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战神朱可夫两次帮赫鲁晓夫大忙,为何最后却被赶下台?

朝阳日暮


对于前苏联的战神朱可夫,大家是怎么看的?

其实任何一个忠于战争的人,其政治智慧说实话,除了少数几个极端以外,都挺差的。

你比如说当时战胜纳粹德国以后,前苏联举行阅兵式,斯大林为此甚至天天去练习骑白马,但是就是不会骑马,所以这个时候他问朱可夫说年轻人有没有心思代替我去举行阅兵式?朱可夫说我有好直接代替斯大林检阅了前苏联的不对,结果战场上面得意的朱可夫,战争结束后不到几个月的时间里面被斯大林硬生生给摁了下去。

对于朱可夫来说,终于领导最好的办法就是替他们杀掉眼前的敌人就行了,只是说领导心里面想的那些弯弯绕绕,朱可夫是没有任何心思去考虑的。

或者简单一些来讲,朱可夫就是一个纯粹的武人,他不屑于参加政治,同时也不屑于去分析领导心思。

这也是为什么在斯大林的大清洗运动里面,朱可夫能够活下来的原因,同时也为他接下来的政治悲剧埋下了一个阴影。

朱可夫对于克鲁晓夫的帮助事实上并不是无条件的,他对于和鲁晓夫是一种知遇之恩什么意思?和鲁晓夫在面对已经被斯大林吧,免得朱可夫的时候,展现出自己的包容里,你既然被斯大林给打压下去了,我恨斯大林,(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我就把你给提升上来。朱可夫觉得你既然帮助了我那,我也就近最大的忠心对待你。

但朱可夫觉得要想战胜你面前的敌人,首先你得保证军队不能够乱掉,但是对于赫鲁晓夫来讲,要什么军队要什么装甲部队要什么航空母舰,老子有核导弹,所以说,军队什么的就是仪仗队,就是替我喊口号的。

朱可夫不这么认为,朱可夫认为说,军队不是说玩儿过家家,只能够交给专门的人来指挥才能够发挥出它最大的威力。你如果按照你的这样瞎搞军队战斗力下去了,接下来面对类似于纳粹德国的进攻,你怎么办?

这一点并不是朱可夫自己一个人这么想的,包括当时前苏联的海军元帅库兹涅佐夫,也是这么想的,结果这两个人最后什么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漩涡鸣人yy


朱可夫确实在赫鲁晓夫上台执政过程中帮了其大忙,第一次是帮助赫鲁晓夫除掉了克格勃的头子贝利亚,第二次是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力挺赫鲁晓夫,否决了罢免赫鲁晓夫的提议,在军队的帮助下(用军用飞机将各地委员紧急空运莫斯科开会)召开了中央全会最终保住了赫鲁晓夫的领导权。可以说赫鲁晓夫能坐稳位置,朱可夫功不可没,当然赫鲁晓夫也给予了朱可夫回报,任命他为国防部长以及中央主席团委员,让朱可夫登上了政治生涯的顶峰。



然而在仅仅几个月后,赫鲁晓夫便对朱可夫下手了,趁朱可夫外出访问之际,摆平了军队,最终罢免了朱可夫一切职务,他的罪名是“要夺权”。虽然朱可夫当时的实力确实有点过于强大,威胁到了赫鲁晓夫的地位,但是赫鲁晓夫如此快的‘’翻脸不认人‘’显然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原因。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朱可夫当时反对赫鲁晓夫对军队的一些基本方针和政策,尤其在“将军队置于党的领导下”这一原则问题,当时赫鲁晓夫要加强党对军队的控制,让军队中政委的权力高于军事指挥员,这遭到了朱可夫的坚决反对,他认为军队必须交由专业的职业军官来指挥才能发挥战斗力,而不是那些缺乏指挥能力的政治军官。二战初期苏军在这一方面已经吃过大亏了,显然朱可夫是出于保持军队战斗力的考虑,但是在赫鲁晓夫看来朱可夫是要夺取军队的绝对控制权,这是赫鲁晓夫绝对不能容忍的。


