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医论文用量子纠缠证明孩子生病可以扎他妈来治疗(针灸)?

王宗林


针灸的量子纠缠:丢人现眼的“中医研究”!

一,想了很久,还是把“中医研究”加上引号吧。因为毕竟有真正的认真的人在研究中医,在希望从中找到真正有用的东西。

二,“量子纠缠”是什么,我真的不懂!

听说量子是很小的微粒,小到比原子还小,也不知道真假。

但是,就医学最前沿的研究,也就是研究到原子及其基团组成各种大、小分子,参与生命活动。自由基的亲电反应确定是某些基团或原子存在不成对电子的化学反应行为,以及离子态的某些功能物质的反应过程,算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小的东西了。

医学还没有深入到“量子”级别的新理论发现。

比如还没有发现肿瘤进展与量子运动的关系,以及各种炎症、坏死、梗塞…和量子力学的关系。

不是不想研究。医学必须是最老实的学问。——你可以天马行空地寻思,得出“量子”与各种医学有关的假想,然后,必须验证这个假想真的正确!

往往正是这个验证让多少奇思妙想被早早打进垃圾堆。使得真正有用的医学非常稀少。

做医学的人,以谨慎、实证为生命。

三,但是,有些所谓的“中医”,是非常胆大的一类

他们认为,任何理论都可以与中医结合来解决疾病问题。

他们认定,人体包含了宇宙所有道理规律,所以自然界有什么人体也有。人体的东西和自然界合二为一。

他们坚信:某种东西非常火的被接受宣传,必定也可以用在人体进行保健养生治疗疾病。

至于到底怎么联系,不需要验证,需要的只是一番逻辑推理。

比如早先,世人认定打雷闪电是雷公电母。中医就说雨中受凉的话,就要和雷公商量怎么解决问题。

以及后来中医最喜欢的推理就是“吃什么补什么”——阳痿就要吃动物的生殖器,耳朵不好就要炖一只猪耳朵,咳嗽当然就煮猪肺吃了。

到现在,在宴席上,贵宾被让吃菜最多的也是生殖器类哦!

这些,没有任何道理。

中医却就这么发展!

所以,当量子纠缠被引进到中医,就一点不奇怪。

你既然有那么个理论,说一个量子动,另一个与之纠缠的量子必然动,那我为什么不可以推论到人体:一个人动,另一个与他纠缠的人也会动!

只是确定谁与谁纠缠就是了。

研究者没有推论到两个恋人纠缠,还算“客观”——他大约知道两个恋人真正纠缠很难,所以,还是让父子母女纠缠的好。——没有哪个父亲母亲会否认和自己子女的亲密关系吧。

多么奇妙的理论:针扎在父母身上,子女就被扎到了!

嗯!检验?

中医从来不信检验的。顶多他找两个亲戚朋友,告诉他们要做的“课题”,让他们说“哎呀,确实感觉到了”。就算验证了。

然后,就等着申请科研经费,获得各种奖励,以及有可能的话,去问鼎一下诺贝尔。

这样的中医研究,真的要继续存在下去吗?


春雷滚滚2


作为一名医生,我看完之后真是说不出话来,这是发表在《中国针灸》杂志的学术论文,从网上查阅的信息可知,《中国针灸》创刊于1981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办的月刊。《中国针灸》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俄罗斯文摘》(AJ)、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等数据库收录。

换句话说,《中国针灸》杂志是中国针灸学会主办的非常正经的,针灸领域非常权威的杂志。如果能在这本杂志上面发文章,那应该是非常棒的,高水平的研究。但是,我们来看看这个研究,孩子患病了,只要给父母扎针灸就可以了,因为亲属之间存在“量子纠缠”,给父母扎针灸就等同于给孩子扎针灸,这真是太厉害了。按照这个理论,以后儿科可以取消了,孩子生病,只要给父母扎针灸就可以了,真正的解决了儿科看病难的问题,为国家的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做为一本被多个国际数据库引用的学术期刊,居然允许这样的文章发表,杂志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该论文的作者们,你们摸着自己的良心,你们的文章是怎么“制造”出来的,胡编乱造也要有一点逻辑性好吗?你们能自圆其说吗?你们才是正真的中医黑,想起那句话,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这样的文章就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传出去真是让人笑掉大牙,这样的学术造假,真的是让人难以置信。


