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姜文新片《邪不压正》?

WangYao祖国君


《邪不压正》,英文名是Hidden Man,但与其说它是Hidden Man,倒更像是Invisible Man。隐和藏是主动的,Invisible无所谓主动被动。李天然用一切方法隐和藏,其实是没必要的,他本来就是不被看见的人。没有过去,身份经过程序员的多次覆盖,随时可以轻易改写。蓝青峰告诉他,他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多么微妙,杀个日本人就会酿成导火索,但事实上,有没有他,77事变还是发生了。他复仇之路上的一切障碍,各种畏惧、害怕,以及以为复仇会引起连锁反应,都来源于他以为自己是Hidden,其实是Invisible。他是在没有人观看的舞台上,演出独角戏。他的“爸爸”们,类似于国王的裁缝们,互相告诉对方,你是重要的,你华丽荣耀无比。用谎言,用较量,用微言大义,用人生故事,用命。鬼影憧憧的北平,到处都是前人留下来的魅影,但唯独现在的人,是不被看见的,无足轻重的。最后一代侠客,是最后一代以为自己会被看见的人,那以后,所有人都知道了自己的命,就是不被看见。

韩松落


李天然和蓝爸爸在《邪不压正》里喝的single malt是什么鬼?姜文为什么还要来一句“不要加冰”呢?single malt好喝吗?其实这都是有讲究的,在原著和现实里都有迹可循。

最近读了原著小说《侠隐》,原来两人在小说里喝的原本是苏格兰的帝王威士忌(Dewar's),当时刘妈给他们准备的是Dewar's威士忌、冰块还有苏打水。在小说里,李天然经常和大家一起开怀痛饮威士忌,看得小主也想去喝一杯了!

Dewar's成立于 1846年,深受英国皇室喜爱,是极具盛名的威士忌品牌。Dewar's旗下一共有五款苏格兰单一麦芽威士忌(single malt whisky)——艾柏迪Aberfeldy,欧摩Aultmore,克莱嘉赫Craigellachie,皇家布莱克拉Royal Brackla和德弗伦Deveron。Dewar's目前也在积极开拓中国市场,小主在国外的机场免税店也见过这些酒。

小主曾参加过去年在上海举办的威士忌酒展,有幸参加了该品牌的品酒会,把这五款威士忌一溜儿尝了个遍啊!口感馥郁,入口顺滑,还能感受到柑橘类果香和烟熏的气息。难怪连姜文和彭于晏在电影里都这么喜欢喝啊!

市面上蛮多价格不菲的高端威士忌都是single malt whisky,它是威士忌里品级最高的,在国内酒圈的热度也很高,而且Dewar's旗下本身就产single malt whisky。电影里这么改编之后,既可以不用给品牌免费打广告,还满出彩的。如果是对威士忌有点研究的人,看到这段都会觉得是个笑点,还会觉得蓝爸爸姜文满有品位。再看看姜文这张剧照,真是威士忌配雪茄,老男人的标配。

正如张雨绮说的好,“一克拉以下的都是碎钻,几千块一大把!不值钱的!” 那么,和加入了其他谷物的调和威士忌相比,由纯麦芽酿造的single malt whisky自然是更值钱更美味更值得拥有啦!

喝威士忌用窄口杯,可以更好地闻酒香。威士忌一般分为纯饮、兑水喝和加冰喝三种喝法。有人认为纯饮才能最好体现威士忌的风貌,可以感受到威士忌在橡木桶中成熟后的风味。就算是想兑水或加冰,也要先喝一口原味的威士忌,感受一下纯饮和非纯饮的区别。

所以说,如果是喝single malt这样的高端威士忌,当然要像蓝爸爸姜文那样,坚持不加冰,才能更好体会到威士忌的原味呀!否则,岂不是使得原本的味道变淡了吗?感觉钱都白花了呢!

资料显示,早在1898年,Aberfeldy就开始尝试酿造single malt whisky。所以按照电影里的时代背景,李天然彭于晏和蓝爸爸姜文和在北平喝single malt whisky,也是合情合理的。

看完原著,你就会发现,北平那会儿的有钱人可真是会享受生活啊!李天然经常下馆子吃好的,自己租了个四合院住。北平之花唐凤仪请李天然来家里喝香槟和吃鱼子酱面包,还展示了自己在白俄买的精美首饰,邀请他一起合伙“做微商”卖首饰。

不得不感慨,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有生活情趣(有钱)的人在任何时代都是很会享受生活的。

【两个关注娱乐、热爱生活的美少女,一个性格活泼爱八卦,一个娴静内敛喜读书,双剑合璧仗剑走天涯,为你奉上最in的娱乐资讯。欢迎关注!】


段小主和表小姐


【邪不压正】姜文的选择,做自己还是迎合别人?

▌01

做自己还是迎合别人?

对一个电影导演来说,这是个好问题。

电影艺术是个特殊艺术,巨额投资,几年打磨,熬尽心血,一朝上映,但是票房还是未知之数?

票房成功了姜文就成功了吗?或者说票房失败了姜文就失败了吗?肯定不是。

电影好与不好,只有票房可以衡量?也肯定不是。

但是也没有哪个导演部部电影都巨亏,还能混得下去的。谁给你投资呢?

拍自己想拍的,表达自己要表达的?

还是拍观众喜欢的,表达观众要释放的?

哪怕是知名大导演,也得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自从《让子弹飞》大卖,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觉,似乎艺术与商业这一两难选择在姜文身上可以得到完美的统一,连姜文自己也号称要“站着把钱挣了”。

从这里就不难看出中国电影界一直以来的一个纠结,是要艺术还是要商业。

在传统的中国精英式电影导演的概念里,商业跟艺术似乎是对立的,只有艺术是站着,而商业要挣钱,就需要弯腰,甚至下跪。

为了取悦观众所做的努力是没面子的,是低级的,而只有以自己超前于大众的理念引领风潮才是高级的,有范儿的。

很明显,姜文属于超有范的。

对姜文自己而言,他是不屑于为了迎合观众去拍电影的。

在与高晓松的对谈中,姜文表示好的导演就是私货多,没私货看什么?

