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口多、资源少却不控制人口增长吗,为什么?

杜达特洛夫斯基


印度领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目前人口已经超过13亿,在全球仅次于中国位居世界第二。印度的人口总量几乎已经和中国不相上下,更是美国人口的四倍,但是相比于中美两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而言,印度自然资源似乎显得非常有限。那么为什么印度资源很少、人口庞大却依然不控制人口增长呢?



(印度人口增长图)

答案是印度并不是完全没有控制人口增长,实际上印度自建国以来就多次采取控制人口规模的政策,只是印度很难像个别国家那样采取全国性的强制人口政策,这就导致我们误以为印度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控制人口。

1950年印度的人口规模就已经达到3.76亿,占世界人口总量的15%,而印度政府在1952就已经提出了人口计划,并希望能够将印度人口增长速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直到1976年,时任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强制性的人口控制政策。这次强制性人口控制政策的成果非常不错,印度绝育人口在政策实施一年多的时间内从130万迅速攀升到了810万。

不过我们都知道,印度强制性的人口控制政策难免引起民众的愤怒,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的生育权被干涉,因此印度在1977年提前举行了大选,英迪拉·甘地则因为强制性的人口控制政策被印度人民抛弃。印度人民党赢得大选之后实行了自愿的和政府引导式的人口控制政策,尽管英迪拉·甘地后来再次掌握印度权力,但是印度政府在此之后就再也没有实行过全国性的强制人口控制政策。


(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

对于印度来说,庞大的人口规模必然会给印度社会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印度的经济社会发展。然而事实证明,对于印度这样的民主国家而言,强制性的人口控制政策肯定是行不通的,人民的不满和怨恨会让主导政策的领导人很快下台。我们知道世界上有个别国家会实行强制性人口生育计划,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强制性的人口政策被西方国家普遍视为侵犯人权的行为,这也意味着任何全国性的强制人口政策都很难在印度这样的国家持续推行。

事实上印度某些省份(邦)依然有自己的人口计划,但是印度的人口计划首先不是全国性的,其次就是它并不具有强制性。印度政府以及官员更多还是通过鼓励和教育的方式来引导民众少生育,当然这样的政策效果肯定不及强制性措施的效果来得好。另外由于印度中央政府的权力比较弱,其很难对地方政府实施有效的管理,所以印度的人口政策更多也是以地方政府自己制定并主导。


印度的人口规模已然非常庞大,但是印度的人口控制力度却依然非常有限,同时印度政府也很难拿出有效的人口控制措施。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度必然超越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而印度如果想要让人口增长速度放缓,只能通过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来达到这一目标。


李姓先生


印度2016年官方人口13.24亿人。尽管过去的三十年,印度的生育率从3.6%下降到2.4%,但预计印度仍将于2028年以14.5亿人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的贫困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人们会想,既然人口这么多又养不好,为什么不实行计划生育呢?事实上,印度也有计划生育(Family planning),但历史上的执行过程一波三折。


1975年前的印度计划生育


印度人口众多的传统因素在于:

1.印度是农业大国,而机械化完成之前,农耕需要大量人口作为劳动力。

2.印度重男轻女严重,很多人为了生育男婴,会持续性多生。

3.印度宗教势力强大,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教义都鼓励生育,而且为了维持本宗教的规模在人口层面进行着恶性竞争。


世界人口,尤其是发展中国国家人口过多是二战之后的流行思想。诸如洛克菲勒基金会这样的组织大力推动控制人口的观点,联合国都设立了人口基金会。印度历史上就以人口众多著称,西方常以1770年至1950年发生的30次大饥荒作为例子。但实际上,1768年孟加拉大饥荒发生时,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收入甚至高于上年。1866年的奥里萨邦饥荒时,英国政府采取的是“听其自然”的政策,“没有救济就是最好的救济”。

而1946年二战结束后的印度,因为连续两年的大旱又一次出现了饥荒。自42年起,到70年止陆续发生三次,而其中夹杂著零星的小饥荒爆发。直接死亡人口,官方估计是300万,但考虑到隐瞒,据有些分析,光孟加拉邦就可能损失1000万人。


英国领袖温斯顿·丘吉尔首相从战争狂人希特勒手里拯救了欧洲,但对于饥饿的孟加拉民众他却是毫无同情心甚至大发雷霆。本应该供应给孟加拉的医疗援助和食品被他随意转移到欧洲。他甚至说:“有没有饥荒,印度人都会像兔子一样繁殖。”


威廉·帕多克和保罗·帕多克兄弟(曾担任美国人口政策顾问)于1971年出版著作《饥荒1975》,宣称在未来即将发生的饥荒中,印度已经无可救药。印度政治家不免受到这股风潮的影响。


