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常說的「春捂秋凍」原來是這樣的!秋季養生有「四防」

老人家常说的“春捂秋冻”原来是这样的!秋季养生有“四防”

老人們常說“春捂秋凍”,這是千百年來人們結合春秋自然氣候變化總結出維護人體健康的養生經驗,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春捂”是說春季氣溫剛轉暖,要多保暖捂著點,不要過早脫掉棉衣。春天的一半是冬天,每年2月初立春,“春打六九頭”,2月依然是冬天的感覺,3月上旬中旬依然是春寒料峭。 3月下旬春分過後才有春暖花開的感覺,才開始真正進入氣象意義上的春天。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早晚溫差大氣溫變化大,過早的脫掉棉衣,一旦氣溫下降,常難以適應,尤其是老年人和兒童。《攝生消息論》 “春陽初升,萬物發萌,正、二月間乍寒乍熱……天氣寒暄不一,不可頓去棉衣。老人氣弱,骨疏體怯,風冷易傷腠理,時備夾衣,遇暖易之,一重漸減一重,不可以暴去。”過早脫掉棉衣受涼,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寒冷的氣候各種病毒病菌活躍,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感冒、流感、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等。所以春天在春暖花開到來前,要適當春捂保暖。

“秋凍”是說秋季氣溫剛轉涼,要少穿衣服凍著點,不要過早穿上厚衣服。秋天的一半是夏天,8月初已經立秋,仍是三伏天,到8月下旬處暑仍然是署熱盛行的時間,秋陽熾烈灼人堪稱秋老虎,這時豈能穿厚衣服。9月下旬以後,天氣才剛剛有涼爽的感覺,這個時候早晚溫差加大,青壯年人仍是夏裝,老年人和兒童在早晚就需要適當加衣服,防止受涼。進入10月深秋的最後兩個節氣寒露和霜降,真正迎來氣溫下降,這時才開始加厚衣服保暖。所以在秋季要適合氣溫的衣服,適當秋凍,秋季棉衣宜晚穿著,要慢慢漸漸加厚,讓人體慢慢適應逐步下跌的氣溫,會使身體得到對冷空氣的刺激鍛鍊,使防寒能力增強,適應漫長寒冷的冬季。

天人合一,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必然深受影響,人必須適應氣溫環境的變化。凡事都要有度,“春捂秋凍”也要根據氣溫變化增減衣物。“二八月亂穿衣”,就是指在農曆的二月和八月,在陽曆上這兩段時間也是冬春換季時和夏秋換氣溫變化季時,老人兒童體質弱者就會穿的多和厚,火力壯的年輕人衣服會穿的少,以感覺不冷為適宜。

“春捂秋凍”應因人而異,秋凍是為了提高人們對逐漸變冷環境的適應,但如果老年和兒童,或者體質較弱有慢性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疾病者,體質本來就弱,最好還是根據氣溫和身體感覺及時增加衣物。對體格健康的人群,過度“秋凍”也不可取, 雖然可適當減少穿衣,但真正到了接近深秋寒冷時,氣溫最高20度以下時就要增加衣物,保暖防寒以防受寒生病。及時收看天氣預報,根據氣溫變化增減衣物是最好的做法。

有些部位不能受涼仍需保暖

“秋凍”是為了促進人體健康,但不涵蓋全身各個器官。有些部位,如頸部、腹部和肩膀等應根據氣溫變化保暖,尤其是腳部。另外,現在到供暖之前,正是容易舊病復發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重要部位的保暖。

腹部

上腹受涼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甚至疼痛,特別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注意。下腹受涼對女性傷害大,容易誘發痛經和月經不調等,經期婦女尤需重視。

雙腳

腳被認為是人的第二心臟。它是人體各部位中離心臟最遠的地方,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而又彙集了全身的經脈,所以常說“腳冷,則冷全身”。全身若冷,機體抵抗力就會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虛而入,導致疾病的發生。

脖子

這個部位受涼,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狀的感冒;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於腦部供血。

肩膀

肩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相對比較脆弱,受涼後容易受傷。

“秋凍”對六類人群是禁忌

“秋凍”並不適合所有人。一般而言,有鼻炎、心腦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以及兒童、體質虛弱的老年人群都不適合“秋凍”。其主要原因是秋季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氣壓、風速等氣象要素變化較大,容易引起舊病復發,或者引發新的疾病。

具體來說,以下六類人群不能“秋凍”:

心腦血管患者

氣溫變化較大會使人的皮膚、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也會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嚴重時可導致冠心病患者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症狀,甚至血管脆裂發生中風,引起偏癱,危及生命。所以,凡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在深秋季節不但不應“秋凍”,還應注意保暖,隨著天氣變化及時增添衣服。

哮喘和支氣管炎患者

對於一些有慢性支氣管炎的人,本身氣道的防禦功能就較差,容易被病菌、病毒入侵引起感冒、咳嗽、扁桃腺炎和肺炎。哮喘患者對氣溫、溼度的季節變化極為敏感,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誘發哮喘。有哮喘和支氣管炎的人,最主要的是不能感冒,對此一定要特別小心。

胃病患者

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防護不當就會使舊病復發。有些人在深秋吃冷飲,或喜食辣椒等辛辣食物,這些飲食習慣都極易引發胃病。

老寒腿患者

老寒腿患者在受寒時會使症狀加重。老寒腿屬於中醫“痺症”範疇,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類風溼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骨關節病。受累的關節以膝關節為主,常出現關節疼痛,有時伴有腫脹,上下樓或下蹲時疼痛加劇。得了老寒腿病的人,從秋季開始就應注意腿部保暖。

體寒的女性患者

對於本身怕冷,尤其是一到冬季就手腳冰涼、小腹寒冷的女性來說,秋季時務必要注意自己腳踝、腹部、腰部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加重體質的寒性,受到宮寒、月經不調等疾病的侵擾。(吳義春)

秋季養生有“四防”

1、防秋燥

秋風起,容易出現乾燥,中醫稱為燥邪。燥邪傷人,易傷人體津液,會出現口乾、唇乾、鼻幹、咽乾、舌幹少津、大便乾結、皮膚幹,甚至皸裂等症狀。秋天應多吃芝麻、蜂蜜、銀耳、青菜,以及梨、葡萄和香蕉等滋陰潤肺的食物。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養陰,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2、防溼邪

秋季須防溼氣陰邪,困傷脾陽而發生水腫或腹瀉症狀。若脾傷於溼,就會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發作種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溼很關鍵。防溼應以祛溼化滯、和胃健脾的膳食為主,如蓮子、冬瓜、蓮藕、山藥等。

3、防賊風

秋夜有人愛開窗睡,睡眠中人體免疫機能降低,涼風吹起地面塵土,細菌、病毒就會乘虛而入,中醫稱此為賊風。受到夜間賊風侵襲,第二天就會全身痠痛,疲乏無力,還會引起咽炎、氣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經麻痺等。要防賊風,一是注意蓋好被子;二是不要過早穿上棉衣,有助於增加身體抵抗力。

4、防秋鬱

晚秋時節,悽風慘雨、草枯葉落,人感受到季節的變化容易起憂思。人腦有一個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一種褪黑激素,使人意志消沉、抑鬱不樂。而入秋之後,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相對增多,所以要注意調節心情,多接觸美好的事物,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趕走秋鬱。

---------------------------------------------—END—----------------------------------------------

老人家常说的“春捂秋冻”原来是这样的!秋季养生有“四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