《让子弹飞》大卖,艺术与商业的平衡。

《一步之遥》,就是姜文典型的拍自己想拍的,投资巨亏。

这部《邪不压正》,姜文缩回来一点,回头在找艺术与商业的平衡感。

越是知名大导,越有执念,要拍自己想拍的。但是有时候观众买账,有时候不支持你。

重金投资的大片,在电影圈,可能更多的考虑艺术与商业的平衡。

既要有自己的私货,独特的见解思想风格,又要照顾观众的喜好。

平衡,对姜文来说,是一个比较稳妥的方式?

有没有只拍艺术片特好特受欢迎的,也有。

有没有只拍商业片特好特受欢迎的,也有。

如果你是导演,你会怎么选?

如果你是观众,你会更喜欢什么样的电影?

▌02

做自己还是迎合别人?

对一个创业者来说,这也是个好问题。

创业也是门特殊艺术,调查研究,打磨产品,熬尽心血,一朝上市,但是市场还是未知之数?

产品好与不好,市场可以衡量?是的。

这就是创业的特殊之处。

做为一个创业者,打造一款自己想做的极致产品,去吸引用户?

还是以用户为中心,打造一款用户需要的产品?

在科技界,有两个著名的代表,代表了两种选择。

苹果乔布斯的极致产品与亚马逊贝索斯的以用户体验为中心。

一个市值全球第一,一个市值全球第二。

两个极端的企业,两个极端的创始人,两个极端的选择。

如果你是创业者,你会怎么选?

如果你是一名用户,你更喜欢哪家公司?

▌03

做自己还是迎合别人?

对个人来说,这也是个好问题。

人生是最特殊的艺术,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十月怀胎,哭着出生,一路艰辛,一路成长,但是人生还是未知之数?

不提成功不成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好的人生?

你过得好不好,谁可以衡量?

你自己。

你是愿意做自己?还是迎合别人?

迎合父母、迎合亲戚、迎合老师、迎合社会、迎合公司、迎合领导、迎合同事、迎合客户,迎合工作,迎合粉丝......

有很多人,一辈子这么迎合过来了,也挺好。

也有很多人一直在做自己,特别在这个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有更多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活得精彩,挺好。

也有这一类,该迎合的时候迎合别人,该做自己的时候做自己,不走极端,在两者之间找平衡,也挺好。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04

做自己还是迎合别人?

爱因斯坦说过,在提出问题的角度往往无法解决问题。

我们试着思考下边的问题。

我是谁?什么是自己,什么是别人?什么是主体,什么是客体?

如果“自我”本身就不存在,我们说的“做自己”又是什么?

我们到底会把什么,认同为是“自己”的一部分?

科学研究证明,人体是由40万亿到60万亿个细胞组成的。

在整个人体中,每分钟有1亿个左右的细胞死亡。

也就是人每天有1440亿个细胞在更新,每天你都更新0.28%的你自己,每年你身体的细胞大概会整体更新一遍,你早就不是一年前的你了。

你随时在死去,又随时在新生。

高僧一行禅师,有段精彩开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我有一张十六岁时拍下的照片。那张照片里的人真的是我吗?我并不是很确定。

那张照片里的男孩到底是谁?如果那个男孩就是我,为什么他长得不像我?

那个男孩仍然活着,还是已经死了?

他和现在的我不大相像,但也不相异。有些人看了那张照片之后,认为那个男孩已经不存在了。

人是由肉体、感受、认知、思维作意和分别意识组合成的,自从拍下那张照片之后,上述的一切早已改变了。

照片中那个男孩的身体已经不再是我的身体,因为我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感受不同,理解也不同了,就好像我已经和那个男孩不相干了。但照片里的男孩如果不曾存在,我也不可能存在。

我就是一种延续,如同雨承继了云一样。如果你深深凝视着那张照片,你会看见我当时已经是个老人了。

你不需要等五十五年才看见。柠檬树开花的时节里,你也许看不见什么果实,但如果深观的话,你会看见果实早已存在了。只需要再多一个条件——“时间”,你就能看见柠檬了。柠檬早就在柠檬树上了。眼前的这棵树虽然只看得见树枝、树叶和花朵,但如果柠檬树有足够的时间,它将会以柠檬的形态展现自己。

自我只是一个幻象,根本没有自我的存在。

▌05

那什么是别人?自我与别人,主体与客体,又是什么关系呢?

高僧一行禅师还有一段关于云的精彩开示。

问一问云:“你的生日是哪一天?未生之前,你在哪里?”

或者你可以问云:“你几岁了?能不能告诉我你的生日是哪一天?”

深深地谛听,你也许能听见它的回答。

你可以想象一下云诞生的景象。未生之前,它是海里的水。或者它本来在河里,后来变成了水蒸气。它也可能是太阳,因为阳光制造了水蒸气。当时风也应该在场,是它帮助水转换成了云。云不是无中生有的,不断在变化的只是形式罢了。

事物并不是无中生有的。 云迟早会变成雨或雪或是冰。

如果你深入地观察雨,你会看见云。

云并没有消失,它化成了雨,雨化成了草,草化成了牛,牛又化成了牛奶,然后又成了你嘴里的冰激凌。今天你如果吃冰激凌的话,给自己一点时间凝视眼前的那个甜筒,然后说:“嘿!云儿!我认出你了。”

这么做,会使你洞悉和了悟冰激凌及雪的真正本质。同样地,你也会在冰激凌中看见大海、河川、高温、太阳、草及牛。

深观之下,你根本看不见云的生日和死期。真相只不过是云化成了雨或雪。死亡这件事并不存在,因为事物永远在延续着。

云承继了大海、河川以及太阳的高温,而雨又承继了云。 在未生之前,云早就存在了,所以,你今天如果喝牛奶、喝茶或是吃冰激凌,请随着你的呼吸,凝视一下眼前的那杯牛奶、茶或是冰激凌,然后跟云朵打声招呼。

