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把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定在5元一斤,最终会出现什么结果?

一树海棠满院花


粮食价格低,可以有效促进农民进程务工,并且在种地不赚钱的情况下以很小的代价就可以放弃土地,有利于城镇化和销售土地建设房地产。


2018年8月份小麦收购价在1.2元每斤左右波动,而玉米则在0.9元每斤左右徘徊,全国各地收购价会有一定差别。


假如小麦和玉米价格定为5元一斤,农民就会更富裕吗?


不会的。


受影响的更多是城市居民,馒头之前一元两个,以后也许就会2元一个了,大米会成为更受欢迎的主食。


近年来农民种地除了能挣出自己的口粮,即使不去计算人工成本,种地也是不赚钱的。农药、种子、化肥、雇佣农用机械,到处都需要钱。在干旱地区如果每季浇两三次水的话,更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北方土地亩产800斤就算是不错的收成了,800斤小麦,800斤玉米,按照上面所说的收购价,一亩地的产出也不过1680元,而成本也要在1000元左右。即使都按照5元计算,一亩地的产出也不过8000元,即使成本不涨,毛利润也不会超过7000元。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轰轰烈烈的房地产开发,农村土地消失的速度是异常快的,实际农民人均耕地往往不到2亩地。

简单来说,即使小麦玉米5元一斤,一位农民的年收入也不过1.4万元,维持基本生活是够了,但是想要买房买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只不过粮价上涨能够让部分农民看到希望,留在农村种地的人会增多,农民会更加重视土地。


实际上,即使粮价上涨,农民往往只能拿到小头,就跟蔬菜水果一样。


即使国家直接高价收购粮食让农民得到实惠,粮价上涨的同时一定会伴随着农资及物价全面 上涨,农民还会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


粮价上涨还会让资本看到利益,大举购入国际小麦玉米,从中谋取暴利。甚至于会出现进口粮食替代农民产出的粮食,农民卖粮无门的现象。


原材料上涨,以小麦玉米为原料的食品行业、白酒行业、饲料行业都会普遍大幅涨价。


等到粮价涨到这么高的时候,通货膨胀应该已经上升到了新高度,也许全国各地的房价都已经没有低于1万元一平米的了,不管是农民还是市民,生活压力会更大。


财智成功


最新小麦、玉米收购价格分别为1.2元/斤和0.9元/斤,这是市价,是在农产品最低收购价基础上市场供需平衡产生的结果。如果人为的打破这个平衡,将小麦、玉米的收购价格提升到5元/斤,那么农民是否因此而增收?整个国民经济又将怎么样?

如果要保证提价的有效性,必须有一个额外的假设,那就是小麦、玉米的销路没有出现问题,有一台额外的巨型印钞机连续工作,为玉米收购提供现金保障,源源不断的额外财富流进市场,最终以通胀的形式达成平衡,先在5元的价值等于以前的1元。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工业和产业的结构等级决定的,农业是工业的基础,工业不可能落后于农业。

当然市场没有假设,也没有额外的印钞机,提价也无法发挥作用。

我们都知道价格和销量是反比关系,如果小麦、玉米价格收购提升后,那么非必要需求就会降低。比如酿酒、面食、饲料等行业会垮掉,因为没有人能消费的起。为了生存他们要寻改变工艺,寻找替代原料,到时候你或许仍然可以看到小麦、玉米酿的酒,做的面,但此时他们就是高档奢侈品了。

作为必要需求的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增加了5倍,如果还要吃小麦、用玉米,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减少其他收支,比如旅游、教育、投资、其他消费等,那就是百业凋敝,重新回到大饥荒的原始时代。显然这是不太可能的,寻找替代品则也是他们的选择,这是饮食结构的变化,南北都吃大米、土豆、猪肉、牛肉等。

总之所有的结果就是没有人再买小麦、玉米,有价无市,那么拥有小麦、玉米的人除了拥有小麦玉米,别的什么也没有,他如果想获得财富,提高生活水平,卖粮是行不通的,只能通过以物换物的形式进行。如果想要以物换物获得成功,那就要在供需中寻找新的平衡,这个时候交换价格已经脱钩交易价格。

所以说,将小麦、玉米的收购价提高到5元,对于市场上来说是没有用的,只是一纸空文,相当限制了小麦的交易途径,由买卖变成了交换。






徐徐成翔


假如把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定在5元一斤,最终会出现什么结果?

