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有什么功效,到底是不是补药?

用户6320854071


六味地黄丸不要随意长期吃,小心把肾脏给吃坏了!

(六味地黄丸中有一味中药,对肾脏有明确的肾毒性,大家可以自己查找)

我们每天吃的药物,大概是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系统,然后进入肝脏解毒,经过肾脏来排泄代谢废物,长期随意乱吃药(包括中药和西药)的害处可见一斑。

听说目前市场上的六味地黄丸共有655个批准文号,六味地黄丸的适应症居然高达近140种(白开水能治疗一百多种疾病我信,一个药物我不信),不知道成分药量如果拿捏的是否都一样,能治疗这么多疾病可能吗?有没有高质量的试验和论文加以证实呢?

也烦请年轻年中的同志们,正确看待可有可无的民族文化疾病--“肾虚”,好好改正自己不健康的作息和生活,平时少熬夜少透支,少吃垃圾食品,多运动,多休息,保持一个健康向上积极的心情!

陈舟医生,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 ,医学硕士,肾脏病专业。主要致力于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毒症,尿路结石,糖尿病肾病,IgA肾病,膜性肾病,FSGS,高尿酸肾损伤等疾病诊疗研究及肾脏健康科普工作。更多的肾脏健康知识,可以关注陈舟医生,或者去网络上搜索,我年底也会专门出一本关于肾脏健康方面的书《肾的那些事儿》,健康问题欢迎留言咨询。

陈舟医生


六味地黄丸,中成药名。为补益剂,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也就是说六味地黄丸属于补药。一般六味地黄丸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的治疗。现代医学研究六味地黄丸具有显著的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及较强的强壮作用。

六味地黄丸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两味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但是,六味地黄丸并不是包治百病,应该知道是药三分毒,六味地黄丸也不例外,不可以随随便便乱吃的。确有适应症的人在用药期间忌不易消化食物。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小编看到某同学在桌上放了一瓶“六味地黄丸”,问之答曰:最近感觉有点虚,有点阳痿,随便吃吃……回答真是令人大跌眼镜。

六味地黄丸是不是神药?

目前市场上的六味地黄丸共有655个批准文号。同一种药居然有六百多家药厂生产,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市场需求量太大。而且粗略估计一下,六味地黄丸的适应症居然高达近140种,OMG!这是什么概念?感觉日常的毛病没有它治不了的,这还不叫包治百病?所以是有些滥用了。

但不可否认,六味地黄丸确实是补益类的经典名方,确实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更适合肾阴虚的人。它被认可的适应症主要为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肾阴虚的判断

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前提是,经中医辨证为肾阴虚的患者。

这些症状可以辅助判断:舌红潮热、口干舌燥、手足心热、盗汗、遗精、失眠、头晕、腰膝酸软、脉细快。

三补三泻

六味地黄丸不仅是补虚,也兼有泻下成分,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山茱萸和山药辅助。而泽泻、茯苓和牡丹皮相互配合又能清虚热,方子共奏补肾阴,清虚热的功效。

所以如果不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病症,而滥服六味地黄丸,其实是有副作用的。

以下人群忌用!

六味地黄丸,针对肾阴虚,所以肾阳虚的人不能用,肾阳虚可以用桂附地黄丸。

感冒发热病人、急性肠胃炎腹痛腹泻的病人,需暂停使用。

健康人请勿当作保健药品长期服用!长期服用很可能出现腹满、便溏、食欲不振等情况。

注意其他几种地黄丸的区分,

不同的症状可以服用不同的地黄丸,但最好在医生药师指导下服用,勿乱用!

枳柏地黄丸,重滋阴降虚火。

麦味地黄丸,重滋养肺肾。

杞菊地黄丸,重滋补肝肾。

归芍地黄丸,重补阴血清虚热。

桂附地黄丸,重温阳,针对肾阳虚。

明目地黄丸,重养肝明目。

【不药不药】简介

清华大学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0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不药不药


六味地黄丸是补药,有“直补真阴之圣药”之称,是滋补肾阴的佳品。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酒萸肉、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等组成,其中熟地黄为君药,具有滋补肾阴、填精益髄生血的作用;山茱萸和山药共为臣药,山萸肉有补益肝肾、涩精的作用,山药有补肾固精的作用;泽泻、茯苓和牡丹皮共为佐药,泽泻能够利湿泄热、降肾浊、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能够淡渗脾湿而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降肾浊,牡丹皮清泄虚热、制山茱萸肉之温性,三补三泻,共奏滋补肾阴之功。