云的开示说明了佛教认为自我与别人都是由因缘合和而成,并不存在一个自我,也同样不存在一个别人。

消除主体与客体的对立观念,你才能与宇宙真正融于一体。

▌06

佛经上常常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

无条件的爱护众生,这叫无缘大慈。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我们生命真正的共同体,这叫同体。同体大悲,爱护别人跟爱护自己,是一样的。

高僧净空老法师有段开示。

一棵大树是一个共同体,生命共同体,树的一片一片叶子,好比是我们个人。

这一片叶子跟那一片叶子什么关系?生命共同体,同体。

我再举一个比喻,我们这个身体,一个身体,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身上每一个细胞共一个身体;

我们每一个人就好像每一个细胞一样,不能说左手这个细胞,跟右手细胞两个要打架,一打架就自己害自己。

所以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慈悲心就生起来了,你才能真正关怀一切众生,超过一切族类,不同的族群你也会爱护他,不同的宗教你也会爱护他,为什么?一体。

▌07

看到这里,对做自己还是迎合别人,我相信你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拍电影也好,创业也好,个人过自己的人生也好,做到无我无相的境界确实挺难,

那到底要怎么下手去做呢?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愿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是悟空,佛系居士。专注认知修炼,突破人生瓶颈。

用佛法做第一原理,跨越个人成长的认知业障,到达第二曲线彼岸。


认知禅


【一】

如果你没看懂《邪不压正》,那你也没资格给《邪不压正》打差评。

以下5个安置于主角身上的隐喻,你看出来几个?

1.许晴的臀

许晴的臀,很诱人,也上了几次热搜。

有了许晴的臀,还有彭于晏的胸什么事?不碍事。

一边去吧您嘞!

那许晴的臀,在电影里到底有什么作用?仅仅是一种女性身体的符号、供男性把玩的象征吗?

这么想,那你就俗了。

许晴的臀,与导演的恶趣味、与博人眼球的视觉设定,那是一点关系都没有。

事实上,许晴的臀,在安排许晴的结局时,有重要作用。日军进城时,正值许晴跳下城墙,不跳则已,这一跳,不偏不倚,正砸在某位得瑟日军的头上,完成了“一屁股坐死人”的伟大壮举。

对于自己的臀,许晴饰演的凤仪一直颇为得意,不仅在屡次诱惑彭于晏时,提臀开撩,在怂恿彭于晏与她私奔时,也说愿意为你生下整个“亨德勒帝国”(中国古代文化里,一直认为臀与生育的关系密切)。

但导演为何将许晴的臀拍得那么极致诱惑,却又让许晴自杀、让臀撞击日军而亡呢?

许晴的自杀,代表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此前她屡次被廖凡饰演的朱潜龙欺辱,男人们在酒桌上高谈阔论其“臀”,觥筹交错间都是被物化女性的悲哀。其后,“臀”承载了女性自杀时意识的觉醒,臀的撞击,但代表了女性崛起的力量。甚至在男人们还没从戎抗日时,女性已经为首杀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裸体彭于晏的“裸奔”

姜文非常觊觎彭于晏的肉体,这点毋庸置疑。他不仅在片场被拍到把玩彭彭的大胸:

还在节目里点明其肉体的观赏性:

如果你认为鸡贼的老姜,只是为了色诱观众的话,那又错了。

首先,我们看看彭于晏的角色,叫什么名字?

对,“李天然”

与他对应的仇人之名——“朱潜龙”。我们直到,廖凡饰演的朱潜龙,一直想当傀儡皇帝,所以姜文会送来他“先祖”的画像,两人聊天间,姜文也说我的人可以帮你(成“龙”)。名义上是北平警察局局长,一个“潜”字,充分彰显了廖凡的野心。

廖凡这个角色,复杂,狼子野心,全体现在名字里了。而李天然的纯粹、正义、不与俗世合污,自然也体现在名字里。自内忧外,自精神到肉体,他都十分纯粹,天真无邪,廖凡总是深藏于黑暗,而彭于晏却敢衣不蔽体、上房裸奔,逼得许晴喊出“布鲁斯李”那样气壮的名号,当之无愧的正义化身。

裸奔的他,烧掉日本人的鸦片仓房;裸奔的他,手刃杀师仇人;裸奔的他,感化了周韵,向这个污浊的世界传递着绝对的正能量。

3.周韵的脚

周韵的脚,最全片里最为明显的一个隐喻。但这份隐喻,却与许晴不同,无关于女性意识。

当年她父亲遇害,而彼时脆弱的她无力报仇,于是,希望治好自己的小脚,变成一个有力量的正常人。

在亨德勒大夫的救治下,她的小脚在治愈之路上初有成色,却始终只好了一只,久久未愈于另一只。

好,也不好,隐喻的是周韵“复仇之决心”。她在前期欺瞒彭于晏,说自己没有报仇,是因为仇人一直没有出现。最后却赫然袒露真相:原来仇家早已现身,只不过面对仇人时,自己再次回归脆弱,面对面呆若木鸡。她的复仇之心,如同她的病脚一样,她希望它们好,却又一直好不了。自己的内心,也在好与不好,行动与不行动之间犹豫,一直煎熬。

大家很清晰地注意到,在彭于晏完成仇杀后,周韵的脚,也于一夕之间全然康复,仿佛从未病过。与此同时,她告诉彭于晏,我终于可以去报仇了。

这份隐喻,让我们看到了脆弱者的成长。十分动容。

4.姜文的牙齿

姜文那一口能把黑了说成白的,能忽悠彭于晏、利用廖凡、欺诈根本一郎、颠倒乾坤的绝世好牙,在电影最后被悉数拔光。

这一幕,也成就了全片最令影迷不适、最痛苦的一幕。

普通观众会疑惑,姜文都被抓起来了,也被彻底毒打了,但是啥都没说,“拔牙”这一幕,在电影里有存在意义吗?拔了不等于没拔吗?姜文导演是抽疯了吗?