(我真的很想农民的粮食都涨价,哪怕一粒麦子一毛钱。)

我来冒充一回专家吧。假如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定在5元一斤,明早醒来你买馒头要3块钱一个,猪肉价格在35块钱一斤。

2个馒头再喝8块钱一碗的胡辣汤才能吃饱肚皮去开始一天的工作。你会发现,一天要是挣不到500块钱的话,日子会过不下去。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家三口的话,一天的生活消费要至少保持在150块左右,才能不至于磕碜到吃土的地步。

任何社会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都会设定一个可以交换价值的等价物。比如你的小麦5元一斤,馒头一个要多少钱。如果4个馒头一斤的话,从小麦加工到面粉再蒸成馒头,这个中间要增值多少知道吗?小麦5元一斤,小麦粉要8元一斤,馒头就要12元4个了。农民自家蒸馒头就算了,不再假设之内。

粮食是一切的基础,包括工业也不例外。作为初加工的小麦,在进入工厂然后变成食品,这个过程又会增值多少,工厂把食品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再把食品卖给农民,这个中间又会把价格翻高几倍?

小麦价格和玉米价格定在5元一斤,你会发现。最终吃不起面粉,吃不起面包的人是你农民自己。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左右和控制的,就不要去空想。多多的挣钱不至于自己没吃没喝,种地不行就转包给别人,自己外出找门路。


农民妹子一枝花


那么市场就会全打乱了。完全违背市场规律发展。如果小麦价格比现在多五倍,虽然表面上是农民受益了,可是相关产业物价也会增长,面粉价格也会大涨价,要知道,现在农民基本没有推面的了,大都是直接购买成袋的面粉,这样一来,也会导致农民生活成本大大增长,要花五倍的价格才能买到。

最终,因市场规律被打乱,到头来还是农民受遭殃。例如农村奶牛产业链市场规律出现问题,就会表现为下图情况。



另外,现如今是全球自由化,如果国内小麦价格高,相关企业为了成本与利润,就会更多的转向进口国外价格低廉的小麦,也直接导致农民种的小麦卖不出去了。

要知道,市场经济时代,供需方会根据市场规律自由调整,虽然也有政府调节,但都是通过补贴等方式进行,最小范围的降低人为干预市场的行为。

而对于农民来说,只有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高效率的农业技术,如无人机打药,机械收购,高标准农田灌溉技术等。从能更好的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及利润空间。


龙百晓生


小麦也好,玉米也罢,都有一个价值问题,不是想定多少就定多少,想给多少价格就给多少价格。定低了,农民受不了,不种了,供应不上了,要么进口,要么涨价。反之,价格定的太高,一系列矛盾就爆发了。

首先,使用面粉的产品要涨价,包括最常用的面条,面包等,都会大幅涨价。不仅如此,酒精等工业产品也会涨价,那么,城乡居民的生活会带来问题。对玉米来说,使用的范围也很广,相关的产品很多,同样会带来很大的问题。

如果价格一直维持目前的水平,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会越来越低。因为,粮价不涨,其他的价格都在涨,农民的相对收入就在下降,谁还愿意种粮呢。

更重要的,农民种粮很大程度上要看天吃饭,如果不给他们足够的保障,对广大农民是不利的,解决他们贫困问题也是很难的。而农民不种粮,就要依靠进口。那么,我们的生存权就交给了外国人,显然也是不行的。

把粮价提到五元一斤,对调动农民积极性确实有效,带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也会很多。最有效的办法了就是减轻种粮负担,降低种粮成本,如给农药、化肥、农机具企业补贴等,以以此来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谭浩俊


这个问题也只是假设,我们就站在假设的基础上来分析。无粮不稳,可见粮食是稳定市场的基础,小麦是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主粮,玉米在工农业生产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现在小麦的价格在1.2元每市斤左右,玉米的价格在0.9元每市斤左右,如果把这个价位突然定价成5元每市斤,看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即便玉米小麦价格定为5元每斤,但现如今农民手里也并没有多少存粮,也就是说农民也不会因为粮食价格上涨带来多大的受益。真正受益者是粮食储备库与粮食贩卖囤积的人。

玉米小麦的价格突然翻倍涨到5元,面粉以及小麦深加工行业的价格也会马上跟着翻几倍的上涨,如所有的面食食品类。玉米加工牵涉的更多一些,如酒精、饲料、食品类等。这样一来势必会带动更多物价随机翻倍上涨。



基本上可以说,大部分的商品都能受到粮食价格的浮动跟随着上涨,这样一来就会出现通货膨胀,也就是说我们手中的钱就更加贬值了,到时候买一个馒头都要十块八块的,想喝酒吃肉那更是贵的没谱了。


所以说粮食是稳定市场行情的调节剂,是不可能轻易就会出现大的浮动的,也因此这几十年来,粮食价格的涨幅是不会有太大的变动的。


农大知事


看到这个问题,虽然说是假设,但小帮手内心还是有感触的,为什么?

