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在书画界的地位怎么样?

赤兔万里行


如果说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有一位学贯中西集国画油画大家于一身兼绘画实践与理论于一体成就卓著的艺术大师,那就是徐悲鸿了。





徐悲鸿生于1895年的清末,其时百业凋敝,绘画界更是缺乏生气。少年徐悲鸿就表现出极高的绘画天赋,而他的勤奋刻苦更是超乎寻常。在名师指点下,徐悲鸿的国画水平日见提高。渐渐长大的徐悲鸿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艺术思想。他认为,中国画自明清以来一直徘徊不前,甚至退回到不如宋代的水平。而其根本原因,就是在绘画上因循守旧,缺乏开拓和创新。徐悲鸿立志要改变这一现状。



1918年,徐悲鸿远赴欧洲,学习西洋画法和理论。先后在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学习考察,历时8年。在欧洲的经历使徐悲鸿眼界大开,他不仅娴熟地掌握了油画技法,而且系统掌握了西方油画的一整套理论。



回国后,徐悲鸿大力倡导“西学中用”,将西方油画先进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引入中国画中,他身体力行,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实践,在他和其他艺术家的执着坚持努力下,中国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出现了重现生机的局面,面貌一新。



徐悲鸿对艺术的贡献不仅在于他个人艺术成就的辉煌,更在于他对中国绘画艺术打破长期困局改革创新发展上的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为培养新中国绘画人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53年,徐悲鸿病逝于北京,享年58岁。


谁怜一灯影


徐悲鸿在书画界的地位怎么样?

无论怎样,徐悲鸿都是中国美术史上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他的功绩不可抹杀。毕竟,在一个社会的大转型期,他引进的西方现实主义绘画体系,并主张西为中用,是一个时代进步的需要,也是人类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成为链接起东西绘画艺术的一环。而他以教育家的身份,于多所院校任教或任职,更使他的话语权得到提升与控固。

他在艺术上的早熟,即是生活的压力,也是使命的使然。他结识蔡元培、陈师曾、梅兰芳及鲁迅等各界名人,深受新文化运动思潮的影响,自然也被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所影响。1919年在北洋政府的资助下,24岁的徐悲鸿到法国学习绘画,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抵欧之初,他参观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皇家学院的展览会以及法国的卢佛宫美术馆,目睹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优秀作品。徐悲鸿感到自己过去所作的中国画是“体物不精而手放佚,动不中绳,如无缰之马难以控制。”于是,他刻苦钻研画学,并考入巴黎美术学校,受教于弗拉芒格先生,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弗拉芒格擅长于历史题材的人物画,其画作不尚细节的刻画而注重色彩的和谐搭配与互衬,对徐悲鸿日后油画风格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

徐悲鸿思想中的“体物不精而手放佚,动不中绳,如无缰之马难以控制”,如果不是意识的偏颇,就是后人对他的表述。他应该意识到东西方文化观念的不同,自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如果相同,那么,就不会有色彩斑斓各种肤色的人种与不同流派的艺术。但在徐悲鸿的心中,这种观念,实际上是他没有意识到中西方文化自有的差异,什么种结什么果。但他一味这么的以西画来要求自己,也是一种对艺术观念差异的不清晰认知。

而这种观念认知,使他艺术上的主张,使中国画失去了纯正的味道。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悲哀!但这更是命运的使然吧,一切也许早就注定好,只是需要他来演绎罢了。


只是,中国人的艺术基因就是中国式的,徐悲鸿即使再有天分,再与西方有缘,也无法在油画上取得西方现代艺术大师的成就。因为他的文化基因与生命记忆,注定了他的艺术生涯。

徐悲鸿国画·八骏图


徐悲鸿油画·愚公移山


徐悲鸿油画·田横五百壮士


徐悲鸿油画·凭桌


昊愚堂夜画


如果综合评定的话,徐悲鸿(1895年——1953年)在我国20世纪书画界的地位极高,能达到他这种高度的艺术家凤毛麟角。

尤其在中国画改造,美术教育,美术理论三方面,徐悲鸿的地位无人可及,他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人。

历史上,中国画的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的,有波峰也有波谷。

徐悲鸿国画·八骏图

在清末民初,中国画又一次进入了波谷,主要体现在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基本上沿袭宋元明的画法,无论是笔墨表现力,构图章法还是精神内涵,都是重复古人,没有给作品赋予任何新意,若不积极改进,将要步入穷途末路。


徐悲鸿年幼时立志要学好传统书画,以便打好基本功,为将来改造国画做着积极准备。他拜晚清书画名家吴友如为师,每日勤学苦练,书画技艺渐长。

徐悲鸿油画·愚公移山

到13岁时,徐悲鸿的基本功已经相当扎实,不但能为父老乡亲写春联,还能依靠卖画为生,完全能够自力更生。

除过刻苦学习书画本领外,徐悲鸿还积极跟文化界名流,如鲁迅、蔡元培、梅兰芳等人常有交往。跟他们交往后,对徐悲鸿的视野拓宽和思想境界提升帮助极大,为以后工作做了极好铺垫。

徐悲鸿油画·凭桌

1919年开始,徐悲鸿开始了长达8年的欧洲留学生涯,这对他艺术视野的开拓是非常好的一次塑造。他先从法国开始,然后又来到德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认真学习了西方绘画的各种技法,学习时,常常废寝忘食,让欧洲人感叹中国人的学习精神。

通过刻苦学习,徐悲鸿的西画水平并不亚于当时欧洲名画家的水准,在国外取得了不俗成就,被广受好评。

徐悲鸿油画·田横五百壮士

这8年学习,让徐悲鸿对艺术的认识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他心中也滋生了一个伟大构想,那就是用西方绘画的技艺来改造已经没落的中国画。

1927年秋季,学业有成的徐悲鸿回到国内,被国家委以重任,首先进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执教。随后,又被调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教学。从1949年之后,徐悲鸿被安排进中国最高艺术学府——中央美术学院,并担任院长职位。

徐悲鸿国画·雄狮

在艺术院校执教时期,也是徐悲鸿大显身手、大力改造中国画的时候。他依靠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国画改造,重新给中国画注入了生机活力。

中国画历来不注重造型的精确,也没有光线的概念,徐悲鸿在国画创作中,大胆引入西画光线和造型的概念,强调国画要在形象逼真的基础上,再追求神韵的体现,并且,要求国画要与时俱进,给画面增加时代气息,不能老是画古人的那一套世界观。

徐悲鸿人体素描

徐悲鸿的这种绘画理念非常新颖,逐渐被很多人结构,成为改造中国画的主流,在当时中国画坛的影响力极大,也奠定了他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先驱的地位。他是用西方绘画技法来改造中国画的第一人,注定要名留青史。


鸿鹄迎罡


徐悲鸿在书画界的地位怎么样?

翻阅历史相关资料,中西方学者对徐悲鸿在书画界地位的评价各不相同,足以证明徐悲鸿对中国的艺术乃至于对世界艺术的影响力不容小视,

徐悲鸿与齐白石可谓是忘年之交,齐白石早期曾这样说过“余画友最可钦佩着,唯我悲鸿。”这足以看出徐悲鸿惊人的才华,所谓“英雄相惜”,齐白石一语道出徐悲鸿在书画界的地位及贡献,

若“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那么徐悲鸿便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