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认定《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洛夏37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并非是题主脑洞大开,而是很有道理的一件事情。我们看《红楼梦》原书序言中,其实没有说“曹雪芹”是真正作者,是假托一个红尘历幻的“石兄”所著,然而交给了空空道人,空空道人因此开悟,改名为“情僧”(道人怎么一下成了和尚?),所以这本《石头记》也称为《情僧录》。然后又经东鲁孔梅溪之手,题为《风月宝鉴》,再由曹雪芹在悼红轩里做了一番编辑工作(披阅十载,增册五次),改名为《金陵十二钗》。

其中,石兄、空空道人、孔梅溪等,都是历史上查无此人的虚构人物,那为什么偏偏最后的曹雪芹就是个真名?有人说曹雪芹是“抄写勤”的化名,就像贾雨村是“假语村言”的代称一样。

我们现在发现的有关曹雪芹的资料,都是零散的,像一堆陶罐的碎片,至于这些碎片是不是一件器物,还很难说。我们知道的所谓曹雪芹的生活境况,基本上都出自于乾隆年间的两个皇族敦敏、敦诚的笔下。通过兄弟二人的诗,我们知道了曹雪芹的一些零碎细节,他住在荒凉的北京西山,“举家食粥”日子过得很艰难。又知道乾隆二十九年(1764),他因小儿子染病死了,伤心痛泣之余,不久也染病而亡。又通过一个叫张宜泉的,在他著有《春柳堂诗稿》的里,有四首诗提到曹雪芹的名字。但是他一般都把曹雪芹叫“芹溪”。

后来,又出现过一个造假的曹雪芹像的事情,1960年代时,惊现曹雪芹画像,有人把“曹雪芹”的画像10块钱卖给了河南博物馆,上题画着一个席地而坐的清朝人物,长衫麻鞋,,右手平抚右膝,显得风流儒雅,闲情逸致。画像上还有字,上书:


雪芹先生,洪才河泻,逸藻云翔,尹公望山,时督两江,以通家之谊,罗致幕府,案牍之暇,诗酒赓和,铿锵隽永,余私忱钦慕,爰作小照,绘其风流儒雅之致,以志雪鸿之迹尔。

一时间,周汝昌先生等红学家奉为至宝,还在写《曹雪芹新传》的时候,专门写了一个章节,脑补了许多“曹雪芹”在尹继善手下工作时,倍受敬重的情形,然而,正如一句谎言要十句来圆,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大BUG,尹继善和随园主人袁枚是再好不过的朋友,“曹雪芹”既然和尹继善相熟,那为什么袁枚没有提过这事?这不合情理啊,不过周汝昌先生有办法,他又脑补道:

“有人介绍,想为曹、袁二人牵丝引线,以为两诗人定能投契。雪芹素知袁枚风格不高,看不入眼,拒而不往。这也得罪了南京的诗坛文苑”。

结果后来真相一出,真让人笑掉大牙。这个所谓“曹雪芹”的画像,根本就是个伪造的赝品,画确实是清朝的,也是乾隆年间的,但画上人,根本不是曹雪芹,而是一个叫俞楚江的人,卖画者觉得这人籍籍无名,根本卖不上价,于是就题了一行字,伪称是曹雪芹的像(那才卖了十块钱,捂脸),引发了红学界的一场闹剧,要说还是郭沫若有两把刷子,当时就觉得这画有蹂躏,不像是真的。可叹周汝昌等却迷在其中。PS:不过我觉得还是有很多曹雪芹的像,都像是从这幅假画中模拟来的(百度百科上还用这张像)。

所以说,红学家们研究的结论不见得都是对的,焉知在敦敏兄弟笔下发现的这个曹雪芹,不是一个偶然名字相同的一个人?有一点极为可疑,敦诚、敦敏、张宜泉这些人,都说过曹雪芹能诗善画,却从来没说过他写小说,写《红楼梦》,古往今来,又穷又愁的诗人画家,车载斗量,乾隆年间有这么一人也足为奇。所以说,这个“曹雪芹”到底是不是真是《红楼梦》的作者,还是有质疑的理由的。

其实,古代写小说的,类似现在网上写H文的,大都不留真名,有很多的“无名英雄”,《金瓶梅》且不说,写有《玉娇梨》、《平山冷燕》等十几部小说的作者,署名为天花藏主人,真实的姓名却不得而知,至今也没有考证出来。不过天花藏主人、兰陵笑笑生之类,一点也不像真名,而曹雪芹像是真名,所以大家就这样认为了,正像现在祥瑞御免的马亲王,取名马伯庸,大概编辑觉得像是真名,稿费邮单上都开这个名字。


江湖夜雨


红楼梦不是写普通老百姓家史什么曹家明珠家等等,而是密写清皇室家之丑事,乾隆这么聪明当时看出来了,知道小说隐写的就是他太祖顺治朝和祖祖康熙朝的事情,乾隆为了掩人口目,故意说成是此乃明珠家事也,所以和珅也很聪明立即着手叫人该写红楼梦,把皇家事改写为像曹家家事,让红楼梦扑溯迷离,让爱好红楼者难解开其中之迷。


阿慧182107598


红,真正作者为石兄,例,焦大骂咧,扒灰养小叔子,下批,不如意事十八九,可与人言仅二三,,书此聊慰石兄,淫丧天香楼,本来有五页的,畸叟阻止,删去,可能这石兄对此事心中不快,所以批者写了土面二句,劝石兄心平气和些,首衅开端实在宁,照全书看,淫丧这情节不该删,可不删太坍台,所以硬叫删去。如曹雪芹为原创,应为书此以慰芹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