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笑傲江湖》中,老一辈的掌门人基本都认定岳不群是伪君子?

coolsboy


不读金庸,却天天说金庸武侠。一诺今天继续胡扯岳不群。

岳不群号称君子剑。而到后期却突然变成了伪君子。这一陡然而下的转变不得不说让人唏嘘。金庸武侠里面和岳不群最相像的人物就是慕容复了,这二人如出一辙的出奇相似。关于二人相似与不同之处不是本节要扯得的题目咱们暂且放下。这一节单说岳不群到底是做了什么,让老一辈武林人物都认为他是伪君子的。

我们在看笑傲江湖从明显的地方看,是学习了辟邪剑谱之后,性情大变。如果说什么时候开始表露出自己的不轨之心的,那应该算是在福州开设酒馆开始,就慢慢露出了自己的野心,但是看到这里还不足以证明他就是一个伪君子,而在这时候就已经有很多人知道岳不群是一个伪君子了。

话题扯到这里,咱们就得谈一下什么是君子。首先从金庸本身来说信奉儒家思想,所以去评论一个人是否是君子自然也会以儒家思想来判定,君子与伪君子的区别。虽然孔子不是提出君子第一人,但是孔子的君子规范,却让我们知道如何去鉴别一个君子。咱们贴来几条论语中规范君子之行的记录,君子者,权重者不媚之,势盛者不附之,倾城者不奉之,貌恶者不讳之,强者不畏之,弱者不欺之,从善者友之,好恶者弃之,长则尊之,幼则庇之。为民者安其居,为官者司其职,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此君子行事之准咱们再看看岳不群所做的事,几乎做的很多事都符合这些标准。似乎在前期岳不群可以作为一个君子的标杆。



但是在世说新语记载了一条李膺的故事,说李膺与朋友下棋,朋友趁李膺不注意换了一个棋子,李膺并没有当面说,陪朋友下完之后送客。对他的家人说,此人是个伪君子。不可交往。后来事实表明李膺说的是对的。岳不群在华山掌门争夺战之时,如果不耍一些心机,估计早就被干掉了,但是如果耍一些手段又不符合君子之行岳不群一定是在这时候,做了一些被人背弃的事,这时候江湖老一辈,就可以肯定的说岳不群并不是一个正人君子,因为他的一些言行,不符合君子之行。更加上岳不群绰号君子剑,对此岳不群更表示欣然接受,这时候无论是方正,冲虚这些正派的代表人物,就连左冷禅这样的人物也认定岳不群并非传说中的君子剑,只不过江湖需要相互照顾也需要相互竞争,对这一点来说大家都心照不宣,各自面子过得去也没啥不好,总比抓破脸皮要好看的多,更何况各门派需要管好自己本门事宜,所以也就没人来发声。直道余沧海杀了林家老小,而林平之纳入华山开始,以冲虚为代表的人物才隐约说了一下岳不群一石二鸟的计划。

一诺所论,独家观点,原创不易,虽非精品,也勿抄袭。


和风小筑主人一诺


因为华山派就是一个伪君子门派,能任华山派掌门的自然也不是什么真君子。

看看华山派都做过什么吧:

百余年前,华山派一对师兄弟岳肃、蔡子峰到莆田少林寺做客。当时寺中藏有一部秘笈《葵花宝典》,师兄弟二人竟然趁夜偷看《葵花宝典》,并且一人记下一半,回到华山共同参详。

此种偷学武艺的行径,向来为武林中人不耻。

岳、蔡二人回到华山,将各自所记武功加以验证,竟发现牛唇不对马嘴,完全合不上来。两人都认为是对方记错了,因此起了争执,华山派从此分为气、剑二宗。

因为这种事便师兄弟反目,说明二人心胸狭隘。

师父如此卑劣,徒弟自然也好不到哪去。华山气剑之争愈演愈烈,终于在几十年后产生了一场大火并。

当时剑宗势大,又有剑术通神的风清扬,本是稳操胜券。不料气宗使出骗婚之计,将风清扬骗到了江南,并先发制人,打败了剑宗。

气宗、剑宗,本是练剑理念有所不同,结果发展到兵戎相见。双方都指责对方为邪派,实际是借此争夺权力。华山派可谓是一群真小人。

气宗、剑宗分别源自对《葵花宝典》不同部分的理解,合而用之才正确。而且剑宗功夫易速成,气宗功夫要二十年后才见效,当时华山派除了岳不群、宁中则全是一帮弱鸡,本应先修剑宗,提升实力后再修气宗。

