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和歼15的小翼有什么区别吗?

军情最前沿


歼-20采用鸭式三角翼气动布局,在大三角主翼之前的机身放置一对较小的三角鸭翼。歼-15采用的是三翼面气动布局,在正常有尾气动布局的基础上增加一对水平前翼。在这两种气动布局中,鸭翼和前翼的作用都是大迎角状态下产生脱体涡对主翼形成有利干扰,起到增加总体升力,提高战斗机机动性的作用,但两者在设计思想上存在本质性区别。



三翼面气动布局可被视为介于鸭式和常规布局间的一种折中设计方案,以增加前翼的方式使常规布局能兼顾鸭式布局的优点,却又在超音速阻力和配平能力上始终不及真正的鸭式,并且伴有增重缺点。此外三翼面布局战斗机的前翼在尺寸上普遍小于鸭翼,产生脱体涡提高战斗机机动性的能力远不及鸭翼,更多是辅助平尾来提高飞机的配平能力,并使战斗机升力中心前移,提高敏捷性。



歼-15的原准机是苏-33舰载战斗机,后者又是苏-27“侧卫”战斗机的舰载型。为了保证飞行员在着舰进近过程中始终能目视看到航母斜角甲板旁的助降灯,保持正确的下滑道,舰载战斗机的着舰具有低速小迎角的特点。为此苏霍伊设计师在超重的苏-33上引入了苏-27M的三翼面布局,通过升力中心前移的方式使该机变成了静不稳定布局,并在着舰中降低飞机的迎角,改善了机翼上表面气流分布,提高了总体升力。此外前翼还使苏-33在大迎角状态下具有了充足的低头操纵力矩,改善操纵特性。因此从苏-33的研发历史上看,歼-15采用三翼面布局更多是对机体重量的弥补,起到改善该机的着舰性能、提高着舰安全性的作用。


飞猪涨姿势


你说的“小翼”应该是歼20和歼15主翼之前的鸭翼。在说这个之前先说一点,有一小部分人坚持认为歼-15主翼前的小翼是“可动边条翼”,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歼-15主翼前的小翼就是鸭翼,而非可动边条翼,苏-57的才叫可动边条翼,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同为鸭翼,歼-15的和歼-20的鸭翼有什么区别呢?首先非常明确且直观的一点是,歼-15和歼-20的鸭翼都是可动的,区别在于歼-15的小鸭翼只能同步偏转,而歼-20的鸭翼是可以做差动动作的(一个向上,一个向下)。下面这张图就清晰地显示了歼-20鸭翼的差动状态,注意看红色箭头上方两个鸭翼的状态。

从公开视频来看,歼-20的鸭翼偏转角度近乎达到90度,偏转角度非常大,歼-15战斗机虽然没有视频佐证,但是其原型机苏-33是有视频佐证的,在做著名的“眼镜蛇机动”时,苏-33的鸭翼也可以达到近乎90度的下反,因此可以推断歼-15的小翼也具备同样的偏转能力。

差动鸭翼和同步偏转鸭翼的区别在于对机动性的提升,鸭翼差动可实现常规气动布局飞机无法实现的侧滑机动,当然相应地也会带来飞控程序的复杂化,歼-15的飞控基本还是沿用了苏-33的那一套,而歼-20使用的全新的飞火推一体飞控软件,鸭翼不仅可以实现差动,还可以实现和主翼、全动垂尾的联动,可以做出非常变态的超机动。不过,现阶段歼-20的机动性部分程度上还是受到了发动机性能的限制,如果国产涡扇发动机再给力一些,歼-20的超机动能力无人能出其右。


军机图


先说下歼-15的把,他的前身是苏-27的舰载型苏-33,他的小鸭翼不仅面积非常小,而且位置非常靠近主机翼。从本质上讲,他是属于三翼面布局的战机,并不具备鸭式布局战机中鸭翼的功能--配平。其采用这种布局的原因是,航母舰载机着舰时对于下降速度有要求,在着舰前,必须拥有能够每秒钟10米的快速下降能力,从而缩短着舰前需要准备的距离。

但是苏-27气动设计非常出色,低速情况下升力保持能力非常强,宽大的升力体机身让他在下降能力远远不足,在低速情况下,只能达到每秒3米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在前面加装一个小鸭翼,使得苏-33在降落时,相当于可以在机首方向再增加一个向下压的力,从而大幅度增加下降速度。

歼-15/苏-33的小鸭翼可以在起飞前增加少量升力,但是面积太小,而且也会增加阻力,因而在起飞阶段歼-15/苏-33的鸭翼偏转角度都非常小,并非以增加起飞升力为主。

歼-15出发前准备,这差不多就是歼-15起飞时机翼状态了,鸭翼偏转角度很小,向上升力主要是由水平尾翼和主机翼的襟副翼提供。

相比较歼-15/苏-33,歼-20属于典型的鸭式布局,鸭式布局里面,鸭翼的主要作用是两个方面,配平和涡流耦合。配平是基础功能,也就是常规布局里面水平尾翼的主要功能。在飞机飞行时,由于速度变化、外部气流变化、重心改变(油量消耗和投弹等)和气动外形改变(襟翼和扰流板偏转等)都会导致飞机力矩的不平衡。这就需要及时调整控制板进行配平,飞行速度越快,配平所需要压力越大。特别是战斗机设计流行静不安定布局时,更加放大扰动所带来的力矩变化。

鸭翼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常规布局战机里水平尾翼的作用—配平

但鸭式布局里面,由于鸭翼位置是在飞机重心前面,所以其可以用向上的正升力去配平。从而在升阻比上具有优势,特别是超音速飞行时,配平所需力矩越大,这个增补产生的升力差距也就越大。常规布局里面重心在配平力前面,要用向下的负升力才能压住飞机姿态,而鸭式布局则可以用向上的正升力,这个是鸭式布局飞机最大的好处。

最后再说涡流耦合,当鸭翼与机翼距离达到一定程度,鸭翼和机翼前缘分离涡流可以产生相互有利干扰作用,使涡系更加稳定,推迟涡流破裂。这样可以利用这种涡流去冲击主翼上方的紊乱的附面层,从而改善飞行性能。

特别是当飞机进行大仰角飞行时,机翼上方附面层扩大,升力减弱时,这种涡流耦合效应可以大大提高机翼的升力,这就是鸭翼的涡流耦合,对于大仰角飞行能力作用尤其明显。

歼-20采用的鸭翼和边条,可以轻松拉出4条涡流,而鸭翼前缘还可以产生两条,涡流组合非常复杂,对于飞控要求非常高,可以说是目前鸭翼涡流利用的最高水平。三翼面布局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涡流耦合效应,图为苏-30SM大仰角飞行时,机身边条和小鸭翼拉出强烈的4条涡流,而且垂直尾翼正好位于两条涡流之间,这种精妙设计对于机动性能有非常大的改善。


五岳掩赤城


有非常大的区别。具体解释可以查一下网上有几篇文章说得很详细,这里就不重复了。简单点说,歼20是鸭式布局,其鸭翼可以大大改善主翼的气流特性,提升飞机的高速爬升、大迎角飞行等能力。歼15是正常布局基础上加了一对小前翼,主要是帮助飞机起飞时快速抬头,但不会对机动性产生多少改善作用。


惯性导航88761176


问题都是模糊的,回答都要严谨。

所以我不那么回答。

飞机的设计,越靠前越重要。

两种飞机的鸭翼位置、大小、角度都不一样。所以请提问者提出它们俩哪靠着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