1952年,印度提出了人口控制计划,为育龄妇女提供避孕药具和服务,同时辅之以各种控制人口的宣传。从这之后的各届政府,都在继续进行这项工作。在印度所谓的“二五计划”期间,印度在中央和各邦都设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


红色三角形为印度计划生育标志


在当时的印度,到处都可以看到印度政府设立的宣传画。打开收音机,就会听到宣传小家庭的歌曲。甚至在火车站,都能看到印度政府设立的绝育站,对于绝育的人,政府还会给予物质奖励。


但是这一阶段的计划生育只有自愿,没有强迫执行的政策。因此根本没有效果。


然而印度的农村人口仍然在疯涨。在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1952年,印度人口为3.8亿,到了1975年,印度人口激增到6.13亿,涨幅高达61%。

恰恰也是印度经济发展停滞的时期。印度经济增长率常年停留在3%左右,被人称为“印度教速度”。农业更是难以自给,常年需要美国的粮食援助。1960年,印度用掉了美国小麦产量的1/8,到1966年,已经到了1/4。这使得政府十分着急。


英迪拉·甘地的铁腕计划生育


1975年,面临反对派围攻的总理英迪拉·甘地祭出了紧急状态法,中止了西式民主制度的施行,抓捕了大量的反对派。

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


大权在握的英·甘地正是人口控制论的信徒,派遣接班人二儿子桑贾伊主持计划生育。这位权贵子弟作风粗暴,在没有民主制度制约之后,如鱼得水地大肆推进相关计划。

他制定的推进计划生育的政策包括:领取政府补贴和获取农业信贷之前必须出示绝育手术证明、第三胎以上的孩子无法入学、囚犯在绝育前不能假赦,有些部门还威胁以贪污指控那些不愿意绝育的政府雇员。

在这些利诱和恐吓之外,还有直接的暴力。印度记者曾经看见,正在赶集的数百名农民被警察拉到卫生所,在那里有身材魁梧的人员进行绝育手术。此类场景在印度全国都不少见。

在这样的软硬两手下,印度接近400万人在1个月内被强迫节育,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800万次绝育手术,比过去很多年的总和还要多。这一政策招致了人民的巨大不满。

1976年5月在新德里的一家政府医院的计划生育营正在进行输精管切除手术


大象背上的计划生育宣传


1977年大选英迪拉·甘地和国大党在此次选举中惨败。计划生育正是其中最为民怨沸腾的一项政策。英迪拉·甘地的政策惨败告诉了后来者,此路不通。英迪拉·甘地于1980年1月14日又一次就任印度总理后并未再推行强制节育政策。由于英迪拉·甘地一贯政治作风强硬,招致了多方势力的不满。1984年10月31日,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遇刺身亡。


强制计划生育政策失败的原因:


一是传统的农业人力化需求和重男轻女的思想使生育意愿强烈;

二是执行过程中的粗暴导致的反对;

三是政治斗争的结果,印度受西方民主影响,反对强迫节育,反对党派也以此来攻击执政的英迪拉·甘地和国大党;

四是宗教斗争。伊斯兰教人数只占印度人口的大约12%,特别是有很多原来属印度教最底层的贱民阶层改信伊斯兰教,因此伊斯兰教不愿执行计划生育的情况经常被印度教称为政治阴谋,从而作为印度教也不执行计划生育的借口之一。

此后印度的人口控制又回到了以前的劝说和经济鼓励的轨道上,也就基本等于没有控制。




当今印度与计划生育


到了21世纪,印度计划生育政策的失败反而在很多印度人眼中成了一件幸运的事情。

80年代的时候,英迪拉甘地还在充满忧虑的说,印度人口太多了。结果到了2004年,同为国大党的印度总理辛格却已经在宣传印度的人力资本优势了。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转变,在于学界和国际舆论,已经发生了大的翻转。在新的技术背景下,人口不再被认为是一种负担,而被认为是一种生产力。这就是人口红利的概念。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今天的印度,恰恰是一个不缺乏年轻人的国家,拥有人口红利的国家。对于印度来说,老龄化问题依然是个遥远的事情。


2016年,印度人口数量已经达到13.24亿,其年龄中位数为28岁。而中国和美国的这一数据是37岁,西欧是45岁,日本是47岁。印度人口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以上,平均生育率为3.0。


如果跟中国对比,这种差别就更加明显了。

中印人口年龄结构对比


不需要具体的数据,读图便能得出印度人口结构相比中国的四个特征:

其一,印度的年轻劳动力比例和中国相近。

其二,14岁以下儿童的比例逐年略有增大。

其三,印度的老龄化负担很轻。


印度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熟练劳动力的第二大储备库,每年培养出200万能讲英语的大学毕业生,1.5万名法律毕业生和9000名博士,更有30万工程专业毕业生加入210万人的工程师队伍。这样的人口结构可以为印度提供大量新生劳动力。有人预计到2020年,印度将额外增加4700万劳动力,跟全世界劳工缺额相同。


