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客家人为主的城市,为什么河源远不如惠州?

huzhixuan


惠州、东莞、深圳、河源、汕尾原来同属惠阳地区,地区行署驻地就在现惠州市。1979年设立深圳经济特区,以原惠阳地区管辖的宝安县设立深圳市。1988年,惠阳地区又拆分为四个地级市:

惠州市:包括原惠阳县(今惠东县、惠城区、惠阳区)、博罗县、龙门县。

东莞市:原县级东莞市升格,不辖区县

河源市:包括原河源县(今源城区、东源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

汕尾市:包括原海丰县(今城区、海丰县)、陆丰县(今县级陆丰市、陆河县)

(河源文化广场)

惠阳地区分家时,惠州作为地区行署所在地,其城市建设等方面就比其它三个城市要好。东莞凭借地处珠三角腹地、广深两大城市之间的良好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制造业,创造出了一种奇迹,反超惠州。惠州离广州、深圳、香港等中心城市比东莞要远,发展速度相对佛山、东莞要缓慢一些,但作为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惠州仍受益于深圳、广州等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及外溢,不仅是中心城区,包括下辖的博罗、惠东等县级区域,整个城市的发展还是超过珠三角地区以外的城市。

(位于客家文化公园的 河源图书馆)

河源设立地级市,基础就比较薄弱,地处珠三角外围且离中心城市比较远,没能赶上那一波产业转移的浪潮,与惠州的的差距就越发拉大。随着深圳、东莞等城市土地升值,制造业也在往土地更便宜的粤东、粤北、粤西等城市转移。但整个国家及广东省的发展思路已经转变,不允许象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东莞等城市那样粗放型、以牺牲环境来换取发展了。深圳、东莞现在花费巨资治理一些被污染的河涌,不就是在补偿以前欠下的环境债。过去一些开发比较滞后的地区,现在却能保留青山绿水,未尝不是好事。

(河源太平古街)

河源位于东江上游,东江是河源、惠州、东莞、深圳、香港等城市的饮用水源。在饮用水资源越来越匮乏、越来越珍贵的今天,保护好这一水缸也越来越重要。这也是限制河源发展的原因之一吧。

(河源新丰江水电站)

河源的经济总量在广东虽然排在比较靠后,但河源确实是一座挺美的城市。市区的高楼不多,城市也不是很大,但随处可见绿色。因为有万绿湖(新丰江水库),河源也在发展成为广东知名的旅游城市。流经市区的新丰江,每到周末或节假日的夜晚,都会吸引外大量地游客及本地市民驻足江边,欣赏号称亚洲最高的喷泉表演(主喷水柱可达到169米)。配曲《多情东江水》,在著名歌唱家张也柔美的演绎中,将东江与河源这座城市也联系在了一起:

(流经市区的新丰江)

清清的东江水 日夜向南流

流进深圳 流进 流进了港九

流进我的家门口

清清的东江水日夜向南流

流进深圳 流进 流进了港九

流进我的心里头

东江的水啊 东江的水

你是祖国引出的泉

你是同胞酿成的美酒

一醉几千秋,一醉几千秋


清清的东江水日夜向南流

翻过高山 流过 流过了田畴

流上深港楼外楼

清清的东江水日夜向南流

翻过高山 流过 流过了田畴

流上深港楼外楼

东江的水啊 东江的水

你洗炼了东方之珠

你滋润了同胞亲友

多福又多寿,幸福乐悠悠

(河源市区 新丰江里的喷泉)


whitedeer


河源市别名槎城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区,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105国道,205国道,奥赣高速构成交通网络。惠州同样是客家人重要聚居区和集散地之一,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中的客家人惠州最多,号称客家侨都。这两个城市客家人比较多,相比较还是惠州市发展较快,2017年国民生产总值达3830亿元,在广东排名第5位,全国地级市中排第33位。惠州市比河源市发达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一,惠州市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开发较早知名度高。二,惠州城地理位置优越。属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三,经济基础较好,国家级开发区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四,周边区域的带动。惠州市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毗邻深圳,香港,西靠东莞市和广州市,大城市经济拉动占很大优势。五,海外华人华侨相对于河源市较多,便于引近外资和技术。此外,两地经济环境和执政理念也是原因。