勿急,在测评君看来,姜文这口牙,大有象征。拔牙拔得,也非常有意义。

片名,邪不压正。谁是“邪”?廖凡/根本一郎。谁是“正”?彭于晏。

为啥两大呈现二元对立的主角都有了,还包进来一个姜文?还在海报中间?

没错!姜文就是那个游走于正邪之间的,不邪不正,却“既邪又正”的人。

他痛恨日本人对中国的侵蚀,在招安廖凡时,说“怎么能帮日本人做事呢”?他宁愿去扶持廖凡,让廖凡这个邪气透顶再冲天的人,为自己所用。他也全片哄骗彭于晏、杀害亨德勒大夫,甚至想让彭于晏去送死。

是个好人?那肯定不是!是个坏人,好像也不对!

姜文的角色,一如他那沧桑的脸,是个北平的老混子、老油条,知道厚黑学,知道合理利用才是最大的利益。很多时候,他的脸色波澜不惊(对着彭于晏哭丧时也十分安定),而他的人设,全体现在一口好牙上。他的心机,全体现在牙齿里蹦出来的字里行间。他念叨不停的的十五二十年布局,也全都凭一口牙齿到处招摇撞骗、颠倒黑白,并引以为傲。

廖凡拔他的牙,当然不是因为他不肯招(如果姜文招了,他“正”的这一面人格就崩坏了,变成小人),而是另一种隐喻,必须要拔:他自以为是的一盘布局大棋,下到最后悉数崩毁,而自己毫无掌控之力。

在汽车上,对着彭于晏哭诉时,是崩毁之兆的开端。而牙齿被拔时,是崩坏的终结——他再也没法凭借这口厚黑之牙,去游说任何人了。

(写完这篇文章后,除了删减片段,姜文与凯文史派西哭诉,说自己棋下错了,牙齿也没了。两人一合计,居然还打算开一个间谍学校,这次非得把嘴唇也整没)

5.根本一郎留在最后杀掉

许多导演潜心安排的隐喻,在懵懂无知的观众看来,也许是空有形式。

譬如——为什么“根本一郎要留在最后杀掉”?

周韵也问过彭于晏这个问题,彭于晏说,因为根本一郎和朱潜龙两个人同时杀了我师父,所以我也要把他俩同时咔咔咔。

急躁的观众可能就怒了:这TM在攒七龙珠吗?要拾掇在一起才能实现愿望吗?在这部分观众眼中,彭于晏此举就是作,要不是有主角光环,铁定把自己作死。而对于姜文的安排,也被批故作形式,搞一套“民国浪漫史”的作风。

因此最后李天然和朱潜龙决战,被打得半死不活的根本一郎坐在椅子上“被迫观战”,在许多观众眼里就成了“神经病”的典范。

但这个隐喻,却是电影的终极隐喻——国共内战。

日军侵略中华时,正值中国军阀、派系到处生长,日军当然乐意看到这些混乱,才搞搞伪满洲国、暗杀张作霖、收揽汪精卫。对于国共,它自然也希望两方打到不可开交,让各方势力吞到鱼死网破。但它没想到,1937年日军的开战,反而让第一次内战(十年内战)结束了。

根本一郎坐看李天然、朱潜龙缠斗,本来以为自己最后可以一刀双杀,却算盘尽失,赢家,终归是代表正义(共)一方的李天然。

两人死的顺序,也扣应了日军、国民党的失败的时间:1945年日本投降,此后3年二次内战,以国民党失败告终。

【二】

如果你看了上面我煞有介事写出来的5个隐喻,并且觉得有道理。那么,我很遗憾。

因为看电影时,我并未看出以上任何元素。我痛恨自己编造的文字,似姜文的牙齿一样,把黑的说成白的,把没有的说成有的。而且,我还能至少编出10个,每一个对应姜文的一段“谱”。

我也痛恨于《邪不压正》整体的普通,远低于个人期望,个人看不到任何亮点(不断强调个人体验,防止被喷)。如果片名不叫《罗曼蒂克消亡史》,为啥有那么大一段嚼之无味的“浪漫周韵戏份”,为什么有那么浪漫的复仇?为什么有那么一位满脸呆滞、台词到投足全是讽刺意味、作用却全无的“华北首席影评人”,却被鹦鹉史航冠冕堂皇地解读为“彭于晏是看到潘死了,才愤而去复仇,因为他要捍卫人间的单纯天真”?为什么结局那么诡异仓促,好像《邪不压正2:周彭爱情故事》好像上映在即?

对于《邪不压正》,有很喜欢的镜头,喜欢的配乐,却被不喜欢的囫囵剧本给淹没了,最后只觉得通篇鸡肋。而测评君,就是标题里那个“辣鸡观众”。

如果一部电影,只能靠粉丝的隐喻解读撑起所谓口碑的话,那这不算是一部好片子。

电影这种文化载体,当然是有隐喻的。曾经很喜欢冈萨雷斯的《爱情是狗娘》,以及伊朗恐怖片《阴影之下》,花了许多笔墨去解读其中的“隐喻”,是因为我觉得,真的有,且看得真切——那些小人物的挣扎,那些战乱之下平民的恐慌,越解读,越有趣。并且,那些导演也总在各种采访中,有意无意地透露自己的这些设定,让你觉得,创作者真的在安排“隐喻”。拥趸亦不会强加于别的观众,说这些你没看出来,你是辣鸡。

但《邪不压正》却如同一面镜子,照出里外两面,照出众生。相当多给《邪不压正》打高分的忠实群体俨然化身“不懂党”,日常问候是“文文的电影,你看懂了吗?”

客气点的会说,“没看懂的,建议二刷。”性格急点的,“你最好把文文的电影都看完,才有资格评论这部电影。”终结者会比较直白:“电影史/民国史,你都没看过,你肯定不会懂啊!”

