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累计实现营收超2万亿,广汽集团董事长对产业有三点建议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了解广汽集团愈多,这样的感触愈深。1997年,因为广州标致合资项目的失败,广汽集团从近30亿元的负债重新起步。20年间,广汽集团累计产销汽车超1200万辆,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3143亿元,累计实现利税总额4111亿元。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说,“广汽自主品牌传祺从2010年诞生,到如今成为广东制造、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体现着高质量发展的脉络。”广汽集团一直要求自己,用成长见证着出行变迁,用匠心雕琢着出行梦想。

日前,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走进广汽集团,证券时报社长兼总编辑何伟与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

广汽传祺销量连续七年76%复合增长率

何伟: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广汽集团成立21年,广汽集团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做出很大的贡献。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一定与时代吻合,特别是置身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广州。2018年,广汽集团已经位列世界500强企业的第202位,公司是如何一路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

裁剪图片

采访:证券时报社长兼总编辑何伟(左)

嘉宾: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

曾庆洪:改革开放40年,本人可以说见证了中国汽车的发展,因为近40年来我一直在汽车行业,从1979年进入广州客车厂,到现在的广汽集团。

广州轿车的发展,从1985年成立广标,到现在有33年了。这个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85年到1998年阶段,也是最困难的时候。40年前中国汽车年产销还不到20万辆,现在是3000万辆。所以那时市场规模很小,广标最高产量一年不到3万辆,产品没有办法更新,也没办法支撑研发的费用,最后无法经营下去就是关门。

第二阶段从1998年开始,重组广标成立广汽集团,与新的合作伙伴成立了广州本田,我在广本7年,担任多年中方总经理。我们当时提出起步与世界同步,世界品质一脉相承,技术、产品也适合中国市场,所以销售很火爆。

何伟:我的第一辆私家车就是广州本田。

曾庆洪:我记得1999年广本下线当年销量达到1万辆,第二年3万辆,第三年6万辆,基本上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去发展。我们走出一条叫“以市场为导向,小投入、快产出,滚动发展”的路子,很适合中国的汽车市场发展。

一直到2000年的时候,中国汽车市场开始爆发式增长,给我们带来很好的机会,所以很多汽车厂商进入中国市场,除了本田,丰田、三菱、日产也纷纷来广州。

第三阶段是2010年开始的自主创新、自有品牌,这方面广汽集团可能是迟了一些。但是,我们通过前两个阶段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机会、有能力推进我们的自主研发。广汽通过多年与丰田、本田等全球精益生产的领导者开展合资合作,充分消化吸收了精益生产核心理念和优势要素,创建了广汽生产方式,成为广汽自主品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品质,增加效益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何伟:广汽传祺能够顺势雄起,首先得益于从合资品牌得到的人才和资本。现在自主品牌可以与合资品牌竞争。广汽传祺最厉害的就是售价突破20万元。

曾庆洪:2010年9月份,第一台广汽传祺产品成功下线。随后七年的发展非常迅速,销量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6%,其中前六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5%,主要产品是GS4、GS8等SUV产品。广汽传祺一开始我们就从中高档开始切入这个市场,我们没有做3万、4万一辆的车,这样的话根据市场情况可以向上走、也可以向下走。21年来,广汽集团从小到大、从合资经营到自主品牌,从21年前的1万辆车产量到2017年201万辆,实现了200倍的增长。今天,广汽集团能做到销售收入3500亿、利税621亿,名列世界500强202位,一是靠改革开放40年的政策发展,二是靠消费者对广汽的认同和信任,对我们的服务、对我们的质量、对我们的性价比的认可。最关键的是,离不开从50年代开始几代广州汽车人的艰苦努力。

务实文化打造广汽传祺自主品牌

何伟:广汽集团有着独特的企业文化,跟广东文化特征比较吻合的特征是什么样的?

曾庆洪:广东比较务实、比较包容。无论是广汽集团还是合资企业的领导班子,都来自五湖四海,证明广东还是试验田、实验区。

何伟:有些合资厂商看到外方赚到钱会比较心疼。广汽不太一样,公司与日系的汽车厂商基本都进行了合资。但是,合资目的最终是否还是要落脚于发展自主品牌?

曾庆洪:合资的文化很重要,还要大家互相信任、沟通。我在合资企业做了近八年,发现文化差距太远,或者大家互相不了解,会造成很多的误解,所以文化融合很重要。与本田、丰田、三菱成功合作后,有了成功的经验,后来有欧美汽车厂商比如菲亚特克莱斯勒也跟我们合作了,因为大家对广汽这个合作伙伴比较信任。通过合资、合作,广汽集团培养了一批人才,积累了经验,为后来发展自主品牌奠定了基础。

何伟:现在汽车产业政策越来越开放,自主品牌会面临什么状况?特别是广汽传祺有什么新的挑战?