我们都知道补药包括补阳药、补阴药、补血药、补气药四大类,六味地黄丸是经典的滋补肾阴中成药,属于补药的范畴。

六味地黄丸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一下几方面:

一、眩晕

适用于头晕目眩、视物昏花、神疲乏力、腰痠腿软、耳鸣以及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这是由于先天肾阴不足或年老肾亏或久病损肾或者房劳精耗等原因所造成。

二、耳鸣

用于症见耳鸣、眩晕、腰膝痠软以及神经性耳聋见上述证候者,多因年老肾中精气不足或房事不节等原因引起的肾阴亏虚、耳失濡养。

三、发热

素体阴虚、病久伤阴、误用、过用温燥药物等原因所致阴精亏虚、阴衰则阳盛而致水不制火,可见午后潮热、骨蒸劳热、夜间发热、手足心热、烦躁、口燥咽干、腰膝痠软等症状。

四、盗汗

可见寐中汗出,醒后自止,五心烦热,颧红,口渴咽干等症状,因烦劳过度、邪热伤阴、虚火内生、阴津被扰不能内藏而外泄所表现的症状。

五、遗精

用于遗精,头晕,耳鸣,腰膝痠软及性功能障碍见上述证候者。

六、消渴

适用于口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浑浊如膏脂,形体消瘦等,尤其适用于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七、其他

包括复发性口疮、糖尿病、支气管哮喘、氯氮平所致遗尿、围绝经期综合征等。


药事健康


提到肾虚,人们联想到更多的是啪啪啪力不从心,其实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容易疲劳、头晕耳鸣、嗜睡多梦等等都是肾虚的表现啦。肾虚了,自然是要补的啦,一提到补肾,好像很多人都会想到六味地黄丸。

但是六味地黄丸就真的是万能的补肾药吗?这得从六味地黄丸这个方子的源头说起,这个方子是宋代著名儿科学家钱乙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删改而来的,原本是用于小儿发育不良的经典良方,但后世医家发现,六味地黄丸这个方子若只是用于小儿发育不良,那真是大材小用了,可以广泛用于成人肾阴虚。

也就是说,六味地黄丸其实只管肾阴虚的,对于其他证型的肾虚,它也是无能为力的。对于肾虚来说,至少可以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详细再分的话,还可以增加肾气虚。但大部分只从肾阴虚和肾阳虚两个方面来说。

六味地黄丸为何对于肾阴虚那么好用呢?关键在于方子中的六味比较独特的中药。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三种“补药”与牡丹皮、茯苓、泽泻三种“泻药”组成。其中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山茱萸补肝益肾、涩精固脱;山药益肺止咳、滋肾益精;牡丹皮清虚热、凉血散瘀;茯苓健脾利湿;泽泻泻肾浊、清利湿热。

但有意思的是,六味地黄丸中的三补三泻可以说是互相为用,互相制约,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三药虽补,但不至于容易让人“上火”,而是采用滋阴来补益不足;牡丹皮、茯苓、泽泻三药虽泻,但不至于容易让人“泻肚”,而是采用清楚阴虚的虚热和湿浊,而且小量使用,可以更好的促进“补药”的发挥。

还有更为奇妙的是配伍的药量,这可以说是整个方子的亮点。中医素来就有“不传之秘在于量”之说,而六味地黄丸的每一味的药量也是很有讲究的。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六味药的比例为4︰2︰2︰1.5︰1.5︰1,补中有泻,泻中有补,补多泻少,恰到好处。

那么,六味地黄丸究竟适合哪些人?或者哪些人不能使用?这个就需要认真对待了。

适合的人群,主要还是有肾阴虚各种表现的人群。

不合适的主要有四类,比如说,有比较明显的阳虚症状的,就不要使用六味地黄丸。没有明显肾阴虚的表现的,一般不要服用六味地黄丸。还有脾胃消化功能不怎么好的,也不要服用六味地黄丸。另外,感冒患者不要随意服用六味地黄丸。


药葫芦娃


六味地黄丸为常用传统中药,由六种中药材组成,以熟地黄为君,故名。有抗衰老、抗疲劳、增强免疫力、降压、降血脂、降糖、补肾等功效与作用。食用需注意毒副作用。


功效:

滋阴补肾。用于头痛,疯狂,性欲旺盛或无。

六味地黄丸具有显著的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及较强的强壮作用。

滋阴补肾。主治肾阴亏损所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慢性肾炎、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慢性尿路感染、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肺结核、肾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衰弱、老年性白内障、绝经期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小儿发育不良、慢性肝炎、肝硬化,并用于防癌、治癌及对抗化疗药物所致的毒副反应。