关东侠客


我是鱼小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喜欢请关注。

题主所说的河源不如惠州,指的是经济水平,因为自然环境方面,河源由于开发较少,环境应该更好。


河源的经济,在广东省处于倒数地位。


从上图可知,河源的经济总量只有惠州的1/4左右,增长速度也差了一大截。

2017年,广东省的省定相对贫困村2277个,河源有255个,由此可见一斑。

河源经济不如惠州,有两个原因:

地形环境不佳,山地太多。


翻来广东的地形图一看,一目了然。河源地形复杂,山地居然占53%,丘陵占36%,谷地和平原只有11%。源市的地形绝大部分都是山地。地形崎岖交通不发达,很大程度限制了河源的发展。

地理区位不如惠州。

惠州靠近广州和深圳这两个一线城市,近水楼台先得月,承接了两地大量溢出的发展资源。比如靠近深圳的惠阳区,近几年就发展特别快。还有东莞的制造业,很多也在往惠州转移,典型的就是家具行业和电子制造。

反观河源,左右邻居是梅州市和韶关市,经济上都是难兄难弟。

最重要的是因为政策因素,河源是保留开发地区。

河源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东江和新丰江在河源市区交汇,还有韩江和万绿湖,也在河源境内。

这些水系,肩负着供水的政治任务(万绿湖)。所以很多地方不是不能开发,而是不准开发,大量资源用于环境保护工作上。

可以说,为了支持广东珠三角的发展,河源是做出了很大的牺牲的!


鱼小智


无论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发展基础和政策扶持,河源都没法和惠州相比。

自然条件上,河源除了在东江河谷还有和平连平的一些小盆地上有一些平整土地,其它的都是山区,可用土地非常少,历史上的工农业生产都非常落后,所以,河源市很长的时间都广东排名倒数第一的地级市,直到后来被汕尾云浮先后超越摘尾。而惠州,除了龙门县是山区为主,其它的区县,比如惠东、惠阳、博罗都是沿江沿海丘陵平原。

区位条件上,河源虽说离深圳广州都不远,直线都才一百多公里。但是惠州到广州深圳的距离都是区区几十公里,惠州这离大都会几十公里的地方都还发展得不太好,还有很大的产业空白发展空间。资源资金项目更加难以到达一百几公里的河源。实际上,河源投入项目的成本和惠州差不多的,即使地价便宜其它成本,比如配套成本、物流成本甚至土地平整成本也高,根本体现不出优势。

交通上,惠州是海陆空交通并进,高铁、铁路都布局覆盖,惠州机场被打造为重要干线机场,惠州港都已经是亿吨大港。而河源,虽然离大城市不远,但是交通建设还很薄弱。虽然京九线贯穿河源但是河源只是小站还不如下面管辖的龙川。河源高速公路在此前广河汕湛通车之前也是非常欠缺。公路上,河源的普通公路极少一级公路,而惠州和其他珠三角城市的标配就是一级公路,这就是明显的差距。

从发展基础上,两地也是差距悬殊。虽说,惠州河源两市都在同一年1988年建地级市。但是建市之前惠州自建国后一直是广袤的惠阳地区的首府,而河源市仅仅是惠阳地区下属的几个山区县,惠阳地区还管辖过汕尾市、东莞市、深圳市的版图。可见,惠州的基础比河源市要强大许多。

从政策扶持上,惠州全面领先大部分广东城市。惠州在九十年代初就已经被规划成广东三大城市之一,惠州大亚湾开发区是广东第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惠州仲恺高新区也是广东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惠州的政策,广东的广深珠之外的城市很难相比。中韩两国还决定在惠州设立两大两国合作的韩资投资区。

河源从各方面来看都完全没法和惠州相提并论。惠州的种种优势一下,只会和河源拉开更大的差距。


武大东湖



比什么鬼?根本不是一个频道的,就是比也不是比客家人,何况惠州不是客家为主的城市,惠州博罗的本地话传承两千年,客家人记载来到惠州最多不到八百年。没有客家人祠堂超千年,如何得来惠州市是客家为主城市呢?

再者看看惠州的县域经济和河源的县域经济,有什么可比的?还有河源人认为自己跟博罗惠东乡镇生活差距不大,去惠东沿海乡镇看看,去博罗西部乡下看看,博罗镇一级乡下都建230米高楼了(看最上图开建现场),
河源市区都没有,这还用再多说什么吗?虽然高楼不代表什么差距,但是河源一些人认为跟博罗乡镇差距不大,就是发展的最大差距,惠州的博罗加惠东经济就超整个大河源!