然而岳不群不顾华山派实力弱的事实,固守气宗理念不动摇。这是因为气宗将剑宗斥为异端邪派,所以独掌华山大权。如果岳不群让弟子们学剑宗,固然对华山派有利,却对自己的掌门之位不利。可见岳不群是伪君子无疑了。

我是梦露居士,欢迎关注我,为你解读金庸武侠。


梦露居士


《笑傲江湖》里面,不是所有老一辈的掌门都认为岳不群是伪君子,而是那些跟岳不群实力相当,或者说同一个圈子的人才深知岳不群的为人。

岳不群武功地位,在江湖上自然比不过方证大师、冲虚道长等人,但是毕竟是华山掌门人,五岳剑派并称,也提高了各自地位。他虽不及方证冲虚,但也绝对是江湖上数得着的人物,是各位大佬无法忽视的对象,这些大佬们除了修炼武功,管理门派之外,就是要留意其他各门各派的动向,对于各大门派掌门人什么品性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岳不群总是以一副道貌岸然的姿态出现,行事做人都特别的伟光正,却没有人能真的看透他,对于这样的人,各位大佬当然要小心在意了。相信岳不群也一样会把其他大掌门研究个透彻。

岳不群在江湖大佬圈子里地位不高,但毕竟是那个圈子的人,对于外界武林那个圈子是一个牛逼无比的存在。圈子以外的人只知道岳不群名君子剑,平常根本接触不到,当然会对他顶礼膜拜了,但是圈子里的人都是一方大佬,人老成精,什么人什么货色,心里早就明镜似的。


这个其实在今天也一样,像我们今天听到很多商业名流,判断他们是一个什么人主要来自网络,道听途说,实际上呢,大部分人别说跟他们接触了,面都没见过一次。我们普通人看他们也只能看到一些公开表面的东西,实际上这人到底真实的性格为人如何,我们是一点不知。只有他们自己圈子里的人,地位相当,互有业务往来,才有可能互相了解。比如泰山会或者互联网大会什么的那些大佬,他们互相之间才会有真正的了解,当然出于个人地位和利益关系,也没有哪个大佬会大嘴巴随意评价别人,但是心里想必有数。

君子和伪君子的区别主要在于行动上,其实做君子很累的,只有极少数的人是发自内心的去做正人君子,在金庸小说里怕只有郭靖、萧峰、虚竹、段誉、洪七公等少数几位。相当一部分人当正人君子都是出于个人形象需求,因为在一些事情上做到正人君子很简单,但是事事都正人君子,问心无愧太难了。有的人尽管内心不痛快,但是可以为了君子之名伪装一辈子,这样的也可以算真君子。有的人可以伪装几十年,但是碰到重大利益相关时就果断撕下君子面具,这就是伪君子,岳不群恰恰就是这个典型。


岳不群作为伪君子第一次暴露,应该是在他当上掌门之时,华山派剑气之争,死伤无数,实力大减。岳不群最后以气宗老大身份当上掌门人,如果他真是一个君子的话,为了门派的发展,他应该礼贤剑宗人物,团结一致,这才有一个一派宗主的气度。但是他只是固守气宗门户之见,为了这个不从门派根本利益出发,导致华山派依然分裂,一蹶不振。这个时候老一辈人物对于岳不群到底是个什么货色心里已经有数了,但是一来这是华山内部矛盾,外人不好插手,二来岳不群这么做只是说明气量不够,也没有表现出多么恶劣来,各方大佬当然更希望看到一个衰败的华山派,少一个竞争对手,只是对岳不群为人如何已经打了个标签。

不过岳不群君子剑之名还是大有好处的,除了武林大佬,不要说年轻一辈,就是跟他平辈的三四流江湖人士眼里,岳不群绝对是个大好人,是值得信赖的人。所以林平之父母林震南夫妇听到自己儿子被岳不群收留,大为欣慰,甚至把家族秘密告诉了令狐冲。他们对令狐冲其实无所谓信任不信任,他们相信的是他华山派大弟子的身份,相信的是君子剑岳不群。其中有几句说的很明白了,对于华山派,是林震南平日里想巴结都巴结不上的存在,结果自己儿子被人家收为弟子,他们虽死无憾了。