在赫鲁晓夫本人的回忆录中也提到了这一事件,本来朱可夫在帮助其夺取了大权后,便已经给予朱可夫太大的权力,这已经让赫鲁晓夫的领导层感到忧虑。在朱可夫反对赫鲁晓夫的对军队的改革后,更加让赫鲁晓夫感到了威胁,他认为国家正面临着军事政变的危险,必须赶快行动,重新夺回对军队的控制权,最终赫鲁晓夫断然决定免除朱可夫的一切职务。


小小狼王


性格决定命运,对于朱可夫元帅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朱可夫元帅在卫国战争结束后的斯大林时期,过得并不好,功高震主,斯大林把他从陆军总司令先是降到了敖德萨军区做司令员,后来是乌拉尔军区的司令员,如果不是朝鲜战争的爆发,恐怕朱可夫还要继续坐冷板凳,搞不好就会被清洗掉。

1953年斯大林去世,在随即展开的苏联领导人位置的争夺中,朱可夫代表苏军支持了赫鲁晓夫上台,并且亲自带人抓捕了贝利亚,可以说是进行了一次非常典型的宫廷政变,在随后的反对党内元老如莫洛托夫的反赫鲁晓夫活动中,朱可夫又是救驾有功,保住了赫鲁晓夫的地位。不过这次不成功的政变也是苏共内部的第一次不用流血的政治斗争,失败的一方只是下台没有被从肉体上消灭,只是下台而已。

但是9个月以后,朱可夫也被赫鲁晓夫拿了下来,赫鲁晓夫成功的利用苏军将领中对于朱可夫的不满情绪,把朱可夫送回家养老去了。但是过了没几年,赫鲁晓夫就被勃列日涅夫搞了下去,这一次没有朱可夫来救驾了。不过赫鲁晓夫也曾经想让朱可夫复出,但是朱可夫厌倦了这种政治斗争,专心养老看孩子,不去掺合政治斗争的事情了,朱可夫元帅自己也明白,自己不是搞政治的人。

对于朱可夫来说,和赫鲁晓夫的矛盾一方面是关于军队中一长制还是双长制,就是关于政委的问题,还有就是对于大清洗中苏军将领的平反问题。

政委是托洛茨基的发明,初衷是解决苏共没有军事人才,指挥作战必须要依靠旧沙俄军人,为了解决旧军人的忠诚问题,于是设计了政委,用来监督军事长官,应该说政委防止了军阀的出现,对于武装集团来说,如果是在国内中央政府失去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很容易就会出现军阀割据的问题,最典型的就是中国的北洋军阀,外国由于地盘小割据不太容易,但是当军事强人不困难,拿破仑就是代表。对于俄国和后来的苏联来说很可能是拿破仑。

但是双长制很有可能造成指挥决策的拖沓,尤其是早期政委对于军事都是门外汉,但是权力比军事首长大,很容易干扰军事首长的决心,出现瞎指挥的情况,在电影莫斯科保卫战中,西南方面军的一个政委在指挥第8机械化军的反击时就出现过这种问题,后来在克里米亚也出现过这种政工人员瞎指挥完成苏军惨败的战例。

对于朱可夫元帅来说,包括一大批他的战友包括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等都是出身贫寒,这些军人同时又都是苏共党员,所以他们自认为对于党的忠诚是不成问题的,但是政治领导人并不这么认为。毕竟人都是会变的,黄袍加身的事情中国外国都有,在那种时刻谁能保证不被诱惑?

