑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声。相声界有句行话,“说相声,有名气的在北京,有本事的在天津”。天津做为曲艺之乡,天津不但出有本事的相声艺人,也出懂行的相声观众。但是很不幸,姜昆老师的相声基本功不太瓷实,在天津演出时得到过天津观众的倒彩,也让天津的观众逼着说过《八扇屏》,但是观众非常不满意,姜昆老师也是汗都流了一地。

相声艺术发源与北京,发展在天津。一百多年来,天津老百姓自小就爱听相声,也特别懂相声,在北京相声界再大的腕儿,如果不到天津演一场,都算不上角儿!小编因为工作关系,接触过部分天津人,感觉天津人对待郭德纲和姜昆老师还算理智。他们也喜欢郭德纲的相声,但是不盲目的吹捧。他们对姜昆老师的所作所为也不认同,对姜昆老师现在说的相声也不以为然,但是很多天津人还是比较认可姜昆老师对相声艺术的贡献,认为如果没有姜昆老师在改革开放初期对相声的继承,相声可能早就被埋到历史尘埃之中了。


姜昆老师将电视相声带进死胡同,郭德纲把观众来回小剧场。但是不管是姜昆老师电视相声的举步维艰,还是郭德纲小剧场相声的繁荣昌盛,对于天津来说,有他们没他们一个样!天津的茶馆相声照样有人听,天津的茶馆相声的票价也还是没变。天津人听相声,不只是火爆就可以了,要禁得住品味。郭德纲如果在天津发展,想火成现在这个样子,说实话费劲。但是姜昆老师现在也说一些传统相声,比如《训徒》《金刚腿》《大相面》,如果他演的精彩,天津观众依然会给他掌声。


靖逸轩主


之所以有的人恨姜,因为郭德刚的相声火起来之后,他身为曲协主席一不鼓励,二不支持,在旁边装大瓣蒜,咸七淡八,什么反三俗啊等等全来了,让人反感。他自己的基本功及作品水平就不高,把曲艺带入了死胡同,别人把相声演火了,他又以领导自居,发表一些不入流的言论,所以让一些说相声的人和懂相声的人很反感。可为什么一些老艺人不评论姜呢?因为他们穿得鞋全是新的,不想弄脏了。不接地气,不演市井生活,不夸张不虚拟人物情节,那就不是相声。相声是老百姓生活中的调味品,永远要发扬光大,支持传统相声,力挺。!


老梁35111052


评价说不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觉得还是一起看看姜昆大师百度百科的履历再来评论。1950年出生的姜昆大师,十六岁在北京灯市口中学初三毕业后,还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在当逍遥派的日子里,为了能够实现当文艺战士的梦想,他参加了红卫兵的各种各样的宣传队。但这只是像过眼烟云一样,一瞬间就被上山下乡的大潮冲得七零八散。只有积极的报名来到黑龙江,他才似乎找到了人生的归宿。一干就是八年。1972年到了团宣传队,1974年组织二师的宣传队,当上队长。1975年被选到黑龙江代表队,准备了半年,76年到了北京参加全国曲艺汇演,在知青返城的大潮前,被中国广播艺术团选中来到国家一级说唱团当上相声演员,从师马季学说相声。1978年底,他以最年轻的代表身份,参加了文革后的全国“第四届文代会”,并被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央电视台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选中了他当主持人,并参加创作。

综上所述,姜昆大师少年失学,后来多年动荡,上山下乡做农活,25岁师从马季老师学相声,32岁参加春晚演出,在梁左先生的相声本子下,还有李文华唐杰忠等多位老师的捧哏下,给当时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的人民带来了不少欢乐。此后的姜昆大师一路顺风顺水,边演出边走仕途。1995年,他辞去了中国广播说唱团团长的职务,担任了由他在1990年创立的中华曲艺学会会长。但以相声演员出道的曲艺协会主席姜昆大师却从没在正式演出中表演过贯口,柳活,太平歌词,地方戏曲等基本功是在匪夷所思。上世纪末90年代相声曲艺没落,本应该是曲协挺身而出,发掘传统相声精髓,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曲艺神韵的机会。但却曲协却没能成为中流砥柱有所作为。而一个默默无闻的天津小黑胖子凭着天津人的乐天幽默和对相声的执着,完成了对相声的抢救、整理、传承、升华。别的不提就凭很多人是从德云社了解相声历史,了解太平歌词,开场小段,周公大战桃花女、探地穴等单口相声,我觉得德云社对相声的复兴功不可没。无论如何有人喜欢听相声才是王道。但在德云社复兴相声的同时,姜昆大师作为曲协主席没有求同存异鼓励支持反而带头反击。不知这种做法真是出于保护发展相声还是出于个人地位问题打压异己。个人觉得作为曲协主席应该以保护挽救弘扬发展濒临失传的艺术形式为己任,而不是利用自己的权利地位打压异己。而且近年来这种趋势愈演愈烈,各种挖角,利用自己的权利笼络人心,不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反而在权力斗争上下足功夫。真是中国曲艺的悲哀。不过好在还有人愿意把精力放在研究相声上。希望中国曲艺界还是多把精力放在研究技艺上,别把曲艺亡了才是。