作用:

1、提高免疫力:能激活细胞免疫及抗体生成反应,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扁桃体细胞诱生干扰素,提高血清干扰素水平。

2、扩张血管,对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和改善肾功能作用。

3、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作用与人参相似。

4、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抑制梗死心脏中氧自由基的生成,缩小梗死面积,防治冠心病、心肌梗塞。

5、减少心肌胶原的沉着,防治高血压心血管损害。

6、降血脂,可明显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提高HDL-C/TC的比值,促进脂质代谢,长期服用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7、性功能,通过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而改善性激素分泌,促进精子生成,提高精子活动率,增强性功能。


8、改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9、促进肾脏对体内代谢产物尿素的排泄,保护肾排泄功能。

10、保护肝脏:对正常的ALT活性无明显影响,但对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及强的松龙所致的ALT活性升高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11、增强体力,使接受化学致癌物的动物脾脏淋巴小结发生中心活跃。

12、抗癌,增强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活性,提高存活时间,提高癌细胞增殖抑制率。有阻断癌变作用,可预防食道癌发生,减低发病率。

13、六味地黄丸中泽泻含锌量高,山茱萸含铬量高,对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有预防作用,故六味地黄丸对预防老化和早衰有一定作用。

14、抗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延长生存率,保护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功能,防止心、肝、肾功能的损害,保护NK细胞活性,增强T、B淋巴细胞转化功能。


副作用:

1、健康人群不宜长期食用六味地黄丸。

2、阳虚患者不宜食用,肾阳虚的人面色偏白,体质虚弱,喜夏不喜冬,这样的人不适于吃六味地黄丸。许多因肾阳不足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还一味地服用六味地黄丸,病症就会“雪上加霜”。应该选择治疗肾阳虚的药物,比如金匮肾气丸。

3、脾胃功能不好者不宜食用,六味地黄丸偏重于补阴,长期食用会影响消化功能。老年人脾胃功能下降,食用更需谨慎,可间断服用,不可连续服用。


听蜗牛有话说


按照中医理论,人体有阴阳组成,阴阳之间相辅相成,其中阴又是重中之中,如同“木桶理论”中的那块短板,所以人在青壮年时期往往是阴虚体质,这个时候往往只需要补阴就行;而人体过了中年之后,因为常年的劳损,则会出现阳虚,这时候要阴阳双补,才可以,单纯的补阴只会令身体阴阳彻底失衡。

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20多年前,在南方省会就读医科时,同宿舍的一位男生,人高马大肾阳充足,每天都有服用“六味地黄丸”,这就是在补阴以平衡阳过盛,从而使身体阴阳处于平衡中。

本人是中医世家第六代传人,自从7岁起,就在爷爷的耳濡目染之下,学习中医药知识,在过去30多年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清代名医陈士铎在其宏篇巨著《本草新编》中关于张仲景“六味地黄丸”的精妙论述,至今依然令人拍案叫绝,“夫仲景夫子,窥今人好色,阴多耗泄,以六味地黄丸,三泻三补,肝脾肾三阴并补,以促功成”