普外科曾医生


量子纠缠并不能传递信息,自然就不能靠这个来干预对象从而治病。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个荒诞的事情反映的是我国基层医务人员的科学、学术素养……我倒是觉得不能怪发表论文的人,整个学术培养体系、论文发表机制乃至职称晋升机制都需要反思(暂且认为作者是为了职称发的论文)。下面做一下简单的科普。

量子纠缠是同一个量子系统中有两个粒子共享互补信息的现象。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在他们1935年的论文中首次发现量子纠缠,当时确实考虑过利用其原理进行即时通信,这是狭义相对论的领域,但是后来发现这种通信是不可能的,即所谓的“无信令定理”(TheNoSignalingTheorem)。

比如在一个氢轨道的电子中,有一个具有旋转的特性,另一个它们的属性之间可以互补,注意的是这个过程并不发送信息,而是在向观察者通知已经存在的信息。

打一个更好理解的比方:

就好像说你有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各自在一个房间里,这时候你闭上眼睛,孩子可以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当你睁开眼睛之后,发现第一个房间里有一个女孩,因此你就可以知道一个房间里是有一个男孩。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观察并没有发送信息,而是说你发现这些信息。

作者:顾中一,注册营养师、清华大学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北京市营养学会理事。2017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微博2015年十大影响力医疗大V、健康中国2012年度风尚人物。八年三甲医院营养师经验,所著科普图书已销售十余万册。

本文字数:400

参考资料:(更新日期2018年9月14日)

[1] https://www.quora.com/I-dont-get-it-why-quantum-entanglement-cant-be-used-for-communication-Can-some-explain-it


营养师顾中一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不得不说,这是科学界、医学界的一个悲哀。

这种情况其实主要是太离谱了,才会这么热门,前段时间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都大幅度加大了论文通过的难度,各种青年基金、国家基金都提高了准入难度。

这就是因为,所谓国之重器,不是让你混日子、混口饭、想着找个工作就可以的。你应该想更高远的事情。很多单位其实鼓励你发文章,提高职称,薪资待遇和职称相关。这都是出发点很好的,但是这样胡写一通,写完自己都不信的情况。一者是本人的悲哀,一者是用人单位的悲哀,更重要的是,这是患者的悲哀。

想想,一对年轻父母背着发烧的孩子去看病,自己被扎了两针的情形。

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

量子纠缠是不能传递信息的,更别说治疗效果的转移了。。。

如果觉得有用,您就给点个赞、粉个好友呗。

大约花费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毕竟,我辣么萌~


不哈韩的小韩


拜读了这篇论文,让人感到简直吐槽无力……


这篇奇葩论文,以及随后发表的《量子纠缠理论,直系亲属针灸互治12例疗效观察》,读后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当今科学普及之路真的是任重道远,即便是在受过相当教育的人群中也是如此。部分医务工作者为了职称真是拼了,这种“神文”竟然能在如此水平的期刊上公然发表,国内学术领域积弊至深,由此可见一般。

学术论文严谨问题

抛开量子纠缠的物理学问题不谈,毕竟量子纠缠尽管存在于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如何发生联系,现有的研究还很难说。

仅仅看两篇论文,就会发现论文存在严重的严谨性问题。首先,《试论“量子纠缠”与针灸》中仅有15例患者作为统计样本,而《量子纠缠理论,直系亲属针灸互治12例疗效观察》更是仅有12例统计样本。数量未免太少了些。其次,统计数据完全没有对照组,在不针灸情况下的康复情况记录。第三,文中更没有提到随机、对照、双盲,作为实验基础,鉴于针灸治疗的特殊性,起码单盲是要做到的。文中更是没有压根一点都没有提到。

如何设计一个验证量子纠缠的针灸治疗实验呢?

