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龙文章,草莽却离奇的出身,铸就非凡的人物

《我的团长我的团》龙文章,草莽却力气的出身

龙文章的身世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从后来发生的剧情看,他的出身和他所做的许多决定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确实很难让人理清。

在龙文章接受审讯时,他吐露了自己的身世,他说他记性不好,不记得祖籍是哪里(可是他却记事很早,长大去过的城市全都说的出来)。

没有老家,颠沛流离,这应该是龙文章自述人生的最佳写照。期间他也有学习和从军的经历,民国24年上学,26年入了桂军,成为广西714守备团的一员,后来又上了军官特训班,被授予中尉衔,最后成为一个军需用品的看护官。

不知底细,不晓来源,甚至连以前的经历都不敢确认,这样的过往用来历不明形容似乎更为准确。

可以说这样的人生经历是十分丰富,对龙文章来说更是十分珍贵与难得的,因为在没有类似于虞啸卿显赫出身与良好教育的情况下,丰富老道的经验就成了龙所能依仗和选择的唯一的资本与武器。很多情况下他没得选择,因为他的出身环境就已经给他带有了很大束缚。

可是这样的经历真的能够使他成为一个神神乎乎,妖孽似的人物吗?

说不好,他最多时候手下只有四个人,说是班长都是高看他,说白了就是个类似于临时授予的小喽啰首领的角色,做一些最基本最普通的事情。可就是这样的角色却超过了职位高于他的迷龙烦啦,同时也超过了同上军官训练班军衔却高于他的林译,成为那几个不怎么像正式军队的领导人物,并且让他们对他百般服从,这一点是很难令人相信的(论危险经历,在认识龙之前,他们遇到的不一定少,却让龙成为领袖,我感觉最大原因还是因为假团长职位的忽悠),还有一点也是很神奇的,没有领兵的经验,却能把一千多人笼到一起领到怒江旁,确实是让人难以置信。

还记得他说过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话吗,这句诗出自《诗经》可见龙文章对《诗经》还是有所了解,还有他在虞啸卿面前背的《楚辞》的诗句,以及对古本《金瓶梅》的看懂与喜爱,怎么看都是一个半路弃文从武的知识分子。说是四处逃难的难民,不敢信。

实话实说在当时那个历史环境下大部分民众都是像川军团或其他军队最底层的军士一般,能有龙大团长那么有文才又年轻的人很少,而且不但有文才年轻而且还精通军事,能文能武(但和虞啸卿之流明显不同)。明显和剧中其他人不是一个纬度空间的。

战斗素养方面,龙身手很好,战略格局完全不是虞啸卿可以比拟的,最关键的是他能够对各种炮和枪的型号与性能如数家珍,会使用N种枪械,而且使用的非常专业,连加拿大的都会用,他曾想要教迷龙机枪打法,还想教他几个损招。

当然,对于这些事情的解释可以很简单,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流浪的经历使他学会了圆滑,使他懂得了人情世故(最后反攻,给了四天时间),而他又是绝对的天才,期间学会了各地方言 又在军队自己学会各种枪支,败仗经历又使他总结经验,于是便有了现在的龙文章。

可以这样解释,不过这样的解释太模糊了,也太简单了,就像轻描淡写的随口说出:“海水蓝色是因为本身就是蓝色的缘故。(我在说什么)”

我比较喜欢网上的第二个解释:龙文章是一个赋予了我们对那个时代本应有的所有灵魂和对不争的愤恨的精神寄托,我们感慨那时国破家亡,感慨中国军民的无辜牺牲,感慨那些以我们现在眼光看可以避免当时却无法避免的悲剧,于是我们希望有这么一个角色,可以改变历史,带领当时败退的军民走向胜利。这个人可能早就死去,但中国亡于抗战的亡魂达四千万之多,其未了之情,未尽之志不可胜纪,因此托于他身,一了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