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两晋之五胡乱华—两赵争雄(8)

刘曜开局不错,抢了个先手——

刘岳和呼延谟先后从孟津和渑池渡黄河,所过之处,后赵军望风披靡,匈奴兵横扫洛阳外围。

有兄弟可能会说,石勒在这个方向上没有准备吗?

还真不能这么说。

自打320年石勒收了洛阳,到这会儿其实已经经营了5年之久。这五年石勒都干了点儿嘛?总结起来就3个字:修工事。

当然,这也不难理解,这五年时间,石勒主力一直放在华北进行扩张;南边儿基本上采取守势,否则他也不会上杆子帮着祖逖他们家装修阴宅了。

后赵在河南一线的军事策略是,轻骑重装;即以少量部队,依托坚固工事,进行防御消耗作战;如遇敌攻击,前线的部队收缩,发出鸡毛信,然后固守待援就好。

因此后赵在洛阳附近建设了大量防御工事,其中最牛掰的有两个,一个唤作盟津堡,另一个唤作石梁堡。

不过,后赵的工事修的虽然坚固;但是有个致命的漏洞,那就是看着貌似到处设防,其实就跟撒胡椒面儿一样,每个防守要点上的兵都不多。

刘岳,爵封中山王,论打仗,那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看看他击败石佗那一仗,千里跃进,深入敌后,一仗便阵斩了对付主将,就知道这是个战场上的老鸟。

既然是老鸟,明知道你摆了这么多工事就是要拼消耗,他会上当吗?显然不会。刘岳纵兵急进,对路上后赵设置的工事能打下来就打,打不下来主力部队就迂回前进,直奔洛阳。他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要抢在后赵援军到来之前拿下洛阳。

这可把守在洛阳城中的石生吓坏了;苦心经营数年的防线还没发挥作用,敌人就到眼前了。

好在,之前发出的鸡毛信发挥了作用——

石勒一收到洛阳告急的战报,立刻就下令给石虎,命其统大军四万,来救洛阳。就在刘岳突击到洛阳城下时,石虎的援军已经进抵成皋。

成皋,别称虎牢;因传闻周穆王曾将进献的猛虎圈养于此而得名;也是《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所在。自古以来便是洛阳东边的门户和屏障。更重要的是,过了成皋奔洛阳,距离仅仅200里,而且还是一马平川;非常适合骑兵奔袭。

听到这个消息,刘岳犯难了——

前有坚城,后有援兵(还特么是敌人的),先顾哪一个?是一鼓作气拿下洛阳,然后以逸待劳迎战石虎;还是围点打援,先打垮石虎的援军,返回头再解决洛阳。

二选一,他还必须得选一个;总不好放石虎进洛阳吧,如果那样的话,那这一趟可就算白忙活了。

最后,刘岳一跺脚,决定先打石虎。

有兄弟可能会说,等等,你不是说刘曜派了两支部队一起攻洛吗?貌似到现在只是刘岳一个人在忙活,呼延谟呢?这关键时刻,这伙计跑哪儿去了?

这伙计,迟到了;原因,不详。

有组织、无纪律,害死人啊!

既然等不来呼延谟,刘岳决定不等了,否则石虎来了更被动。他留下一支偏师监视洛阳,自己率领主力,迎着石虎冲去。

说是主力,其实也就一万出头;此次出征,刘岳部下全部兵力加起来只有1万5的骑兵;渡过黄河清扫洛阳外围,损耗了一些,再留下一部分监视城中(这部分兵力不会太多,但也不能太少,毕竟不能真拿洛阳的石生当透明。),剩下的他带着迎战石虎,也就这个数了。

两军在洛阳以东迎头相撞,都是沙场宿将,麾下又都是百战精兵,一照面儿就杀了个难解难分。

双方从正午一口气儿干到了掌灯,刘岳渐感不支。

从兵力上说,石虎一方,4万;刘岳这边儿,1万;兵力对比上刘岳就吃亏;从战术风格上说,刘岳最擅长的是长程迂回,快速奔袭,对这种硬桥硬马的拼打也不太适应。于是,不支就变成了不敌。

不过尽管败下阵来,刘岳不死心,毕竟后面还有呼延谟;因此他收拾部队,闪进了之前拿下来的石梁堡,准备依托此处,负隅顽抗,拖延时间,等待援军。

刘岳败退,石虎立即率军跟进,包围了石梁堡。

战场形势戏剧性的逆转了,头天还在围别人,转天儿自己就被包围了,刘岳哀叹,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啊!

石梁堡建设之初后赵就是那它当个前哨阵地使,后勤补给全靠身后的洛阳供应,本身并没有多少储备;刘岳逃进石梁,几天下来,士兵们就断顿儿了。为了不至于在呼延谟到来之前饿死,刘岳下令杀马而食。

石虎围了几日,看刘岳死扛着既不突围,也不投降,不由得好奇心起;抓过几个俘虏一问,这才明白,敢情刘岳跟这儿较劲,原来是在等援兵。

哼哼,那就先灭了你这股脉!

