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已到,易感染多種疾病,做到這「四防」,保證你平安度秋

9月8日,時至“白露”,伴隨著白露時節,寒風愈重,天氣越來越涼。俗語有言:“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送走了“三伏”,迎來了秋日。

“白露”過後,白天的氣溫可能依舊很高,甚至可以達到三十多度,但是早晚溫差較大,夜晚溫度較低,而且此時多雨,降溫也比較明顯;正因為如此,伴隨著些許“寒潮”,有些疾病也會隨之而來。比如說像呼吸系統疾病、皮膚相關疾病、腸胃疾病以及心血管等疾病;所以,在這個節氣之後,我們更多要做到的是“防病、降燥和防寒”。



“白露之後”,仍需防“秋燥”:

隨著氣溫的下降,另外還會伴隨著秋風,空氣中的水分物質也會逐漸減少,當然氣候也就相對會比較乾燥;對於此時出現的秋燥,我們更多需要做到的是“調整飲食多補水,調整生活防燥氣”。

飲食而言,建議大家要“增酸減辛”;既然乾燥,除了增加日常生活中的飲水量以外(飲食量最低範圍1500-1700毫升),還要增加新鮮果蔬的攝入,無論是蔬菜還是水果,其中都含有較為豐富的水分以及植物化學物質,對於秋季再合適不過,建議增量食之,像柚子、橘子、苦苣、菠菜等蔬果都是很不錯的選擇;另外,既然乾燥,那就要減少“增燥”食物的攝入,特別是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說您最愛的麻辣香鍋、川味火鍋等美食,初秋時節建議儘量避免(少吃),從根本上降低燥氣。



除此之外,初秋乾燥,對於皮膚也有較大的影響,皮膚的乾燥存在較多外部表象,一方面從飲食上做好補水滋陰;另一部分也需要大家做好皮膚的日常護理工作。

“白露”之後,要防涼,特別是呼吸道疾病:

白露之後,天氣越來越涼,當冷空氣刺激身體的時候,人體很容易由於免疫力降低導致出現肺部和呼吸道相關的疾病,比如說最常見的咳嗽、氣管炎等問題,嚴重者甚至還會導致肺炎。

所以,此時應該更加註意做好日常防護;依照溫度適當增減衣物,晚上睡覺蓋好被褥,窗戶和空調及時關上。特別對於一些已經患上關節炎、哮喘病、支氣管炎的患者,更要科學防護,多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



“白露”之後,外界溫度變低,請預防胃腸疾病:

白露節氣之後,因為外界因素,此時更容易發生腸胃炎、嘔吐、腹瀉等問題,其原因多是因為“受寒”所致。

所以,對症下藥,此時飲食需適當調整,多吃“溫+軟”的食物,避免損傷腸胃;另外,飲食需講衛生,合理拒絕腸道傳染疾病;減少在外就餐的次數,對於食材最好現吃現買,拒絕大量剩餘;對於剩飯菜要科學儲藏,再次食用需“熱透”。

“白露”之後,早晚溫差較大,需要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對於不穩定型的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來說,溫度過低或者過高對其都是誘發因素;也就是說,換季之時,心腦血管更需要各位的關注。

此時,本身存在心腦血管相關疾病的患者應該注意保暖防寒冷、注意休息別累著、心態完美別生氣;另外,飲食請勿過於油膩,也要避免由於感冒所誘發的急性心腦血管疾病。

具體而言,如何為之?

飲食上,請您依照“多樣飲食、營養均衡”的大綱領,主食粗(雜)細搭配,增加海魚、蝦類等海產品蛋白質的攝入,增加新鮮蔬果的攝入,更好的補充水分和維生素類物質;另外,飲食拒絕“堅硬、刺激”,為了降低燥氣,請合理調整。

日常生活多喝水,請別等到口渴之後再去飲水;喝水選擇“白開水”,為了你的牙齒和“壽命”,請減少甜飲料的攝入。

運動上,雖然天氣變涼,雖然溫度變低,但這都不是停止運動的理由,請您合理安排,減少過於劇烈運動的頻次,像快走、慢跑、騎行、爬山、游泳等運動都是很不錯的選擇;一週至少3次,每次的時間不得少於50分鐘;另外運動前請科學熱身,避免損傷關節。



休息上,既然乾燥,既然很冷,既然容易生病,那就更要“保證休息時間”,每日睡眠時間不得少於八小時,睡前別吃過於刺激的食物,幫助自己更好的達成“深度睡眠”;忘掉不開心的事情,“安心”入眠。

心態上,只有保證自己有一個積極的心態,才能更好的去完成其他事情,多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無論是運動還是業餘愛好,好心情是一切事情的催化劑。

“白露”時節過後,氣溫變得越來越涼,氣候變得越發乾燥,為了您的健康,請合理調整生活習慣,無論是飲食還是運動,再或是休息;為了您的秋季更加安康,請靠譜“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