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陈济棠是个什么样的人?

汪鹤真


陈济棠(1890-1954),广东防城港人(现为广西防城港),民国时期重要军政人物,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要想了解陈济棠的功过是非,恐怕得知道如下几个关键词:

1.南天王

陈济棠在东征北伐期间本为李济深部下,李济深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陈济棠为其部下十一师师长。在蒋介石1927年“清共”和与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斗法的过程中,陈都站在蒋的一边,受到蒋的投桃报李。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把李济深囚禁在了南京汤山,陈济棠再次站在蒋的一边,支持其对自己老上级的行动。陈被任命为第八集团军总指挥,广东绥靖委员,掌握了广东陆海空三军,开始主政一方。之名,陈致力于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愿蒋插手广东,蒋陈矛盾越来越深。1931年,蒋介石扣押了广东派大佬胡汉民,引起各方激烈反对,汪精卫等在广州成立了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陈是其中重要人物,执掌军权。并趁机驱除了蒋派来的省长陈铭枢,成为名副其实的南天王。



2.放水红军

1933年,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陈济堂被任命为南路军司令,负责在粤北堵截红军。红军长征出发后,到达了陈济棠军队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此时的陈济棠,对蒋介石借追击红军而削平地方实力派的意图心知肚明,如果全力阻击红军,不管胜败都两败俱伤,中央军趁机入粤。广东就不是自己天下了。因此,他派人和红军秘密谈判,达成了礼送红军出境的协议,红军比较轻松地通过了第二道封锁线。蒋介石看到陈济棠放水,出了骂几句娘希匹也无可奈何。



3.两广事变

1936年5月,国民党元老、广东派的精神领袖胡汉民病逝,陈济棠政治上的一道屏障没有了。蒋介石趁机步步紧逼,让陈济棠这一实际上的广东土皇帝让出更多权力给国民政府。陈济棠铤而走险,在大部分部下都反对的情况下联合桂系发动两广事变,因为是在6月1日通电抗日反蒋,也称“六一事变”。这次事变虽以抗日为名,其实并于其实,甚至还和日军秘密达成默契,主要是反蒋。不想此举正中蒋的下怀,一面调兵遣将,一面分化瓦解陈的部下,随着余汉谋、李汉魂等部下大将的反戈一击,持续50多天的事变平息,陈济棠黯然下野到香港。后来虽一再给蒋介石表忠心,也未受重用,只当了专门用来安排失势军政大咖们的农林部长。后病逝台湾。



4.建设广东

1980年,邓小平在接见陈济棠之子、美籍华人陈树柏博士时说:令尊治粤八年,确有建树,有些老一辈的广东人还怀念他。的确,陈济棠在广东的确经营有道,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不少善政,为其赢得了社会声誉。他还特别重视教育,推崇国学,也算是乱世枭雄中的一个“儒将”。


文综史组


南天王陈济棠,粤系军阀,国军一级上将,在广东主政期间多有建树,在政治上和老蒋的中央分庭抗礼,是个非常典型的地方主义者。在他心目之中,只要对广东有共同利益的就会帮助,所以他又反共也反蒋,一生有功有过。

1922年,陈炯明叛变之后,陈济棠被孙中山派去讨伐。广州光复之后,陈济棠屡屡升迁,后来在蒋介石的支持之下独占两广,成为粤系的主要头目。陈济棠在慢慢掌握了大权之后,却开始慢慢疏远老蒋。不仅和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之间交往甚密,甚至于和红军私交。陈济棠在远离蒋介石的两广地区建立了自己独立的王国。

在红军最艰难的时候,帮助过红军的两大军阀,一个是张学良,一个就是陈济棠了。刚开始的时候,陈济棠是听从国民党的调遣指令,四面挤压瑞金,迫使红军不得不开始长征。在长征之初,红军必须经过粤北,而在广东的最大地方势力就是陈济棠了。

彼时陈济棠和南京政府的矛盾渐深,共产党早就对他的尴尬处境有所了解,毛主席曾经直言不能让蒋粤达成共识一起反共。于是共产党利用他和蒋介石的微妙关系,和陈济棠取得了联系,并且达成了五项协议,不仅仅让红军顺利得离开了广东省,而且还顺便送了红军1000多箱子弹。原来陈济棠一直都在担心蒋介石想要借红军削弱他的势力,或者借由围剿红军的理由派兵进驻广东,无论是哪种做法都伤害到他的利益。