站在制高点的解读党、不懂党(普通解读党除外)们不厌其烦地普渡众生,传递文文独有的电影文化,顺便在豆瓣上吊打吊打普通影迷。

姜文拍电影,自己鲜少澄清理念,宁愿让坊间解读出一万种答案,面对差评,一句“包饺子喂猪”带过。但是当你正儿八经询问许晴的臀是何等高大上的隐喻时,他一般这么回答:


淘票票


编按:《邪不压正》昨天上映,姜文给我们呈现了一部内容丰富的庞然大物,电影可从多层次、多角度去欣赏和解读。本文作者从影片中“父与子”的关系,分析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精神症候。

《邪不压正》上映前,姜文与许知远对谈。许知远问姜文,为何你的电影始终在处理历史?你对历史的迷恋是怎么来的?姜文给了一个十分精辟的回答:“历史对你来说,是一个可借助的东西。但你表达的一定不是历史本身。”

《邪不压正》的故事发生在七七事变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但正如姜文所说,电影并不是在表达历史。李天然的复仇、寻父与身份抉择,并非是一个20世纪的历史事件,而是当下中国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故事。

李天然特殊的成长经历,使得他拥有了师父、美国人亨德勒和蓝青峰三个精神“父亲”。这三个高度象征性的父亲形象,承载了三种并不相容的精神传统。李天然不断找寻/找到父亲的过程,也是他自我确证和自我成长的过程。

李天然的师父,一个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地主,被日本人的枪打败了。师父一家被灭门,象征着地主阶层治下的传统中国,被列强彻底毁灭。从这场浩劫中死里逃生的年轻一代,再也不可能成长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李天然唯有改头换面,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李天然的师父被朱潜龙用枪杀害时 图片来源:豆瓣

在故事展开的时候,李天然的师父已经死去了十五年。十五年的美国教育,把李天然变成了一个现代人。他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为师父报仇。在象征意义上,他是要为那个被列强毁灭的传统中国报仇雪耻。但他也意识到,报仇不可能让师父复活,那个传统中国已经远去了。十五年过去,作为李天然养父的师父,那个传统中国,早已成为了一个念想和符号,而并非是实在的所指。

初回北平,李天然成为了一个“美国人”。在协和医院当医生的李天然,无疑是许许多多新中产的投影。在八十年代后成长的年轻一代,和李天然一样,大多在美国文化的熏陶下长大。“美国爸爸”这个词,更是一度和“香蕉人”(认同美国文化的黄种人)关联在一起。美国爸爸要他将仇杀案诉诸法律,要他忘却传统中国这个父亲,要他将灭门之仇、民族之恨,理解为创伤应激障碍。但李天然毕竟不是香蕉人,他无法忘记他的师父。但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报仇,因为他有任务在身——来自新父亲的任务。

身份暧昧、注定要受到诸多解读的蓝青峰,在我看来,是现代中国的建立者,是一个左翼革命者。蓝青峰要抗日,但他却不相信蒋介石。在1937年的中国,除了国民党,还有别的抗日力量吗?只有延安的工农政权。他要朱潜龙投靠“我们”,在觥筹交错间,“我们”被解释成了辛亥革命的元老,但是,“我们”这个词语真正呼应的,是“普罗大众”,是proletariat。蓝青峰的人,都以黄包车夫的面貌出现。在近代史上,中共地下党很早就在北平组织黄包车夫罢工。黄包车夫作为北平城里最贫穷的劳动者,是典型的无产阶级。

所以,当日本人控制了北平城后,根本一郎在蓝青峰眼前,像演戏般屠杀黄包车夫,正是在炫耀军国主义碾压底层劳动者的力量。此时,摇晃飘忽的镜头语言,蓝青峰目瞪口呆的绝望表情,表现出蓝青峰的绝望之感。熟悉左翼革命历史的人会明白,这不仅仅表示蓝青峰的计划失败了,这更是左翼革命者所信赖的群众力量的失败。在随后赶来的记者的扭曲报道中,更是将历史记忆随意改写,将底层人民抗日的历史颠倒为成为汉奸的历史。

作为工农政权代表的蓝青峰,必然要“杀掉”李天然的美国爸爸。亨德勒对李天然感情至深,可他也随时流露出对中国人的鄙视。蓝青峰养了他们十五年,但是他依旧充满优越感地说,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只是猴子。他无法理解蓝青峰让两个孩子为国牺牲的举动,甚至以此来侮辱蓝青峰。毛泽东形容司徒雷登说:“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蓝青峰杀掉亨德勒,正是1949年司徒雷登回国事件的同构。

李天然的美国爸爸亨德勒 图片来源:豆瓣

对于蓝青峰这一代人来说,为了让中国能继续存在,牺牲自己、孩子、下属都在所不惜。但作为他的孩子的李天然未必这么想。

李天然要为传统中国复仇,但他却不知道仇人不仅是根本一郎和朱潜龙。武侠故事、复仇传奇,在姜文这里被推到了更高的高度:对于一个遭受侵略和压迫的民族来说,仇人究竟是谁?蓝青峰知道,他们的仇人并非根本一郎和朱潜龙两个人,而是整个日本军国主义和中国的汉奸群体。这不仅是李天然个人的仇恨,这是国仇家恨。

李天然的三个父亲,一个是仅仅剩下符号和一些念想的、由地主所代表的传统中国,一个是文明却又残忍的美国爸爸(这个美国爸爸是靠中国人养活的),一个是代表着20世纪革命传统的蓝青峰,正是今天的中国人面对的三个精神传统。在八十年代以来的历史中,这三个精神父亲彼此碰撞,纠缠不清。每一个中国人,都身处这三个传统之中。电影将复杂的历史,浓缩于简单的复仇故事中,在把故事讲好的同时,还能清晰展现出三种传统的冲突与立场。姜文不凡!