据估计,印度可以一直享受人口红利到2050年,在此之前,印度可以一直保持5%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意味这印度将拥有6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这在人类经济史上都可能是空前的。

2050年印度人口年龄结构预测


但“人口红利”变化对中国和印度的影响是否就如此,尚有很多未知。“人口红利”或者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对生产领域的影响,二是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就中国而言,城市化进程仍在不断进行中,农村人口对城市的不断转移,有助于减缓“人口红利”在劳动力方面的影响。其二是在老龄化的初期阶段,新进入老龄阶段的人往往都有较高的储蓄率和储蓄倾向,只要能够发挥好储蓄的资金效率,让资本得到合理的回报,则第二次“人口红利”仍有可能为经济增长继续注入“活力”。


而印度这些人口真正的变成人口红利,却需要很多政治和社会因素的配合。


其一是贫困人口多,难以受到更好的教育。这样就无法造就劳动力领域需要的劳动素质。尽管有报告称2017年尼日利亚已经超过印度成为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又怀疑的观点认为,美国咨询公司麦肯锡提出印度“贫困线”标准是每人每月1336卢比(139元人民币),这样的收入才能勉强满足今天一个印度人的最最基本生活需求开销。而印度官方标准是每人每月874卢比(91元人民币)。

各国1993-2013年极度贫困人口变化趋势,早期最大的橙色是中国,最大蓝色是印度


其二,印度的男女比例较中国更失衡,女性地位更低。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和中国都面临较为严重的重男轻女问题。根据最新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中国大陆人口是133972.4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68685.26万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3万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是105.20。而印度2011年的男女总人口性别比是106。

女性地位的低下,并且加上传统观念影响,仍有很多女性不能走出家庭去工作。

从1941年到2011年,印度的男性与女性性别比例


其三,宗教影响依然严重,种姓思想残余仍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教育和就业。

虽然种姓已经早就被官方宣布废除,今天,依然有很多低种姓的人只能从事低层的工作。


其四,贫困人口多反而生育率高,而富有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生育意愿更低。这就造成人口结构的劣化。


其五,印度出生率、经济水平在各地区间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


就资源与人口的对比来看,中国的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约1.282亿公顷;而印度的国土面积:298万平方公里只有中国三分之一,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却比中国还多。因此,印度的资源相对人口并不贫乏。印度自独立后40余年来,工农业生产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印度仍然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80%的人口以农业为生,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的净产值占国内净产值的34.9%。印度自1975年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以后,农产品进出口逐渐平衡并略有出超。依靠农业发展和国际市场,今天印度出现半个世纪以前那种饥荒已经几乎不可能了,关键还是贫困人口和各种结构差异。

印度山区的村庄和梯田


个人觉得,实行计划生育与否,关键在于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印度如果不能更好地解决贫困人口、教育、男女差异、阶层差异、地区差异的问题,拥有更多的适龄人口无法有效转化成高素质劳动力和城市化、工业化的强大动力,那么人口红利就会弱化,发展会遇到瓶颈。这种情况下,实施计划生育依然有一定的调节功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印度的潜力是不容小觑的。


今天的印度依然有实行一定的计划生育(Family planning),但印度并没有全国统一的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是各地方政府制定的。目前,印度有四个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省份,如马哈拉施特拉邦是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省份之一。马哈拉施特拉邦目前拥有9300万人口,从2001年5月起,该邦政府工作人员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其他的地区,计划生育以及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有关支持都主要是用于政策宣传、节育药具的发放、青少年意外怀孕的预防教育、女性地位的提高等方面。例如,在德里地铁车厢里会有“提倡”计划生育的宣传牌,还有专门的女性车厢。

德里地铁的女性车厢



正宗星语者


首先印度人口多,但是资源不少,尤其是耕地资源,比我国还要多。因此,印度理论上是能养活比我们更多的人口。

大家别看印度的国土面积只有我们的三分之一不到,但是他们的耕地面积却比我们还要多。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四个国家是中美俄印,其中咱们是最小的。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西部大部分地区是荒漠和草原,降雨少、干旱,不适合耕作。而中部和东部,不少地区又是山地丘陵地区,大面积耕作区并不多。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约为1.28亿公顷,主要分布在下图区域。东北、华北等地区虽然土地平坦、耕地面积较大,但纬度较高,热量和雨水都不足。

反观印度,他们的耕地面积多达到1.9亿公顷,比我们多出了一半,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所以说,理论上印度能比我们养活更多的人口。

但实际上,印度的粮食危机比我国严重得多。印度虽然耕地面积多,而且热量和雨水也都比我们丰沛,但由于农业技术落后,其单位产量远不如我们。而且,他们的耕地利用率也比不上我们。所以,印度如今的饥饿人口依旧位居世界前列,情况相当的危险。

反观我们,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人口增长的日趋稳定,我国早已摆脱粮食困难。如今,我们普通老百姓的菜篮子也日益丰富起来,与西方发达国家人们的差距不大。而这些在落后的印度,根本是难以做到的!