不少朋友在后台给小帮手留言,说是现在玉米、小麦价格太低,如果上涨到好几块一斤,就好了,农民的收益就会增加好几倍,说是这样说,但大家考虑过假如玉米、小麦的价格真涨到了5元/斤,会出现什么后果吗?


先说下目前的玉米小麦价格,小麦目前是1块多一点,高的能达到1.1元、1.2元每斤,玉米的价格跨度较大,低的5、6毛一斤,高的8、9毛一斤,姑且都按1元来说,如果统一都上涨到5元/斤,一亩地的收益会在1500-2000元之间。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把物价同时上涨5倍,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鸡蛋20多元/斤,猪肉40元左右一斤,一个苹果要好几块,一斤蔬菜要几十,一瓶矿泉水要5块(一瓶饮料十好几)等等,那时候你会发现,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出去拿100元,还没买东西就没有了,狂街一次下来,没买多少东西几千块没了,你会突然决定这个世界很陌生,然后感到恐慌,你会怀念玉米小麦以前的价格,因为生活很稳定。


再者,如果只是玉米小麦价格定在了5元/斤,其他作物保持正常,你会发现地里全是这两种作物(除了因环境不能种植的区域外),清一色都是小麦,清一色都是玉米,地里再也见不到其他的作物,种蔬菜种水果的也没了,大家想吃蔬菜怎么办?想吃水果怎么办?不好意思,想吃就自己种。

城市工厂里的工人也会减少,大家都不想外出打工了,就在家里种地,街上的店铺有些也会关门,挣的还没种地多,再往深处想,等到玉米小麦成熟时,会不会出现抢粮的情况?本来前一天晚上,自己在床上想着第二天去收庄稼,然后能卖多少多少钱,等到第二天去地里一看,被人连夜收割完了,社会的稳定会不会也因此收到影响?


所以,这件事不能再往深处想,我唯一能想到的后果,就是大家希望还是回到原来的价格上去吧,毕竟相比多挣那一些钱,生活的安定才是最重要的。

说了这么多,有些朋友可能会说了,“你说的这些可不一定会出现,我还是想让玉米小麦涨到5元/斤”,小帮手只能说,每个人的看法和想法都不同,毕竟这个问题只是假设,如果你有其他不同的看法,欢迎在下面评论中留言,大家一起来探讨。

【我是农民的小帮手,感谢您的点赞和关注,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农民的小帮手


农民朋友们都希望自己种的庄稼能够卖一个好价钱,可是近年来庄稼的价钱都一路下跌,这就让大家很无奈了。有网友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假如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定位五元一斤,会出现什么结果?”其实出现这样的结果有好也有坏!

1.农民的玉米和小麦会一售而空

五元一斤的玉米和小麦真的是农民朋友们想都不敢想的,基本是现在很多地方玉米和小麦的三四倍,农民朋友们恨不得把家里的每一颗粮食都卖出去啊,因为这个价钱实在是太高了,大家肯定也都会特别的开心,盼了这么久粮食终于暴涨了,孩子上学的学费也有着落了,多好的啊!

2.玉米小麦市场过度饱和会导致小麦从商家那里售出的时候更高

因为大家看到这个价钱这么高,肯定都会把自己家里的玉米和小麦统统卖出去,如果谁这个时候把自己家里的粮食还囤起来,那大伙肯定会笑话这个人的,然而大家都把麦子和玉米卖出去了,市场一定会过度饱和。可是农民手上却一点粮食都没有了,这个时候他们又需要再买粮食,可是这个时候粮食价钱就会提的更高。

3.钱会贬值的更快

牵一发而动全身,玉米和小麦从商家哪儿卖出去比五元更贵,可是大家哪儿有这么多钱啊,那么大伙的工资就会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物价的暴涨,钱也就又变的越来越不值钱了,以前五元能买的东西,可能之后二十元才能买得到,对国民经济有着很大的影响!

这就是玉米和小麦涨价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大家怎么认为呢?


三农圈子


假如把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定在5元一斤,最终会出现什么结果?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的我,曾经也是来自农村,对于农作物的价格,我是深有感触,农民伯伯每年辛辛苦苦种植农作物,就是盼望有一个好的收成,但是有了好的收成还不行,必须有好的价格,才能卖上钱,一年四季到头来,依靠农作物,大概收入不会超过1万元,卖不了多少钱,如果不是大规模经营的话,农民根本没有盼头,所以这就是为啥很多农民开始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这今年种植农作物的人少了,农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流失率很大,这对农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毕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啊,不可或缺,必须高度重视,这今年以来,国家对于三农领域,财政补贴也是不少,大力发展农业,但是很多偏远地区,还是照顾不暇,因为农作物的价格实在卖的太便宜了,必须大规模经营,像美国的大农业那样,经营大规模的农场,农民才有盼望,所以这近年,国家有开始征收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去经营,提高资源利用率,这是对的,但是也要保障最起码的吃饭问题啊,总不能一切靠买啊,有些必需品,还得自己种植,因为对于农村的农民来说,种植土地,种植农作物,也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最起码平时的吃饭,温饱不成问题。

接下来,牛哥给大家重点说明一下,假如把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定在5元一斤,最终会出现什么结果?

