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却不小心漏掉一个人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巩固封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多得不胜枚举,有的是通过刀光剑影,还有的只是运用一种简单和平的方式就达到了集权的目的,其中有一位帝王就是这样,他的做法不仅被誉为了“最高政治艺术的运用”,而且还成为了千古佳话,被广为流传,但是他却做得不够干净,15年后竟被篡位。

他就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后周建立之后赵匡胤就进入了军营。在一次柴荣御驾亲征时,赵匡胤极力保护柴荣,并最终大败北汉军队。由此柴荣对赵匡胤更是赏识,不断提拔。后来柴荣驾崩,其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赵匡胤被任命为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在军中的赵匡胤经常礼贤下士,关心士兵,所以深受将士的爱戴。当他在面对柴宗训这样一个高居帝位的黄口小儿之时,他的不臣之心也急剧增长。

在一次朝廷派遣他北上御敌的时候,他刚离开帝都到达陈桥驿,兵变的计划就由此开始了。先是他的一些亲信在军中散布想要拥立赵匡胤为帝的消息,将士们听后都深表赞同,连连叫好,然后就由他的弟弟赵匡义和他的亲信赵普安排将士将一件黄袍披在假意装睡的赵匡胤身上,将士们见状急忙呼万岁。于是赵匡胤就“被迫”黄袍加身,在陈桥发动兵变。

回朝之后,丞相等人又无兵权,无力捍卫后周江山,于是无奈宣布柴宗训禅位给赵匡胤,于是赵匡胤便成了皇帝,定国号为宋。登上皇位后,当初就是由一个武将变为帝王的赵匡胤深知武将权重之后的后果,于是便想着削弱节度使的权力。

于是有一天,禁军大将石守信等武将就被赵匡胤传唤到了皇宫内喝酒,酒过三巡之后,赵匡胤便开始唉声叹气,埋怨做皇帝的艰难,大将们疑惑便询问皇帝为何这样说,赵匡胤话里有话的说道,你们虽然没有异心,但一旦黄袍加身,谁又能够拒绝呢。大将们一听这话连忙下跪叩首,希望皇帝能够给他们指条明路。

赵匡胤于是让他们交出兵权,留守地方并且给予他们荣华富贵,就这样第二天各大将都向皇帝辞职回乡。但是在这“杯酒释兵权”中,赵匡胤却唯独漏掉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他的弟弟赵光义,而这也造成了在15年后被其篡位。

赵光义也是一名武将,领泰宁军节度使。其他大将的兵权都已上交,然而他的兵权不但没被收回还变得越来越大,之后又被封为晋王,位列宰相之上。但是赵匡胤却没承想,他一时的疏忽大意,竟使得自己的皇位落在弟弟赵光义的头上。

一天晚上,赵匡胤邀弟弟进宫喝酒,两人喝醉之后便已睡去,结果第二天清晨的时候却发现尚在壮年的赵匡胤竟离奇死亡。再加上当时有烛影斧声之说,就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个弟弟了。况且在赵匡胤死后其皇位理应其子继承,然而却莫名其妙地传给了弟弟,这就使人更加相信这个拥兵自重的弟弟杀害了皇帝哥哥赵匡胤的说法了。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而赵匡胤就是如此,他百密而一疏,由于自己的一时大意竟使得这大好江山拱手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