ShinE硬尖刺


因为河源跟梅州一样是典型的客家城市,客家人比较排外、封建,地理位置也一般。客家男人也是比较懒,眼界太低,注定做不成什么大事。

而惠州虽然说也有客家人,但惠州是文化混合区。当地不止有讲客佬话的客佬人,也有讲白话的广府系和闽南语系的。相对来说包容些,又地处珠三角,经济发展得还行。


202012345678911


河源的经济在广东省来说在排名上差不多是倒数的了,和惠州相比更是差了多个身位,为什么两个同时以客家文化为主的城市的经济会相差这么大呢?其实原因也是很多的,广东的河源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城市,河源这两个字就代表了广东的河流起源就在河源,事实上,广东省最重要的一条河流-东江河,从江西发源流入河源在进入省内其他城市,而东江河是省内众多城市的饮用水源,因此必须要保护好这些水源地。

在地理位置方面,河源的地理位置与惠州比也没有占据丝毫的优势。惠州邻近东莞和深圳,可说是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而东莞和深圳都是两个工业非常发达的城市,在邻近莞深地区的惠州,在很早之前就将工业发展起来了,而现在承接这两个地方迁移的工厂的数量都是非常的多了!现在的惠州经济已经排到省的前列,主要就是多家大型企业例如tcl集团、三星电子、德赛电池、普利司通等众多企业进驻,带动了当地的经济。

(惠州城市面貌)


人在佛山


论资排辈河源应该和深圳比!!它们都是惠州的儿子!!深圳是老大!分家分的早!好的资源都给了老大!河源是90年代从惠州分家的!!所以比较差!这两个儿都是说客家话!!还有它们的大伯梅州也是客家话!表叔赣州与汀州也是客家话!!


望尽天涯路


你这标题有问题,是河源经济不如惠州,而不是什么都落后或远不如惠州,如果你要说河源经济不如惠州是对的,但要告诉你的是,在国内比经济主要是看地理位置、政策、制度与其它特殊情况的,而不是比客不客家人的!赣州、梅州、韶关等客家人为主的地区经济也一样不如惠州,如果可以比客家人,你干嘛不说哪个省同为汉人,为什么经济远不如广东呢?真是荒唐之极!河源与惠州同文同祖,历史上一直是同一地区,1988年才从惠阳地区分别成立河源市与惠州市,是兄弟城市。说到经济,惠州的经济中河源人是做了很大贡献的,在惠州大街上,十个就有三四个是原或是河源籍的人。古惠州中,惠州南面(现惠州市)一直是东江下游土地平坦肥沃、船的吃水深与绝大多数时间州府治所设在这的比较富裕的地区,古代现在也一样经济是比古惠州北部(以前惠州府主要包括今河源市、翁源新丰部分、兴宁市、五华县)富裕,而现在的河源市,绝大多数为山区,又有环境政策的限制,农村的生活水平与惠州县域农村生活水平相差不大,还能比广东几个地级市富裕一点已然是非常了不起了,当然也要不甘落后,找条可以不污染环境又可以快马加鞭发展经济的路子!说句心里话,惠州这么好的位置经济也一样远不如有比较性的佛山,说明惠州也是远远没达到惠州应该有的水平,很多服务业的效率远不如珠三角其它地区,衷心祝愿粤东西北经济发展起来,让山区人民分享到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应有的福利!


3795复兴中华60948179


惠州市面积为1万多平,2017年的GDP3800亿,人口500万左右,经济实力在广东排名第5,位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之后,中山珠海之前。算是比较发达的地级市,惠州有名的产业是电子、石化。知名企业有大亚湾石化,TCL、德赛、雷士照明等等大企业,外企外市企业在惠州设厂的有三星电子、比亚迪,伯恩光学等等。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受深圳东莞的带动作用较强,近年不断有深圳东莞的企业搬迁或者前店后厂的形式在惠州建厂开公司。知名的景点有西湖、罗浮山、巽寮湾、南昆山等等,是典型的要海有海要山有山,自然资源丰富,东江从惠州贯穿而过,交通运输发达,有铁路有机场。未来惠州有9个高铁站点,现在莞惠城际已经建成通车,在惠州市内设有7个站。

河源,别称槎城,为广东省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东接梅州市、汕尾市,南邻惠州市,西连韶关市、惠州市,北与江西省赣州市交界。全市面积1.58万平方公里。 河源是京九铁路进入广东省的第一个城市,又是广东省拥有铁路最长的城市;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105国道、205国道、粤赣高速构筑了河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粤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