当岳不群收林震南之子林平之当徒弟时,各位大佬坚信岳不群是伪君子无疑,而等到岳不群比剑暗算左冷禅,夺取五岳剑派掌门之位,岳不群终于不用维持君子的假面目了,他一跃成为可以跟方证冲虚比肩的存在,可以跟任我行、东方不败相抗衡的存在。这时候的岳不群再也不用当什么君子剑了,可以直接当五岳盟主,也就无所顾忌了,他直接杀了恒山派掌门,又直接对令狐冲痛下杀手,结果却被反制,自己死在仪琳剑下。

其实看《笑傲江湖》,里面真正的君子可以说没有,连冲虚道长自己都说可能以小人之心 度君子之腹,而且他跟方证两人拉拢令狐冲对付五岳结盟以及任我行的手段,可谓极其高明,杀人不见血,不过他俩是正派最高的代表,无论做什么都可以说是为了维护江湖道义和武林秩序罢了。


一览众河小


《笑傲江湖》是一部政治小说,金庸先生写这部小说时,是在1966年,小说里边写的很多东西,到今天都不能做“过度解读”,也许五十年以后,金庸小说的境界应该会更上一层楼吧。

岳不群应该是《笑傲江湖》中讽刺意味比较明显的人物。他做任何事,都能唱高调,赋予其高尚或伟大的意义,进而实现自己的私欲。

这个人物,在六七十年代,是中国大陆的政治群像综影,做任何事,都要先喊口号,表忠心,哪怕是吃口饭上个厕所,都能与国家或民族大义联系上。。。直到今天,此类人物依然大行其道,并带着某种权威,甚至代表着意识形态的高度来压制。哪怕在近来的热点事件中我们都能发现这些缩影:如周立波的风波中,各个不同立场的声明都能扯到爱国的高度,在崔永元与冯小刚的争论中,冯小刚更是搬出抗战时梅兰芳先生捐过飞机来印证演员爱国家爱人民……非常低级无趣,但是很有市场。

所以,在某种氛围下,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岳不群,哪怕他也不愿意。但是,自觉或不自觉。

自觉的人,也许会为这种事感到羞耻,尽管说得很漂亮,但他应该明白自己是言不由衷,是在撒谎,在玩弄手段。

怕的是,不自觉的岳不群们,他自认为,自己天然正义,因为他占领了道德的高度,掌握了意识形态的唯一真理,反对他就是反对真理,他为了维护真理,可以不择手段搞臭对方,人身攻击,或者肉体消灭。

子曰 君子群而不党 小人党而不群。

事实是“小人党”太多,而君子却凤毛麟角,单打独斗。

由是,易中天会发出“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恨,更误国误民的感慨。

百年前的严复先生总结道:

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

今日尤甚。


蔡员外1979


事实胜于雄辩,首先岳不群做事两面派书中围绕辟邪剑谱的一些列事件里明眼人都能发现其中有岳不群若隐若现的身影



明知道他参与其中可是抓不到证据,另外岳不群对外宣称华山派与自己对于辟邪剑谱没有兴趣不会参与其中可是却又在风口浪尖的局势里收了林平之为徒



这不就与他先前的声明自相矛盾了吗?一个做事出而反而的“君子剑”谁都不会对他有好感!



(除了别有居心的人)再者对于岳不群的第一印象很差,笑傲江湖的前期几个主要出场正反两派人物对于华山派的第一印象多数来自令狐冲



对于他的所作所为双方各有判断,所谓“虎父无犬子”你徒弟行侠仗义拔刀相助你师父应该不比他差吧!(举个栗子,为救同为五岳剑派的仪琳苦斗田伯光最后胜利,连田伯光都佩服令狐冲够阴险。)



可是在见到岳不群之后用一句话就能形容双方的想法“正道之人对之绝望,反派之人对其失望。”



对于岳不群既想当婊子又想立贞洁牌坊的行为正道之人对其颇多争议反派之人也嗤之以鼻这是年轻人对岳不群看法,而老一辈的掌门人简单来说都是过来人经历过大风大浪不是君子剑三个字就能蒙蔽的再说江湖上哪有什么正人君子!而江湖人送这么一个称呼给岳不群除了恭敬更多的是讽刺和警告。



最后结尾直说一句可惜了宁女侠!



