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持續下跌,阿里和京東暫緩 CDR 計劃

說要回 A 股的公司都在暫緩 CDR 發行計劃。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說要回 A 股的公司正在推遲上市申請,阿里巴巴和京東均已擱置發行 CDR 的計劃。

這與今年 2 月證監會宣佈重啟 CDR 計劃後,各個互聯網公司踴躍表示要回歸 A 股的熱鬧場面形成了對比。5 月就傳出已選定 CDR 保薦發行機構的百度也再無新進展。

事實上,證監會上半年一直在為 CDR 計劃出臺框架文件和細則,但直至 5 月底不少細節都還沒敲定。除了推進速度過快,也有消息人士稱,各政府機構之間的配合和支持也不夠,都在以穩定經濟為優先工作安排。

最早對外公佈推遲 CDR 發行計劃的小米遇到的估值難題,也是互聯網公司最在意的問題。

A 股的規則一直是新股發行按 23 倍市盈率執行,即其市值是其上一年度利潤的 23 倍。如果按照這個規則,小米 2017 年利潤 39.45 億元,那小米在 A 股的上市市值是 907 億元,不及小米現在港股市值的 30%。

據《財新》消息,除了估值問題,監管層在制定 CDR 框架文件時,希望對擬發行公司施以更嚴格的要求,比如對公司的回購和盈利等都提出了要求,如果公司私有化退市,股東和管理層必須回購股票;對京東這樣季度性盈利不穩定的公司,也曾希望可以確保盈利,這樣多少也會影響擬發行公司的積極性。

另一方面,大盤一直在跌,A 股可能無法承受互聯巨頭們數千上萬億的股票發行。最近獲得批文的上市項目規模也都控制在每週 10 億元人民幣以內,以避免吸走太多資金,進一步下跌。

因為受到貿易戰的衝擊,上證指數在 6 月底跌破兩年來的最低點——2800 點,本月仍在 2800 左右徘徊。2015 年 7 月,因上證指數在一個月內下跌 40% 後跌破 3000 點,引發了股災,隨後證監會宣佈暫緩 IPO 發行。

不過,監管部門和公司暫緩 CDR 發行並不代表這項計劃已經終止。也有知情人士表示,監管部門前期已經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如果 A 股反彈,很可能會繼續推進。

題圖:MarketW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