陈济棠的主要贡献还是在对广东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之上,虽然发展这些的根本原因还是为了对抗南京中央政府。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广州经济、民生建设迎来了民国最大规模的发展。陈济棠为红军提供的帮助和对广东省建设的贡献,共产党一直记在心中。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曾经接见了陈济棠的儿子,并且肯定了陈济棠的建树,提笔写下“相逢一笑泯恩仇”这样的话来。

陈济棠帮助红军的举动已经大大触怒了蒋介石,1936年,因为胡汉民的去世,蒋介石找到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的借口。陈济棠联合广西新桂系发动反蒋,史称“六一事变”。但是这次反蒋却没有得到人心,粤军的重要将领接二连三地弃陈投蒋,陈济棠最终只得下野。

除了政绩,陈济棠还有一个特别被后人津津乐道的轶事。陈济棠是个非常迷信的人,他因为迷信面相之学而娶了自己的妻子,希望通过婚姻飞黄腾达。并且因为想要迅速发迹,五次给死去的母亲迁坟,就是想要找一个旺家的福地。据说,就连陈济棠和白崇禧等人交好,共同反蒋,也是在江湖术士的鼓动之下的。岂料白崇禧千万小心为母亲选好的福地,竟然也被盗墓贼瞄上了,将她的母亲挖出来盗了墓。

所以相对于蒋介石手下的其他将领,这位南天王是比较复杂的,他为抗日战争立下军功,也对共产党有过打击伤害,不能仅用好人和坏人简单评价。但是对于广东省人民来说,陈济棠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好领导。

以上


木剑温不胜


“南天王”陈济棠不管是在民间和在正史上,陈济棠都有比较好的名声。在广州的街坊,尤其是在老一辈的人心中,陈济棠名声还是很大的。如果要论起广州故事和民国秘史陈济棠也是绕不开的一个重要人物。在民国时期,在名人辈出的广州,作为粤系军阀领导人物的陈继桃可能是真正的在广州的街道上,经济上,教育上和建筑上留下姓名的一个重要人物。中山纪念堂,海珠桥广州现在很多的建筑都记载着陈济棠写下的历史。


但是陈济棠这个人,有很多的传言说他,文也不行,武也不行。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也可以说是庸人多福,所以人们多以“福将”来定义他。当时广东一把手李济深蒋介石软禁以后,陈济棠莫名其妙被蒋介石提拔为特派员在广州主持大局,不久后又把整个广东军权交给陈济棠。当时蒋介石忙着清党,围剿红军,广东这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成为陈济堂一人的天下。陈济棠成为名副其实“南天王”。

陈济棠这个人很迷信,民间也有很多关于他迷信的传说,甚至他与妻子莫秀英的传奇故事。陈济棠还是连长的时候遇到了有夫之妇莫秀英,在陈济棠眼里这是一位集天下钟灵毓秀之气一身的女性。一次无意间,陈济棠看到了莫秀英脚底板有七颗痣。当时算命先生和陈济棠说“脚踏七星阵,一掌定乾坤”。一掌指的是陈济棠的朱砂掌。莫秀英也是个迷信之人,她看到陈济棠朱砂掌后,两人一拍即合,本来有妻子的陈济棠和本来有丈夫的莫秀英两个人结合在了一起。不过事情也确实挺巧合的,他们结婚以后,陈济棠从此官运亨通,直至坐上了广东的第一把手。


陈济棠在广州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经济上确实有一套。但是陈济棠在军事,政治上却是一个小白。所以1936年,他在联合李宗仁,白崇禧反蒋抗日的事件中,自己的心腹大将都被策反,自己却让哥哥去算算蒋介石运势。反蒋抗日失败后,陈济棠不得不离开广州,逃到了香港。蒋介石虽然派人去安抚,也不过给他一些闲职。1954年,陈济棠在台湾病逝。陈济棠逃亡香港的时候曾自我评价说自己“半生无过也无功,半世救人难自救。”



红雨说历史




陈济棠善于经营,更善于钻营,是始终以维护自身利益为中心原则的军阀。但是,陈济棠最终因“钻营”让自己众叛亲离,算是自吞苦果。

陈济棠是狼,奈何蒋介石是虎。



陈济棠的权势钻营,军阀“南天王”从崛起到落幕。

陈济棠叛李济深,投入蒋介石的怀抱。

陈济棠在1913年毕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并在广东地方军队中任职,后又转投护国军林虎部,1920年粤桂战争时,陈济棠脱离林虎部,转投邓铿部任第四团第1营营长,在讨伐陈炯明的过程中表现优秀。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李济深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陈济棠则升任第11师师长。1926年李济深任广东省政府主席以及军事厅厅长,全面掌控广东军政,陈济棠仍属李济深部。

