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两晋之五胡乱华—乱起江南(7)

一看仇人近在咫尺,再探陶侃居然没来;苏峻胆子立刻壮了,二话不说从城中杀出,一个冲锋就把庾亮好不容易拼凑的部队打的七零八落;庾亮落荒而逃。

双方陷入到僵持之中。

这一僵持,就僵持了一个多月;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

军事上拼不出胜负,双方开始拼后勤,拼补给,拼人品。

这一拼,拼出结果了。

首先被PK下去的是祖约。

过程简单的说一下吧,祖约能背叛晋室,他的手下就能背叛他;双方僵持到当年7月,祖约手下将领勾结后赵;石勒于是再次派出石聪渡过淮河进攻寿春;祖约军被羯军击败,祖约本人逃奔历阳。

估计是被后赵打的很惨,祖约跑到历阳之后,也没跟苏峻打招呼,便下令给派往建康的部队,命其向自己靠拢;前线部队遵命行事,打枪的不要,悄悄地撤退,跑了。

苏峻得知此信之后,如何暴跳如雷,咱不提;单说给祖约这一手儿给他造成的恶劣影响。这相当于在苏峻的侧翼开了一个大口子,苏峻为了安全,只好重新分配兵力,填补祖约军留下的空白。

但是,不论苏峻如何调配,战线始终存在隐患,想想也是,之前8万人守的一块区域,现在5万人来守,防线上的漏洞可以说比比皆是。

现在,就看双方谁先发现并利用了。

最先发现战场态势发生改变的是温峤的参军,名叫毛宝。

别看这位爷名字取的萌萌哒,但绝对是个狠人。

说两件事,您就能看出这位爷的是个啥性格的主儿。

第一件事,陶温庾联军东进建康初期的一段时间内,温峤曾下达过一条挺好玩儿的命令:有上岸者处死。温峤的想法是联军一方水军居多,擅长水战;对面的叛军陆军居多,擅长陆战。因此温峤想以己之长,击敌之短。

可是这有个问题,苏峻又不傻,他会拿自己的短处去PK你的长处吗?因此他也乐得联军不上岸。

一开始,苏峻还挺小心,部队严密监视江中联军动向;可是时间一长,苏峻大意了,部队调动,粮草运输,都在联军眼皮子底下进行。

先前温峤有命令,因此联军看着叛军来来回回的却不能打,心里很不爽;这里边尤其不爽的就是这位宝宝。

宝宝对部下说:上边儿虽说有命令不让咱们登陆作战,可是哪儿有敌人在眼前放着不打的;给我打!

不过别看宝宝话说的狠,其实他是动了脑筋的;每次出击,他都是冲着苏、祖叛军的补给线下手,一句话,就是抢粮;打完了能拉走的拉走,拉不走要么往江里一扔,要么一把火烧掉。然后一帮人往船上一躲,看着叛军的追兵在岸边儿跳着脚儿骂。

几个来回下来,苏峻还好,祖约可就受不了了,史载“(祖约军)因此大饥。”

第二件事儿,祖约来攻,陶侃要亲自迎战,宝宝说,这点子事儿哪儿劳动您(“公不可轻动”),我去吧!

陶侃批准,宝宝便带兵去了。

祖约的部下跟后赵PK都不落下风,因此宝宝刚上阵,被叛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部队被打散,宝宝自己也被钉在马背上——一支狼牙箭穿过宝宝的大腿直接钉在马鞍上。

这伙计让人踩着马鞍直接把箭薅出来,裹吧裹吧,然后搜集残部,趁叛军大胜之后放松警惕,一个逆袭,反败为胜。

从这两件事儿就能看出,毛宝绝对是个狠茬子。

现在,苏峻战线上的漏洞被毛宝看出来了。

他对陶侃和温峤说,我军远道而来,粮食都要从荆州运来,相持时间越久,对咱们越不利。现在苏峻防线上出了漏洞,这可是天赐良机,请两位批准,我愿效仿曹操于官渡之战中突袭乌巢的战例,渗透到苏峻战线的背后,烧掉苏峻囤积在句容的军粮;这样,接下来的仗就好打了。

再接下来,毫无悬念;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宝宝出击,一把大火把苏峻的粮食烧了个精光。

苏峻被这把大火彻底烧毛了;兵无粮自溃,为了保持战斗力,苏峻只得命令部队四处抢掠,抢到啥吃啥。这么一来,人心丧尽;被抢的老百姓纷纷跑到平叛军这边儿,控诉苏峻丧尽天良。而这一把火,也烧的苏峻不得不改变持久战略,选择速战速决。

叛军四出出击,开始的时候确实打了平叛军一个措手不及,除了陶侃和温峤的主力尚能保持岿然不动外,其余外围部队在苏峻打击下,纷纷丢失阵地。

眼见外围平叛军清理的差不多了,苏峻又把目光对准了温峤。

此时,温峤手中还有原来驻防江州的万把人,为了一次性清理掉温峤,苏峻安排大部队佯攻并牵制陶侃,自己率领精锐主力,直奔温峤。

接下来,用现在的话说,苏峻是在用生命恶搞。

温峤见苏峻向自己扑来,不敢掉以轻心;他亲领全部军队选了个丘陵地形,居高临下,严阵以待。

苏峻带来的主力,数量上比温峤略少,只有8000余人;但这八千人可都是跟着苏峻在北方战场和后赵打过硬仗的子弟兵。不论单兵素质,还是集团战术,都不是温峤那帮武警比得了的(在古代,除了开国或者是反击少数民族作战,会涌现出一些能打硬仗的野战部队;承平日久,一般的部队说是军队,其实干的都是管管社会治安,抓抓蟊贼这些警察该干的活儿。)。