夜色5917


因为多年采访、报道曲艺新闻的经历,跟天津相声圈还算比较熟,所以简单说说这个问题吧。

天津市相声窝子,这一点在圈内外都是公认的事实。如今,国内相声的发展无外乎两条路,一是以郭德纲为代表的商业化,另一个就是以姜昆为代表的主流化,孰优孰劣,观众说了不算,他们自己说相声的说了也不算,即便是曲协对这事也是摸索了前进。那么,可能会有观众说了,郭德纲的相声好听,我听了乐,姜昆的没劲。不好意思,这只是部分人的想法。

天津老百姓爱听相声,也懂相声,外地人不好说,但至少从叔儿这么多年接触的天津人来看,他们对郭德纲和姜昆当今相声圈的这两个话题人物,并没有太多的偏爱。当然,郭德纲的商演的确是座无虚席,但对于姜昆,很多天津人也是认可他对相声的贡献的,没有他,相声可能早就被埋到历史尘埃之中了。几年前,偶然的原因,叔儿看过几场姜昆在台湾的相声演出,与内地电视中我们熟悉的表演不同,姜昆在台湾的演出中拿出了很多段传统相声,还演了相声剧、唱了戏,当时的感觉真的是震撼,没想到一个被内地观众评价为只会说主流电视相声的演员,竟然有着不次于很多传统艺人的实力。所以说,对于姜昆的评价,或许外界的声音并不全面,因为很多人只看到了他的一面,而并不知道他还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那么,为什么在内地,姜昆总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呢?这或许就是在其位行其事的原因所致吧。

那么,天津曲艺圈对姜昆又是怎么看呢?说真的,这个圈子非常复杂,天津相声大师太多,辈分高的人也太多,不论姜昆还是郭德纲,到了天津都是徒子徒孙辈儿的人。首先,老艺术家不会轻易去评价后辈,其次,即便是同辈,大家也没有太多交集,各活各的,井水不犯河水,好话、坏话通常都埋在心里。所以,到底看不看得上,就全凭大伙想象了。


雨妖


作为身份证120开头的24K天津人,我说两句…姜昆,算不上娃娃腿儿但也是受过名人指教高人指点的,相信几位老先生当初没少下功夫。在特定的年代和文化社会政治背景下,姜昆的作品得到过认可。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歌颂型的相声渐渐已经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了。从八九十年代最火的综艺栏目《综艺大观》和曲艺栏目《曲苑杂坛》的播出频率也不难看得出,姜昆的相声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已然退出了主流。九十年代末姜昆去做了推广相声的网站,算是也在为相声的推广努力吧。由于当年小品的百花盛开让相声没什么市场。换个角度来说,姜昆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一是时代的巨人让他能走上舞台能走上重要的岗位。另一个是前辈大师们的提携。也是因为巨人们的高度让姜昆离地太远,相声不接地气就很难得到认可,也是因为这样不接地气的相声多了,让观众远离了姜昆钟爱的歌颂型相声。说到打压郭德纲的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是三观的问题。两个人站的角度不同,我相信肯定有人爱姜昆这类的看不上郭德纲。跑题远了,拉回来说天津人怎么看姜昆…少马爷说过,马派相声就是小市民味儿…这点也是津派相声的特点,取材大都贴近百姓生活所以作品大都能切中要害让观众回味无穷,比如高范的比如佟马的比如于冯二老的再比如郭于的都是这个类型的。相比之下姜昆更多的经历没放在相声上,随着老先生们都不能帮衬了他也不在业务上走脑子了。所以啊………天津观众总会发问,会背惯儿嘛?会柳儿嘛?会单口嘛?我个人倒是觉得大可不必酸姜昆。艺人这个行当历来是优胜劣汰的,他就不是初撂地画锅的环境培养出来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姜昆也没指望着靠说相声活着,你就不应该按相声演员的标准去评价他。


