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筆法探微(三)

中國書法執筆之研究

宋石海於蘭石堂答眾書友問

問:宋老師您好,上次聽您講了一些關於技法的問題,但是作為初學者怎麼拿毛筆,執筆方法,對於這一塊您是否能夠給我們具體講一講?

答:好的,就目前書畫練習與書畫創作的方式大致可分為四種。

宋石海題匾

一、題壁法

就是將宣紙貼在牆上進行創作,此法甚古,王羲之王獻之吳道子米芾等書畫家都採用這樣的創作方式。

這種方式的優點在於可以遠觀作品效果對作品全局有較好的掌控,被近現代許多書畫家所採用,缺點是水墨容易下掛,不太適合水墨淋漓的大寫意作品。

古人創作常常使用的題壁法不存在懸腕一說,不懸也得懸,懸腕一說僅限於唐末宋初漢族人使用桌子以後。

遠古漢族觀舞圖

四德圖

二、席地法

在中國,遠古漢族人的飲食,觀舞,博彩等等均為席地而坐,有點類似於現在的跪,包括在漢簡羊皮紙上寫字也一樣,書寫的手臂與紙張大概會形成四十五度左右的角度,絕對懸空,無所依託。

因為古代漢族人的生活習慣都是跪著的,所以商周時期的大部分青銅器包括漢唐時期文人所使用的硯臺下面全部是有腳的,放地上使然。

席地作書的優點是容易掌握作品的全局效果,對於筆中水墨也較易把握,所以這種方法廣為中國近現代書畫家所採用,同時日本韓國的書畫家也往往採用這種創作方法。

適合題壁法,席地法的執筆圖

適合題壁法,席地法的執筆圖

中國古代造墨流程圖

三、立書法

唐末宋初以後,漢族人普遍習慣於在書桌上書寫文字,至此,宋元明清民國至今這種在書桌上面書寫文字的習慣漸漸成為主流。

書者站立曲肘執筆書寫大至與桌面會形成四十五度左右的角度,應該與漢魏時期的席地法書寫以及魏晉以來的題壁法大同小異。

這三種書寫方法有著一個共同性,就是手臂與手腕的不懸而懸,明清學子以及近現代書法研究學者所謂的豎掌豎腕是不明中國歷史沿革所至,當我們穿越歷史,穿越時空,一些教條式的,誤人子弟的執筆理論在歷史面前不攻自破。

唐代 執筆圖

晉 王羲之書扇圖

明代 二指執筆圖

五代 執筆圖

明代 執筆圖

五代 執筆圖

宋代 執筆圖

題壁法書寫圖

清代 執筆指法

明清 流行之執筆圖

明清 流行之執筆圖

明清 流行之執筆圖

明清 流行之執筆圖

坐書法 流行於宋元明清

四、坐書法

不言而喻就是坐著書寫,這個坐是唐末宋初以後坐在椅子上面的坐,而不是唐代以前漢族人臀部壓在腳根上面的坐,故晉唐文人往往患有腳氣足疾,上下血脈不和所至,不通則痛,在書桌上坐著書寫文字是中國書法的一次重大歷史變革。

書寫姿勢直接影響到了執筆方法,豎掌豎腕枕腕平腕單包雙包等等書學執筆理論隨之產生,也是宋元明清以來書法研究學者非常糾結的一個問題,從明清以來乃至民國書家普遍傾向於豎腕雙包法,我個人也比較認同這種方法。

雖然康有為何紹基吳昌碩包世臣等等書家的執筆方法不盡相同,但任何執筆方法的最終目的還是圍繞著筆力而去產生的,那些標新立異故弄玄虛無益於筆力產生的執筆方法對於書法藝術來說無疑就是南轅北轍了。

馬一浮先生執筆

中國近現代書法泰斗沙孟海先生執筆

民國著名書法家鄭孝胥先生執筆創作圖

舒同執筆創作中

啟功先生執筆創作圖

問:宋老師,今天聽您從中國遠古時代講到民國及現代,大家對於中國書法史有了一個簡單明晰的瞭解,那麼對於我們書法學人來說什麼執筆方法最好呢?

答:世間萬物不存在哪個最好的說法,只有適合不適合,事業婚姻包括書法藝術都一樣,我個人認為豎腕雙包法比較適合在桌面上書寫扇面冊頁等等小作品,立書法比較適合書寫四尺左右的書畫作品,再大的書畫作品應該採用席地法去創作比較合適。

書友:好的,非常感謝宋老師。希望下次來能夠得到宋老師更多的指導。

扇面 湖山淹畫 宋石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