1926年国民党发动北伐战争后,陈济棠受命留守广东,后因胞兄借助职权牟利敛财而辞职,并赴苏联考察。在“四一二事件”发生后回国,向蒋介石投诚。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以“谋反党国”的罪名将李济深囚禁在南京汤山,解除李济深职务,永远开除党籍。陈济棠见时机已经成熟,彻底倒向蒋介石,宣布支持蒋介石对李济深的问罪。李济深倒台后,陈济棠则获得蒋介石的支持顺利接手李济深的势力,自此执掌广东军政,时称“南天王”。



陈济棠联合“李白”,掀起反蒋旗帜,谁料竟成落幕军阀。

陈济棠在掌控广东后,将广东视为自己的资产和私人地盘,极力维护和加强自己在广东的统治。陈济棠虽然在名义上听从国民政府的指挥,可是又时时处处提防蒋介石,因此对于蒋介石的命令实行阳奉阴违的策略。1933年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但是陈蒋矛盾早已于1931年陈促使蒋辞职下野时激化,因此陈济棠害怕蒋介石趁自己挥军北上时吞并广东,于是消极应对红军的“路过”,甚至刻意让路,让红军去牵制蒋介石。

1936年6月1日,陈济棠与桂系军阀“李白”为维护自己地盘的统治,联合起来以蒋介石消极抗日的罪名掀起反蒋旗帜。但是,让陈济棠想不到的是,蒋介石早已经开始对广东的渗透,早已展开对陈济棠部将的收买和策反。陈济棠部余汉谋宣布对陈济棠兵谏,驱逐陈济棠,广东空军司令黄光锐率领曾经让陈济棠引以为傲的空军投降蒋介石,陈济棠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只好于7月18日通电辞职,随后去了香港,陈济棠的军阀时代终于落下帷幕。

如果说陈济棠是狼的话,蒋介石便是虎,狼终究斗不过虎。

陈济棠曾经借助蒋介石,成功取代李济深的位置,但是又不想受制于蒋介石,与蒋介石展开了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汹涌的斗争。但是,陈济棠在政治手腕和邀买人心这两个方面却远不是蒋介石的对手,陈济棠想以军事强势地压垮蒋介石,却没料到蒋介石已经兵不血刃地将他踩在了脚底。在国家和民族的危急时刻,陈济棠仍然抱守军阀割据的思想,注定会成为被淘汰者。



1954年11月3日,陈济棠在台北勘测学校校址的时候,突发脑血栓,猝然去世,人生结束得没有惊起波澜。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夸赞陈济棠说他“治粤八年,确有建树”,事实亦是如此,陈济棠主政广东时期,颇有经营头脑,注重广东的经济建设,增强了广东的经济实力。陈济棠也很重视教育,在主政广东时期便发展教育事业,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亦在忙于教育事业,人生更是终结于教育事业,谁又料到这位曾经的军阀会有如此情怀?

1993年,陈济棠墓移归广东。陈济棠生于广东,发迹于广东,辉煌于广东,最后又得归葬广东,足可慰平生了。


吾与吾国


陈济棠(1890一1954),字伯南,广西防城县人,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毕业于黄埔陆军小学、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在广东地方部队中任初级军官。1916年,任营长。1922年,陈炯明叛变,奉孙中山之命讨逆。及广州光复,升团长、旅长、师长。 陈济棠拥蒋,在蒋的帮助下独占两广,成为粤系主要头目。



1931年,驱走省主席陈铭枢,成为独霸广东的“南天王”。陈济棠加强治理广东,他提出了“整军经武,改革政治,发展经济,阐扬文化”十六字治粤方针,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他又反蒋。1936年与桂系联合发动两广事变,任抗日救国军西南联军副司令。失败后逃往香港。 陈济棠反我军,1932年任赣粤闽边区“剿我军”副司令,参与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第五次“围剿”。他在1934年又与红军签有停战协议。 1937年9月,蒋介石任命他为国民政府委员。1939年11月,经蒋提名为中央执行委员和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