首先,对于农民来说,这绝对是一大利好啊。5元一斤的价格,算是比较高了,如果经营的土地比较多,规模比较大,目前很多农村已经开始了机械化经营,特别是北方一些地区,比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这是我国农业大省,对全国的农业的贡献和低位非常重要,这里的农民基本上都是机械化经营。

我们以小麦为例子,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

我国小麦主产区为华北灌溉冬麦区(主要包括山东省和天津市的全部,河北省中南部,北京市中南部,河南省中北部,陕西省关中平原,山西省南部)、华北雨养冬麦区(主要包括江苏及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河南省东南部),也是今天介绍的重点区域。

我们打个比方,比如一个农户,经营20亩土地,全部用来种植小麦,假设每年一亩土地的产值是900斤,那么20亩土地就是20x900=18000斤。那么每年总收入(排除各种支出费用,比如:农药化肥和人工支出等因素)=18000x5=90000元

实际收入,减去1-2万的农药化肥和人工成本等,那么净利润也有80000-70000不等的收入,对于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这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但是对于很多地区来说,很难实现这种大规模经营或农场化,机械化经营,所以收入方面就会打打折扣的,每年最多也就一两万收入,根本不够。 因为每户最多土地也就是2-3亩,而且还是按照人口划分的,这一点我相信在农村生活过的,应该是比较清楚的。

接下来,我们以郑商所的的小麦和大商所的玉米期货品种走势,从期货和现货的价格走势情况,给大家分析一下,5元一斤到底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郑商所:普麦行情

普麦这种合约,几乎都没什么交易量,也不是很活跃,目前普麦指数的报价大概是2370元/顿,普麦主连合约是2400元/顿。

对于现货市场价格,也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作用,因为现货和期货本来就是相辅相成,期货是在现货的基础上衍生而来,所以期货价格往往能够发映现货市场的价格走势。

小麦现货市场价格走势:2000元/顿左右。


目前正常的情况是,全国主要生产小麦的地区,一斤小麦价格是1.26元最高,最低是0.8元,这5元一斤的价格确实是高了,要真的是这样,很多农民都是乐于高种植业。

大商所:玉米

目前玉米期货指数报价是1877元/顿,主连合约报价1806元/顿。

从上诉图表分析,得知,5元一斤的小麦和玉米,价格确实还是蛮高的,已经是超过了正常的价格值,大概是4倍左右,因为目前一斤小麦也就1.25元左右,和5元一斤相差还是比较大的。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假如把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定在5元一斤,最终会出现什么结果?从结果层面给大家分析一下。

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导致物价大涨,因为小麦和玉米可是主要的农作物啊,特别是小麦,对物价的影响太大了。

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虽然行情不好,但还是希望多多帮忙点赞哦,谢谢!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牛哥说投资


这个题目有意思,令人脑洞大开。

从经济学角度讲,商品的价格由商品的成本加利润构成的。利润要受到供求关系和竞争关系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市场“定”的, 不是人来定的。只有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才能“制定”价格。但价格制定之后,还有制定其他的规则,如谁来收购?是必须收购还是有不收的自由?谁出收购资金?卖给谁?买方是否有不买的权力?

前些年,国家曾经实行一段保护价收购粮食的政策,农民生产出来的粮食必须收购,而且价格只能高于保护价,不能低于保护价,以此来保护农民的积极性。这种措施对农民非常好,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国家同时又规定“顺价销售”,粮库不能按低于收购价销售粮食,所以粮库也不赔钱。但苦了粮食加工企业。粮价上涨的部分、粮库效率低下的部分、包括管理不善浪费的部分都转嫁给了粮食加工企业。这使粮食加工企业收购粮食成本增加,粮食加工出的产品销售困难没有利润。

这种做法也造成了后来的粮食大量进口、而粮库高库存的局面。这也是为什么2016年国家改变了做法,不再实行粮食托市政策,让粮食随行就市,然后给农民按生产面积补贴。

以上这些还是粮食价格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出现的问题。如果如题主所说,将玉米小麦的价格调到5元,那就只有两个结果:一是粮食加工企业全部倒闭;二是粮食加工企业全部用进口粮食,让国产粮食或者在农民手中烂掉,或者在粮库烂掉(如果粮库真有那么多票子收粮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