而在斯大林死后,朱可夫做的另一件事就是为被斯大林清洗的苏军将领平反,这里边不只是1937年被清洗的苏军将领象图哈切夫斯基,布柳赫尔这些,也包括象巴甫洛夫大将这种在苏德战争爆发初期由于战败被杀掉的苏军将领。还有由于发牢骚被杀掉的库里克元帅等,这些将领可以说都是斯大林简单粗暴的方法的牺牲品,在朱可夫的坚持下,在1956年前后大部分被平反,当然想弗拉索夫这种叛国的苏军将领不在被平反之列,这种将领也不是被冤杀的。

这两件事都是有一些触动了赫鲁晓夫的神经,一方面一长制可以说对于军队中是不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完成了挑战,就先前边说的,你自己认为忠诚没有问题,但是政治领导人不这么认为。而对于苏军将领的平反问题,赫鲁晓夫实际上是有一定保留的,尽管赫鲁晓夫也做了关于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列举了斯大林的一些由于个人崇拜的恶果,但是赫鲁晓夫的本意并不是完全否定斯大林,再说了赫鲁晓夫的手在大清洗中也不干净,而朱可夫不同,如果不是诺门罕,朱可夫早就被杀掉了,朱可夫可以毫不忌惮的反对大清洗,但是赫鲁晓夫不行。

朱可夫元帅这种简单粗暴的性格,使朱可夫元帅在苏军的将领中树敌很多,粗暴是朱可夫元帅的代名词,在战争年代,大家还能够以大局为重,不去计较,但是到了和平时期这种简单粗暴的行为习惯,就不是谁都能接受的了的。在几次救驾有功之后,朱可夫对于赫鲁晓夫也不是那么的顺从,可以说朱可夫也有一些个人膨胀了,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拿掉朱可夫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有痰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提到二战中,苏军最出色的将领,毋庸置疑,肯定是朱可夫元帅。诺门罕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柏林战役等,朱可夫元帅均立下了汗马功劳。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朱可夫功不可没。

无论是军队、政府、还是百姓心中,这位国家英雄都有着极高的声望。他曾经两次救赫鲁晓夫于水火,最后却被赫鲁晓夫阴险拿下。直到苏联解体之后,朱可夫才恢复名誉。

那么他都帮了赫鲁晓夫什么?

第一次,斯大林死后,争权夺位之时,贝利亚与赫鲁晓夫互相争斗,已经准备干掉赫鲁晓夫的贝利亚却被朱可夫横插一杠,贝利亚被捕,赫鲁晓夫大获全胜。第二次,马林科夫准备趁赫鲁晓夫出访之际,推翻赫鲁晓夫,而朱可夫力挽狂澜,将事件镇压下来,赫鲁晓夫得以平安归来。

这两次,赫鲁晓夫完完全全是受到了朱可夫的保护,才能幸运的活下来。而在仅仅几个月之后,赫鲁晓夫趁朱可夫出访,一举拿下了朱可夫,罪名是阴谋夺权。


那么为什么赫鲁晓夫如此忘恩负义呢?归其根本还是一个兔死狗烹的事件。朱可夫在两次帮助赫鲁晓夫之后,获得了极大的权力,这也让赫鲁晓夫的集团感觉到了极大的威胁。

而赫鲁晓夫与朱可夫的矛盾主要来自于改革,而军队改革是赫鲁晓夫计划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朱可夫牢牢把控军队,不允许赫鲁晓夫插手。朱可夫两次帮助赫鲁晓夫挽回局面,都是靠着军队支撑,获得胜利的同事,也让赫鲁晓夫深感恐惧。朱可夫可以帮助自己,同样也可以打垮自己,朱可夫对他来说,不得不除掉。

古今中外,统治者除掉自己大将的原因都是因为他们权力巨大,已经威胁到了统治者,为了自己的权力和安全,必须除掉他们。


御史三大人


过河拆桥,政治需要。


枫丹白露211735932


赫鲁晓夫忘恩负义,但很高兴他把苏联弄坏。


中国西三角


朱可夫犯了政治大忌,军人不应该干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