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揭祕:清朝不爲人知的4件野史

特此申明

在我國的正版歷史上只會記載一些重要的事件,而野史就不一樣了

大到歷史事件小到那些不一定真實的皇帝后宮,日常百姓,都會記載下來。

清朝就有一本《清朝野史大觀》,這一本野史書完完整整地記錄了清朝的事件

給了我們一個不一樣的清朝

今天我們可以看一下野史中的清朝。

一、轎伕比大官

在清朝平民百姓其實也比較渴望當官

但是因為身份所以不得不做一個最低層的百姓

那麼那些轎伕平時在工作的時候

也會打趣說自己的位置和當官的是一樣的

比如說抬轎子的四個人前後左右分別可以當作朝廷裡對應的官

還算比較有趣

後來在朝廷裡面有一個官員把轎伕們比喻的那四個官全部都當過了

也因此獲得了一個“四夫先生”的名號

只不過這個名號也只能是轎伕們自己取著玩玩而已

能夠把這四個官都做一遍也是很有能力了。

二、明官管清吏

明朝覆滅以後,當時有一個官吏把所有的明朝檔案拿回了自己的家裡

當清朝的官員上任之後沒有明朝的舊檔案

他們沒有辦法開展工作

反倒是這位姓潘的明朝官員一遇到什麼事情就回家翻檔案

結果做的非常的好

後來皇帝知道了這件事情以後,十分生氣,下令處死了這位官員

可以見得靠著別人的經驗做事情還是不可以的,必須要自己去學,自己去琢磨

三、屎殼郎做火藥

我們都知道在清朝的時候其實已經可以制火藥了

那麼打仗的時候也就會用到這樣一個東西——硫磺

清朝的軍隊用的到、叛軍也會用的到

所以清朝在處理叛軍的時候,也嚴格封鎖城內外的硫磺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那個時候的叛軍還是製出了火藥來對付他們

後來才知道,原來叛軍竟然用屎殼郎和鹿血乾粉放在一起製作火藥

雖然它的力量不是特別大,但是已經能夠代替硫磺了

所以這也讓朝廷軍隊久攻不破,後來朝廷找人試驗了一下這個方法

看來人只要有想法就能做得出來

不過這得經過多少的實驗才能夠製造出代替硫磺的東西啊

其實小編還是滿佩服那些敢於創新的人的

四、袁簡齋認子

我們的認知裡清朝的官吏大多是貪財的

而大名鼎鼎的和珅更是讓我們對清朝官吏的印象差到了極點

但是清朝肯定也有清廉的官,只不過都是小官而已

上元知縣袁簡齋就是這樣一位清官

在他的治理下整個上元縣都比較的和平安定,但是也有不少麻煩事的出現

比如說曾經這個縣裡面有一個富戶娶的妻子只花了五個月就生下了孩子

那麼這個富戶就覺得妻子肯定是與自己在一起之前就已經有了孩子,硬要休妻

甚至想通過自殺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清白

這位知縣就告訴這個有錢人早產的孩子主富貴、晚生的孩子主壽命

為了保住這個孩子認了這個孩子當作乾兒子

既避免了那個婦人以死明志,也避免了這個孩子被當做野種,遭受流言蜚語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