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老天坛医院

医护人员留影,门诊大厅显示屏上显示着告别语。

工作人员搬运打包诊室物品设备

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清点并搬运物品。

搬家公司人员搬运工作之余在体重秤上称重 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新京报快讯(记者戴轩)今天(30日)下午,天坛公园的西南角迎来了一场特殊的“告别会”,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和拎着检查报告的患者们在天坛医院留影,希望记录下老院区最后的剪影——这个拥有几十年漫长历史的院区即将退出历史,于10月4日正式停诊,之后,天坛医院将在丰台新址迎来新的开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始建于1956年8月23日,是一所以神经科学为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世界三大神经外科研究中心之一,也是亚洲的神经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基地。

记者近日获悉,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位于南二环的旧址将关停,医院整体搬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19号(南四环花乡桥东北)的新院区。老院区在10月1至3日关停门诊,预约患者到新院区就诊。10月4日起急诊停诊。10月6日,新院区试开诊,接待各科患者就医。

记者下午在医院看到,相比以往熙熙攘攘的景象,门诊大厅中前来就诊的患者减少了一些,拥挤的医院过道也变得安静。在门诊楼和住院楼,一些房间已经熄灯上锁,仍然开放的诊室中,大型设备也基本搬出,偶尔还可见到医生和保安一同从工作站里抬出打包好的箱子。

有医生告诉记者,这两天已经在新院和老院往返数次,东西搬得差不多了,当天门诊结束后,电脑等接诊必备的设施也可以搬走,在现场,不少医生的抽屉已经清空。

下午四五点,医生们自发聚集在门诊大厅,和同事们拍照合影。记者在医院中漫步时,沿路发现不少医生和患者举着手机为医院各角落留影。

记者获悉,老院区在搬迁全部结束后启动腾退移交工作,未来这里将恢复北京天坛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风貌,助力中轴线申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