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个臭皮匠都是谁?知道真相大家都笑了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过。

诸葛亮智慧深不可测,是被神化的人物,三个臭皮匠就比诸葛亮厉害了,这三个臭皮匠到底是会呢?

首先我们看看这个典故是怎么来的,据传是诸葛亮出使东吴,为了表示吴蜀两国的友好关系,给孙权设计了一座报恩塔。

但建造的时候却遇到难题了,因为塔顶的造型非常独特,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高,两千多公斤重。

孙权手下的人做不出来,去请教诸葛亮诸葛亮也是束手无策。

后来三个面目丑陋,又目不识丁,被大家成为“臭皮匠”的三个摆摊皮匠解决了这个问题。从此就有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传说。

但这个典故并不可考,这句话真正的解释,里面的皮匠,其实是“裨将”的谐音,也就是古代军中的副将。

要知道副将已经是等级最低的将军了,能做到这个职位的往往都是身经百战,有多年军旅经验的。

三个将军的智慧加起来超过了诸葛亮,这样说起来是不是就容易接受多了。在这最开始的时候是用来比喻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的意思。

但一直以讹传讹后来就变成了三个臭皮匠,知道真相大家都笑了,但其实将军也好,皮匠也好,对这句话本来的意思影响并不大,所以大家也就将错就错,一直传颂至今了。

其实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这么多年的传承过程中,是很难保证一成不变的,很多词都有了新的意义或者用法。

比如衣冠禽兽这个词,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褒义词,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但后来却慢慢成为了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