那么,我们严肃的假设一下,如果要验证针灸治疗,也许真的存在量子纠缠效应,那么究竟该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首先,我们需要有至少300个以上的腹痛患者样本,然后,打乱年龄、性别、背景,等分成3组。其次,我们需要这300人的近亲家属,父亲或者最好母亲。300个患者其中一组100个患者,在完成亲子鉴定的基础上开展实验,以排出隔壁老王的特殊情况,这100个患者的100名家属在与患者分开的情况下,进行针对性的专门部位针灸,此为实验组。第二个100名患者,可进一步分为2组,其中一组由医生对家属进行除针灸以外的各种操作,包括且不限于谈话、喝茶、喝酒、散步、打排球、互殴等各种方式,此为对照组A,2组中的第二组家属则关进小黑屋,同时对此50名患者的宠物或者家畜进行针灸操作,比如扎小猫、小狗、小鸡、小猪、小牛、小鹦鹉,医生操作时需防止抓伤并提前注射狂犬疫苗,此为对照组B;最后一组100名腹痛患者,其家属静置,不做任何治疗或操作,此为对照组C。

一段时间后,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A、B、C三组实验结果数据。对患者腹痛康复情况进行统计回归计算,如果实验组和三个对照组确实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康复情况差异,我们才能考虑对家属针灸,与患者腹痛康复之间存在相关性

注意,这里发现的,只是存在相关性,而并不代表因果性。意思是,对父母扎针和孩子腹痛康复有关联,并不意味着因为父母扎针,所以孩子腹痛康复了。

这就是科学的严谨之处,即便我们发现了两件事有联系,我们并不能说一件事导致了另一件事。

这就好比鸡每天天亮之前会打鸣,之后太阳升起来了。我们观察一千次,的的确确会发现鸡打鸣,太阳确实会升起。但这仅代表鸡打鸣,与太阳升起有联系。我们不会傻到认为鸡打鸣,所以太阳升起了。事实恰恰相反,是太阳升起前,鸡会打鸣。并不是A导致了B,B导致了A。这就是学术研究中的倒因为果。

具体到这个例子中,即便发现了扎了100名腹痛患者他妈,孩子真被扎好了。我们也要考虑实验的具体情况,是否存在其他理由导致统计数据失真。比如这100名患者恰恰比其他200名患者症状更轻,身体素质更好,康复条件更佳,所以恢复情况更好。

这就是科学中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最后,如果这个发现确凿,那么更要呼唤邀请全世界的医生都开展实验,重复这个实验过程。如果美国的、英国的、韩国的、日本的,更地区都反复出现了孩子腹痛扎孩子他妈把孩子扎好了这个实验结果。

那么,恭喜第一发现医生。你这个量子纠缠针灸治疗,可是诺奖级别的发现。只要活到80岁,一定能名留千史,您就是第二个屠呦呦,国家科学技术奖就是为您量身订造的,所有中小学的课本上都会印上您的名字和头像。中小学校的走廊里都会挂着您的大幅照片,您深邃的眼神忧郁的望着远方,底下附上一行字:同学们,努力学习吧,感冒发烧腹痛不用怕,让你爸妈来中医院扎上一把就成啦。

衷心期待着实验结果的发表。


黄油猫


今天看见大家都在转发评论这个事,我也谈谈我的看法。

如果从严谨的学术角度来分析,该论文仅列举了12个病例,样本量太小;疗效评价缺乏客观标准,仅凭患者主观叙述,极为不可靠;理论分析缺乏基本逻辑,基本都是凭借主观想像。这种论文质量之低,简直不堪入目。 这还没有考虑病例是否经过筛选,数据是否造假等等其它问题。