用任我行说过的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遦沏洎莪


说岳不群是伪君子,方正老和尚曾经当着令狐冲的面提过,虽然他顾忌令狐冲的面子,没有直说,大体意思是余沧海是个真小人,觊觎林家的辟邪剑谱,亲自下场争夺,而岳不群就高明的多,不但派女儿徒弟不动声色接近林家,而且收林平之为徒。


连方正老和尚都看出来了,那么其他各派的掌门人,当然也明白岳不群的意图,而且好像衡山的莫大也跟令狐冲言谈之时,多少透露了相同的看法。岳不群偷偷摸摸夺取林家的剑谱当然非君子所为。

为什么老一辈的人都看出来了,年轻一辈,很多人却看不出来呢?

我觉得,还是金庸在这里埋藏了很深的个人政治意涵。

一方面是,当时江湖上,师徒之间等级还是很森严的,像令狐冲这种大家都认为他是胆大妄为,无法无天,而且他被岳不群逐出华山门派,江湖上一点也不觉得奇怪,觉得再正常不过了。可见当时年轻一辈被洗脑得很厉害,消息闭塞,为师长马首是瞻。


二是,岳不群成名已久,年轻一辈未必了解他的为人,只是知道他在江湖上君子剑的名声很响,贵为华山派掌门人地位也不低,后辈弟子哪敢妄加揣测他的为人,反而老一辈的都跟岳不群打交道多年,更了解他。除非各派老辈人物对门下弟子谈起,要不一个后辈怎么敢随意揣测,妄加评论前辈掌门人。特别是五岳剑派又是联盟关系。



而岳不群伪君子的名声越来越响,就是因为林家家破人亡之后,岳不群收林平之为徒,让江湖各大门派大跌眼镜,余沧海更是恨他恨得牙痒痒。于是,嵩山和青城派,就在江湖散播岳不群伪君子的行为,而其他门派掌门人仔细一想,确实是这么回事。

至于年轻一辈,恐怕想不那么深远。而恒山派的尼姑恨岳不群,也纯粹是华山派态度太恶劣。


西堤君


老一辈人都知道岳不群是怎么当上掌门的,也都目睹了华山剑气之争的过程。岳不群是剑气之争后第一个华山派掌门。华山派剑气之争中自相残杀,同门手足相残,最后气宗打败了剑宗,气宗的岳不群当上了华山派掌门。

华山派在岳不群之前一直是五岳派里的领导者,高手辈出,尤其是风清扬;更是名震天下。当时任我行创立日月神教,在江湖上势力庞大。

《葵花宝典》是一位身残志坚的宦官所作。这样一位大高手,为什麽在皇宫中做太监,那是谁也不知道。至於宝典中所载的武功,却是精深之极,三百多年来,始终无一人能据书练成。百余年前,这部宝典为福建莆田少林寺下院所得。其时莆田少林寺方丈红叶禅师,乃是一位大智大慧的了不起人物,依照他的武功悟性,该当练成宝典上所载武功才是。 但他研究多年,直到逝世,始终没有起始练宝典中的武功。

一日华山派的岳肃和蔡子峰到莆田少林寺作客,偷看到《葵花宝典》。其时匆匆之际,二人不及同时阅遍全书,当下二人分读,一人读一半,后来回到华山,共同叁悟研讨。不料二人将书中功夫一加印证,竟然牛头不对马嘴,全然合不上来。二人都深信对方读错了书,只有自己所记的才是对的。华山的剑气二宗之分由此而起。剑宗气宗都没再能继承华山派正宗武学,正宗华山武学是风清扬。