摄影师XX


姜昆的相声艺术成就很高,基本是侯宝林,马季,姜昆这条赞美相声传承的最后传人,唯一能接赞美相声,高尚相声衣钵的相声艺人。

相声想逗人发笑很不容易,有各种流派,采取各种手段。

而这些流派当中,就属侯宝林开端,马季发展,姜昆继承的高尚相声,需要的相声艺术天赋和艺术功底最高,也最难。

作为天津人,我对北京连续出现的3位高素质相声大师感到赞赏。

侯宝林和天津数不清的渊源,马季天津宝坻的,但都不能磨灭北京在这3位大师的艺术生涯中的基础性作用。

总体来说,似乎天津培养不了这种特殊的相声,还是百花齐放在天津比较多,野花香呀,特殊条件培养出的国花,可能有千般好处,但系统的生命力脆弱。

现在看姜昆后继乏人,也是高处不胜寒,难以为继。

当下时兴比较郭德纲和姜昆,首先比较的基础条件3处不对。

其一,郭德纲处于盛年,姜昆已经进入老年,精力,体力都有很大的衰减,创作能力下降是必然的。姜昆已经70了,你爸爸有七十岁吗?姜昆就是显得年轻,他身体好,正经八百退休都十年了,本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了,国家看重他,他也有哪个在曲艺艺术领域的影响力。你说郭德纲也有影响力,这个骂人获得的影响力,和凭借本身技能一年年积累出来的影响力是截然不同的。

就郭德纲自己和自己比,创作能力和30岁比,已经急剧下降了。

小伙子和老头比摔跤,笑话老头,从观众角度,比较的素质不够。

泰森90时候可能打不过一个18的女生,能说泰森拳击能力差吗?

要比较都比较相似年龄的艺术生涯的巅峰期。

其二,艺术巅峰期的错位,姜昆已经过了艺术巅峰期,能保持已经不错了。郭德纲还处在艺术巅峰期的中间,用降低的比较最好的,属于胡比。

其三,相声是对手艺术,有重大的伴侣因素,合适的伴侣是顶级相声艺术的基础条件。

而姜昆的合适伙伴就是李文华,过世了。


看郭德纲,没有于谦时候红吗?他累呀,郭德纲的于谦还处于艺术巅峰期,2方面比较,姜昆是折断了翅膀的鹰,能比过一般的鸡就不容易。郭德纲这头20年才找到一个好的,姜昆这头20年丢了一个好的,一个有家伙,一个没家伙,你直接对着比两人不合适,你比的素质不够好。

这两人相当于一个拿着机枪,一个拿着菜刀对着砍,只要能勉强平了,后面就是宗师级别的。

最明显的反差例子就是冯巩,没了刘伟,没了牛群,冯巩的相声艺术领域想保持原有水平势比登天,你怎么会就要求姜昆自己独一个立在巅峰保持不动呢?何况一个老头了。冯巩水平差吗?都干不下去,姜昆对手戏人没了,还能继续干,应付下来,姜昆没水平?

你要真想比,把于谦去了,随便拉一个配对不太好的跟郭德纲说,郭德纲还要三天别睡觉,跟姜昆现在的精力,体力,所处的环境才差不多。

综合的比较姜昆和郭德纲,姜昆在艺术形式,题材选择有严格限制的情况下,在当时璀璨的相声艺术市场,众多实力派相声艺术大家中能脱颖而出,长期保持盛名,其个人的相声艺术天赋和后天的艺术造诣是极其了不起的。

比较而言,郭德纲所处的现代时期,相声艺术凋零,大批实力派艺人过世,或年事已高退出舞台,这种情况下的出名,其技术含量是不够的,是低的,加上可以自由选择相声各种艺术形式,随便加入他人的成熟的表演风格,形成杂烩,更是如此。

如果从老一辈退出舞台的艺术家角度来看,郭德纲属于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英雄都七老八十了,最年轻的就是姜昆,70了。郭德纲刚45。

作为天津人,我认为,天津的郭德纲的巅峰艺术水平,目前看,不如北京的姜昆的巅峰艺术水平。

我再次重复并且细致说一点:

前面说了这些流派当中,就属高尚相声需要的相声艺术天赋和艺术功底最高也最难,。

这个艺术门派,要求艺人容貌端庄,嗓音天生条件优秀,不能一看就年轻时候的赵本山,不能一上来就是小沈阳掐着蛋子说话,也不能装傻充愣。

现在看能达到这个层次的相声艺人极其少,难以形成体系。相声艺人能有成就往往贼胖,贼瘦,模样贼奇怪,表情贼不同,而侯马姜这门,是全不能用,这一门要求艺人逗笑的功底门槛及其高,是人进不去。将近100年,才3人在门里面。