1940年3月任农林部长,次年辞职。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两广及台湾宣慰使。1946年回广东从事教育事业,创办珠海大学。1949年3月被任命为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兼建省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1950年5月,由海南去台湾,被蒋介石聘为“总统府”资政、战略顾问。1954年11月3日在台北病逝,终年六十四岁。


李三万的三万里


  

陈济棠,民国军阀,主政广东达将近八年之久,显赫一时,号称“南天王”。如果要评价此人,我可以赠送他八个字“精明过人,利益至上”。

陈济棠的老上司是李济深,原来是广东的军政一把手,因为被老蒋排挤,就密谋联系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想有所动作,结果被老蒋诱骗到南京抓了。陈济棠是李济深的麾下第一大将,众望所归成为一帮李系将领的主心骨。众将领一起要求陈济棠登高一呼,率众反蒋。不料,陈济棠老奸巨猾,他假模假样的大骂老蒋一通,然后话锋一转,态度来个180度大转弯,强调大家应该珍惜广东局面,按照元老胡汉民的意图办事,切不可操之过急。一帮将领都是大老粗,哪里比得上陈济棠的老谋深算,被忽悠的目瞪口呆。原来,陈济棠早就和老蒋勾搭上了,他正想借此机会当上一把手过过瘾。陈济棠摸清众将领的底细,最后亮出底牌,宣布接受老蒋的任命,并且立即以广大最高军政一把手的身份,接收了原李济深的全部地盘。

陈济棠大权在握后,又开始与老蒋拉开距离,一面与红军暗通曲款,一面与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又勾搭上了,把广东弄成了独立王国。平心而论,陈济棠对20世纪30年代的广东的经济发展还是有很大贡献的。当然,陈济棠发展地方经济的原因还是为了对抗老蒋。30年代,广州经济起飞,是民国以来最大规模、最有名的经济建设高潮,搞了一大批重点工程,修桥铺路盖大楼,比如规模浩大的民生工程珠海桥,开辟了黄埔港等等。陈济棠还以“省营”头衔建设了很多大型的企业,又大搞“开发区”,比如他把广州西村定名为“省营西村工业区”,把有实力的工厂企业都集中于此。西南航空公司也是陈济棠一手创建。陈济棠还多次邀请“港澳华侨回国参观团”到广东访问,他亲自接见,大会宾客,吸引了大量外资,为广东经济建设的腾飞奠定基础。

不过,陈济棠骨子里面还是军阀,他谁都可以利用,有利益就是朋友,敌人也可以变为朋友。所以,他后来偷偷放跑了红军,还暗中送了红军子弹1000多箱,把老蒋气的破口大骂。对内部,陈济棠严苛镇压异己,大肆屠杀左派青年。广东经济虽然发展了,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实惠,社会矛盾突出。

后来,陈济棠因为被老蒋打压的厉害,借口“北上抗日”,想揭竿反蒋,被对付军阀手段炉火纯青的老蒋以离间计轻松瓦解。陈济棠自知大势已去,黯然下台。一代军阀,终于退出历史舞台。



WJ9630


陈济棠,民国军阀,主政广东达将近八年之久,显赫一时,号称“南天王”。如果要评价此人,我可以赠送他八个字“精明过人,利益至上”。

陈济棠的老上司是李济深,原来是广东的军政一把手,因为被老蒋排挤,就密谋联系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想有所动作,结果被老蒋诱骗到南京抓了。陈济棠是李济深的麾下第一大将,众望所归成为一帮李系将领的主心骨。众将领一起要求陈济棠登高一呼,率众反蒋。不料,陈济棠老奸巨猾,他假模假样的大骂老蒋一通,然后话锋一转,态度来个180度大转弯,强调大家应该珍惜广东局面,按照元老胡汉民的意图办事,切不可操之过急。一帮将领都是大老粗,哪里比得上陈济棠的老谋深算,被忽悠的目瞪口呆。原来,陈济棠早就和老蒋勾搭上了,他正想借此机会当上一把手过过瘾。陈济棠摸清众将领的底细,最后亮出底牌,宣布接受老蒋的任命,并且立即以广东最高军政一把手的身份,接收了原李济深的全部地盘。