李天然拿枪指着蓝清风 图片来源:豆瓣

在电影临近结尾,李天然原谅了蓝青峰,他告别了美国爸爸,开始理解革命者蓝青峰。蓝青峰在车上,“驾车涕泗流”,哭得一塌糊涂。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为《让子弹飞》里孤独的、遭遇背叛的革命者张牧之流的泪。

还是要重复福柯的那句话:“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非神话所讲述的年代。”但如果按照主流的叙事,处在崛起时刻的中国,并非适合讲述1937年的故事,或许讲述1945年会更正常一些。如果不是为历史感伤,究竟还有什么样的现实,会让失败的、极度悲情的蓝青峰在今天这样一个时刻被再现呢?

在电影中,虽然杀了根本一郎和朱潜龙,但是李天然不可能阻止北平沦陷,也不可能阻止汉奸、伪军遍地。李天然依然无法让人们相信,是朱潜龙杀了他的师父一家。而蓝青峰,也会被新的日本军官污蔑为汉奸。也就是说,他们的历史,实际上依旧是被抹黑、颠倒、篡改的历史。李天然依旧要以狗的姿态,跪倒在长城下。

在今天中国人的三个精神父亲中,作为革命传统的蓝青峰,和影片里一样,同样是被颠倒了历史,涂改了记忆的形象。背靠着蓝青峰这样的革命者长大的一代人,却颇为认同美国爸爸的身份。更吊诡的是,已经失去了实际所指的那个传统中国,正在被怀念和宣传。

《邪不压正》以含蓄的方式提醒我们,这是一个国家崛起的时刻,同时也是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的时刻,是一个工人和农民被夺权、污蔑和压迫的时刻。正是在这样一个双重时刻,蓝青峰嚎啕大哭,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失败。而新的战士李天然,才刚刚开始理解蓝青峰的追求和理想,依旧还站在房顶,不知何去何从,不知如何行动。

美编:黄山


土逗公社


提到姜文的电影,无论是作为演员还是导演,都给人很特殊的感觉,既有作为演员和导演应有的专业性,也赋予了很多他自己的个性,如同他这个人,虽然不是标准帅哥,却别有味道越来越有魅力,除了身材长相声音中充满着粗犷的性感,还有很多脾气和痞气,更有很多个人理想主义和粗犷爷们难得的细腻。

《邪不压正》有很明显的姜文导演和主演电影的风格和色彩,与之前的电影特点几乎一脉相承,特别是之前三部曲中的《让子弹飞》《一步之遥》风格题材高度神似,但又有所超越。

《邪不压正》一如既往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底蕴,与其他爱国抗战题材的相比,既有很鲜明直接的抗日主题,但切入主题的方式,不是以传统的直面战争,而是由家仇上升到国恨,以一条比较神秘的线索折射战争和国人保家卫国的精神。

《邪不压正》还有很多姜文电影的特点。比如姜文低沉沙哑磁性的声音总是萦绕贯穿电影始终,给电影增加了一层神秘灰暗的色彩。

虽然大的故事线索很容易搞清,但很多情节的进展非常快,演员说台词仿佛是为了烘托紧张气氛,但总给人感觉很急促很赶,像是在背台词播音,节奏太快,没有给观众片刻反应消化品味的时间,所以观众经常说姜文电影看不懂。

姜文导演的电影让不少观众觉得晦涩难懂的,除了剧情和台词节奏快,还因为姜文总是在情节中设置了很多埋伏,让人物的角色和风格不断反转,看似更加神秘精彩刺激,让精彩把观众绕晕。比如《邪不压正》中姜文饰演觉得好好坏坏直到最后才揭晓,让人捉摸不透,裁缝巧红的真实身份和遭遇到最后也没揭晓,潜伏在她身边的华北第一影评人的身份等等,都让人物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

在用人和电影元素方面,姜文的习惯和手法一直比较独特,不主打颜值不爱鲜肉帅哥,但启用的演员都很有魅力。彭于晏在电影中无处不在的健壮、性感甚至各种暴露,充满了男性荷尔蒙魅力诱惑,总是在屋顶上像猫一样奔跑翻滚,让观众大饱眼福。而廖凡虽然不帅,但演戏很有张力,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性感和魅力。

而姜文不仅善于驾驭男演员,充分挖掘彭于晏和廖凡等身上的特质,把戏中两大女主角运用得恰到好处。

在选美女方面,这几年姜文不知道是没老婆周韵迷晕了,或者有所顾忌,或者是习惯,电影中基本上不用正当红的年轻漂亮女星,而是用周韵和许晴两个不老女神来撑整部电影的颜值、气质和性感。

姜文再次充分挖掘了很少出来演戏但却是中戏毕业的周韵的魅力和演技。不知道是因为周韵身份特殊,姜文刻意美化,或者也是周韵古典端庄保守的气质决定的,剧中的人设,没有任何美貌和性感诱惑,虽然人到中年,周韵看起来还是那么年轻清纯,无论形象还是气质都没有在娱乐圈大染缸浸染过的油腻浮华,演技也是很扎实沉稳的,看了这部电影,相信很多观众更喜欢周韵了。

但与此同时有点心疼许晴。现实中许晴是有些公主病的不老女神,四十多岁了还有少女做派,但这几年她在电影中却俨然成了性感武器,在《老炮》中就和冯小刚有些激情的对手戏,没想到她演这种看起来还挺放松。在《邪不压正》中,姜文继续挖掘了许晴这种老来俏的性感,并且调动许晴很放得开,不管是和彭于晏的对手戏中各种挑逗,还是和廖凡的激情戏中,无处不在散发性感魅惑引诱元素,成为这部戏的性感担当。而这部电影诸多冷幽默冷搞笑,干脆利落直接,各种调情暗示的段子,都由许晴之口说出来。许晴饰演的凤仪,虽然漂亮风流过,但追爱不成,在乱世中迷失,结局也是自己了断,让人感叹唏嘘。看完这部电影,对许晴做出的牺牲,心疼五秒钟。


李守智


《邪不压正》果然还是你没看懂啊!