从陈士铎这段论述,很明显可以看出,六味地黄丸只可针对人体阴虚,而面对阳虚不足的人,比如说中年男性、体力劳动者,则概不对症,服用六味地黄丸,只能是加重病情。


谈古论今甲木生


首先肯定的说,此方、此药,药止六味,而大开大合,三阴并治,询补方之正鹄也。六味地黄丸原方出处宋-宣和年间名医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真诀》,组成:熟地8钱、山茱萸4钱、牡丹皮3钱、泽泻3钱、茯苓9钱(去皮)。主治:滋补肝肾,用于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痠软,遗精盗汗,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失血失音,消渴淋浊,妇女肾阴虚,血枯闭经,小儿囟开不合,五迟五软。禁忌萝卜、含铁较多类食物或器皿。临床应用一般得四诊合参,因人、因时、因地、因证辨证加减使用,否则难取其效。《小儿药证直诀》“儿本虚怯,胎气不成,则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咣,皆难养,纵长不过八八之数,若色欲多,不及四旬多亡。或有因病而致肾虚者,非也,又肾气不足,则下坠,盖骨重惟欲坠于下而缩身也(阴缩)。肾水阴也,肾虚则畏明,皆宜补肾,地黄丸主之。”中医认为“肾非独水也,命门之火并焉,卦取《水火即济》之象也,肾不虚,则水足以制火,虚则火无所制,而热证生焉。人之足心热、阴股热,腰背痛,都是此证,老人得之为顺,少年得之为逆,仍咳血之渐也。(也是肺结核的发病之基础,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肺结核是由本体阴虚火旺而达偏之极,疠邪之气乘之而渐成)。方中熟地、山茱萸味厚者也,经曰“味厚为阴中之阴,故能滋少阴,补肾水,泽泻味甘咸寒,甘从湿化,或从水化,寒从阴化,故能入水脏而泻水中之火,丹皮气寒,味苦辛,寒能胜热,苦能入血,辛能生水,故能益少阴,平虚热,山药、茯苓味甘者也,甘从土化,土能防水,故用以制水脏之邪,且益脾胃而培万物之母也。此方非但治肝肾不足,实三阴并冶之剂,内有熟地之腻以补肾水,即有泽泻之宣泻肾浊以济之,有山茱萸之温涩肝经,即有几丹皮之清泻肝火以佐之,有山药收摄脾经,即有茯苓之淡渗脾湿以和之。药止六味,而大开大合,三阴并治,实足补方之正鹄也。读了此文你也能明白传统中医与现代中医用临床用药的辨证思维之差异,凡方解后续有现代研究证明之云云者,乃现代中医,前者为传统中医,昭然若揭。


手机用户落霞孤鹜


六位地黄丸是药,既然是药不适合长期,而且有点凉,尤其女性过量吃容易导致体寒

其功效主要针对肾阴虚,有不好男性朋友发现肾功能不好了,就整天吃这个,结果吃出一大堆问题,肾虚分肾阴虚,肾阳虚,如果肾阳虚,吃六位地黄丸,越吃越严重!

如何区分呢?

【肾阴虚】

症状 :

潮热盗汗(夜间本来是阴盛之时,阴虚不能敛阳,阳气携汗外出)

五心烦热

口咽干燥

眼干颧红

小便短黄

怕热,晚上睡觉总想把手和脚伸出来。腰膝酸软无力 头晕耳鸣目眩 消渴遗精舌象-舌红/舌干/舌瘦

【肾阳虚】

怕寒肢冷

大便溏泄软 偏稀

小便频数清长

夜尿犹频

五更泄泻

阳痿早泄

宫寒不孕

面色苍白

腰膝酸痛

关节冷痛

水肿

舌象-舌白/舌胖/舌嫩水滑(水多)

所以,大家在吃的时候一定要对症,而且适可而止!另外,功效也不是万能的,更不适合长期吃。


泰山研究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补阴药!

功效: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腰膝痠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或骨蒸潮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舌燥喉痛等症,而见舌红苔少、脉细数者。

组方:熟地24克,山萸肉12克,干山药15克,泽泻、茯苓、丹皮各9克。水煎服。 有丸剂成药,每次9克,每日2~3次,开水或淡盐水送服。

六味地黄丸或(汤)证以腰膝痠软、眩晕、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小儿药用直诀》谓“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幼儿头顶凹陷处)、神不足、目中白晴多,面色晄白等症(实指发育不良)。”

兹有歌括如下:

六味地黄丸或汤,三阴亏损效力专, 山药丹苓萸泽泻,滋阴泄火病自康。

当然,六味地黄丸是补阴之品,阳虚脏寒则非所宜。

本方所治之证,表现虽多方面,都是由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因此治当滋补肝肾之阴。方中以熟地黄补肾阴为主药; 辅以山萸肉滋补肝肾,山药滋补脾阴; 泽泻宣泄肾浊,丹皮清泄肝火,茯苓淡渗脾湿。六药互相配合,补中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共成滋补肝肾而又是通、补之剂。

药理实验: 六味地黄丸对实验性肾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改善肾功能,降低病死率的作用。因此认为六味地黄丸的作用,很可能是直接或间接的改善肾血流,并可能通过肾代谢而促进肾小管的分泌。

顺便举一临床报道, 六味地黄丸抑制食管上皮细胞增生46例,收到一定效果。本病是食管癌的一种癌前期病变。46例中包括可疑癌者7例。这些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腰痠背痛、头目昡晕、耳鸣耳聋、五心烦热、口咽发干、盗汗等肾阴虚症状; 8例有纳呆、腹胀、体倦身重、气短懒言、舌苔腻等湿困脾胃证候; 8例舌质紫蓝,或有紫斑等瘀滞症象。经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好转41例,稳定4例,癌变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