陈济棠大权在握后,又开始与老蒋拉开距离,一面与红军暗通曲款,一面与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又勾搭上了,把广东弄成了独立王国。平心而论,陈济棠对20世纪30年代的广东的经济发展还是有很大贡献的。当然,陈济棠发展地方经济的原因还是为了对抗老蒋。30年代,广州经济起飞,是民国以来最大规模、最有名的经济建设高潮,搞了一大批重点工程,修桥铺路盖大楼,比如规模浩大的民生工程珠海桥,开辟了黄埔港等等。陈济棠还以“省营”头衔建设了很多大型的企业,又大搞“开发区”,比如他把广州西村定名为“省营西村工业区”,把有实力的工厂企业都集中于此。西南航空公司也是陈济棠一手创建。陈济棠还多次邀请“港澳华侨回国参观团”到广东访问,他亲自接见,大会宾客,吸引了大量外资,为广东经济建设的腾飞奠定基础。

不过,陈济棠骨子里面还是军阀,他谁都可以利用,有利益就是朋友,敌人也可以变为朋友。所以,他后来偷偷放跑了红军,还暗中送了红军子弹1000多箱,把老蒋气的破口大骂。对内部,陈济棠严苛镇压异己,大肆屠杀左派青年。广东经济虽然发展了,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实惠,社会矛盾突出。

后来,陈济棠因为被老蒋打压的厉害,借口“北上抗日”,想揭竿反蒋,被对付军阀手段炉火纯青的老蒋以离间计轻松瓦解。陈济棠自知大势已去,黯然下台。一代军阀,终于退出历史舞台。


怀疑探索者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陈济棠曾经是一个影响政局的关键性人物,陈济棠长期主政广东,在“宁粤对立”和“两广事变”中陈济棠都是非常有影响的角色,但是因为陈济棠后来长期退隐,所以其知名度并不高。今天小编就来介绍一下陈济棠这位曾经被称为“南天王”的民国风云人物。

在陈济棠称霸广东之前,广东的最高军政长官先是张发奎后来是李济深,1927年8月5日,南下广东的南昌起义军与粤军交战,陈济棠率军阻截,汪精卫与张发奎后来意欲发动政变驱逐李济深,陈济棠坚定的支持李济深,李济深因此非常信任陈济棠,陈济棠所部第四路军驻防广州。

陈济棠之所以能够获得主政广东的机会也是一件偶然的事件,1929年蒋介石扣留了来南京参加国民党三全大会的李济深,在国民党元老古应芬的调停下,蒋介石同意将广东的军事大权交给陈济棠,陈济棠随即回到广东,不过为了避免在粤桂军的反对,陈济棠对外公开说自己是奉了古应芬和李济深的命令来主政广东的。

不过1929年后,陈济棠并没有完全掌握广东的军政大权,政务上由陈铭枢负责。不过陈济棠和陈铭枢两人不合,陈济棠一直想把陈铭枢赶走,陈铭枢也看陈济棠不顺眼,所以抢先向蒋介石告状说陈济棠的手下余汉谋意图反蒋,蒋介石命令陈济棠彻查,不过陈济棠经过调查发现余汉谋并无反蒋行为。于是二陈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后来乘着中原大战之机,陈济棠将陈铭枢的亲信蒋光鼐和蔡廷慨的第十九路军给支走了,接下来,陈济棠就以广东防务空虚为名扩张自己的陈家军。

陈济棠在广东一连串的扩权行动引起了蒋介石的不满,蒋介石以财政困难为由不允许陈济棠立即扩编军队,但是陈济棠并不买蒋介石的账,经过扩张,到1930年初,陈济棠已经坐拥十几万大军,南天王的架势就此形成。

1931年,蒋介石扣押了在“约法之争”中与他持反对意见的胡汉民,此举引起了广东帮的不满,在古应芬的策动下,陈济棠宣布反蒋,并与李宗仁、白崇禧的桂军结成联盟,随后建立了广州国民政府,以汪精卫为首脑。

