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發布2017年年報 實現淨利潤425.66億

3月26日晚間,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銀行”上海證券交易所代碼:601998;香港聯合交易所代碼:0998)公佈了2017年年度業績報告。


報告顯示,2017年中信銀行集團經營效率穩步提升,收入結構持續優化,實現淨利潤425.66億元,比上年增長2.25%;主動調控規模增速,優化資產結構,報告期末資產總額56,776.91億元,比上年末下降4.27%。/<font>

/<font>

經營指標表現良好 輕型發展初見成效/<font>

報告期內,中信銀行保持戰略定力,認真落實監管要求,按照“輕資本、輕資產、輕成本”導向,堅定推進轉型發展,經營指標總體表現良好。/<font>

經營實力穩步提高。報告期內,中信銀行集團實現歸屬本行股東的淨利潤425.66億元,比上年增長2.25%;實現營業收入1,567.08億元,比上年增長1.86%;其中非利息淨收入570.63億元,比上年增長19.61%。資產質量趨勢向好,撥備基礎持續夯實,報告期末不良貸款餘額536.4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43%;不良貸款率1.68%,比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69.44%,比上年末上升13.94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2.84%,比上年末上升0.22個百分點。/<font>

中信銀行在保持對實體經濟有力支持的同時,主動調控規模增速,資產結構得到優化。截至報告期末,中信銀行集團資產總額56,776.91億元,比上年末下降4.27%;客戶貸款總額31,968.8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08%;客戶存款總額34,076.36億元,比上年末下降6.37%。在年內未進行外部資本補充的情況下,報告期末,中信銀行集團資本充足率為11.65%,一級資本充足率9.34%,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8.49%,表明該行在踐行輕資本發展戰略的同時,確保了各級資本充足率持續滿足監管要求。/<font>

/<font>

三年戰略圓滿收官 “一體兩翼”均衡發展/<font>

2017年是中信銀行2015-2017年戰略規劃收官之年,年報顯示該行在調整優化業務結構基礎上,以公司銀行為主體、零售銀行和金融市場為兩翼的業務結構實現均衡發展。/<font>

具有傳統優勢的公司銀行業務穩中有進。報告期內,中信銀行集團對公存款日均餘額28,10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64%,繼續保持股份制銀行領先地位;持續優化對公負債結構,人民幣對公存款成本率1.67%,下降0.11個百分點。該行深耕大客戶“鏈式”營銷,形成“以大促小、以大帶小”的良好客戶經營發展局面。截至報告期末,中信銀行對公客戶總數59.5萬戶,比上年末增加3.57萬戶,增長6.4%;報告期內新增上市公司開戶136戶,進一步加深了該行與上市公司的合作,加大了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font>

零售盈利貢獻顯著提升,非息收入多元增長。中信銀行積極推動零售戰略二次轉型,薪金煲、智能投顧、出國金融、家族信託、手機銀行、信用卡等多個特色產品受到市場青睞。報告期內,中信銀行集團零售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淨收入543.47億元,比上年增長27.03%,佔該集團營業淨收入的34.68%;零售銀行非利息淨收入341.72億元,比上年增長39.69%,佔該集團非利息淨收入的59.88%。其中,信用卡非利息淨收入286.0億元,佔零售銀行非利息淨收入的85.2%,零售委託代理業務收入28.9億元,佔比8.6%,業務收入結構進一步優化。/<font>

在去槓桿、強監管背景下,中信銀行積極推動金融市場業務轉型,持續完善“資產投資、牌照經營、產品創新和境內外聯動”的業務佈局,構建融通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的“全資產投資”體系。報告期內,金融市場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10.80億元,佔中信銀行集團營業收入的7.07%;外匯做市交易量1.68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8%,在600餘家銀行間市場會員中,即期綜合做市排名第一,進一步鞏固了該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核心做市商地位。該行重點打造的同業金融服務平臺“金融同業+”服務範圍實現全國覆蓋,交易量達到12,883億元。/<font>

/<font>

中信銀行董事長李慶萍表示,該行已啟動2018-2020的新三年規劃。未來三年,中信銀行將堅持迴歸本源,深入推進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推動對公、零售、金融市場業務從“一體兩翼”向“三駕齊驅”轉變;堅持以客為尊,加快建設一體化服務體系;堅持創新驅動,大力促進金融與科技融合;努力建設最佳綜合金融服務企業,以滿足更加複雜多樣的客戶需求。/<font>

/<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