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中的四川名人與三國文化

成都人熟悉三國蜀漢文化,大多數是從《三國演義》或武侯祠等文化片段上了解的。其實,真正想了解具有史學意義的三國蜀漢文化,還得讀讀西晉史學家陳壽編寫的《三國志》。

《三國志》是西晉史學家陳壽編寫的一部紀傳體國別史,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不僅是一部史學鉅著,更是一部文學鉅著。陳壽是正宗的四川南充市人,少時好學,師從譙周,曾在蜀漢政府擔任多種職務,四十八歲時開始撰寫《三國志》。

三國時期的四川,因劉備集團建立蜀漢而出名。同樣四川雖地處偏遠邊疆,卻不乏名人之士。而因為惜墨如金的陳壽先生對其家鄉的偏愛,使得四川籍名人不乏名留青史者,而如今的四川更是以“三國文化”名震全國。讀過《三國演義》的人,一定很想知道有哪些名人是四川籍的,其實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可以找到答案。下面這些人,都是當時的四川名人。

彭羕:字永年,廣漢人,漢末擔任州郡書佐,因誹謗劉璋入刑,劉備入蜀時受龐統推薦被重用,但諸葛亮對其心態頗有微詞,後來貶謫為江陽太守。彭羕有怨言,向馬超誹謗劉備等人,被告發後下獄處死。

張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在劉璋手下任益州從事,後追隨劉備任巴郡太守、司金中郎將、益州太守、參軍,署丞相府事,又領益州治中從事。建興八年(公元230年)逝世,加封輔漢將軍。。

楊洪:字季休,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受諸葛推薦擔任蜀郡太守,後轉任益州治中從事,建興元年賜爵關內侯,任蜀郡太守、忠節將軍、越騎校尉,領郡如故。

費詩:字公舉,犍為南安(今四川樂山)人。劉備攻打綿竹時,費詩率先舉城投降,擔任督軍從事,出為牂牁太守,還為州前部司馬。費詩性情剛直,敢於直諫,後被貶謫為永昌從事。蔣琬秉政時期,任命費詩為諫議大夫,直至臨終。

杜微:字國輔,梓潼涪縣(今四川綿竹東北)人,在劉璋手下任從事。劉備入蜀後,杜微常常稱聾做啞,閉門不出,屢次辭官不受,後被諸葛亮任命為諫議大夫。

黃權:字公衡,巴西閬中(今四川閬中)人,年輕時在劉璋手下任郡中小吏、主簿,反對劉璋迎劉備以敵張魯,被貶謫為廣漢長,後投降劉備,擔任偏將軍。在劉備伐漢中時,卒破杜濩、樸胡,殺夏侯淵,佔據漢中,戰功累累。後反對劉備東征孫吳,兵敗率部降曹魏,魏帝曹丕任命黃權為鎮南將軍,封育陽侯,後來被封為益州刺史,徙佔河南。大將軍司馬懿非常看重他,蜀漢延熙二年,升遷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第二年病卒。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不僅以上六位四川人士列傳,其餘更有周群、杜瓊、尹默、李譔、譙周、馬忠、王平、張嶷、張翼、楊戲等四川籍人士。這些人物不僅性格鮮明,許多更是流傳千古,比如杜微則為蜀地隱士的代表,而楊戲、譙周等人在文學造詣上成就很高,至於彭羕等人更是在小人身份上性格分明,而王平等人,以其人品、戰功更是牢牢鞏固蜀漢上層統治集團的重要地位。至於黃權,因夷陵之戰,無奈降魏,不過仍然人在曹營心在漢,可見其氣節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