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有座張氏故居陳列館,世人對他的評價至今仍褒貶不一……

瀋陽大帥府與瀋陽少年兒童圖書館僅一街之隔,相距不足2-300米。大帥府在一條幽深的小巷子裡面,稍不注意就容易走過去。

小巷左側有許多的商販在販賣吃的或是與大帥府有關的紀念品。

右面的科隆酒店以主打帥府私房菜著稱。

科隆酒店以主打帥府私房菜著稱。

張氏私房菜簡介

科隆酒店總廚楊東為張氏私房菜第五代傳人。

大帥府廣場中央矗立張學良將軍雕像

張學良將軍雕像於2005年落成。雕塑總高6.94米,上部是呈站姿的張學良雕像,高4米,下部是高2.94米的基座。人像的材質為鑄銅,基座的材質為混凝土座及將軍紅火燒面花崗岩石貼面。這座雕像於2005年“西安事變”69週年紀念日落成。雕塑的設計者為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張秉田先生。

牆壁上面貼有抗日勝利70週年的宣傳畫。

張學良故居陳列館,又稱“大帥府”或“少帥府”。是奉系軍閥首領“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作霖和其長子“千古功臣”張學良將軍的官鄰和私宅。它以其恢弘的建築,精湛的裝飾藝術,豐富的歷史人文內涵,贏得了“東北第一名人故居”的美譽。

張學良故居陳列館建築群,從1914年開始興建,到1933年截止,形成了由中院、東院、西院和院外四個部分組成的風格各異的建築群。張學良故居陳列館總佔地面積3.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9萬平方米。

張氏帥府參觀線路圖

正門前院是一個東西長百米,南北寬16米的長方型大院,東側開有東轅門,中間二門,西側開西轅門。正門兩例有石雕抱鼓石,上臥的大獅子抱著小獅子.

正房門迎門處是一面中間高兩側低並扇開的挑簷起脊,青磚磨磚對縫的大影壁,影壁正中鑲嵌著一塊雕有‘鴻禧”二字的漢白玉.影壁四角雕有鳳凰和雄獅。雨面側望都有精美的磚雕圖案作裝飾,十分雄偉。

正門前青石板鋪墊門階,門階兩旁立有上下馬石。

門階兩旁立有上下馬石

門階兩旁立有上下馬石

在張學良將軍支持下生產的我國第一輛國產汽車--民生牌75型載貨汽車。

我國第一輛國產汽車--民生牌75型載貨汽車。

我國第一輛國產汽車--民生牌75型載貨汽車

正門門洞內例上方懸一塊橫匾.上書;“治國護民。”

正門門洞內例上方懸一塊橫匾.上書;“治國護民。”

朱漆大門扇上繪著敬德,秦瓊兩個威風凜凜的門神。帥府大門上兩個門神是從徵集到的老紀錄片中被發現的。於是工作人員將油漆刮掉後終於發現原來的門神圖案,隨即將其彩繪一新。