这种奇葩论文的出现,是畸形职称评定体系逼出来的结果。

目前医生等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的评定,科研论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硬指标,而不是看临床能力。为了发表论文,胡编乱造,数据做假,甚至花钱购买论文的丑恶现象已经成风。

远有大批中国学者在国外发表的文章被撤稿,近有“韩春雨事件”,可以说中国的脸早就丢到国外去了。

这种环境土壤下,中国医生在自己国内发表论文几乎已经成了自娱自乐,绝大部分都毫无学术价值。但是科研杂志,整个学术评价体系还在鼓励我们不停地这样做。

不能完全怪罪医生个人,板子应该打在杂志身上。

《中国针灸》也是一本严肃的核心期刊,严格审查论文的质量是它的基本义务。能让这样的论文过关发表,绝对不是偶然。这篇文章是看起来太离谱,才被大家揪出来评论。那些看起来似是而非的各种所谓“科研”成果,是不是就可以大摇大摆招摇过市了呢?

这不是一家杂志存在的现象,大家都心知肚明。

不用严肃的科学精神来推动中医的进步,你们才是高级的中医黑!


欢迎关注郑医生百嗑,一起聊生活,聊健康。


郑医生百嗑


对科学研究的“叶公好龙”,让中医从业者犯下了这个低水平的错误。这种错误在一般的科学研究里是不会出现的,但是对于中医来说却是“很自然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科学是我们深度认识这个世界本质的方式,它必须要基于理性逻辑和实验证据来说话,现代科学研究结果发表之前都会反复检查,免得出现低水平错误令人耻笑。反复检查自身是否会出错,这种小心谨慎的态度,是现代科学必须具备的。因为科学发展告诉我们,我们在认识世界过程中,任何一点,任何一方面都可能会出错,出错不可怕,发现错了,纠正过来就好了。

但是,像中医这样学科,本来就有大量的错误还没有被扔掉,比如阴阳五行这类错误理论。更糟糕的是,中医不但不承认这些错误,反而以哲学、文化、传统、民族等名义,极力维护这种认识。甚至宣称这就是中国古代的高明认识。

好吧,那么为了给自己脸上继续贴金,显示老祖宗的高明,那就必须随时找来证明,说明它的高明之处。“中医是科学”“中医是哲学”“中医是文化”“外国人认可中医”“日本爱中医”等等论调的产生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用一般人听不懂的量子纠缠这样的前沿科学发展,来给自己脸上继续贴金,也就不值得奇怪了。反正是贴金嘛,也当然越光鲜越好,能赶时髦就行。可想而知,这类所谓“实验”恐怕是稀里糊涂弄出来的,没有遵守那些科学研究的规范——比如为了排除安慰剂效应而进行的双盲实验等,更没有从理论上进行猜想和论证。

所以,这是对现代科学极度陌生,只想用最时髦的科学名词来维护形象、提高身价而已,其做法跟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松鼠老孙


有些事,你还真不能正儿八经来看待,特别是在一个反智的时代。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人间不值得!”

一家核心学术期刊,刊发一篇有实证的研究,把“量子纠缠”用于博大精深的中医针灸实践,发现扎他妈的就能治好小儿的病症。




怎样,有图有真相,谁敢否认?你做过研究来证伪吗?你凭什么反驳研究报告的数据结论?科学解释不了不代表这事就是假的!⋯⋯

哈哈哈哈,姑且认为这个研究结论成立。好,既然扎他妈的就能让患病的小儿治愈,那么母子之间的“量子纠缠”有这么隔空的影响力,那么⋯⋯不得了了!