红叶禅师不久发现此事,他知道这部宝典所载武学不仅博大精深,且蒹凶险之极。这最难的还是第一关,只消第一关能打通,到后来也没什麽。第一关只要有半点岔差,立时非死即伤。红叶当下派遣得意弟子渡元禅师前往华山,劝论岳蔡二位,不可修习宝典中的武学。 渡元禅师上得华山,岳蔡二人对他好生相敬,承认私阅《葵花宝典》,一面深致歉意,一面却以经中所载武学向他请教。殊不知渡元虽是红叶的得意弟子,宝典中的武学却未蒙传授。当下渡元禅师并不点明,听他们背诵经文,随口加以解释,心中却暗自记下。渡元禅师武功本极高明,又是绝顶机智之人,听到一句经文,便己意演绎几句,居然也说来头头是道。 不过岳蔡二人所记的本已不多,经过这麽一转述,不免又打了折扣。

渡元禅师在华山上住了八日,这才作别,但从此却也没再回到莆田少林寺去。不久红叶禅师就收到渡元禅师的一通书信,说道他凡心难抑,决意还俗,无面目再见师父云云。

由於这一件事,华山派弟子偷窥《葵花宝典》之事也流传於外。

过不多时,魔教十长老来攻华山,在华山脚下一场大战。魔教十长老多身受重伤,大败而去。但岳肃和蔡子峰两人均在这一役中毙命,而二人所录《葵花宝典》也被魔教夺了去。 渡元禅师还俗之后,复了原姓,将法名颠倒过来取名远图,买妻买子,创立镖局,在江湖上轰轰烈烈干了一番事业。

经过魔教十长老一战后,风清扬扬名天下,风清扬和五岳派高手把魔教十长老困在了思过崖。华山派气宗趁机将风清扬骗下山,因为风清扬某种意义上是剑宗的人,气宗然后对剑宗发难,结果双方一场大战——剑气之争。剑宗的人虽然被打败,但是依然重创了气宗,剑宗在成不忧的带领下,一众残余弟子下山自立门户。岳不群顺势当上了华山派掌门。华山派的气宗,其实就是岳肃的后人,蔡子峰的后人是成不忧,所以成不忧对岳不群之所以那么恨你就知道了。各大门派掌门对华山派的如此行径甚是叹息鄙视。剑宗和气宗都不是华山的正统,真正的华山派是风清扬一群,可惜他们在大战魔教十长老的时候,大部分都死了,就剩下一个风清扬。

岳不群用卑鄙的手段打败了剑宗,当上了掌门,给自己取了个绰号“君子剑”;你听说过天下第一剑、大摔碑手,你见过把人品和剑法挂在一起叫的吗,这不是欲盖弥彰吗?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岳不群的剑法确实不好,比如左冷禅这个大坏蛋称呼岳不群老婆的时候,都说是:宁女侠。但是,称呼岳不群直接就是讽刺:君子二字听的多,但是剑倒是没见过。

像方证大师、冲虚道长都是见证过华山剑气之争的,他们也知道葵花宝典、辟邪剑谱的存在,也见识过。华山老一辈的人在磨教大战中陨落后,小一辈就变成了宵小之徒,岳不群当上掌门后,又偷窥辟邪剑谱,用卑鄙的手段窃取到了辟邪剑谱后,露出了伪君子真面目。真正的华山派一支,从风清扬传给了令狐冲,隐居在了江湖。

莆田少林寺的红叶禅师园寂之时,召集门人弟子,说明这部宝典的前因后果,便即将其投如炉中火化。红叶说:这部武学秘笈精妙奥妙,但其中许多关键之处,当年的撰作人并未能妥为叁通解透,留下的难题太多。尤其是第一关难过,不但难过,简直是不能过不可过,流传后世,实非武林之福。 林远图的辟邪剑法,是从《葵花宝典》残篇中悟出的武功,两者系出同源。辟邪剑法有七十二路,但一来从不外传,二来使用此剑法之人个个动作迅捷诡异,外间无人得知其招法的名目,只知道其招式乃匪夷所思。林远图所自录的《辟邪剑谱》加了许多自己的解释,故较魔教所藏的《葵花宝典》易入门,但少了些内容。


嘟嘟读读


一个外号是“君子”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被人骂“伪君子”。

事实上,岳不群在练辟邪剑谱前,表现的相当不错。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 岳不群的涵养很好,而且武功还算不错。

2. 岳不群的徒弟非常争气。比如令狐冲在田伯光手下救出仪琳小尼姑,就获得了包括衡山派、恒山派等门派的好感。当然,这些源于

3. 岳不群对徒弟非常好。比如令狐冲被田伯光欺负了,岳不群听到田伯光在陕北做案,就跑去找场子了,于是令狐冲学会了独孤九剑……

4. 岳不群的人缘也相当不错。这或许基于五岳剑派同气连枝,内部左冷禅一家独大,所以衡山、恒山派的掌门,至少都称岳不群“师兄”,而且对他十分尊重。

那么,认定岳不群是伪君子,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呢?

