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的一生真的没有败仗吗?

limali


从来没有不败的将军,作为二战最为杰出的将领,朱可夫也不例外。

(1)诺门坎战役

诺门坎战役又称为哈勒哈河战役,是指苏联蒙古还有日本1939年在满洲与蒙古的边界的一场冲突,此战先是由日本发动,后苏联介入并不断增兵,最终在1940年达成停战协定。从战争的结果来看,苏联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打消了日本借蒙古入侵苏联远东地区的野心,确保了东线的和平,1941年苏联能够从远东地区调兵保卫莫斯科与此不无关系,但从双方的投入和损失来看,苏联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而此战苏军方面的总指挥正是后来的将星:朱可夫

从苏联解体后解密的资料来看,诺门坎战役苏军死亡9703,受伤15251人,生病701人,合计25655人,日军战死7696人,失踪1021人,负伤8647人,生病2350人,合计损失19000人。单从伤亡人数来看,双方对比并不明显,但这是基于双方人数火力极大不对等的前提下的结果。此战苏军有超过7比1的坦克装甲车数量优势,6比1的火炮数量优势,3比1的兵力优势,前后消耗作战物资达80000吨,仅炮弹炸弹就消耗了31000吨,而日军各种物资消耗才2000吨不到。而战争的结果,不但人数损伤较日本多,还被击毁坦克280多辆,装甲车损失90辆,日军只损失了30多辆战车装甲车。

从结果的角度来看,苏联达到了战争的目的,说是获胜也可以接受,毕竟苏军刚刚结束大清洗,许多有经验的军官被处决,大大影响了战斗力,而且战争的结果对日本震撼很大,日本此后宁愿南进与美国为敌也没有打过苏联的主意。

从战术层面,苏军的战争组织并不成功,与其说是一场胜利,不如说是人多势众。但朱可夫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相反他还因此得到斯大林的青睐,为后期在卫国战争中大展拳脚奠定了基础。

(2)火星行动

1942年初莫斯科保卫战行动结束以后,朱可夫升任苏军副总司令,指挥莫斯科战区的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此时无论是朱可夫还是苏联军队,都对战争的结果报以乐观,对与德国的正面作战也是信心十足,在苏军统帅部看来,反击的时间已经来临,为此最高统帅部制定两个作战行动:火星行动和天王星行动,其中的火星行动目的在于围歼勒热夫突出部的第9集团军,进而消灭整个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彻底扭转被动局面。此战调动两个方面军,总兵力190万,火炮24000门,坦克3300辆,战机1100架。由朱可夫全权指挥。

但苏联显然低估了德国军队的实力,第9集团军据守勒热夫突出部将近一年,对这块战场了如指掌。德军依托地形构筑纵深防御,形成强大的交叉火力。第九集团军指挥沃尔特·莫德尔元帅是德军中的后起之秀,十分善于防守,苏军虽然在战役初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德军退而不乱,阵型始终保持弹性,不仅没有被苏联的冲击击垮,而且抓住机会利用强大的预备队反包围苏军,从11月25日战役打响到12月15日战役基本结束,苏军阵亡和被俘26万余人,伤残50万人,损失坦克1847辆,德军损失数字没有完全统计,即后来西方媒体估计,德军阵亡,病亡共计162713到330000人。而勒热夫突出部依旧在德国人手中。

苏联在此后的史料记载中对火星行动避而不谈,朱可夫本人也是寥寥数语,把火星行动定义为天王星行动的牵制战役,但失败就是失败,应该实事求是的面对,投入上百万兵力做牵制明显不符合实际。

当然,火星行动的失败也并非毫无意义,此战极大牵制了德国第九集团军,第六集团军得不到任何有效增援,被苏军彻底打垮,而第九集团军虽然胜利,却也损失惨重,此后再无力与苏军硬杠。1944年在朱可夫策划的“巴格拉季昂”行动中被团灭,朱可夫忠于报了当年一箭之仇。

火星行动的失败除了战术层面的失误,与朱可夫个人的工作安排也有很大关系,作为当时著名的救火队长,所有大的战役都有他的身影,他同时参与了天王星行动和火星行动,行程安排非常紧张,这也不可避免导致他无法对战术细节进行推敲,对战役结果造成了负面影响。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强如朱可夫,也不能说自己就是无敌的,但谈论他的失败不等于否定朱可夫的伟大,从失败中崛起,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终击败对手,这才是朱可夫受人敬仰的原因。


日慕乡关


当然不是,朱可夫也吃过败仗。在他成长为高级将领之前的且不论,二战期间的苏德战场上,朱可夫就曾经在勒热夫吃过败仗。

1942年春天,朱可夫凭借莫斯科战役胜利的威望,升任苏军副总司令,指挥莫斯科战区的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朱可夫认为苏军冬季大反攻的侧重点应该是莫斯科方向,目标是围歼勒热夫突出部的第9集团军,进而消灭整个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彻底扭转被动局面。斯大林经过考虑权衡,于9月26日做出决定,同时发动两个战略反攻,目标分别是斯大林格勒的德第6集团军和勒热夫突出部的德第9集团军。莫斯科方向的反攻由朱可夫指挥,代号“火星”,参战部队两个方面军,总兵力190万,火炮24000门,坦克3300辆,战机1100架。

朱可夫的战役部署显然低估了德军防守的坚韧和反击能力。第9集团军据守勒热夫突出部将近一年,对这块战场了如指掌。德军依托地形构筑纵深防御,将城镇乡村修建成要塞据点支撑防线,精确部署了交叉火力网杀伤突破敌军。此外,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拥有强大的战略预备队,战役爆发以后不断增援莫德尔,先后有5个装甲师和1个摩步师也奉命驰援。

1942年12月8日,朱可夫给这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下达了命令,要求两个方面军应共同努力于1943年1月1日前粉碎勒热夫、瑟切夫卡、奥列尼诺、别雷地域的敌军集团,并在亚雷吉诺、瑟切夫卡、安德烈耶夫斯科耶、列宁诺、新阿热沃、坚佳列沃、斯维特一线牢牢地巩固下来。

战役开始后,尽管М·А·普尔卡耶夫中将指挥的加里宁方面军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别雷以南进攻的方面军部队顺利地突破敌人的防线,向瑟切夫卡方向前进。但原定应突破敌人的防御,向前推进与加里宁方面军部队会合,以便闭合对德军勒热夫集团的合围圈的西方方面军却未能突破敌人的防御。

面对苏军的强大攻势,德军防线弹性十足,不断向后弯曲,却不破裂。此后,虽然苏军在东、北、西三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都因为德军顽强的纵深防守而显露疲态,不得不转攻为守。莫德尔趁势反击,以猛烈的翼侧突击切断了索洛马京少将指挥的第1机械化军与主力的联系,该军陷入合围。此后苏军迅速调来增援部队为第1机械化军解围,但在德军顽强防御面前收效甚微,最后被围苏军不得不放弃重装备突围,战役结束。

此战中,苏军没有实现消灭德军第9集团军的目标,反而损失惨重。苏军伤亡人数说法不一,从十几万到五十几万的说法都有,但无论如何,这一仗肯定是朱可夫元帅的一次败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