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后人,开国皇帝,励精图治发愤图强,晚年信佛老景凄凉

只作原创。郎若有情妾必有意,敬请关注!

他是萧何的第25代孙子,聪明绝顶又文韬武略,他是最有才的皇帝,经、史、子、集、乐、棋无不精通,亲自编篡长达六百卷的南梁《通史》;后宫佳丽如云,但他不好色;贵为天子,为处理政事冻得手脚皴裂。勤勉、节俭、谦和,都是他身上的标签,奈何晚年沉醉佛教,最终叛军拘禁直至饿死。他是南梁开国皇帝萧衍。

梁武帝

黄袍加身第一人:晋朝之后是南北朝,南朝分宋齐梁陈。齐朝是萧道成开国的,传国24年。萧衍本来是和萧道成是本家,都是萧何的后代。萧衍是服务于南齐的,算是皇室近亲,起点还是比较高,北齐皇帝太昏庸,掌权大臣萧鸾废了齐昭文帝之后萧鸾当了皇帝,重用萧衍,加上他为人聪明伶俐,讲义气,打仗敢拼命,有过几次战功,被任命为雍州刺史(今湖北襄樊),有了兵权、地盘资本。萧鸾的儿子萧宝卷极度昏庸情况下,萧衍联合萧宝融杀了萧宝卷,推举萧宝融做皇帝。萧宝融没兵权,萧衍在好友沈悦范云推举下,又谦让几次,最终还是让萧宝融禅让给自己,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之后的郭荣、赵匡胤的黄袍加身都没有这个早。

勤勉节俭:登基伊始,有齐国灭亡的前车之鉴,他勤勉为政,天不亮就起床,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一身衣服穿两年,一床被子盖三年,不顾手脚冻裂,为国为民励精图治。

清绘梁武帝像

多才多艺:诗书字画无所不精,亲自编篡六百卷的南梁通史,史料详尽,记录客观,弥补其他史书之不足,当时是一个极为浩繁的工程,曾对臣下说:“我造《通史》,此书若成,众史可废。”在经学方面,他曾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二百余卷。萧衍有十余首乐府诗是用七言歌行的体裁写的,如《河中之水歌》《江南弄》《东飞伯劳歌》等。其中以《东飞伯劳歌》最为著名:“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法艳照里闾。南窗北牗挂明光,幄帷绮帐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到陈朝时,七言诗的句式、结构更趋完美,韵律也更加和谐多姿。后来,唐朝的李白、杜甫、高适等人创造性地运用这一诗体写出了许多气势磅礴的诗篇,七言体诗更为发展,萧衍等人是七言诗的开拓者。

治国之能:在萧衍勤勉治国下,国力得到大幅提升,军威更到了被北魏视为“南军百年未有之盛”的地步。五年之后,北魏又起数十万大军南征,萧衍调派名将韦睿、曹景宗等人,于钟离大战趁着淮水暴涨,火船焚桥、水军进攻,大破北魏名将元英、杨大眼所部。此战梁军斩杀魏军十余万人,生俘魏军五万人,另有十余万魏军溺水而死,合计损失超过二十四万,尸身遍布淮河沿岸百余里。这场战役也是从孙吴立国算起、南北对峙数百年来,南军前所未有之大胜。

识人之能:他为了广泛地纳谏,听取众人意见,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门前设立两个盒子(当时叫函),一个是谤木函,一个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没有因功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良才没有被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评或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通过下围棋也能识人,陈庆之原先为随从时也常陪萧衍下棋,之后萧衍派他上战场,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代名将。

痴迷佛教:

从佛经上找到依据,倡导信佛之人不近女色,不吃荤。不仅自己做得到,也要求全国都做到,后经改动,用面牛羊做祭品,但信佛禁女色、吃素的禁忌一直流传至今。曾经在公元527年、529年、546年、547年四次到同泰寺出家为僧,朝廷四次都出资上亿元赎回。因为笃信佛教,荒废政事,又偏用偏信小人(朱异),举国信佛,大建寺庙,佛教人士不劳动且待遇丰厚,造成沉重财政负担,使国力日减,为后来的亡国埋下祸根。

凄凉晚年:变故起自侯景之乱。侯景原来是被鲜卑族同化的羯族人,在北齐奠基者高欢帐下征战,屡立战功,深受高欢欣赏倚重。但侯景为人反复无常,并且与高欢之子高澄不和。高欢死后,高澄想夺侯景的兵权,侯景就于547年正月投降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对他有戒心,并不倾心接纳,侯景又向萧衍表示要归顺。萧衍很高兴,封其为河南王、大将军,并派军接应。后来,萧衍与高澄讲和,但要以梁朝遣送侯景回东魏为条件。侯景得知后,以诛杀朝中弄权的朱异为借口,发动叛乱。叛军长驱直入,最后兵临建康、围困台城。而守卫城门的萧正德早已投靠了侯景,开城把叛军放入,台城沦陷。侯景带着五百甲士去见萧衍,发生了很有趣的一段对话:

萧衍见侯景来,不慌不忙地问道:“你是哪里的人,竟敢作乱,你的妻子、儿女还在北方吗?”侯景这时害怕得汗流满面,竟不知道怎么回答。旁边的部下替他说:“臣景的妻子和儿女都被高氏杀了,现在只有一人归顺陛下。”萧衍问道:“你过江时有多少兵马?”侯景答道:“千人。”萧衍问:“攻城时多少?”“十万。”“现在呢?”“率土之内,莫非己有。”最后,萧衍安慰他说:“你有忠心于朝廷,应该管束好部下,不要骚扰百姓。”侯景答应。见过萧衍后,侯景对身边的亲信王僧贵说:“我多年征战疆场,从没有胆怯过。这次见萧衍竟然有点害怕他,莫非真是天子威严不容侵犯吗?”其实,侯景一是作乱心虚,二是萧衍本年已经83岁,当皇帝已经46年,戎马一生有笃信佛教勘破生死,自然神定气闲,他的镇静无疑更让侯景心虚。

尽管如此,萧衍仍被囚禁于台城,请求多次予以拒绝。而自此以后,日常要求也大多不能被满足,饮食也被减少。年迈的萧衍忧愤交加,从此一病不起。 549年五月初二(6月12日),萧衍躺在台城皇宫净居殿,嘴里发苦,索要蜂蜜不得,在发出了两声”嗬!嗬!的声音后,便在饥渴交攻的惨况中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历史是真实的,文章是原创的,灵魂是有趣的!欢迎私信,开拓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