其实是从岳灵珊在福州开酒馆开始的。在冲虚道长看来:

不过辟邪剑法与少林派武功截然不同,任何学剑之士,一见便知。嘿嘿,起心抢夺剑谱的人虽多,终究还是青城矮子脸皮最老,第一个动手。可是余矮子脸皮虽厚,脑筋却笨,怎及得上令师岳先生不动声色,坐收巨利。

但问题在于,华山派自从剑宗、气宗火并之后,门派凋零,徒弟加起来不到10个人,不要说和嵩山派比,就连衡山派这种动不动能结成剑阵的人手,华山派也是不够的。

所以岳不群不是非要把岳灵珊推给林平之,实在是因为最初人手不够导致的。

当然,除了任我行,令狐冲等几个少数能够把剑法练的出神入化的人之外,其他人根本就无法抵御辟邪剑谱的魅力。

无非是余沧海明抢,岳不群暗夺,其实分别不大的。

但说起来,还是连载版的《笑傲江湖》有意思,里面讲到所谓华山剑气宗的分裂,气宗拿到的《葵花宝典》,其实就是《紫霞神功》,所以岳不群抢夺剑谱,其实并不奇怪——余沧海反而比起岳不群来说就有点出师不明了,尽管俩人都出师不明。

所以岳不群黑化之前,就是君子。就好像王莽不篡位前,大家也认为王莽是君子。出事了,再说出事的事情,其实没那么夸张。


酒骑风


我为老岳洗白,小时候看的时候喜欢令狐冲讨厌岳不群,现在长大之后呢,发现原来老岳才是最苦的,华山派自从剑气之争以后,人才凋零,华山也就是靠岳不群夫妇还有依靠以前华山的威名硬挺着,其他门派家大业大的,华山呢,小猫小狗五六只,还有一个是卧底。

老岳为了维持住基业不知道花了多少手段,否则早被其他门派吞的骨头渣都不剩了,唯一一个还算有天赋的弟子还天天吊儿郎当到处招惹是非,华山派就这么点实力还不低调点,还到处浪。

华山有个风清扬可是呢不鸟老岳,看不上他,传了令狐冲剑法还不让告诉老岳,老岳当时没给他赶出门派就是宽宏大量的了,毕竟偷学其他门派的武功可是大忌,而且徒弟的武功居然比他高,更可气的是武功高了还和他不是一条心,到处惹事,一次两次还行,多了谁也扛不住啊,惹的人越来越厉害,老岳这个苦逼,最后变态了吧。


七个名字真不容易


金庸写的小说很多情节都可以映射到我们的生活中,题主的问题也一样,我们不妨来类比一下。

在职场中,你的部门老总是什么样,你看到的和其他部门老总看到的肯定不一样。因为段位不同,接触的角度也不同,对一个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你作为下属一定会觉得岳不群一样的领导英雄气概,外人面前护犊子,敌人面前练家子,一定不会给自己人使绊子。至少这些领导都是计划以这样的面目展现给下属的。但和你的领导同级别的人物怎么看他呢?老板面前装孙子,同事之间伪君子,背后中伤下刀子。



你要承认的是,你的段位和领导的段位不一样,否则你都当上领导了。而你看人的水平也大概率会低于其他部门的领导,他们看人,往往不是看这个人做了什么,而是看这个人没做什么。眼光之独到,一般人是无法企及的。

还有场合的问题,他们老总级的人互相见面跟咱们一般员工见面是一样的,不会一直端着的。所以他们之间展现出来的问题,是你平时看不出来的,你的领导也不会让你看到,所以你看到的领导是不全面的。



这样一类比,你是否明白了为什么老一辈的掌门人都觉得岳不群是伪君子了吧!

分享不易,点赞鼓励。码字辛苦,关注鼓舞。

你的转发,我的10万+。

我是帮你解决银行问题与职场疑惑的狗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