曾庆洪:自主品牌面临的挑战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国家现在政策越来越放开,包括合资股比、关税调整。

但是,提出股比放开之后,目前还没有外方合作伙伴与我们谈过调整。企业为什么要做投资?一个是市场,二是成本,第三个是效率。50对50的比例可以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外资品牌发挥技术优势,而对广汽来讲,我们有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对当地市场更有把握,有着20多年的沉淀;同时在企业文化方面我们也有优势,包括员工的思想工作、习惯等等。最近外方与我们谈要加大跟广汽集团的合作,也扩大对合作项目的投入和发展,充分证明与我们合作的信心。

传统造车与新造车优势互补

何伟:现在中国汽车除了跟外资的竞争,国内也有几家新造车势力,特别在新能源汽车、智能互联方面。广汽集团已经有了布局,但是新造车势力成长很快,公司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广汽作为一家传统燃油车企业,与新造车势力如何融合?

曾庆洪:我很佩服新造车势力包括互联网造车的信心、决心。做汽车涉及到安全性、服务、保养,包括一大堆的法规,可能会遇到很多挑战。比如说规模的挑战,汽车是靠规模经济上来的,不可能做5万、10万辆车就有钱赚。

所以第一,汽车本质上仍然需要制造业的优势,互联网等是赋予的综合功能;第二,广汽集团有200万辆车的规模配套优势;第三是遍布全国省市县的2400多家销售网络优势,并且可以做好汽车售后服务工作。所以最好的方式是传统造车企业与新造车势力能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能够把成本降下来,实现共赢。

何伟:现在新能源汽车和各种新技术发展很快,但是也有观点质疑是不是规划太多,落地会遇到较多困难?

曾庆洪: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重要战略,去年50万辆到今年预计100万辆的规模,2020年保有量500万,2025年则是全部车辆的20%。

我们希望能够渐进的发展,而不是2030年全部停售燃油车。目前英国宣布了2040年停止,德国也宣布2030年停止,不过中国和美国都没有类似计划。每个国家应该根据国家的能源结构的不同来确定这个时间表,比如我们国家目前的能源大部分是靠火力发电,火力发电基本上70%多都是煤发电。现在的电还不是新能源,我想今后汽车肯定会多元化,谁都不可能代替谁,至少很长一段时间是这样。

何伟:按照国家汽车发展战略,未来有望组建起大的汽车集团。其他国家汽车发展规律也是这样,最后行业剩下三五家汽车巨头。我们这样的时代也已经来了,原来是你有汽车生产资质就能经营,下一步可能面临淘汰赛,要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在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的位置,广汽集团决策层对未来有什么样的谋划?

曾庆洪:对企业来说,战略很重要,未来更重要,广汽集团对自己的要求是“创无止境,心有未来”。我想,汽车今后发展的方向是智能网联,智能化、网络化、电动化,包括数字化和共享。相信以后汽车不仅是代步的工具,可能是一个移动终端。可能大家将来都离不开智能汽车,它会成为你最好的伙伴。相比电动化的发展,自动驾驶的实现可能会比较远,到2025年或者2030年,但L3阶段会很快实现。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是渐进的,所以广汽集团从2013年起开始推出很多混合动力车型。

广汽集团整体发展按照“十三五”规划去推进。短期一定会以市场为导向,一定会以顾客需求为重,来实现良性的发展,不求大,我们只求强。所以我们现在排在世界500强第几名不重要,我们真正把自己做强,然后再做大,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已经在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积极布局,去年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动工,总共要投入450亿元。

在“十三五”期间,广汽集团将秉承“内部协同创新、外部开放合作”的发展原则,力争实现汽车产能300万辆,产能利用率达到80%。同时,做强做实研发、整车、零部件、商贸服务和金融服务五大板块,以及全力发展自主品牌,实现自主品牌跨越式发展,实现电动化、国际化、网联化三个方面的重大突破。

对汽车产业的三点建议

何伟:曾庆洪董事长在汽车领域耕耘40年,是为数不多的汽车行家。您对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和汽车发展有没有建议?

曾庆洪:中国的汽车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对中国的汽车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中国汽车发展政策不断完善,我在两会期间也提了一些建议,比如股比问题如何放开,以及新能源汽车双积分问题、补贴问题。

第一,政策应当鼓励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去追赶外资品牌,因为目前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第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主要用三元电池,但是三元电池材料我们国家很少,特别是钴很少,全靠进口。我们需要在电池方面加大研发和资本的投入。第三,有人分析中国汽车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美国100人有89个人有车,而中国有13亿人。其实,一公里大概260台车,深圳有6000公里,深圳饱和300万台车,超过300万就不现实了。还要计算停车场,因为有的车不走。所以主管部门制定产业政策时,计算汽车保有量应该与城市道路、停车场有直接关系,而不是与多少人有关。

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引导性的,希望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智能驾驶方面,有序引导制定标准。现在新能源汽车已经有行业标准了,接下来智能网联汽车的标准也要出台,自动驾驶也有标准政策出台,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的产业政策。

2017年广汽集团做了几件事情,一是非公开发行150亿股票,通过A股市场成功融资;第二是7500亩智能网联产业园的首期工程将于2018年年底建好,2017年广东省、广州市领导均非常关注项目进程,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第三,广汽集团是广州唯一一家国企职业经理人市场化改革试点,除了主要领导人员外,我们将在全球范围内按照市场条件招聘,按市场水平发工资,不再限薪。职业经理人会有很大的压力,干得好的接着干,但是没有级别、完全市场化。签约的高端人才薪酬可以是之前标准的六七倍,这样能够在全球招到优秀的人才,无论是车辆造型师还是设计师包括动力总成设计等等。有人才了,有资金了,有体制机制,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