我们这一代人,有可能是有幸遇到了3位天才的相声大师的在世,并且留下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相声艺术,也许他们走了之后,相声中再无这种高端艺人。

他们的产生,有国家需要和国家倾尽国力寻找,国家特殊阶段大批有才能的人能显现的特殊时期,再次产生,没有哪个国家需要和特殊时期了,再难出现。

敝帚自珍,美玉在怀,你要有水平,有素质才能认识到,和氏璧过去接近3000年,过去世人不知和氏璧,当今世人不知姜昆,性质都是一样的,老百姓的档次就那样,几千年没什么变化。

不要以为蚍蜉不能撼动大树,这么多人现在不是在撼动姜昆,还自以为自己多独立人格,每个蚍蜉撼大树的时候不感觉自己了不起吗?


枫林沙洲


首先天津作为“哏都”或者说曲艺之乡,曲艺气息是非常浓厚的,比如说天津红桥区多少老先生就是打这儿长起来耳濡目染走上了曲艺之路。

在这么一个大环境下,天津人民听相声、懂相声的人多,欣赏水平也就高一些。如果来人有实力,天津的观众不管是叫好还是鼓掌或者是“吁”的节骨眼都会让演员特别舒服,相反,观众是真往下赶人的。

而本身天津的生活节奏慢一些,人们就带着点骨子里的那种慵懒的感觉,不争不抢不好斗,爱玩,自己找乐子,自己开心。

综上,我周围的天津人很少指名道姓骂谁的相声丢人不好听一类的,因为天津人自己找乐还来不及呢,我看你姜昆找不痛快干嘛;不过如果姜先生来天津办专场,天津人也会让他明白天津观众的票钱没那么好挣。


HBKbean


我不是天津人,不过也想来凑凑热闹聊一下这个问题。不知道有多少人意识到,我们现在的媒体,几乎每天都会有关于相声话题在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只要跟相声有关的事情就会有人关注,二十年前呢?除了京津两地,相声几乎被人遗忘了,姜昆在做什么?郭德纲在做什么?我想每人内心都有数。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姜昆的巅峰期,当时火的不止他一个,是一批优秀的相声演员,他只是其中之一,不算是最突出的。为什么会火?因为刚刚改革开放,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都能在电视中看到相声演员的表演了,那时中国老百姓精神生活是单调的,以前从没见过的相声小品歌舞等等,都会觉得很好看。随着电视节目的丰富,观众眼光是越来越挑剔,相声却还在原地踏步,并没有跟上时代,自然就被时代淘汰。姜昆做为相声的领头羊,束手无策,毫无建树,无不让人失望。

这样的姜昆,不管是在天津,还是在全国范围内,在国人心里相声地位都在下降,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历史潮流。他现在该做的,就是扶持同业者,鼓励同行把相声发扬光大。


老火放羊


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天津人怎么评价姜昆?这个还用问?天津人听相声都是行家,姜昆肯定是入不了天津人的法眼。我有天津朋友,姜昆要是在天津混,估计饭都吃不上。

看着评论里很多姜昆的水军,我就日了,在没有郭德纲的年代,我也喜欢听相声,上学的时候还学着说过,曾经也是学校文艺队的相声演员,那个时候没有觉得姜昆的相声有多好,但是也知道姜昆是大师,后来相声没落了,让小品挤的快绝迹了,这个时候做为曲协领导的姜昆在干什么?

这时候郭德纲异军突起,在我没有听过他的相声的时候想着不过也就是个昙花一现的混子而已,但是一听就折服了,那基本功,还有他整理出来的传统段子,对相声的贡献有目共睹,如果没有郭德纲,估计相声真的就失传了。

做为曲协领导,姜昆这时候应该做的是从官方扶持、协助将相声发扬光大。可是他做了什么?什么反三俗?相声本来就是市井艺术,就是俗人听的,高雅?听不懂的才叫高雅!难不成你姜昆当年都是说的高雅艺术?你的虎口脱险不也是解裤腰带吗?

本来对姜昆没有意见,但是他排挤别人,甚至于不惜将相声绝迹来打压同行就让人不齿了!

那些为姜昆歌功颂德的,我就不说了,因为和走狗较真是我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