怎么个不得了了?既然扎他妈的能影响到小儿的病症,那什么他妈的又会对小儿产生怎样的影响?只要“量子纠缠”在母子之间能产生如此显著的隔空影响,那母亲在性活动时的强烈快感,对小儿完全可能产生同样强烈的影响。

这意味着什么?母亲应该在小儿成年之前完全禁止性生活,也不能使用器具,否则就可能令幼儿过早沉溺来自母子“量子纠缠”隔空传递过来的身体快感,而影响健康成长。

有人可能会说,扎他妈的有反应,不等于那什么他妈的也有反应。说的对,但是这必须要经过同样严格的实证研究并发表在同等水准的核心期刊上证明那什么他妈的不会影响到小儿,才能有根有据地下结论:“量子纠缠”有选择性,各位父亲尽可放心地那什么他妈的。

在实证研究做出结论之前,在《中国针灸》发表那什么他妈不会影响小儿之前,建议卫生部、教育部、科委等部委联合紧急发文,为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中国母亲一律禁欲,大儿成年之前叫停二胎。有关部门赶快立法,公安部门严格执法,否则就有纵容儿童色情之嫌。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专家们,你们任重而道远,赶快着手研究,发表报告告诉大家,“量子纠缠”只对针灸有效,那什么他妈的真不会影响小儿。

拭目以待!


唐映红


咱们就应该这么认真的认真一次,一家核心学术期刊,刊发一篇有实证的研究,把“量子纠缠”用于博大精深的中医针灸实践,发现扎他妈的就能治好小儿的病症。

这个发现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而且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但是我们一定要防止一些问题发生。

一、伦理学问题:父亲和母亲发生关系,根据针灸量子纠缠理论,完全可能女儿怀孕,这就出现伦理学问题,这个孩子是什么身份?这个父亲是父亲还是姥爷?这个女儿是妈妈还是姐姐?

二、生理学问题,处女怀孕问题,这是又一个玛利亚呀,生理学告诉我们,没有性生活或者人工授精,一个女人是不能怀孕的,而量子纠缠解决了这个难题,以后就不会再有不孕不育了。

三、军事学问题,怎么抵抗这种量子纠缠?换句话说,又怎样防止出轨都不正当行为?比如穿什么样的短裤,可以防止这种量子纠缠?我们知道铅可以防止辐射,那么会不会有新的什么纳米技术,什么新的物质出现?

其实针灸量子纠缠这个问题,就是因果关系问题。多因一果而已,为什么扎妈妈能治好儿子的病,举个例子,证明,太阳是公鸡叫起来的?每天早上,公鸡打鸣,然后太阳从东方升起,所以,太阳是公鸡叫起来的。


韩东言


如果有一天,你下班后正准备回家,走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突然,有一辆车急速停在你的面前,有几个大汉把你架起来扭送上车。你感到很恐惧,根本无法挣扎,大声喊:“你们是什么人?要把我送到哪里去?”对方大大方方回答说:“我们是精神病院的,要把你送到精神病院进行电击治疗!”你大声声明:"我身体很健康,没有精神病!"对方笑了笑说:“你没病,你他妈才有病!”你不解地问:“我妈有病你找我干嘛??”


千万别以为这只是科幻小说,这样的观点出现在正儿八经的学术期刊。发表在《中国针灸》杂志2017年11月11期的一篇论文认为:根据量子纠缠理论,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之间必然存在量子纠缠,那么在针灸临床中,是否能够实现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互治?


作者不仅仅是伟大的理论家,还是伟大的实践家,不仅大胆设想,还勇于实践,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去干。据文章介绍,作者对15例痛症患者的直系家属进行针灸,结果“所有的痛证均有减轻,其中 4 例患者疼痛即刻消失”,效果显著,“统计显示呈正相关”。(此处应有掌声!)


坦白说,如果是一个小孩子跟我说量子纠缠可以实现直系亲属互治,那绝对让人感觉惊为天人,说明孩子有丰富的联想能力和很强的创造性思维。但是,如果是有正常思维的成年人在正规学术期刊发表这样的言论,只能让人哑然失笑。


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发现,让历史上所有的诺贝尔奖和搞笑诺贝尔奖都黯然失色。好在目前国际友人尚未获悉这一发现,建议中国针灸杂志赶紧删文,以免消息泄露,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