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的吉凶斷語,說盡人生悲歡離合,吉凶禍福


《易經》中的吉凶斷語,說盡人生悲歡離合,吉凶禍福。

《易經》爻辭的吉凶斷語有九個層次,按照從吉到兇的排列順序依次為吉、亨、利、無咎、悔、吝、厲、咎、兇。

吉,代表吉祥,祥和,是最好的結果。關於吉的成語,有吉星高照,吉祥如意,大吉大利。

亨,代表亨通,順利,暢通,無障礙,無阻隔。

利,代表適宜,有利,指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

無咎,位於吉凶之間,是沒有過錯,平平淡淡。

悔,意為有過失而悔恨,但能夠接受教訓,知錯悔改,謹防再有過失。

吝,表羞辱,羞恥,倘若不知恥辱,便會有大的過失。

厲,表危險,有利害關係,但不知吉凶,隨時都有可能向吉或向兇轉化,應該高度警惕。

兇,表兇險,兇惡,指最壞的結果。

《易經》中吉凶斷語共九個層次,只有兇是最壞的結果。

由此可見,《易經》是最具包容性的,對過錯過失並非一味的否定。

而是強調從錯誤中得到新的悔悟。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這是易經的包容性態度。

吉凶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可謂禍福無門。

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

學習《易經》,就是要善於把握吉凶禍福之間的利害得失關係。

在適當之時做出適當調整,方可趨吉避凶逢凶化吉。

人生於世,隨時隨地都處在吉、亨、利、無咎、悔、吝、厲、咎、兇

九種禍福無門的情境之中,而無一例外。

《易經》已經概括得非常完備透徹,值得細細品味。

人之於宇宙自然,乃滄海一粟。

人的靈魂有時是脆弱的,吸取前人的智慧,不斷提高自己,日日警醒。

唯有如此,方可救靈魂於水水火,激發內生的精神動能,開創人生美好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