此后数年一直到抗战前,广东都在陈济棠的控制之下,陈济棠在治理广东期间也是有相当政绩的,陈济棠想要打造一个模范新广东,所以在1933年通过了《广东三年施政计划》。

1936年7月,因为反蒋失败,陈济棠被迫下野,此后陈济棠基本上就告别了政治舞台。1954年陈济棠病故于台湾,享年64岁。


青年史学家


陈济棠在民国,算成一方爱国英雄。毕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堂的他,因战功,步步高升。成为国民革命军主力第四军的旅长、师长。北伐时,随军长李济深留守广东,没有参加北伐。李济深成为北伐大本营的留守总司令,陈济棠,则成为仅居李济深之后的大本营重要人物,直接参与广东的军政建设,支援北伐,建树颇丰。后蒋桂矛盾激烈,李济深为避免内战,化弥兵戈,和平建国,竟孤身往南京面蒋,为蒋介石所执。直到桂系失败,才得以自由。陈济棠被蒋所收买,参与了驱李运动,并得以执掌广东军政全权。由于陈济棠热爱广东,且甚善经营,使广东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被称为“南天王”。 而此时,广西的李、白,也重整了广西,广西的建设,也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局面,成为“模范省”。 面对着广西的重新壮大,欲军事独裁的蒋介石,怕桂系重新掘起,惊恐万状,决心彻底剿灭桂系,以绝后患。乃许以重利于陈济棠,令陈相机灭桂。 陈领兵进至广西岑溪、容县一带,陷入了桂军的截击包围,死战,则两败俱伤,渔利的是蒋介石,于是粤桂议和,双方罢兵。陈济棠由时看出了蒋灭两广的险恶用心。陈甚醉心建设广东,见蒋介石,竟在日本侵略,不顾国家民族的危难,居然专打内战,对蒋十分眦视,竟联桂反蒋,打出抗日救国旗号。一九三六年六月一日,发动著名的“六.一”抗日救亡运动。自任第八路军总司令,任李宗仁为副总司令,起兵反蒋抗日。由于陈济棠十分醉心于广东建设,没想到自己手下的许多将领,尤其是不甘为其下的余汉谋,早已暗中投蒋,举义旗之日,乃内奸叛乱投蒋之时,众叛亲离,陈济棠被迫通电下野。 但陈济棠不竟是条英雄汉子,在下野之际,把运动期间,截下的中央海关厘金二千万银元,转交给广西,希望广西壮大实力,坚决抗日到底,另余600多万元,自己则拿去开拓海南岛。广西则用此笔二千万银元巨款,购买了大批军事装备,在全广西,废募兵制,实行义务兵役制,积极扩军备战。至七.七抗战之日,能一举成军,八桂健儿,北上抗日。那时,两广自成一体,广西为记念陈济棠对广西抗日的重大资助,把广西北上抗日的部队第十一集团军(廿一集团军是从十一集团军分出来的),叫粤桂联军。现在,有人把陈济棠发动“六.一”抗日救亡运动,编了一个“机不可失”的故事进行丑化,是错误的。广西的李宗仁,不可能为陈的私心,而与陈联合反蒋,“机不可失”或许有,但绝对是小插曲,主要还是粤系将领,大多已被蒋介石收卖。所以说,陈济棠还真是一条爱国爱广东的汉子!


安平144796971


陈济棠在1929年3月取代李济深,就任广东编遣区特派员,随后就任讨逆军第八路军总指挥,控制了广东军权,实际上已开始统治广东。1931年5月,粤省主席陈铭枢离职后,他就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南天王"。

陈济棠这个人在民国时期属于典型的地方实力派,总是把广东地方利益摆在首位,当利益发生冲突之时,即反共又反蒋,有时则明里暗里互相配合,抵制外部力量进入粤省。

1934年10月,陈济棠执行"互相借道"协议,使红军顺利、迅速地通过广东省境,此举客观上帮助了红军,事实上是在帮自己。试想,假如红军入粤或者在湘粤省境线上与广东军队激战,跟踪追击的国民政府中央军岂不后脚跨入广东省?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小算盘莫不如此。

1936年5月,广东地方精神领袖,国民党中央主席胡汉民去世,蒋介石想要进一步加强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威权,陈济棠和同样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广西新桂系集团联合"反蒋",史称"六一事变"。这一事件不得人心,广东空军飞行员首先投奔南京,接着又有粤军重要将领李汉魂、余汉谋与陈济棠分道扬镳。局面如此,陈济棠只得通电下野。



另一方面,陈济棠统治广东时期,广东省的经济、民生建设还是有板有眼的。特别是蔗糖业,只用两年的时间,就建成了日产一千五百吨的七个现代制糖厂和附设酒精厂,不但解决了广东扩大军队与军备的费用来源,同时也增加了新业人数,对于安定人民的生活,繁荣当时的广东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0年10月,邓小平接见陈济棠儿子陈树柏,肯定地说:"令尊治粤八年,确有建树。"并亲笔写下"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诗句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