两军接战,场面让人大跌眼镜。

首先发起进攻的是苏峻,负责带队的是苏峻的儿子苏硕和苏孝;这俩小子勇冠三军,首轮冲锋只带了几十名骑兵,便向对面上万人发动了猛攻。

史籍上除了苏家兄弟以外,没有留下那几十人的名字;但在下窃思他们的名字应该是托尼·斯塔克、克林特·巴顿、托尔、斯蒂夫·罗杰斯;或者是Barney'The Schizo' Ross、Yin Yang、Lee Christmas、Gunnar Jensen。

哈哈,这当然是扯蛋,喜欢看电影的兄弟应该有印象,前面一票人马唤作复仇者联盟;后面一帮伙计唤作敢死队。

但是,这几十名骑兵确实身手了得,因为第一轮冲锋,他们便把上万人的防线冲了个七零八落。温峤手下的武警完全不是对手,几乎崩溃。

几十人就把上万人给冲垮了,后面观战的苏峻来了兴致,招呼一声儿,让人端上美酒,他要观战佐酒,给儿子们助威。

左一杯右一杯,也不知道他喝了多少杯;反正是喝大了。

醉眼迷离,苏峻发现对面山坡上有还有一支温峤的部队,保持着作战队形,没有溃退。在酒精的刺激下,苏峻也来情绪了,高喊一声,我儿子勇冠三军,难道我这老子还输给他不成。说罢,叫人牵来战马,一跃而上,就向那队敌军冲去。

苏峻这个举动来的太过突然,他身边儿只有几个警卫员反应过来,赶忙也牵过马来,追了上去,护卫在苏峻身边;其他部队也不知道主帅这是要闹哪样,而且也没有命令要他们跟上,因此都呆在原地。

但是,如上所言,此时苏峻喝大了;胆子虽说壮了很多,可是实力却也下降了好多。

他这边儿刚出阵,就被对面的武警部队发现了;大家也闹不清他要干嘛,就看几匹马冲自己来了,领头儿的那位坐在马上晃晃悠悠的。

不过仔细观察,对面也就来了这几个人,温峤的武警立即树起盾牌,立起长枪,摆出一个标准的步兵防冲击的阵型。

看对方越来越近,只见武警阵型中突然站起几位猛男,人手一支标枪,瞄着苏峻咻咻咻把标枪甩了出去。

再看苏峻,连人带马,瞬间变成了肉串儿,而且还被钉在地上。

看干掉了带头的,武警们一窝蜂的拥上去,抄起家伙一顿乱砍,把苏峻剁成了饺子馅儿。

这一切发生的太突然了,本来已经占尽优势的叛军,突然间遭遇主帅横死的打击,彻底懵了;军心士气大为震动,温峤立刻收拢残部发起反击。

叛军大乱,纷纷后撤。苏硕等人只好收拾部众,飞也似的逃回石头城中,企图稳住阵脚,再做打算。

然而,局势已经由不得他了。

叛军愿意跟随苏峻造反,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苏峻多年追随形成的上下级关系;此刻主帅已死,军心士气立刻跌入谷底,那些曾经血战沙场的骄兵悍将,再也打不起精神;部众渐渐散去。

陶侃是老江湖,自然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和温峤乘胜出击,猛攻石头城,彻底击溃了苏峻的残部。

随后攻入建康,收复了东晋的首都。

而祖约这边,更惨,本来就被后赵修理的不轻,现在苏峻也死了;其士气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这伙计能力人品比他哥祖逖差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因此他的部下趁乱纷纷各寻出路,祖约无奈之下,只好也拖家带口逃往北方,乞求石勒的庇护。

对于祖逖,石勒素来敬重,可越是敬重祖逖,就对他这不成器的弟弟越是愤恨。但考虑到人家是来投靠,自己又不好下了狠手,因此,对于如何处置祖约的问题,石勒却有点儿拿不定主意。

看到主公犯难,他旁边的参谋程遐立刻建议,明公如果为了收复天下人心,就应该以道义作为标准,对于祖约这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小人,杀了反而更能收拢人心。

一番话,决定了祖约的命运,石勒将祖约一家老少百余口人全部砍头;这其中,也包括祖逖的几个儿子。

眼看大英雄祖逖的香火也要断线儿,然而毕竟好人会有好报,一个叫做王安的羯人,偷偷救出祖逖的一个儿子祖道重,悄悄把他抚养长大,日后送他返回江南,算是延续了祖氏一脉。

苏峻、祖约的叛乱平息之后,陶侃贡献最大,他被封为太尉、侍中,温峤晋封为骠骑将军,而惹出大祸的庾亮,则不好意思再在朝中当官,朝廷封了他个豫州刺史,出镇芜湖,算是淡出中央。

陶侃为人谦逊,再度邀请王导出山主持大局;东晋的朝野大权,又重新回到王导等人手中。

从王敦兴兵,再到苏祖之乱,东晋朝廷虽然最终勉强维持了统一,但其属下几支最精锐的武力,都在内讧中消耗殆尽。

因此,此时的东晋哪儿还有力量北伐中原,收复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