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馬未都:這些古詩你真的會讀嗎?

在我們的一生中

學習和接觸過很多很多的古詩

古詩詞中蘊含的思想內涵

都值得我們慢慢品味

古詩中很多的字都有不同的讀法

比如:杜牧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中的“斜”到底是讀xia,還是讀xie呢?

“斜”在《辭海》中的標註舊讀“xiá”

古詩中,因押韻的需要

“斜”需讀為“xiá”的情況很多

比如這首詩中的“斜”字

因為押韻的需要應該唸作“xiá”

劉禹錫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中

的“”念“xié”就不能與“花”“家”協韻

比如還有“看”

在古語裡就是讀平聲(kān

那麼李商隱的名句“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應該念(kān

杜甫的《春夜喜雨》 中最後一句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的“

也應讀作(kān)

我們現在用普通話來讀詩也沒有問題

只是我們在理解古詩的時候

如果能多多注意這些字在符合平仄音韻下的古音

就能對古詩音韻之美有更深層的感悟

其實我們現在用各個地方的方言來讀詩

會發現每個不同地方的人

讀出來的感覺都不一樣

我國曆史上每個朝代都有官方語言的存在

俗稱“官話”

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官話有一定繼承性

同時因政權的變遷、定都的不同、人口的遷移等因素

也在不斷變化

最早的官話叫“雅言”

早在先秦時

各諸侯國的貴族

都要學習這種貴族之間專用的交流語言“雅言”

最早的雅言屬上古音系

如今已沒有完整的方言可以對應

所以我們的先人最早說的什麼話

誰都不知道

據說孔子當年是用雅言來上課

各地的弟子都能聽得懂

那時的官話稱作“雅言”

有一個原因,就是“雅”通“夏”

夏,就是華夏,也就是中原

引申就是一種官方的用語

雅言在當時也不過只是諸國國語中的一種

只因為它為“天下共主”所有

這才成了“通用”的官方語言

因此,等到天下一統

沒什麼“國際關係”了

雅言也就作廢,而代之以“官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