最后回归问题,其实印度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控制人口,可惜始终控制不住。

其中原因主要是:其一,众所周知,印度的“重男轻女”思想特别严重;其二,印度宗教思想严重,各宗教支派都需要人口,因而鼓励人们生育;其三,印度是联邦制体,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推行政令,因而在全国范围内难以实现有效的人口把控;其四,印度基础教育缺失,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低......

因此,印度的人口直到今天依旧是增长迅速,估计在未来几年之内,他们就能超越我们,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这些历史要读


印度的人口多是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人口的出生率本身就很高,另一方面是没有计划生育或者说无法有效地推动计划生育来控制人口的增长。


出生率这个东西比较奇怪,它是和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成反比的。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生孩子的欲望就越低,想必这一点从我们身边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来。印度这个国家邦与邦之间差距是很大的。有些地方贫穷落后女性几乎没受过教育,她们一辈子的命运就是生孩子养孩子。


当然女性能生孩子,绝对是离不开男性的,印度的男人也有很大的责任,他们有着强烈的重男轻女思想。在印度针对女性的犯罪率那么高,就可以说明重男轻女的思想有多严重。这种思想会使得印度的男人在生到男孩之前,或者说生到自己满意数量的南海之前,不会停止让自己老婆怀孕的这个行为。


另外,印度是一个全民信教的国家,信仰的宗教种类比较多,但是对于尊重生命这种思想算是多少都有的,这就造成节育和堕胎这种行为不被接受和允许,这就给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我们都能看出来印度人口多、资源少的问题,那印度的执政者肯定是能看出来的,印度确实也提出过计划生育政策,但无奈的是这个政策根本就推不动。因为这项政策要跟印度的传统观念作斗争,要跟印度的宗教文化做斗争,阻力实在是太大了。


那么有同学可能会问能不能强制执行呢?这个也是没有办法强制推动的。印度人自豪地号称自己是亚洲最大的民主国家,民主国家的头衔就注定了政府没有很大的强制力。想要长期执政,政府必须要取悦选民,如果强制推行一项政策即使这项政策是正确的,也会造成他们下一次落选而失去执政资格的风险。


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人口这么多也有它的好处的,那就是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人口红利。这也是近些年制造企业密集往印度搬迁的原因。不过假如印度的经济不能达到足够高的增长速度,不断上涨的人口压力必然会给印度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局势君


关于印度的人口问题,个人这样理解:


第一,印度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在不长的时间内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多有很多好处:比如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等。但是人口还要面对质量问题与资源多寡问题,从这两个方面看,印度的巨量人口并非正面因素。

第二,印度也曾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有几届政府曾采取过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英迪拉.甘地甚至采取过强制措施,但后来因各种原国都失败了。



第三,印度政府的控制生育不力的原因有:一是宗教原因,大部分印度宗教都不认可节育理念;二是印度人的重男轻女传统,许多家庭生育多胎是为了生个男丁;三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印度中央政府的控制人口政策在地方落实不力;四是政治制度。印度沿袭了英国的政治制度,一般不允许干预人的生育自由,有些领导人为了选票也不敢强制。


第四,印度的国土面积虽然不大,但其耕地面积广阔,再加上高温多雨的气候,印度在正常情况下养活众多人口是有基础的,可惜的是,印度的农业还不是十分发达。


姜运仓


印度继英属殖民地过后,1947年宣布独立,但基本上相随英国的国家社会体制,即资本主义社会性质。提倡的是所谓的"自由、民主"。印度政府相对实行人囗控制方面的理由是:实行计划生育有碍人民自由民主的权利。

印度地域虽只有280多万平方公里,但人口已达13亿之多。

印度国内的种姓体制有着决定自身权利的作用。特别是婆罗门贵族和刹帝利军事贵族及行政贵族的权利可以支撑起社会性质,甚至可以左右政府。因此面对人口问题,政府的决策,也就是这两个贵族阶层说了算。

另外,印度的宗教相当复杂,各种宗派有其各自的信徒。实行计划生育在印度各宗教信徒的信仰中认为,"这是残杀生灵"。所以印度的人口只能随着社会性质的存在而永远自然增长了下去。


星空89831416


实际上印度是有计划生育政策的,造成现在这种局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选票。

印度种族众多,各个种族为了让自己在选举时能尽可能的获得高票。

而且人口多了,也能更加得到上台后的领导者重视,有更多的谈判的筹码。

所以尽管印度各邦曾经几次就计划生育达成共识并承诺,可是真到了实施的时候都各种放水。

法律再好,政策再好,不能有效实施都是屁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