文/叶秋臣

【电影 邪不压正 影评】

最近好多人都说,不喜欢姜文电影的人是因为你没看懂。

也有好多人问叶秋臣,你怎样看待不喜欢姜文电影就是没看懂的说法?

看姜文的电影,根本不需要看懂。

《让子弹飞》如此,《一步之遥》如此,《邪不压正》也如此。

我完全不否认《让子弹飞》是一部惊人之作,如果说我喜欢《邪不压正》这部电影,大概也是因为太喜欢前者的原因。很多细节,很多场景,很多人物,都与那一部成功之作太过相似,观影时也总会召回曾经的记忆。还记得当初我是这样评价《让子弹飞》的:此片最成功之处在于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不同阅历的人看到的内容都各有不同。

现在的我,也完全认同以上说法。这个评价的意义在于即便你没看懂内里的深意,但依旧觉得那是部好的喜剧片。你走进电影院,它让你开怀大笑了,你不必对电影多出过多的解读,你只享受了电影带给你的快乐而已。几乎所有看《让子弹飞》的人,都能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而这些理由不尽相同,但对它是好电影的定位却并不影响。

简单来说,就是看没看懂,都觉得是好片。而《一步之遥》和《邪不压正》,似乎没做到这一点,这也是姜文电影最受争议的地方。

《一步之遥》初初上映时,我还没得空去看完全片,已经有人迫不及待与我讨论。那时我曾争辩过,如果你觉得不好看,可能是没看懂吧,等我看看再说。

结果看完了,我也变得一脸疑惑。

我努力说服自己,可能是我资质平庸,及不上他那般的高深。

后来我慢慢想了很久,才发现选择去解读姜文的电影,本身就是对他的一种侮辱。

我何必非要强求自己看懂了呢?

何必非要满足自己分析电影细节的征服欲呢?

好像我没看懂,没将所有情节的设计说明白就很丢脸一样,其实根本没必要如此较真。

本身他就只想给观众讲一个故事而已,这个故事里的所有情节并不是完全严丝合缝的,里面有一些设计可能就是临时起意放进去的,你想把所有剧情捋清楚说明白,凑成一个完整的圆形,似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叶秋臣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安排许晴跳下城楼那个情节,为什么要把周韵出走作为结局,不是这些剧情不重要,而且想不明白前后衔接的关系。

我写影评一贯的想法是把这部电影讲明白,比如《寒战2》和《记忆大师》,里面某个情节是为了哪个结果做铺垫,哪句台词里面藏着什么深意,为什么这些人物的选择影响了结局的走向。但姜文的电影不能走这样的套路,他只是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你看爽了,这部电影就成功了,至于评价,本就荒诞,他不care。

我有三个几乎必看的演员,只要他们主演的电影一定会买票捧场。一个是徐峥,一个是黄渤,还有一个是姜文。如果说一直买票支持姜文票房是一种安慰的话,那本质上可能只是自己不愿意承认国产片能看的作品是越来越少了。我也庆幸,2018年他们三人都有作品上映。徐峥的《幕后玩家》有点粗有点虚,但总归没让我太失望。《我不是药神》热度爆棚,不论票房还是口碑都是双丰收。而黄渤的《一出好戏》也即将上映,我很期待。姜文呢,还是用他熟悉的味道在讲一个荒诞的,血腥的,充满隐喻和深意的故事。里面有他对这个社会的吐槽,在台词里表现出来,掷地有声,犹如他电影中每一下磕头那样的低沉有力。

我听不懂你说的中国话。(演员说的台词明明每个字我都认识,怎么拼在一起我就糊涂了?)

就是为了这点醋,我才包了这顿饺子。(饺子还是电影?)

传说归传说,官方认证才重要。(过度解读都是传言,但官方才不会给你准确的答案)

写出来的,那能叫心里话吗?(藏在肚子里不拍的,才是我想说的)

一半,总比等着好。(有些话只能说一半,还有一半没法说)

还等什么呢?(还不去买票吗?)

中国缺的是(好)电影

只要姜文这样一直拍下去,我还是会一直看下去的。不是为了看彭于晏总爱飞檐走壁的美好肉体,也不是为了光看打戏就看得自己好疼的那种痛感。

只是想看一个并不是想当然的世界,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

是非颠倒,黑白不分。

都是活的不明白的人,却都还是透着那么点明白。

看过电影的我现在才敢评论。

五个字,电影挺好看。

六个字,电影不够好看。

——————————————————————————————————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


叶秋臣


很长一段时间里,宁浩都被视为国内最能领会昆汀风格的导演,他早期的很多作品中都能清晰看到盖·里奇、昆汀等人的影子,从故事架构到黑色幽默的营造都给人似曾相识之感。在与此同时,宁浩又很懂得向市场妥协,他舍弃了昆汀作品中大量的隐喻,以及那些更多为满足导演个人趣味却与故事关系不大的旁枝末节,以满足国内观众将对较低的欣赏品味。此举,为他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但也让他失去了再现昆汀作品内涵的机会。与宁浩不同,姜文凭借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完全可以忽略市场得失,从容架构自己的电影世界。

众所周知,姜文和昆汀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他的作品中也时常能看到昆汀的影子,从《让子弹飞》开始这样的情形更加明显,而《邪不压正》则完全是一部融入中国风味的昆汀式影片——复仇式的主题、用对话带动剧情、暴力桥段、恶趣味十足的审美、严丝合缝的配乐,以及大量的致敬。

这一点,有两场戏非常具有代表性。一个,是廖凡和许晴酒吧发飙,缘由竟然是一个被盖在屁股上的印章,非常的无厘头,又充满了恶趣味,而在相对封闭空间内几大主演近乎癫狂的表现,又完美演绎了戏剧舞台的表演张力,让人不由想到了《让子弹飞》中葛优大呼“恶心”的前前后后。这样的胆量和驾驭力,在国内无人能出姜文其右。另一场戏,就是彭于晏在北平屋顶嗑药裸奔的一幕,或许也只有姜文能将这样浪漫主义的桥段拍摄得如此“不堪入目”。


雨妖


三个爸爸和一个儿子的故事,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谁是亲爸?

