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苏联名帅朱可夫的一生遭遇?

小小嬴政


朱可夫算是苏俄版韩信吧。苏俄最伟大的名将,没有之一。立下不世之功,功高震主。一直被重用,一直不被信任。一代军神,晚景凄凉,终究是难逃政客之手。对于这种纯粹的军人来说,只有战场才是他的舞台。战后一旦不打仗,被清洗被陷害谋反是必然的命运。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图一:朱可夫政治军事生涯的巅峰是被任命为最高统帅部副帅。

朱可夫根正苗红,上面没有人,全靠战功崛起。能从斯大林在二战前的清洗中逃生就是奇迹。斯大林倒是识英雄的人,但始终不信任他。朱可夫也是少见的全能将领,善攻善守,能打顺风仗也能打逆风仗,一生几乎没有败绩。朱可夫跟艾森豪威尔倒是惺惺相惜。但是艾总打仗虽然不如他,但是混政坛的本事高得很,最终上位成为美利坚一把手。

图二:朱可夫战功赫赫,受降和阅兵都是主角。

逆风局非常难打,卫国战争三大保卫战朱可夫一个没落下。

1941年经历了一个半大起大落。第一个是战前5个月被提拔为总参谋长,力主强化防御积极备战,但是开战后1个月因为忤逆斯大林,被赶出大本营,任预备队司令员。这次被贬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苏德开战一事算得比领袖还准,犯了大忌。

1941年斯摩棱斯克会战,朱可夫是惟一获得局部胜利的将领。随后的列宁格勒会战,更是优秀,粉碎了德军夺取列宁格勒的企图。德军进犯莫斯科时,一群残兵败将让斯大林无人可用,不得已时调回了朱可夫。朱可夫不负所望,让德军梦断莫斯科。

图二:朱可夫的成名之战是在哈拉哈河战役击败日军,日军从此不敢再北上。

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已经预示了朱可夫的悲剧命运。7月他被斯大林任命为最高统帅部副帅。这不是什么好事,副帅这个活儿容易翻车,表明领袖已经有了斩草除根的决心。天王星作战围歼了德军保卢斯元帅的第6集团军。让德军彻底失去了战局主动权。

之后的顺风仗,从十次突击,到柏林战役,就不必多提。总之打的胜仗越多,就捧得越高。而有些捧是接不得的,叫做捧杀。战后斯大林迫不急待指使老特务头子贝利亚,对朱可夫栽赃陷害,说朱可夫私藏成火车皮的金条和宝物。虽然没有能杀掉朱可夫,但是把朱可分贬到偏远的军分区。

图二:朱可夫60岁得一女儿。

还好斯大林死得早,赫鲁晓夫上台。朱可夫是明确地站在赫鲁晓夫一边,支持赫鲁晓夫击败政敌,独揽大权。但赫鲁晓夫信奉的是要插好兄弟两刀,上台之后,立即挥刀指向朱可夫,杯酒释兵权,乘着朱可夫出访时,剥夺了一切政治权力。

勃列日涅夫也不是什么好鸟,夺权后一直不望特别关照朱可夫,一直严密监视监听朱可夫的一举一动。即使老朱在卧室里跟媳妇说的悄悄话,也会上报给勃列日涅夫过目。1974年朱可夫辞世,一直到后续三任苏俄老大都不给平凡。死后二十多年,终于在1995年,搞垮苏联的叶利钦为朱可夫恢复了荣誉。


厉兵


我感觉朱可夫就像一个幸运儿,因为他是一个优秀军队将领,但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但是正是因为他幸运他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在苏联时代大清洗运动前,朱可夫并不算一个名将,要论名气他还得排队,而且还要排到很远的地方。当苏联进行大清洗运动的时候,朱可夫刚好被调到远东地区服役,这样他就逃过了灾难的一劫,



而1939年这时刚好小日本在中国东北蠢蠢欲动,认为自己打下了大片中国领土自己就是战无不胜的,于是打起了苏联远东地区的主意,也就是诺门坎战役,而朱可夫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得十分出色。多兵种的配合以及论证了苏联机械化集群的可行性,打得日本从此蒙上一层心理阴影。

而1939年11月苏芬战争开始,苏联志得满满,但是几个月的奋战都没打开芬兰的第一道防线——曼纳海姆防线,而自己却损失惨重,而且在国际声誉、地位严重下降,由于战事失利,但是大清洗过后虽然留下了对斯大林忠诚的人,却都是战斗力极差的人,苏联一时间居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去支援苏芬前线。而刚刚打完对日诺门坎战役的朱可夫成了唯一人选,最后苏芬战争和平谈判。