朱漆大門扇上繪著敬德,秦瓊兩個門神

一進院是大塊方青石板鋪地。門洞兩例備三間,東三間為警衛室(2間)、傳達室(1間);西三間為電工室(1間)、電話室(2間)。一進院有東西廂房各三間。

東廂房是帥府的內帳房,掌管帥府內的財務開支。

室內蠟像栩栩如生再現當年內帳房工作的情景。

室內蠟像栩栩如生再現當年內帳房工作的情景。

室內的牆壁上面懸掛著大帥府各個時期的照片

帥府辦事處

大青樓

二進院正房

花園

大青樓

小青樓

接送孩子上學的專用馬車

接送孩子上學的專用馬車

西廂房是帥府承啟處,設文武承啟處,文承啟處接待、稟報、引進前來帥府公幹或拜訪的文武官員。

當年接待辦公的情景

當年接待辦公的情景

當年接待辦公的情景

一進院與二進院相隔的是一面高達7米,有磨磚雕飾的高牆,中間開有大門、門口透雕垂花頂式門樓,方臺淺階,稱為垂花儀門。垂花儀門是當年張作霖、張學良迎接貴賓的地方。

垂花儀門上以蝙蝠為圖案的“萬福(蝠)流雲”和“五福捧壽”圖案, 都是根據老紀錄片重新繪製的。儀門懸掛的“關塞仗金鋒屹甲千城萬里”“海外接半壁昭澤三省六洲”楹聯,以及“宏開塞外”、“德被蒼生”、“桑梓功臣”等多處匾額,也都是依據老紀錄片和相關史料重新制作的,新匾額的形制、顏色、字體等均與原匾額一模一樣。

這個門的建築獨具匠心,兩個門柱都有護柱抱鼓石,和石獅伏立的石鼓門枕石。在門內有一座兩重木屏壁,木屏可以對開.兩側可以沿迴廊繞行人內。此處儀門是張作霖當年迎接貴賓時舉行儀式的地方。遇有重要客人到來,木屏重門中開,張作霖出迎,客人可從中開的重門拾階而直入二進四合院。帥府人員和普通客人都從木屏兩例繞行沿迴廊入內。

門前,修一雕花門樓,門樓正上方懸一橫匾,上書“望重長城”。這是當時的鄉紳送給張作霖的,頌揚張作霖威望象長城一樣厚重。

二進院,呈長方形,比前院大些,方磚鋪地,周圍有起臺迴廊四合。30根筆直廊柱環列於鼓形柱礎上,繪棟彩方。庭院幽雅。

二進院是張作霖搬進院後辦公和會客的地方。

北屋為內收發(即機要秘書室)

南屋為秘書長室

德被蒼生

張作霖早期議事廳

“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張作霖手書歐陽修的一幅對聯。

東屋為張作霖二夫人盧氏居住(張作霖原配夫人趙氏於1912年去世,尚未進帥府)。西屋原為三夫人戴氏居住,後因其弟在帥府任侍衛時,醉酒以槍擊路燈,被電燈廠告發到帥府,張作霖將其弟槍斃,戴氏含憤出家為尼,不久鬱悶而死。

東廂房為四夫人許氏居住。張學思同志生於此屋。張學思是張家唯—一個共產黨員,曾任海軍參謀長。許夫人一生教子有方,1928年去世。

北屋是張學良與于鳳至的臥室,二人結婚時,新房就設在此屋,在此屋兩個人生有三男一女。

漢白玉根雕茶几一個,這是此屋原物。

張學良與于鳳至的臥室

張學良與于鳳至的臥室

導遊講,摸摸窗下牆裙處的“馬上封侯”石雕可以升官發財。眾遊人紛紛效仿,這兩匹馬和一個猴就被摸的光亮。

帥府內的雕刻,集中三進四合院,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在東北地區是絕無僅有的。就其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藝術水平之高,在全國也屬罕見,是研究助府的重要資料。

東側回廓外的東圍牆處開一個角門,通往東院帥府花園和小青樓。在東院,角門被花園假山山洞所隱蔽,是帥府花園中的曲徑通幽一景。

小青樓位於張氏帥府的東院,由於地處帥府花園的中心,又有“園中花廳”的美譽,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層磚木結構小樓,建成於1918年,因其採用青磚青瓦建築而成,俗稱小青樓。

小青樓是瀋陽地區近代較有代表性的優秀建築之一。壽夫人搬到小青樓後,為避免引起其她幾位夫人的不滿,聰明的壽夫人把大夫人趙氏生的女兒首芳、二夫人盧氏的二女兒懷英、四女兒懷卿、四夫人許氏生的三女兒懷曈、五女兒懷曦接到小青樓二樓居住,所以早期小青樓亦被稱為“小姐樓”。

