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射了李鸿章一枪,老李开心坏了,伊藤博文后悔死了

甲午战败后,清朝政府派代表赴日本谈判,但是选人问题却让人非常头疼。1895年2月美国驻华公使田贝转来的东京来信,慈禧太后看完后指定要李鸿章赴日谈判。

1895年3月13日,李鸿章带着美国国务卿科士达为参谋,率100多名随员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进行商洽。

晚晴重臣李鸿章

谈判的过程十分的艰辛,通过几轮商洽后,日方提出非常严苛的议和条款。主要有以下几条:1、供认朝鲜独立;2、我国向日本补偿军费库平银三亿两;3、我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隶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4、我国向日本敞开北京、沙市、重庆、姑苏、杭州、湘潭和梧州七处通商口岸;5、长江、西江、吴淞江及运河等内河航行权规模;6、日本驻军地址及所需军费。

1895年3月24日下午4时,第三轮谈判结束后,满腹心事的李鸿章步出春帆楼,乘轿回来驿馆。谁知,就在李鸿章的轿子快抵达驿馆时,人群中俄然蹿出一名日本男人,在左右未及反响之时,照定李鸿章即是一枪。李鸿章左颊中弹,血染官服,当场晕厥曩昔。一时刻,现场大乱,行人四处窜逃,行刺者趁乱躲入人群溜之大吉,躲入路旁的一个店肆里。迷迷糊糊中,他还不忘叮嘱随员,将换下来的黄马褂血衣保存下来,要求不要洗掉血迹。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行刺事情发生后,马关警方很快抓到了凶手。凶手是21岁的小山丰太郎,是日本右翼集体“神刀馆”的成员。他不期望中日休战,更不情愿看到中日议和,专心期望将战役进行下去,所以决议借刺杀李鸿章,挑起中日之间的进一步对立,将战役进行到底。小山丰太郎用的可能是土枪,威力不够大。李鸿章中的这一枪,子弹正好嵌在左眼下方一寸的位置。子弹虽然留在了体内,但没有伤及眼睛。李鸿章不让取出来,俄国医生也坚持不取。一是李鸿章时年73,一动不如一静;二是李鸿章希望留下这个让伊藤博文揪心的罪证,和日本人做“有理、有节的斗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小山的主意与日本政府此刻的意图截然不同,日本政府正本拟就的商洽战略是借战役强逼清政府签定不平等公约,然后见好就收。此刻的伊藤博文最忧虑的即是有啥凭据落在列强手中,让一向凶相毕露的西洋各国从中干与,坐收渔翁之利。小山的做法恰恰无异于帮倒忙。难怪伊藤博文闻讯后气急败坏地发怒道:这一事情的发作比战场上一两个师团的失败还要严峻!

果然,一颗子弹换回了1亿两白银,最后理亏的日本人要价从3亿两降到2亿两。这“一枪”甚至还引来了俄国、法国、德国对日本掠夺辽东的联合干预。在他们的压力之下,特别是俄国有意无意地在远东作调兵姿态,吓得日本不得不接受中国3000万两白银的补偿,放弃了辽东,毕竟日本打败清国后,自己也只剩下一口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