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智谋不输诸葛亮,武力比肩岳飞,创三十六计却没能救得了自己

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将军,在武艺军事上,和著名宋将岳飞一样,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在智慧谋略上,也颇有三国诸葛亮风范,常让对手发出类似“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他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当时其国家的长城,他一死,对手便攻入其国,如入无人之境。他就是南朝宋的名将檀道济,著名军事兵法《三十六计》的创始人。

檀道济骁勇善战、还善于领兵,跟着南朝宋的高祖皇帝刘裕南征北战,在灭后秦和元嘉北伐等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南朝宋的开国元勋之一。刘裕称帝后,便加封檀道济为官护军,散骑常侍,兼领石头戍事,并且准许他有直接进入殿省,可见其受重视程度。

刘裕死前,对即将接任的太子刘义符托孤给檀道济、谢晦等四位大臣,并且特意嘱咐太子要多亲近和倚靠檀道济。奈何刘义符继位后,整日就会嬉戏胡闹,完全不理朝政,终被大臣联合废掉。刘义符被废掉后,接任的宋文帝刘义隆没及时赶到,人心浮动之际,檀道济一马当先率兵进朝堂戍守,稳定了朝局。

文帝即位后论功行赏,檀道济以“只为不负高祖所托”为由,坚决推辞文帝加封其为武陵郡公。檀道济的不贪恋功劳,使其在宋文帝前期清算功臣夺回军权的时候,不但能躲过一劫,还被重用去平定谢晦的叛乱。

在宋文帝执政时期,檀道济时常领军在前线作战,他用兵如神和骁勇善战,所到之处,对手光听到他名字就有三分怯意。尤其是和北魏的数年交战下来,檀道济可谓是北魏的心头之患,其朝廷上下对他都颇为忌惮。

元嘉七年,北魏大举进攻南宋,占领了南宋很多领地,宋文帝派檀道济率军抵抗。檀道济率军跟魏军交战,二十多天里,就打了三十多仗,宋军节节胜利,一直追着魏军到了济南。由于连连胜仗,檀道济的手下有些松懈了,被魏军暗地突袭烧掉了粮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辎重对行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断了粮,就没办法跟敌军僵持了,因此檀道济准备从济南退兵。想不到军中出了个奸细,偷偷跑到魏军大营去投降,把宋军缺粮的消息说了出来。北魏将领一听,不由喜出望外,随即派出几十万大军追击檀道济,准备将其包围起来歼灭。

南宋的士兵们听说北魏大军就要包围上来了,都十分害怕,军心动摇。檀道济看到这一情形,不但不急,还淡定地吩咐大军就地扎营休息。到了晚上,檀道济亲自带领管粮食的士兵,不慌不忙地在营寨里查点粮食。他命令一部分士兵拿竹筹计数,另一部分士兵则拿斗量米。营寨外的人往里一看,只见每只装米的袋子都是满满的白米,于是都安下心来,各行其是去了。

南宋军营里还有一袋袋白米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北魏前来打探的探子耳里,他迅速将消息传给了北魏将领。原本想趁着宋军缺粮,跟檀道济决一死战,可现在发现原来宋军的粮食还绰绰有余。北魏将士一致认为这没准又是檀道济的阴谋诡计,那个投降的士兵也是其故意派来,引诱魏军前去送死的,便立即将那士兵杀了泄愤,随后便急急撤了军。

谁也想不到,其实檀道济在营寨里称的根本就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他只不过是命人在一袋袋大米上覆盖少量白米唬人罢了。见北魏大军果然中计撤兵,檀道济命大军拔营,大摇大摆、秩序井然地沿着大路往南撤回了。魏军看其从容不迫地行军,更是认定其中有诈,便不敢追赶,南宋大军因此得以保全。

正是之前的交手中,檀道济使得北魏将士吃了很多败仗,他的足智多谋和带军有方让魏军心生胆怯,才能一个“唱筹量沙”就吓退了几十万魏军。之后,檀道济根据自己多年的领军打仗的经验,总结出了《三十六计》兵法,对后世军事谋略有重大影响。

可惜的是,纵然檀道济足智多谋,熟通兵法,还首创了《三十六计》,却没能救得了自己。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檀道济和岳飞一样,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落了个含冤而终的下场。

檀道济不但自己在南朝宋高祖和宋文帝两代积累了许多战功,名气越来越大,几个儿子也都能独当一面、十分优秀,而且还有两个类似关羽、张飞的手下,和一帮忠心耿耿的亲信。宋文帝重病之际,担心檀道济功高震主,自己的儿子上位后,掌控不了他。于是,在其兄弟刘义康进言檀道济以后很可能会谋反之时,便顺水推舟,默认刘义康假传圣旨,招檀道济入朝逮捕,并将之杀害。随后又逮捕了檀道济的儿子和手下亲信,一一处死,波及范围之大,几乎灭了檀道济一族。

檀道济被南宋朝廷处死的消息传到北魏,魏军上下都击掌庆祝,直呼南朝宋再也没有什么让其害怕的了。不久,北魏便发兵南征,南朝宋从此一直处在北魏的阴影之下。有次,宋文帝甚至被北魏追到了镇江的北固山上,看着山下自由往来的魏兵,想起檀道济死前怒骂其“汝乃自毁长城”的话,不由得后悔起来,感叹“如果檀道济还活着,绝不会让魏军如此嚣张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