小青樓是張作霖為他最寵愛的五夫人壽氏專門修建的。小青樓也是張作霖日常生活起居的一個重要場所。1928年6月4日,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成重傷的張作霖就是在這裡走完了他短暫而充滿傳奇的一生。

張壽懿(1898-1966年)人稱壽夫人、五夫人。在張作霖的六位夫人中,惟有張壽懿知名度最高。而她曾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避免帥府上下因張作霖的去世而亂作一團,甚至是東北政局的大混亂。

小青樓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築。小青樓作為張氏帥府第一座仿西式建築,它採用了大量的木雕、磚雕等中國傳統工藝來裝飾。

小青樓建築面積450平方米,小巧精美、造型獨特,整座樓體呈凹字形,中間為兩層高門樓,二樓有外廊式陽臺,其正面朱漆廊柱、雕樑畫棟、彩繪雀替,體現出傳統的中國建築風格,小青樓梟混線條的雕飾、窗口飾以鎮石、樓後頂部砌有環形女兒牆等手法則是典型的西洋風格。

會客廳

小青樓會客廳內景

小青樓會客廳內景

小青樓會客廳

小青樓會客廳裡面壽夫人掛像

"皇姑屯事件"發生後,渾身是傷的張作霖被送回帥府,見到了五夫人淚如雨下的臉龐,囁嚅著,說出了生命中最後一段話:"我受傷太重……恐怕不行了……叫小六子(張學良)快回瀋陽……"回家後不久,張作霖去世。此時的五夫人,忍著悲痛,做出了一項驚人的決定--秘不發喪。但假戲遇到了真觀眾。無奈之下,張壽懿在小青樓內與日本領事夫人,展開了一場鬥智鬥勇的"好戲"。

當時,日本領事夫人前來,主要是想看張作霖是生是死。而這時,張學良尚未回到瀋陽。在這危急時刻,五夫人顯示出了智慧女士的一面。就在身穿和服的日本領事夫人到小青樓東屋客廳後,五夫人還特意坐在梳妝檯前,在丫鬟幫助下梳妝打扮,丫鬟也鎮定地為其端茶倒水。日本人對張作霖未死還半信半疑之時,西屋中傳來張作霖的罵聲。於是,日本人就相信了張作霖未死。成功製造了張作霖沒死的假象,避免了日軍趁機挑起戰端,也為張學良返回瀋陽主持大局贏得了寶貴時間。

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帥府被日本人佔領後,小青樓的使用屢經變遷,先是同大青樓一道經過改造,被闢為偽滿洲國國立圖書館。1946年2月,大青樓被國民黨瀋陽黨部佔用後,小青樓又成為黨部書記章寶慈的私人居所。1948年瀋陽解放後,小青樓由東北圖書館使用,初為單身宿舍和辦公室,1949年被闢為兒童閱覽室。1952年小青樓被改為遼寧省作家協會家屬宿舍。1973年以後,小青樓歸遼寧省圖書館,作為家屬宿舍使用。1990年小青樓正式劃歸張學良舊居陳列館,經過重新修繕,於2001年對外開放。

對於被贊為“千古功臣”“民族英雄”的“少帥”張學良,其傳奇故事曾被無數次地演繹、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百年張學良

百年張學良

百年張學良

第一部分,關東嬌子

生逢亂世

1929年2月4日,張學良在奉天宣誓就任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

第二部分 主政東北

建設東北

蔣閻馮桂,中原大戰。

再促統一

1936年4月9日,張學良與周恩來在膚施(今天延安)天主教堂舉行秘密會談,共商團結抗日大計。

張學良與周恩來在膚施(今天延安)天主教堂舉行秘密會談,共商團結抗日大計。

西安事變

第三部分 兵諫救國

結束語,張學良不是完人,但是一個能夠為國家,為民族甘於捨棄一切的勇者,一個熱愛生命,追求自由的強者,人們是永遠不會,也不該忘記的。。。。。