石虎把手下分成三部分,一部分部队监视石梁,另分一支部队,进入洛阳巩固城防;他本人亲率主力在俘虏带领下,悄悄的向呼延谟迎去。

再说这位呼延谟,前面有刘岳打前站,他这一路走的不紧不慢;走着走着,就走进了石虎的包围圈。

四面杀声震天,呼延谟慌了,也辨不清东南西北,跟没头苍蝇一样在包围圈中乱撞;石虎哪儿能容他漏网,督军猛攻,最终将匈奴军歼灭大部,呼延谟也被斩杀其中。

消息传到长安,刘曜大怒,上文在下说过,这位皇帝酷爱亲征;听闻两路大军皆被击败,刘曜再次披挂上阵。

石虎听说刘曜亲自来了,马上点起三万骑兵,来战刘曜。

别看此时石虎连赢两阵,困刘岳,杀呼延;真碰上像刘曜这样的老将还是显得嫩了;刘曜一出手就是自己的中央军,战斗力远在石虎的羯军之上,石虎还没反应过来,便被杀了个人仰马翻。

再打下去,肯定要吃大亏了;石虎决定当回好汉,‘好汉不吃眼前亏’嘛,这货拨马就往后逃,刘曜令旗一挥,展开追击;这一追一逃,就又跑到了洛阳附近。

刘曜下令,全军驻扎在洛阳附近的金谷。

一件诡异的事情,就要发生了!

什么事儿呢?

刘曜军见‘鬼’了。

有兄弟一定会说,你小子扯淡;这和谐社会,朗朗乾坤的,怎么会有鬼、怎么会有鬼、怎么会有鬼?!重要的话说三遍。

呵呵!

《晋书.刘曜传》原文是这样写的:“曜次于金谷,夜无故大惊,军中溃散,乃退如渑池。夜中又惊,士卒奔溃,遂归长安。”

这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

刘曜屯兵金谷,半夜时分,营房里不明原因就炸了窝了,当兵的四散奔逃;等刘曜收拾残部,退到渑池,同样的事儿又来了一遍,这次更惨,‘士卒奔溃’的结果是刘曜直接奔回长安了。

房玄龄写《晋书》,也没交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刘曜军‘大惊’;要知道,能跟着刘曜出来砍人的,那都是身经百战,杀人无数的骄兵悍将,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把他们惊着?

不过也正是因为作者无解,引得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所谓‘故’是由于石虎夜袭;也有人认为刘曜连年战争,士卒反战情绪高涨,自起骚乱;还有人认为是由于刘曜消防安全工作没抓好,营中大火,导致士卒四下逃散;如此等等吧。

在下一介草民,既没时间也无条件去考证这两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过如果这么解释,肯定有兄弟该鄙视在下,你小子满嘴柴胡,瞎咧咧。

诸兄容禀——

在下说刘曜军见‘鬼’,原因有二,其一,这个‘鬼’加引号;借指外力,但这外力是啥,别问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说,您想啊,刘曜什么人?前赵皇帝,他亲自统帅的部队那得是精锐中的精锐,中央军中的中央军;这帮人之前打仇池、灭陈安、征前凉,连战连捷;挥师东进后的第一仗就把石虎打了个七荤八素;换句话说,这会儿正是士气爆棚的时候;如无外力怎会“大惊”?进一步说,什么样的外力才能把一帮不信邪的吓唬住?变形金刚?哥斯拉?奥特曼?金刚狼?X战警?呵呵!

其二,刘曜这人儿就好(hao 四声)招惹妖魔邪祟。为了不被喷,在下就直接引用《晋书.刘曜传》原文——

“西明门内大树风吹折,经一宿,树拨变为人形,发长一尺,须眉长三寸,皆黄白色,有敛手之状,亦有两脚著裙之形,惟无目鼻,每夜有声,十日而生柯条,遂成大树,枝叶甚茂。”

“终南山崩,长安人刘终于崩所得白玉方一尺,有文字曰:‘皇亡,皇亡,败赵 昌。井水竭,构五梁,咢酉小衰困嚣丧。呜呼!呜呼!赤牛奋靷其尽乎!’”

“武功男子苏抚、陕男子伍长平并化为女子。”

“石言于陕,若言勿东者。”

“时有凤皇将五子翔于故未央殿五日,悲鸣不食皆死。”

“武功豕生犬,上邽马生牛,及诸妖变不可胜记。”

怎么样,诸兄看完啥感觉?是像西游,还是像封神?

不管怎么说吧,经历了连续两次大崩溃,刘曜不得不撤回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