芬兰游击队,致使苏联伤亡惨重的原因之一

而到了苏德战争,朱可夫达到了人生的巅峰,甚至敢和斯大林顶嘴,却没有被克格勃请喝茶的人,估计也是唯一一个。而战后的朱可夫政治上被打压,因为他是斯大林主义的坚实信仰者,但现在的宣传中弱化了他的政治形象,而突出的是他在卫国战争中的形象,最后得以终老,算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了。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从历史上来看,凡是公高震主者,下场都不是很好,朱可夫将军可是二战时期,苏联赫赫有名的大将,一生战功无数,甚至其影响已经盖过了斯大林,成为全世界万众瞩目的大英雄,斯大林怎么可能容忍的了?因而他的一生注定是跌宕起伏的。二战时期,朱可夫多次挽救苏联危机,可以说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朱可夫,在保卫苏联的过程中,朱可夫的功绩不可磨灭,甚至起到了决定苏联命运的作用。



不过绞兔死,走狗烹,二战后,斯大林还曾经在庆祝会议上,对朱可夫为苏联做出的贡献表示了肯定,但是很快,世界局势稳定下来,斯大林便展开了对朱可夫将军的针对调查,以克格勃局长阿巴库莫夫为首的一帮人,污蔑朱可夫阴谋发动军事政变,但是在科涅夫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保护下,此诬告没有成功,斯大林的阴谋没有成功,但是却罗织了一个朱可夫反对苏联政府和最高统帅部的罪行,而且陷害朱可夫说他将二战时期重大战役的胜利归到自己身上,解除了朱可夫的三个职位,被党中央委员会开除,点到军区任司令员。



斯大林死后朱可夫东山再起,拥立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成为苏联国防部部长,在苏共中央主席团召开会议时,提出要解除赫鲁晓夫第一书记的职务,朱可夫选择扶持赫鲁晓夫,但是度过政治危机不久的赫鲁晓夫又开始怀疑朱可夫,朱可夫再次失宠,不久后朱可夫被突然免去苏联国防部长的职务,并且被取消了党中央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委员的资格,最让他难过的,还是曾经那些朋友都对他避之唯恐不及,只有几位元帅还愿意同他交往。



朱可夫回到老家,连续15天一直靠服用安眠药睡觉,半个月后他回想自己的一生,所有的荣辱都被抛诸脑后,向党中央提出要去疗养,从此退出政治舞台。



不过因为赫鲁晓夫后来地位不稳,又想起了朱可夫,于是又向朱可夫道歉,想要利用朱可夫在军队中的威望来稳固自己的地位,但是朱可夫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赫鲁晓夫被解除职务后勃列日涅夫上台,虽然此时朱客夫的境遇有所改善,但仍然受到当局的监视,直到他死前,苏联特工部门一直在监听他的一切,甚至包括他和妻子在卧室中的谈话都被做了记录,汇报给最高负责人!


军事一点通


我看过《朱可夫回忆录》,他的回忆录只写到莫斯科胜利大阅兵和柏林的战后恢复,随后就没写了。也就是说他自己被贬,自已都没讲。

倒是《科涅夫回忆录》,讲了朱可夫被贬的经过。在一次总军事委员会会议上,由于朱可夫随随便便对外发表讲话,触犯了政治纪律,遭到斯大林的评击。据科涅夫讲,外国报纸的文章就放在主席台上,朱可夫脸色苍白,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问题不止这些。在攻占柏林后,朱可夫利用权势,搜集柏林的名贵油画等运回国内,私自占为已有。被克格勃侦知,报告斯大林。斯大林派朱可夫出国访问,让克格勃搜查朱家,朱可夫知道后吓得要命,连称自己是布尔什维克党员,再不敢以苏联元帅自称。

这些问题都导致朱可夫被贬,从陆军总司令撸成敖德萨军区司令员。

不过,这事经了三年时间,斯大林又想起了朱可夫,让他回到高层任职。说明斯大林并不计较这事。

朱可夫最犯忌的是,以军方领导人插手政治,与赫鲁晓夫结成同盟,以武力支持赫鲁晓夫打垮政敌。这虽然帮助了赫鲁晓夫,但也引起了后者的警觉,在朱可夫出国访问的时候,以闪电动作解除了他的国防部长职务,剥夺了他的兵权。此后再没用过他。

朱可夫晚境凄凉,他自己知道他是怎么回事。斯大林是朱可夫的伯乐,在朱的回忆录中,对与斯大林的交往写得细致逼真,充满了回味之情。他也知道,斯大林是通过会议公开撒了他的职,随后又给他恢复了职务。而赫鲁晓夫是采用阴谋手段解决了他,随后把他冷冻起来,只到生命结束。这一切,他只字不提。

这就是朱可夫的后半生。

可以说,朱可夫是苏联的军神,他协助斯大林打赢了卫国战争,斯大林也给了他很高的荣誉。但朱可夫确实是个政治的低能儿,他用自己的行动毁了自已的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