用四个字形容这部电影是:视觉享受;用一个字总结这部电影是:美!姜文把这部电影拍的太美了,单从画面和构图,我觉得必须满分;

关巧红和李天然第一次的碰面,关巧红背对着镜头,拄着拐杖走在胡同过道,两边是绿油油的爬墙虎,太美了;

李天然多次的在屋顶上飞檐走壁,整个北京城的屋顶错落有致,最远的就是高高的城墙,人穿梭在其中,太美了;

李天然火烧日本鸦片仓库,他回到钟楼和关巧红一起看着火气冲天的场景,整个北平城的夜景,太美了;

电影开场山上的雪景,以及李天然从美国回来之后,北平城的雪景,胡同里的雪景,天地白的一片祥和,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有暗喻其实当时整个北平暗流涌动呢,太美了;

看完电影,久久散不去的感受就是美;画面美的很精致,感觉随便截一张图都能当作背景;人美的血脉贲张,不论是彭于晏/许晴/周韵的颜,还是她们的身材;构图美的没毛病,感觉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非常对称,强迫症患者看也绝对不会抓狂;

说完画面,再来说说人物吧;

李天然:单纯,正直,听话,唯一所想就是报仇,就像我在标题里面说的,三个爸爸和一个儿子,李天然就是那个傻儿子,师父(第一个爸爸)在的时候听师父的,师父不在了,听亨德利的(第二个爸爸),亨德利死了,听蓝青峰(第三个爸爸)的,他其实没有太多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力,基本上是别人说什么他做什么,但是唯一不变的是报仇;其实我还挺担心的,关巧红走了,蓝青峰也跟他两清了,接下来他会干什么?他需要一个人的带领;

关巧红:跟李天然一样,是天生的有情有义之人,从她做手术,每天蹬自行车一个小时,你就知道这样的人没有做不成的事情,所有她能成北平第一裁缝,她能走到哪里钱就洒到哪里,如果没有她,李天然的仇或许就没有办法这么顺利的报仇,其实她就像是李天然的心灵导师一样,让李天然摆脱内心的恐惧,一步一步的成长,最后她走了,她应该是报仇去了!

唐凤仪:那个时候,其实很难想象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知女性,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于男人身上,即便她自己家财万贯,她依旧想依附于男人,她美,真的很美,她懂得怎么利用自己的美去吸引男人,当时,当她心心念念想要依靠的男人死了之后,她可能心死了,所有最后选择了跳城楼;

蓝青峰:其实这个人很神秘,到最后也很神秘,我始终不太清楚他所谓的大业究竟是什么,是反清复明?还是抗日?他是怎么拥有那么大的势力的?他的这份大业谋划了这么多年,为了这份大业还损失了自己亲儿子的命,到底是为了什么?

反派就不多说了,反派就是反派,他们的坏一开始就被升华了,后面印象很深刻的一点儿是当蓝青峰和根本一郎交换情报的时候,根本一郎把仅有朱潜龙名字的汉奸名单给了蓝青峰,不得不说,这真的把日本人的狡诈展现的淋漓尽致,蓝青峰这个老狐狸都被戏弄了;

抛开这两点,我觉得其实这就是一个很老套的复仇的故事,顺便把时代背景详细又美丽的展现出来;故事情节有些地方又有些许的说不通,但是我依旧觉得还挺好看的,毕竟画面和人物塑造已经这么完美了,一点点小瑕疵还是可以忽略的,单冲画面我想二刷,真的是一种视觉享受;

另外还想说的一点是明明应该很紧张很刺激的李天然和朱潜龙的决斗场面,却成了电影里面笑点最密集的几分钟,其实这部电影的除了刚开始的几分钟的紧张和刺激之外,余下的应该都是比较缓,应该怎么形容呢,不论是整部电影的画面抑或是配乐,都是很一派祥和,并且欣欣向荣,不是传统的复仇影片的血腥和野蛮,或许这就是属于姜文自己的东西!


喵喵喵77


7.13上映的《邪不压正》是姜文导演“民国三部曲”的结尾篇,在经历了《让子弹飞》的好评爆炸和《一步之遥》的莫名其妙后,观众对这一最终话还是充满了期待,期望导演能回归水准,狠狠让大众开一次眼界。不过可惜,在经历了首周末的重要考评后,影片打分定格在了7.5分左右,这对于一部商业片来说也许还算成功,但对于姜文导演的商业片来说,差强人意。


和同档期口碑与票房齐飞的《我不是药神》相比,《邪不压正》在上映前的心理预期要高出对方许多,然而观影后的共鸣和思考却少了许多。一边是反应社会问题的揪心之作;一边是有着强烈导演个人风格的狭义大片,两者一对比,观众还是落着泪给药神买了单。


当然,民国第三部比起第二部的不知所云,还是让观众看明白了许多。情节主线简单明了,人物的爱恨情仇也非常容易理解,甚至影片的画面和背景音乐等细节都经得起推敲,可以反应背后制作团队的高水准。只是只是,姜文导演实在没有给人惊喜,一样的匪气、一样的包袱、一样的荷尔蒙,即便加上彭于晏的号召力,三部下来大家也都有点看腻了。


当然,也可能是剧本本身在精彩程度上比不过《让子弹飞》,在人物设置上,彭于晏饰演的主角李天然在角色魅力上反而逊色于姜文饰演的蓝清风和廖凡饰演的反派朱潜龙。即便仍然有大段精彩台词和幽默的段落设置,导演能力的最终呈现也还是止步于此了。


民国三部曲唱罢,不论如何,还是很期待姜文可以开启一下个篇章的序幕,倒是很想看看他导的现代剧,把那种带着匪气的纯爷儿们风格融合进现代生活,想来也挺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